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蒋仲悔 给各位分享地图制作标准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最早的历史地图集谁编辑的?(中国最早的一套历史地图)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中国最早的历史地图集谁编辑的?

裴秀(224—271)字季彦,魏晋期间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西晋大臣、学者。历官三国魏散骑常侍、尚书仆射,晋光禄大夫、司空,封钜鹿郡公,作《禹贡地域图》,开创我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约公元90-168)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地图是怎么制作的

中国最早的历史地图集谁编辑的?

现在科技发达 用卫星来绘制地图,但我想你应该不是想问这个,

我觉得古代的地图绘制方法及原理就很能说明问题:

那么古人以前是如何绘制平面地图呢?

我国古代就有地图的绘制,以下是三国时期到元代的几个代表性演进史。由叙述中可以得知古人测量绘制地图的方法。

我国在宋代也有航海图绘制的能力,当然,元代之后的科学更是发展迅速(比如说,混天地动仪,可测量天文)。而在同时期的外国科学发展也是很神妙的…(比如说,荷兰人驾船绕行**绘制的**全图)。

………………………………………………………………………………………

第一部测算专著——《海岛算经》


《海岛算经》是三国时期(西元三世纪)的数学家刘徽所著。他在为《九章算术》作注时,写了《重差》一卷,附於该书之后。

唐代数学家李淳风将《重差》单列出来,取名《海岛算经》,并列为我国古代的数学经典《算经十书》之一。该书全部9个算例均涉及测高望远及其计算问题。9个算例分别是:测量海岛的高度(望海岛),测量山上的松树的高度(望松),测量城市的大小(望邑),测量涧谷的深度(望谷),居高测量地面上塔楼的高度(望楼),测量河流的宽度(望波口),测量清水潭的深度(望清渊),从山上测量湖塘的宽度(望津),从山上测量一座城市的大小(临邑)。

为解决这些问题,刘徽提出了重表法、连索法和累距法等具体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就是重差测量术。重差测量术是借助矩、表、绳的简单测量工具,依据相似直角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内在关系,进行测高、望远、量深的理论和方法。在刘徽之前,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曾作日高图,首先提出了重差测量理论。而刘徽在《海岛算经》中活用重差理论,巧妙地提出了多种具体的测量和计算方法,把重差测量理论推广开来。
《海岛算经》是一部影响久远的测算专著。它所详细揭示的重差测量理论和方法,成为古代测量的基本依据,为实现直接测量(步量或丈量)向间接测量的飞跃架起了桥梁。直到今天,重差测量理论和方法在某些场合仍有借鉴意义。


什麼是「制图六体」


制图六体,是晋代制图学家裴秀提出的绘制地图的六条原则。
裴秀(西元224~271年)字秀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省)人,晋武帝时官司空,后任宰相。他根据「六军所经,地域远近,山川险易,征路迂直」,校验了魏国留下的旧图。

由於旧图绘制粗略,加之地名改变,他在门客京相璠的帮助下,编制了我国最早的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地形方文图》。他总结了前人制图经验,提出了地图制图的六条原则,即「制图六体」: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裏」,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裴秀认为,制图六体是相互联系的,在地图制作中极为重要。地图如果只有图形而没有分率,就无法进行实地和图上距离的比较和量测;如果按比例尺绘图,不考虑准望,那麼在这一处的地图精度还可以,在其他地方就会有偏差;有了方位而无道裏,就不知图上各居民地之间的远近,就如山海阻隔不能相通;有了距离,而不测高下,不知山的坡度大小,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地图同样精度不高,不能应用。

这六条原则的综合运用正确地解决了地图比例尺、方位、距离及其改化问题。所以制图六体成为我国明代以前地图制图学理论的基础,在我国和世界地图制图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计裏画方


「计裏画方」,是按比例尺绘制地图的一种方法。绘图时,先在图上布满方格,方格中边长代表实地裏数,相当於现代地形图上的方裏网格;然后按方格绘制地图内容,以保证一定的准确性。据文字记载,此法始于我国晋代裴秀提出的 「制图六体」原则,他曾以一寸折百里的比例编制了《地形方丈图》。

唐代贾耽,以每寸折百里的比例编制了《海内华夷图》。北宋沈括,以二寸折百里编制了《天下州县图》(又称《守令图》)。元代朱思本,用计裏画方的方法绘制的全国地图——《舆地图》,精确性超过前人。此法沿用1500余年,直到清初,在我国和世界地图制图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元代郭守敬在测绘上的建树


郭守敬在测绘上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他首创的以我国沿海海平面作为水准测量的基准面。当时,郭守敬曾经从河套东头的孟门山(今陕西宜川至山西吉县一带)起,顺中条山往东,沿黄河故道测量地形,掌握了大河之北纵横数百里地区内地势起伏的变化。

这是在黄河中游的一次大面积地形测量。大面积测量必须解决各局部测量资料的统一归化问题。据《元朝名臣事略》记载,郭守敬「又尝以海平面较京师至汴梁地形高下之差,谓汴梁之水去海甚远,其流峻急,而京师之水去海至近,其流且缓,其言倍而有微,此水利之学,其不可得也」。

这是我国史书上第一次记载利用海平面作为基准来建立统一的高程系统,创立了「海拔」这一科学概念。这一工作,对於测量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我国大面积测量发展到一定水平所孕育出的杰出科学成果。

直到今日,世界各国的区域性测量,其水准测量成果均归化到以海岸某点的平均海水面作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中去。我国现就采用青岛港验潮站历年记录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基准面,并在青岛设有水准**,全国的高程均以此为基准。这一科学方法。仍将继续沿用。

地图是怎么绘制出来的?

地图的绘制

地图是定向比赛中的必需品,如没有成图(已绘制好的定向图) ,则需自己来绘制地图。如前所述,地图也存在不同比例尺和详细,准确程度上的差异,从小型级地图1:100-1:200(如图所示) ;运动场地图1:500-1:2000;到公园/森林地图1:2000-1:。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较深入的介绍如何绘制不同比例尺和不同质量的定向地图。

初级教室地图
装备:两张白纸;一个夹子;一把尺子/指北针;一根铅笔,一块橡皮;请看下图:

第一步:
先确定地图的边界线(如教室的围墙) ,然后测量出墙到墙之间的距离。虽可用一些测量工具,但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步量法。如采用步量法,则需预先控制步幅在大约一米左右。一个高个子的人正常步幅大约为一米;而一个身材稍矮的人步幅可能为50-60厘米,为方便起见,可用50厘米的步幅来测量。
在测完长度后,即该确定比例。对于一个不太大的教室来说,用A4或A5的纸,比例尺一般定为1:100或1:200(有时也用1:150) 。
如比例尺是1:200,那么一个长28米宽16米的教室在地图中的大小是多少呢?(14厘米×8厘米)
第二步:
在确定了边界线后,就可开始进一步测量那些较大的物体,如讲台,桌椅等。
第三步:
再测量一些小的物体,如花瓶,扬声器等。当然,这张地图的详细度是由绘图者自己决定的,但应注意的是:一张简单而精确的地图远比一张详细但不准确的地图要好的多!
第四步:
做图例说明表,来解释地图上的细节都分别代表什么地物。
第五步:(建议)
在地图中标明正北方向。
现在一张简单而准确的教室图就完成了,可用这种地图举办小型的竞赛来教学生或其他人体验定向。对于初学者来说用这种办法来学习定向运动和识图是非常简单而有效的。

中级运动场/校园地图

装备:
首先是一张底图(即**例尺平面图) ;如没有,就绘制一张如上教室那样的简图。一般来说,所有的公园,校园都有此种底图。从这里开始绘图的步骤同上,只不过是基于底图来绘制定向图。
确定地图的边界(围绕着边界走一圈) ,同时观测较明显的标志物。如果底图中存在错误,必须将之更正。如果底图上的错误过多,就很难判断出到底哪些是正确的而哪些是错误的。因此就需多花些时间研究这一地区,找到安全点作为参考来准确地绘制地图上的其它细节。地图可绘制成黑白的,也可是彩色的。
一张彩色的地图既可直接用彩笔绘制后彩色打印,也可在计算机上用专业的定向绘图软件来OCAD绘制。
请注意:尽可能地使用与图例一致的符号来绘图。

高级公园/森林地图
制作高品质的公园/森林地图通常需要较高的艺术技巧。这种地图的绘制者应非常了解,理解定向运动,且具有丰富的制作其它初级定向图的经验。
绘制公园/森林地图的步骤如下:
1. 底图(复印到所需比例尺,黑白复印即可) ;
一张好的底图非常重要。如图所示:

如要绘制地图的比例尺为1:4000,底图的比例尺最好为1:1000-1:,不同的绘图者对底图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即使是最好的底图,它的比例尺也不一定满足需求。
许多非常好的底图的比例尺为1:500。这样,就需把它们复制成你所要求的比例尺。但要注意复印机并不一定能完全准确地按照你的要求来复制,所以最好在复制完后检查一下比例尺是否被准确放大或缩小。
2. 确定所需制图的边界;
3. 把底图分割成小格/块;
在底图上先分好格/块(有时底图上的格已分好) 。然后根据需要把底图剪成几个部分,以方便带出进行实测。
4. 固定胶片在底图上;
当有一张合适的底图后,便可以直接在底图上绘制,也可在底图的上面放置一张透明的胶片,然后固定在画板上在胶片上绘制。职业定向制图员均采用后种方法,因为在胶片上绘图更为方便。还有许多制图员喜欢在底图上放置一张塑料贴膜,以防止地图受潮弄湿。
5. 实地测量绘画;
首先,检查南北方向线(有时在底图中已标出) 。有时在底图中表示的并不准确,必须用一个你肯定是正确的长而直的线行地貌,如道路,来检测,更正方向。同时,还需用一些非常明显的标志物来检测图的比例尺是否正确。然后,选择一片面积相对较小的地区,如有道路,围墙包围的地方,绕着这一地区走一圈以确定地图的边界线是否准确。之后,测量那些较小的物体。
重要的是:一定要一次测完一个完整的地区,即使很小,千万不要在地图上这儿画点儿,那儿测点儿,因为这样的话你将永远完不成,且画出的结果会很糟糕。为方便起见,最好用彩色自动铅笔来绘画。
6. 将绘制好的地图扫描进计算机;
完成实测后,把最后的结果用扫描仪扫入计算机,并存储成一个扩展名为*.bmp的文件。
7. 计算机处理;
将扫好的图放入专门制作定向图的软件OCAD中,进行数字化处理。最后,设计图例,上边线和南北子五线。
8. 制印;
可用较好的彩色打印机打出,也可送印刷厂印刷。
成图如下所示:

在这里我们不过多介绍OCAD这个软件,因为只有很少的人有可能用到它。对于那些对OCAD软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国际互联网上得到更详细的信息,网址是:。

excel如何做地图?

1. 由于实现绘制地图图标功能并不是Excel本身自带功能,因此我们需要另外下载安装相应的插件才行。上网搜索并下载“officemap“。当然,大家也可以直接到小编在参考资料处所提供的链接处获取下载地址。

2.解压并运行其中的安装程序进行安装,此时该插件会一并安装相应的环境支持程序,用于正确的运行该插件。

3.插件安装完成后,首先直接运行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7程序,然后点击“Office按钮”->“Excel选项”。

4.在打开的“Excel选项”窗口中,切换至“信任中心”选项卡,点击“信任中心设置”按钮。

5.在随后打开的窗口中,切换至“宏设置”选项卡,勾选“信任对VBA工程对象模型的访问”,并点击“确定”完成设置。

6. 接下来再运行桌面上的快捷方式“OfficeMap””模板。此时就会自动更新相关系统环境信息,同时安装OfficeMap插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是”以安装该插件。

7.如果OfficeMap插件安装顺利的话,就可以在工具面板中找到该插件。

OfficeMap的具体应用

1. 首先创建如图所示的表格数据,其中某一列必须包括各省份信息,从而为绘制地图图表奠定基础。其中的一种数据表格格式如图:

2. 接着选中数据区域,切换至“OfficeMap”栏目,并选择其中的一中图表样式,如“颜**表”项。

3.此时的效果如图,将以中国地图为基础进行绘制图表。

4.当然,还有其它图表样式可供选择,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5.如果想要删除当前图表,只需要右击图表,从弹出的右键菜单中选择“删除”项即可。

中国地图上的比例尺是多少?

  中国地图上的比例尺为:1:500、1:1000、1:2000、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 、1:50万、1:100万。中国规定这十一种比例尺地形图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此**式中国地图比例一般是1:10000的,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比例一般是1:25000000。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一般讲,**例尺地图,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可用于图上测量。小比例尺地图,内容概括性强,不宜于进行图上测量。

地图通常是按照什么绘制的?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因此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基本要素
比例尺,图例,指向标。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他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指向标,指示地图上的方向。
地图构成要素
图形要素
是地图根据制图的要求所表达的内容。包括注记、地学基础。
数学要素
用来确定地学要素的空间相关位置,起着地图内容“骨架”的要素。
辅助要素
说明地图编制状况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须提供的内容。
补充说明
以地图、统计图表、剖面图、照片、文字等形式,对主题图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可根据需要配置在主要图面的适当位置。

用电脑怎样制作平面图?

最好还是用PS,效果不错,色彩也比较逼真。但是格式是位图,所以在制图前要先设好画布像素的大小,否则过后再放大的话容易造成失真。至于使用方法,还是买一本实例书自己练习,在网上应该也能找到。至于AutoCAD,那是专业用于工程制图的,基本用于绘制图制,可以绘制二维和三维,也就是平面和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