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鲍邪香 给各位分享果园土质应符合什么标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无公害果树的土壤要怎样管理?(无公害果树的土壤要怎样管理好)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无公害果树的土壤要怎样管理?
土壤是果树的立地条件,没有土壤,果树根系就难以生长,树体就不能直立生长发育、繁茂成型;土壤是果树生长的基础,果树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和多种营养元素,绝大部分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故土壤的各种理化性状会直接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
在不同的土壤上分布着不同的果树,土壤理化性状及肥力等条件不同,对果树的生长发育以及果品的产量和品质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无公害果树生产必须重视土壤的培肥与管理,为果树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立地环境条件,为果品的优质高产打下基础。
果园土壤养分测试指标体系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果园土壤测试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与果树营养有直接关系的土壤养分指标,如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效氮、土壤有效磷、钾、钙、镁、硫及微量元素铜、锌、铁、锰等,还有与果树养分吸收有关的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如土壤pH、土壤质地等。
(1)果园土壤pH
pH是影响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果树生长的适宜土壤pH为6.0~8.0,调节果园土壤pH到果树生长的合适范围内,是确保土壤养分有效性和果树营养均衡供应的关键,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均衡供应。
(2)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不仅是衡量果园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果树高产、优质的基础指标。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土壤有机质含量被作为确定果树氮肥用量的重要依据。在日本,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3%~4%。而我国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通过土壤测试,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果园土壤上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是改善果园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最有效措施,如采取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等措施。我国不同地区土壤条件差异很大,可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以及果树生产实际,制定合理的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分级指标,用于指导果树生产。
(3)土壤氮素
氮素是果树生长必需的三要素之一。氮素缺乏会造成减产,但氮素过量会造成果树抗病、抗寒能力下降,易感苦痘病、果实着色差、绿果实比例高等。诊断果园土壤氮素状况,一是要考虑土壤有效氮的供应强度,如土壤无机氮或硝酸盐的含量,二是还要考虑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由于土壤有效氮的含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只能作为短期土壤营养诊断的指标。例如美国Kansas州果园土壤的有效氮素测试指标为:0~25毫克/千克(低)、25~50毫克/千克(中)、50~80毫克/千克(高)。在不具备对果园土壤进行经常性测试的条件下,通过土壤有机质含量来推荐氮肥的施用量,在测土配方施肥中同样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4)土壤速效磷、钾
土壤速效磷、钾的含量是确定供应磷钾肥用量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还缺乏果园土壤磷和钾丰缺状况的判别指标,而美国各地都制定了相应的果园土壤肥力分级指标,进而根据不同的土壤磷、钾含量,推荐不同的施肥量。各地果农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土壤的养分状况,结合不同树种或品种的需肥规律,通过研究进行适当调整。
(5)土壤中、微量元素
包括土壤有效钙、镁、硫以及有效铜、锌、铁、锰、硼、钼等。缺乏这些营养元素时,不仅会影响果树生长,而且还会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可通过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来提高土壤的中、微量元素有效性,预防其缺乏。在我国果树生产中,由于各地土壤肥力差别较大,不同树种营养特性各异,土壤养分测试方法也不同,因此很难确定能够适宜各地条件的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合理指标。
在上述主要果园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指标中,pH、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目前国际上已有大量的研究,可以在实际中借鉴和应用。例如将土壤pH维持在适宜的水平并尽可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做法,可以为我们所用;对于土壤有效磷、钾以及有效中、微量元素含量等指标,各地则需要通过系统研究,确定出适合当地的指标体系。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将土壤分为几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 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 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 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标准 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
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
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 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
什么样的土壤适合苹果生长?
五、 土壤
苹果对土壤的要求不严,粘土、砂土、壤土均可,但以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最好。土层浅薄、石砾过多的粘重土壤,须改良后方可种植。适应酸碱度的范围为PH值5.3—8.2,最适为5.4—6.8。低于5.4,过酸,易出现缺硼、缺钙引发的缩果病和苦痘病;高于7.8,偏碱,易出现缺铁,引起叶片失绿。
苹果的结果习性
一、 花芽和花
苹果的花芽分化,多数品种都是从6月上旬开始至入冬前完成,整个过程分为生理分化、形态分化和性细胞成熟三个时期。花芽为混合芽,花序为伞房状聚伞花序。每花序开花5—8杂,多为5朵,中心花先开,边花后开,以中心花的质量最好,坐果稳,结果大,疏花疏果时应留中心花和中心果,多疏边花和边花果。花芽先发叶后开花,并从果台上抽生副梢,果台副梢抽生的多少、长短随品种和结果母枝的营养条件而异。果台副梢抽生的力强(二个)、枝条长而壮的品种,如祝光,果实小,产量不高,结果枝群松散。对这类品种,应用疏1留1和摘心扭梢等方法控制副梢生长。副梢生长力中(1个或2个)、枝条短(10厘米以下)而粗的品种,如金帅、乔纳金等,果实大、丰产,结果枝群紧凑,更新容易,连续结果能力强。副梢生长力弱(1个)、枝条短(3厘米以下)的品种,如元帅系、恩派等,果实大,结果枝群紧凑,易形成鸡爪枝群,更新容易,但果台多为隔年结果,应多留预备枝,以减少大小年结果。
二、 果实
苹果的果实是由子房和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其中子房发育成果心,花托发育成果肉,胚发育成种子。果实的体积膨大,前期靠细胞迅速**的细胞数目的增多,后期靠细胞体积的膨大。
果实体积的膨大,中期到成熟之前较快,初期和末期较慢,果实重量以成熟前一个月增长最快。果实发育期的长短,一般早熟品种为65—87天,中熟品种为90—133天,晚熟品种为137—168天。
果实色泽是商品的重要指标。苹果着色的好和差与糖分的积累、矿质元素的协调、环境条件和激素种类、含量等关系很大。后期控施氮肥,增施钾肥,减少果皮的中的叶绿素,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日光照射度,做好排水,降低空气湿度,喷施萘乙酸和2.4—D等激素,都可促进苹果上色。
苹果从花蕾出现到果实采收,一般有四次落花落果。第一次在终花期,花梗随花谢而一起脱落,通常称为落花。第二次在落花后一周左右,子房略见增大,可持续5—20天,称为前期落果。第三次在第二次落果后的7—14天,果实已达到姆指至元大,对产量影响较大,称为生理落果,云南一般发生在5月份,北方的物候期比云南晚,发生在6月份,故称“6月落果”。第四次在果实采收前,落下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果实,故称采前落果。
第一、第二次落花落果,主要是营养不足和授粉受精**引起。第三次落果,除果实之间争夺养分、胚内生长素缺乏外,是梢果争夺养分激烈所致。因叶片的渗透压大于幼果,争夺养分的力量比幼果强,所以除适时做好摘心、剪梢等抑制新梢生长外,还应及时追施谢花花肥,补充养分。
三、 种子
为胚囊中的受精卵发育而成。苹果的正常果实,每果有5个心室,每心室有种子2粒。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种子分泌激素**果肉生长,所以授粉受精良好、种子充实饱满的,果形端正,果肉丰腴;反之,种子发育**或无种子的一方,果肉凹陷瘦削而成畸形果,因此一定要配置授粉树和改善授粉。
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 温度
苹果是喜冷凉干燥的温带果树,要求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较差小,日较差大。适宜的温度范围是年平均气温9—14℃,冬季极端最底温不低于-12℃,夏季最高月均温不高于20℃, ≥10℃年积温5000℃左右,生长季节(4—10月)平均气温12—18℃,冬季需7.2℃以下低温1200—1500小时,才能顺利通过自然休眠。低温时间不足,发叶、开花推迟而不整齐,有的花芽甚至不萌动,到了5月鳞片松开脱落,成为枯桩,严重降低产量;绝对低温低于-30—-32℃,又发生冻害。据调查,苹果在云南不同海拔和温度地区的表现如下表。
表1 苹果在云南不同海拔和温度地带的表现
海拔高度(米) 年平均气温() 丰产性 果实品质 病虫害 生长规律 适宜性
1800以下 15以上` 差 差 重 不正常 不适宜
1800—2000 14—15 中 中 较重 较正常 次适宜
2000—2200 13—14 丰 上 轻 正常 适宜
2400—2500 12—12.5
2200—2400 12—13 高 优 极轻 正常 最适宜
在2200—2400米、平均温12—13℃地带,苹果表现好的原因,主要是夏秋昼夜温差,积温足,紫外光线强,苹果表现丰产稳产,果色鲜艳,果形高装,五棱分明,糖和维生素C含量高,含酸量低,果胶粘性大,风味好,耐贮性和耐寒性强。冬季低温足,果树能顺利通过自然休眠,花芽质量好,次春按时萌动,发芽、开花整齐,坐果率高,病虫害少而轻,所以是苹果的最适宜地区。海拔2000—2200米、年均温13—14℃和海拔2400—2500米、年均温12—12.5℃地区,紧接最适宜区的下带和上带,是苹果的适宜区。海拔1800—2000米、年均温14—15℃地区,冬温偏高,在“冷冬”年份基本能顺利通过休眠,次年表现较正常;在“暖冬”年份,不能顺利打破休眠,就会出现发芽推迟、开花不整齐、产量降低,所以是苹果的次适宜地区。海拔1800米以下、年均温15℃以上地区,夏秋温度过高,降温晚,不仅果实着色差,糖低酸高,而且枝叶猛长,营养生长期长,迟迟水落叶,花芽分化**;冬温过高,休眠期低温时数不足,花芽不能顺过休眠,扰乱了正常生活规律而导致生理紊乱,次春发芽、开花不整齐,坐果率低,病虫害多而严重;在海拔2600米以上、年均温9℃以下地带,又年积温和生长期温度不足,树变矮小,节间变短,果实细胞**数目少和膨大系数小,导致果小、皮厚、肉硬、糖低,均是苹果的不适宜地区。因此,发展苹果应选最适宜和适宜地区建园,才能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优势和品种的优良性状,获得高产优质的果品,收到最佳经济效益。
二、 雨量
苹果虽原产在夏天干燥的内陆气候地区,喜较干燥环境,但生长期仍需充足水和适宜的空气的湿度,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但雨量过多,湿度过大,又会导致枝叶茂密,病虫严重,果实色差,糖低酸浓。一般以年雨量500—1000毫米、空气湿度60%—70%为宜。由于云南雨水的时空分布不匀,旱雨季分明,所以2—5月旱季,应结合追肥每月灌透水一次,以满足发叶抽梢和开花结果所需的水分;雨季又要做好排水,降低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湿度,以减轻病虫发生和提高果实品质。
三、 光照
苹果是喜光性果树。据测定,多数品种的光补偿点为600—940勒克斯,饱和点为24000—75000勒克斯。光照不足,直接降低光合作用和树体营养水平,并影响果实着色和糖分转化;强烈的直射光过多和照射的时间过长,又易引起枝干和果实灼伤。所以一定要选好园地和做好整形修剪,改善通风透光和叶幕层合理,才能避免前述弊端。
四、 地势
平地、山地、海滩、河涂都可种植,但以向阳、开阔、背风、四周植被较好的缓斜地,光照好,灌排方便,种植最好;洼地、箐沟,虽土层深厚,但光照差,雨季易积水,空气湿度过大;陡坡地,土层浅薄,土壤瘦,水土流失重,均不利于果树生长。
中国南方果园的主要土壤类型有哪些?
我国南方果园土壤多是在湿热的**带或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其主要土壤类型有:紫色土、红壤、黄壤、赤红壤、砖红壤及石灰土。栽培果树主要有柑橘、荔枝、香蕉、菠萝、椰子等常绿果树和部分落叶果树。
(1)紫色土。紫色土是由紫色砂页岩形成的一种岩性土壤。集中分布在四川盆地丘陵及低山区,在长江以南的省份也有零星分布。紫色土为四川省的主要果园土壤类型。该类土壤结构疏松、容易耕作、养分贮量丰富,尤其是磷、钾和某些微量元素含量高。但是一般有机质含量低,多在1.0%以下,缺乏氮素,坡地水土流失严重,易受干旱影响。依其酸碱度不同,又可分为碱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酸性紫色土。碱性紫色土呈碱性或强碱性反应,铁、锌、锰、硼等有效性微量元素含量低,立地在该类土壤上的果树均有不同程度的缺素黄化病。中性紫色土或酸性紫色土除氮素外,其他养分含量较高,为较好的果园土壤类型,其肥力水平一般高于黄壤。我国南方果园3种主要紫色土特征比较如表1-4所示。
表1-4 三种主要紫色土类型特征比较
四川棕紫色土的机械组成与结构状况如表1-5所示。
表1-5 棕紫色土的机械组成与结构状况
。
(2)红壤。红壤为我国南方的主要果园土壤类型,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以江西、湖南分布面广而集中,在华南及西南各省区也有大面积分布。红壤所在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年均温度18~25℃,年降水量大,水资源极为丰富,果树生长期长。这类土壤风化程度高,一般黏粒多而品质差,有机质含量低,结构**,黏重板结,透气排水性差,湿时耕作困难,干时坚硬,当地群众称之为“皮进水,肚不进水”“三晴抗旱、两雨防冲”的土壤。红壤呈酸性或强酸性反应,养分含量偏低
表1-6未开垦红壤的酸度与养分含量
,尤其缺乏磷、钾、钙,微量元素中硼、钼、锌也很贫乏。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很少,因此土壤有效磷、钾也偏低,而铁、铝的活性高,在果园中基本很少出现果树缺铁黄化病
表1-7红壤龙眼园土壤化学性状
。
(3)黄壤。黄壤也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果园土壤类型之一,以四川、贵州两省分布较广,南方其他各省也有相当面积分布。黄壤多分布在我国**带常绿林的生物气候带,年均温度为15~18℃,年降水量1000毫米。土壤母质以花岗岩、砂岩为主,发育于这两种母岩上的黄壤,土层较厚,质地偏沙,渗透性较强。泥质页岩和第四纪页岩上形成的黄壤多为壤土,有较好的渗透性。这类土壤多分布于雨水充沛的丘陵山地,故土壤的淋溶作用较明显。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偏低,尤其缺乏磷和铁,微量元素硼和钼的含量也较低,其他微量元素的有效性相应较高。熟化度低的黏重黄壤,土壤板结,养分含量低
表1-8 不同熟化度黄壤养分变化动态
,为黄壤中的低产土壤。
(4)赤红壤。赤红壤为南**带地区的代表性果园土壤类型,主要分布于广东沿海、广西西南部、福建、**南部及云南西南部的低山丘陵区。此类土壤既不同于中**带的红壤,也不同于热带的砖红壤,其土壤性质与气候特点介于两者之间。种植的果树除柑橘、荔枝、龙眼、杨桃等**带果树外,也栽培有香蕉、菠萝、芒果、番木瓜等热带果树。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岩、玄武岩及砂岩等酸性岩,土壤质地较轻,呈酸性反应,磷、钾含量偏低,有效硼、有效钼也偏少。
(5)砖红壤。砖红壤为热带果园主要土壤类型,地处热带,具有高温多雨、干湿季明显的季风特点。主要分布在海南岛、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地。由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土层深厚,质地黏重;由片麻岩、花岗岩及浅海沉积物发育的砖红壤,一般质地较轻,易受侵蚀与干旱的影响。由于强烈的淋溶作用,土壤呈酸性反应,土壤中氮、磷、钾、镁、硼等含量均较低。
(6)石灰土。石灰土是南方热带和**带地区较肥沃的果园主要土壤类型之一,多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自治区)。是在热带、**带的湿润气候条件下,由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风化发育而成的土壤。这类土壤形成过程和特性与母岩的风化和碳酸盐的淋溶密切相关。因其风化过程缓慢以及地表径流的侵蚀,土层均很浅薄,一般厚度仅有20~50厘米,只有坡麓、槽谷洼地的土层较深厚。石灰土在形成过程中因碳酸盐的不断淋溶与补给,使土壤中始终保持少量碳酸盐,所以钙、镁含量丰富,土壤多呈微酸性至微碱性反应。石灰土的矿质养分含量丰富,自然肥力较高,磷、钾含量明显高于砖红壤,磷和锌的有效性也较高,而有效态硼和钼较低
表1-9 石灰土不同熟化阶段养分含量
苹果园土壤养分是从什么时候一开始研究的
土壤中氮素的形态可分为有机态氮和无机态氮两大类。土壤中的氮绝大部分以有机态存在,其中大多数是不能 直接吸收利用的氮化合物,它们必需经微生物分解,转变为无机态氮后才能为作物利用。土壤中的无机态氮很少,一般只占总氮量的1—2%,常以NH+4和 NO-3形态存在。无机态氮容易从土壤中淋失和挥发,亦能被土壤粘土矿物和有机质固定,所以土壤中有效氮常处于不足状态。为了获得丰产,施用化学氮肥是十 分重要的。
猕猴桃对土壤有什么要求?
猕猴桃最喜欢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通透性良好的腐殖质土和冲积土,最忌黏性重、易渍水及瘠薄的土壤。尽管猕猴桃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很严格,但是以在酸性及微酸性土壤上,pH5.5~6.5最为适宜,切忌碱性土壤,尤其是pH7.5以上的地区,易诱发多种生理病害。为保证猕猴桃正常生长发育,对不理想的土壤,在建园定植之前应进行抽槽改土等改良工作。
绿化种植土壤有什么要求?
绿化养护应贯穿园林绿化施工的全过程 要保证树木种植的成活率,达到预想的绿化效果。应设法保证移栽树木的水分平衡,就应对树木起挖、运输、种植过程中减少根系受伤、减少树冠失水,应对树冠进行必要的修剪,可用浸湿的草绳缭绕树干,采取适当的遮荫措施,进行叶面喷洒,以减少水分蒸发对树木造成的伤害。种植后要浇透定植水,以保证树木根系与泥土的紧密接触,以利于根系的恢复。
绿化养护应充分体现设计理念, 园林设计是创造园林景观艺术的基础,在养护管理中贯彻设计的理念可锦上添花,这也是提高园林养护水平,打造城市地方特色园林的必然要求,绿化养护要全力促成园林设计理念的实现,同时,绿化养护要从实现满足功能、符合人的行为习惯、创造优美视觉环境、创造合适尺度空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要求来对设计进行再提升,以弥补园林设计的不足。
绿化养护应为市民服务,应贯彻生态的理念 绿化养护应适应市民的生活习惯,为市民生活休闲提供野适的环境,特别是对病虫害的防治、杂草的防治、树木的整形都应做到适时适度。在园林绿化养护中贯彻生态的理念可以避免盲目的追求所谓精雕细琢的高标准,使人们崇尚自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