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万冬绿 给各位分享茶叶生产的要求有哪些标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生产茶叶需要什么证件(生产茶叶需要什么证件和资质)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生产茶叶需要什么**

茶叶需要到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生产茶叶需要什么**

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扩展资料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食品生产许可管理职责,应当自觉接受食品生产者和社会监督。接到有关工作人员在食品生产许可管理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的举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进行调查核实。情况属实的,应当立即纠正。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许可档案管理制度,将办理食品生产许可的有关材料、发证情况及时归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品生产许可证

请教绿茶的质量标准/绿茶的等级划分

1 行业内新出了一个绿茶评审标准,简称EFU。

2 EFU,特指茶叶的鲜爽因子,是根据GB/T23766-2009中名优绿茶品质因子评价审评得分,综合茶叶理化检测各成分指标含量,对不同等级茶叶标记,由EFU0….20以示茶叶好坏,让消费者更直观的理解茶叶,只需知道数字即可了解茶叶品质。

3 最高等级的EFU15-20,对应国标精品级;EFU10-14,对应国标特级;EFU6-9,对应国标一级;EFU5,对应国标二级;EFU3-4,对应国标**;EFU0-2,对应国标四级。

4 举个例子

无公害茶叶生产规范的条件有哪些

有机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茶叶生产的基地选择、茶园建设、耕作与施肥、病虫害防治、鲜叶采摘、茶叶加工和标志、标签、包装、贮运。
本标准适用于本有机茶园生产基地和茶叶加工企业。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BG5749-1985 生活饮用水标准
BG7959-87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BG9679-88 茶叶卫生标准
BG7718-19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H016-84 初制炒青绿茶标准
NY/T393-200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2000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DB36/T336-1998 无公害农业环境质量标准

3 基地的选择
3.1 原料基地条件
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应选择在远离城市、周围农作物必须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种植,周边树木绿化条件良好。至少三年未使用过人工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合成物质的地区,以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区更佳。
3.2 大气要求
基地周围及上风口不能有任何大气污染源,且大气环境质量必须达到GB3095中一级标准。
3.3 水源要求
基地地表水、**水的水质清洁无污染,水环境质量符合GB5949中二类标准。
3.4 土壤要求
基地土壤肥力较高,且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土壤环境质量符合DB36/T336要求。

4 有机茶基地建设
4.1 防护林建设
对基地周围林木严格实行保护,并可营造速生、抗风力强,如杉木、马尾松、泡桐、苦楝、**等防护林带,林带与茶行需隔开2米以上,中间开隔离沟。茶园中宜选择根深枝少冬落叶,且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经济林或观赏树种作行道树和遮荫树。
4.2 梯壁护理
应修建水平梯级茶园,对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绿肥、护坡植物,如爬地兰、无刺含羞草、大豆、金光菊、三叶猪屎豆等。
4.3 种植绿肥
茶园中重视种植绿肥作物,1~2年生茶园,宜选用矮生、匍匐或半匍匐型的绿肥,如伏花生、肥田萝卜、大绿豆等。3年生花园,可选用根系浅、株型矮、生长快的绿肥,如乌豇豆、黑毛豆、小绿豆等。4年生茶园选用伞形、株体高的绿肥,如山毛豆、木豆等。更新改造的茶园,宜选择生长期短、早熟矮生绿肥,如乌豇豆等。
4.4 茶园铺草
可因地制宜的选用未被污染的稻草、麦秆、豆秸、绿肥、山野杂草、晒场废弃物、落叶、林屑、茶枝等。铺草厚度10厘米左右。茶园铺草最好一年2次,第一次以5~6月为宜,主要用于抗旱保水。结合深耕,9~10后深埋当肥料。第二次在10~11月进行,主要用于抗寒防冻,次年与第一次铺草同时深埋作肥料。
4.5 茶树种苗和品种
用于更换茶树品种或发展新茶园的种苗,必须产自有机茶基地或自然界,未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过。选用适宜本地区气候条件、对主要病虫害要有较强抗性、品质优良的品种。品种以早、中、晚合理搭配。

5 耕作与施肥
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增效和土壤改良剂。
5.1 深耕与基肥
5.1.1 深耕次数和时间。视具体情况,1年1次或隔1年1次,以9~10月为最佳时期。深耕深度通常在30cm左右。基肥可在深耕时施入。
5.1.2 基肥总类与用量。施用经高漫发酵后的农家肥料和绿肥、枯饼肥、腐殖酸类肥、微生物肥、专用叶面生物菌肥,并符合NY/T394和GB7959要求。
5.2 浅耕与追肥
5.2.1 对林木覆盖率高的茶园,结合铺草减耕或免耕。
5.2.2 采用人工和机械的方法清除茶园中杂草,严禁使用化学业除草剂。
5.2.3 依茶园杂草发生情况,浅耕追肥结合人工锄草进行,1年2~3次,第1次春茶前即越冬芽萌动前10~15天,第2次在春茶后,第3次在夏茶后。浅耕后施催芽肥,以腐熟的人粪尿为主,结合开横沟蓄水,利用抗旱和防止水土流失。

6 病虫害防治
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及增效剂,采用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生物农药使用必须符合NY/T393要求。
6.1 农业防治
主要措施有及时采摘,适度修剪,勤除杂草,秋冬季深耕、清园,合理施肥和采用茶树良种等,还可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增强茶树抗性,控制及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及危害。
6.2 生物防治
保护或释放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昆虫。允许使用生物制剂,如**病原微生物、性激素、昆虫**以及植物源杀虫、杀菌等。
6.3 物理防治
利用灯光诱杀,以及糖醋诱杀,人工捕杀或摘除,高漫暴晒土壤,防虫网等措施。
6.4 如果茶园发生大面积病虫害,病虫枝需在有机茶园区外进行深埋处理。

7 鲜叶采摘
7.1 鲜叶采摘与管理
采摘时,保持鲜芽叶的完整、鲜嫩、匀净,不夹带蒂头茶果和老枝叶。
以手工采摘为主,若机械采摘必须使用无铅汽油,并防止油类污染茶园土壤和茶树。
7.2 在鲜叶盛装与贮藏、运输过程中,注意轻压、轻放。鲜叶盛装容器必须采用洁净、透气的竹编篮、筐、篓。不得用布袋或塑料纺织袋等。
7.3 鲜叶进厂后,立即摊放于洁净卫生、设施完好的贮芷室,薄摊、勤翻等,以减少机械损伤,避免鲜叶升温变质。

8 茶叶加工
8.1 环境卫生要求
8.1.1 有机茶加工厂应建在上风处,远离居民垃圾场(箱)、畜牧场、粪池等污染源300米以上。厂内主要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易于排水。做到绿化、美化厂区周围环境。
8.1.2 车间和仓库房屋应建筑牢固,空气流通,采光明亮,并有防蝇、防尘、防潮设施,达到室内无蚊蝇,地面无尘埃,墙壁、门窗无霉斑,清洁卫生。
8.1.3 有机茶生产车间须经常清洗和消毒。消毒剂须是无污染的天然物品。清洗乐标准须符合GB5749要求。
8.2 加工规则
8.2.1 有机茶叶制作过程中只能物理的方法处理,只允许自然发酵,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
8.2.2 允许使用天然或有机认证的花卉香料、水果和油料作拼料。不准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
8.2.3 按不同茶类要求,执行不同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各道工序间半成品或成员的交接,必须实行自检互检,并将结果记入档案,以备质量**检查。若发现有次品与劣变(或受污染)产品,均须分开堆放与处理,绝对不能混入正品茶中。
8.2.4 制茶机械润滑油采用食用油,要避免茶叶加工机械引起茶叶中重金属的残留。
8.3 定期对车间人员进行体检,身体不健康或带传染病菌者,均不能上岗,上岗人员不得吸烟。

9 标志、标签、包装、贮运
9.1 标志、标签应符合GB7718要求。
9.2 经产品检验合格的成员茶必须在干燥、卫生的环境下及时包装入库。包装容器应该干燥、清洁、无异味、无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包装要牢固、密封、防潮,能保持茶的品质。
9.3 提倡低温保鲜,必须保持干燥。按卫生要求做好仓库防潮、防霉、防虫鼠害等贮藏工作。
9.4 有机茶不能和其它可能带来污染的物品一起贮藏,运输的车辆采用密闭的包装容器,不得和其他化学品一起运输。

10 品质要求
茶叶品质及检验方法必须符合GB9679-88和CH016-84要求。中国有机农业网cnoa360***m

急求《GB中国国家标准汇编》 中的 红茶标准、黄茶标准 ` 在线等答案

在我国,茶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堪称“国饮”。我国的茶叶产品主要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和花茶、袋泡茶、紧压茶等9类产品。 茶叶的检测内容 1.外观审评:即观察茶叶的外形。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等各大茶类的感官品质、外形特征千姿百态。不同品种有不同的鉴别方法:有的品种要看它的茸毛多少,多者为优,少者为劣;有的品种要看它的条索松紧,紧者为好,松者为差。质量好的茶叶外形应均匀一致,所含碎末茶和杂质少。 2.内质审评:基本要求有感官品质、水分、总灰分等项目。这些项目应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检验。由于我国的茶叶产品种类繁多,产区辽阔,因茶树品种、地域、气候、加工季节和工艺等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类的产品(如绿茶),其外形和内质都会有很大差异。 3.理化、卫生检验:理化检验指标主要包括:水分、总灰分、茶多酚、***、氨基酸、粗纤维、水浸出物等。卫生检验指标包括:六六六、滴滴涕、联苯菊酯、氰戊菊酯、氟氰戊菊酯、顺式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三氯杀螨醇、优乐得、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乙硫磷、喹硫磷、铅、砷、氟等。 茶叶的有关检测标准 1.绿茶的产品标准已有GB/T 14456-1993《绿茶》,现正在修订为《绿茶-基本要求》。 2.红茶的产品标准已有GB/T 13738.1-1997《第一套红碎茶》、GB/T13738.2-1997《第二套红碎茶》、GB/T 13738.4-1997《第四套红碎茶》;现正在合并修订为《红茶-红碎茶》;另外《红茶-工夫红茶》已制定完毕,正在等待发布实施;《红茶-小种红茶》正在计划制定中。 3.白茶的产品标准已制定完毕,正在等待发布实施。黄茶的产品标准正在制定中。 4.黑茶的产品标准正在计划制定中。 5.花茶的产品标准有GB/T 9172-1988《花茶级型坯》,现已修订完毕,《茉莉花茶》已制定完毕,正在等待发布实施。 6.袋泡茶正在考虑制定国家标准。 7.紧压茶的产品有GB/T 9833.1-2002《紧压茶 黑砖茶》、GB/T 9833.2-2002《紧压茶 花砖茶》、GB/T 9833.3-2002《紧压茶 茯砖茶》、GB/T 9833.4-2002《紧压茶 康砖茶》、GB/T 9833.5-2002《紧压茶 沱茶》、GB/T 9833.6-2002《紧压茶 紧茶》、GB/T 9833.7-2002《紧压茶 金尖茶》、GB/T 9833.8-2002《紧压茶 青砖茶》、GB/T 9833.9-2002《紧压茶 米砖茶》。 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1988年通过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后正式成立,授权开展对各类茶叶及茶制品检验检测工作,是我国最早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和实验室认可,即“三合一”认可的质检中心之一。

九大标准,一品好茶是什么意思

九大标准,一品好茶的意思是,只有达到九大严格的标准之后才可以称得上是一杯好茶,才值得细细的品味,一杯好茶需要满足九大标准!
黄红缨标准,零老耕地、零除草剂、零农残重金属
黄红缨标准,1盏诱捕灯、120张粘虫板守卫三亩茶
黄红缨标准,执行483项欧盟监测指标要求
黄红缨标准,平均海拔1350米
黄红缨标准,年PM2.5低于18
黄红缨标准,年人工除草300天
黄红缨标准,20吨羊粪一亩茶
黄红缨标准,一棵茶树三克芽
黄红缨标准,游离氨基酸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