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庶(?—约230年代),字元直,颍川人(治今河南省长葛市[长葛市位于豫中平原腹地,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是葛天氏故里,秦初即设为颖川郡。])。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
2、徐庶本名徐福,为寒门子弟。早年为人**,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石广元,男,颍川人,三国时期的一个人物,诸葛亮的朋友。]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司马徽(?-208),字德操,颍川阳翟(河南禹州)人,住城东南20余里洞林寺侧(曹徐村),徽清雅,以有知人之明着称于世,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隐士。]、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在南阳卧龙岗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活。]、崔州平[崔州平,生卒年不详。]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获,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魏文帝时,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御史中丞,官名,秦始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