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刘小兰 给各位分享衡南有什么少数民族地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湖南都有哪些少数民族?(湖南都有哪些少数民族乡)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湖南都有哪些少数民族

其中世居的有苗、土家、侗、瑶、回、壮、白族等9个民族,世居少数民族大多数居住在湘西、湘南和湘东山区。少数民族人口共680万人,占湖南省总人口的10%左右,大多聚居在湘西和湘南山区,少数杂居在湖南省各地。在少数民族中,苗族和土家族人口最多。

湖南都有哪些少数民族?

在少数民族中,苗族和土家族人口最多,主要分布于湘西北,建立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东经109°10′~110°22.5′,北纬27°44.5′~29°38′之间,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

湘西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辖区内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州内人文古迹众多,老司城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湘西也是武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扩展资料:

**三十八年(1949年)国民**退守**以前,湖南省有2市、10行政督察区、77县,湖南省**驻长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年设置长沙地级市、1956年设置株洲地级市,以及长沙、衡阳、郴县、常德、益阳、邵阳、永州7个直属专区,湘西行政区及所辖永顺、沅陵、会同3个专区 。

截止2017年9月12日,湖南省共计划分为14个地区(13地级市和1自治州),122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5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63个县和7个自治县。

2018年6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撤销株洲县,设立株洲市渌口区。以原株洲县的行政区域为渌口区的行政区域,渌口区人民**驻渌口镇学堂路1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湖南

衡阳市有多少人口?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为714.14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9.2222万人,乡村人口394.9240万人。全市年末常住人口为714.146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99万人,出生率为11.0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2.56。衡阳市中心城区(不含南岳区)常住人口168万人。总人口占全省10.87%,成为湖南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衡山县有哪几个乡镇

截止2019年衡山县辖7个镇开云、白果、东湖、长江、店门、萱洲、新桥;、5个乡永和、福田铺、岭坡、贯塘、江东;

1、永和

永和乡地处衡山县东南部,湘江西岸,东临湘江、西倚南岳,南临贺家乡,北与开云镇毗邻。1995年5月,撤区并乡建镇,原新场市乡和原沙头乡合并为现在的永和乡。

2、福田铺

福田铺乡位于衡山县北部,距县城16公里。东靠沙泉乡,南接南岳区南岳镇,西连岭坡乡,北抵湘潭县茶恩寺镇。

福田铺的地方文化特色别具一格,尤以皮影戏著称,其中以云岭村最为出名,1996年福田铺乡被国家定为皮影戏之乡。

3、岭坡

岭坡乡位于衡山县北部。距县城25公里。东连福田铺乡,南靠望峰乡、南岳区龙凤乡,西连白果镇,北与湘潭县龙口乡接壤。岭坡乡人民**驻地龙潭村,紧靠岭坡坳。

4、贯塘

贯塘乡位于衡山西北部,距县城44公里。东接长青乡、白果镇,南界涓水与江东乡相望。西连新桥镇,北与湘潭县霞岭乡接壤。贯塘交通便利,314省道东西贯穿境内,村村通公路。

5、白果

白果镇东与岭坡乡和湘潭县日华乡接壤,西与长青乡为邻,南与江东、贯塘乡交界,北与湘潭县龙口乡毗连。街道面积4.2平方公里。

2017年11月,白果镇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衡山县

山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衡阳有什么民俗文化?

衡阳民俗文化如下:

常宁版画:从上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50来年的历史,培植了版画作者300余人,以教师、工人、农民为主,不少作品在各项比赛中获奖并出国展出。常宁也因版画创作群体大、作品多、影响广,而被誉为“版画之乡”。

衡南渔鼓:是一种用衡阳方言说唱故事的曲艺形式,属衡阳渔鼓最强劲的一支,在衡南城乡及整个衡阳地区广为流传。衡南渔鼓始于晋代,距今1800多年。据史料记载,魏夫人在南岳建黄庭观,将道教传播到南方,边打渔鼓边唱道情,于衡阳东南四乡传播道教理念,被民间艺人所学,世代传承,至今仍保持原汁**的说唱形式。

九市稻草龙:流传于衡阳县台源镇台九村肖家大屋一带,该组地处我县蒸水河畔,世世代代以种植水稻为主。九市稻草龙据查始于清代康熙年间,每年腊八后,村里会召集男女老少,用上好的稻草精心扎成,用以驱虫辟邪。春节初六兴灯一直舞到元宵节,正月十六再把龙身拿到稻田里烧掉。以后年年如此,一直沿袭至今。

衡阳县石市竹木雕刻:石市竹木雕始发于秦汉之前,至汉代,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明清时期竹木雕刻艺术发展走向顶峰。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目前正逐步走向凋敝。

衡南七巧龙舞:流传于衡南民间城乡各地的一种代表性龙舞,始创于衡南县东乡的江口镇九龙村。传说江口有九龙。九龙即“久龙”,很久以前,这里便是龙的故乡。至今,这一带还盛传着温和文静的“墨龙”(一说麦龙)、雄浑矫健的“扮龙”、原始古朴的“麻拐龙”等传说。

衡州花鼓戏:民间小戏剧种,流行于湘南各地,舞台语言以衡州方言为基础稍加提炼而成,主要声腔为“呐子牌子”和“川子调”。

大桥剪纸:大桥镇位于湖南省衡东县北部,大桥剪纸始于明朝末年,至解放前夕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与地方特色的剪纸风格。新中国成立后在形式与内容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更为贴近生产与生活。

祁东渔鼓:起于宋代,流传于宋、元、明、清,**时期续有发展。其唱腔是在湘南渔鼓的基调上,根据祁东方言,结合祁东民间小调,花鼓和祁剧音乐改革发展起来的,人们习惯地称“祁东渔鼓”。

蔡伦古法造纸技艺:即利用麻头、破布、鱼网和树皮抄造植物纤维纸,发端于东汉元兴元年(105)。耒阳是蔡伦的故乡,在蔡伦亲授造纸术的基础上,对蔡伦古法造纸技艺进行完整系统的传承和发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耒阳享誉湖湘乃至全国的产业。

岳北山歌:位于湖南省衡山县的白果镇,与湘潭、双峰、衡阳、南岳接壤毗连。岳北人热情豪放,性格开朗,喜爱文化艺术,闻名遐迩的“岳北山歌”就出自这里,不管是田间山野还是街头巷尾,无论是耄耋老者或者是黄牙稚童,都喜爱一展歌喉,唱出自己心中的万千感慨和缕缕悠情。

南岳朝圣:俗称进香,“圣”即南岳衡山之神——司天昭圣帝,传说中的火神祝融,当地百姓和香客称之南岳圣帝菩萨。

衡山花鼓灯:是衡山土生土长的剧种,与衡阳花鼓、长沙花鼓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敖山庙会: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尊奉佛教和民间吉祥神敖王、敖母,在湘南有较大影响。

衡山影子戏:自明代就有影子戏的演出班社,后流传甚广,遍布衡山县及周边地区。由于衡山艺人早期制作的影人多为纸影,因此称为“影子戏”而不称皮影戏。

参考资料

彭玉麟.衡阳县图志.长沙:岳麓书社,2010

湖南省的市有哪些

根据2017年**官网显示,湖南省共辖13个地级市(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市、益阳市、娄底市、郴州市、永州市、怀化市)、1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扩展资料

湖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地处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南部,宋代划定为荆湖南路而开始简称湖南,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南北而简称“湘”,也称潇湘,省会驻东北部的长沙市。湖南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与湖北相连。

湖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相传炎帝神农氏在此种植五谷、织麻为布、制作陶器,坐落于炎陵县西部的炎帝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舜帝明德天下,足历洞庭,永州九嶷山为其陵寝之地。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五代时就有“秋风**芙蓉国”之说,因此又有“芙蓉国”之称。

参考资料:湖南省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