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段迎天 给各位分享生态肥料有什么用途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生物肥料有什么好处?(生物肥料有什么好处和作用)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生物肥料有什么好处?

(1)提高土壤肥力。

生物肥料有什么好处?

这是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例如各种自生、联合或共生的固氮生物肥料,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中的含氮量;多种分解磷、钾矿物的微生物,如硅酸盐细菌能分解土壤中的钾长石、云母及磷矿石,使其中难溶的磷、钾有效化。

(2)制造和协助农作物吸收营养。

有些菌肥如“5406”抗生菌肥施用后,由于微生物的活动,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效养分,还能产生多种激素类物质和各种维生素,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根瘤菌肥中的根瘤菌向豆科植物一生提供的氮素,占其一生需要量的30%~80%;VA菌根是一种土壤真菌,它可以与多种植物根共生,其菌丝伸出根部很远,可以吸收更多的营养供各种植物利用,其中以对磷的吸收最为明显。

(3)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有些生物肥料的菌种接种后,由于在作物根部大量生长繁殖,成为作物根际的优势菌,它们可分泌抗真菌和细菌的抗生素,从而抑制多种病菌的生长。VA菌根的菌丝就是由于在作物根部的大量生长,除了可以吸收有益于作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外,还可以增加作物对水分的吸收,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生物有机肥和生态有机肥有什么区别?哪种好呢

有机肥和微生物有机肥的区别

什么是生物肥料?

狭义的生物肥料,是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的制品,也被称之为接种剂或菌肥,它本身不含营养元素,不能代替化肥。广义的生物肥料是既含有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又含有微生物的制品,是生物、有机、无机的结合体它可以代替化肥,提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化肥和农药的大量应用对于人类而言利弊并存,为兴利除弊,科学家提出了“生态农业”,逐步实现在农田里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和化学杀虫剂,而使用有机生物肥料和采用微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

种类

1、生物有机肥料 农业和畜牧业的废弃物或有机垃圾经有益微生物发酵、加工而成的有机肥料称为生物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料含大量有机质和大量活的有益微生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物,兼有微生物接种剂和有机肥料的作用。由于企业的生产技术、菌种来源各不相同,存在的问题也相应较多。生物有机肥料与其它生物肥料(如微生物接种剂、复合微生物肥料等)在使用的菌种、生产工艺等方面各有不同。 首先,在菌种使用方面,微生物接种剂使用的菌种主要是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及根际促生细菌芽孢杆菌和假孢菌。但这类菌种基本上没有发酵的功能。其次,在生产工艺上有所不同。生物有机肥料还没有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农业部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正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生物有机肥料标准的制定工作。企业要生产,应先制定企业标准作为产品生产和质量检验的依据。建议企业在制定标准时,把活菌数定为≥0.2亿个/克,有机质≥35%。

2、秸秆腐熟剂和畜禽粪便、有机垃圾发酵剂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畜业集约化经营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农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现象日益严重,如何处理这些有机废物一直是令环保部门头疼,被农业部关注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采用微生物发酵方法处理固体有机废弃物。中国也有一些单位开始对固体有机废物进行试验和应用。

3、微生物接种剂微生物接种剂是指用已知的有益微生物经液体发酵生产而成的液体活菌制品,或菌液经无菌载体吸附而成的固体活菌制品。生物肥料的产品质量不稳定是微生物接种剂生产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菌种、载体和发酵设备方面。菌种方面主要表现在菌种混杂、菌种退化、菌种组合不合理。微生物生产企业大多规模不大,技术力量和检测能力有限,无法将菌种纯化后再生产,有的企业更是没有发现菌种已污染了杂菌。菌种退化也是企业在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一方面是菌种供应方的问题,它希望企业长期购买它的菌种,因此在技术上进行了处理,另一方面是企业购买原种后进行了多次的转接传代,但又没有提纯复壮的技术。解决的方法是提纯复壮和更换菌种。发酵设备不完善,也是微生物接种剂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微生物在无杂菌条件下发酵是接种剂生产的必备条件。许多企业采用敞口设备生产,或虽有标准发酵罐但无空气过滤器,都不可能生产合格产品。吸附微生物的载体持水性差、载体偏酸偏碱、载体灭菌不完全和载体中的微量元素过高(主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加的)。

4、光合细菌肥料 光合细菌肥料发展很快,主要用于畜禽饲养和水产养殖,也可以用于农作物拌种和叶面喷施。

5、复合微生物肥料 复合微生物肥料是20世纪90年代的新产品。此类产品的种类较多。复合微生物肥料的产品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微生物接种剂与有机物料、无机肥料混合后造粒;第二种是微生物接种剂与有机肥料混合造粒然后与化肥复合肥混合包装;第三种是在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包装中附加一袋微生物接种剂,在田间施用前,将接种剂与有机无机复合肥混合。

6、“酵素菌”和“EM ” “酵素菌”和“EM ”均是从日本引进的微生物发酵剂产品。真正以“EM”为名获农业部登记的全国还没有一家,事实上“EM”本身在日本就未获日本**的登记。发展EM和“酵素菌”,首先要清楚“EM”和“酵素菌”所含的确切菌种类型,菌种的来源无论是自制的、还是从境外购买的都要经过鉴定,而且要鉴定到种。在企业无确切的生产标准,产品无量化指标、无检测方法的情况下,不宜组织大的课题进行研究、推广。

7、*酸菌有机肥。代表是*酸屎肠球菌“Anp01"。把含氮有机物喷施屎肠球菌,堆积发酵7-28天,含氮有机质会被酵化,发酵分解率高达40%以上,完全满足有机肥的基本要求。*酸屎肠球菌“Anp01"是为数不多的耐高温*酸菌,在堆积发酵高温达到50度时,仍然可以有效繁殖发酵,这是*酸菌发酵有机肥成功的重要因素。

生物肥的前景展望

生物肥料生产成本低,应用效果好,不污染环境,施用后不仅增产,而且能改善农产品品质和减少化肥用量,在中国可持续发展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人口日益增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耕地不断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大,生产成本直线上升,环境不断恶化等等,这些情况,为生物肥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生物肥料本身的发展也为扩大应用奠定了基础。世界人口猛增,社会对粮食和肥料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作为化肥生产原料和能源的石油资源有限,依赖有限资源难以维持农业的持续性发展,而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持续农业,因此就要发展生物肥料。生物肥料不仅可补充肥源的不足,而且有可能列为绿色食品用肥进入商品市场,成为新兴的“绿色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首先,开发绿色食品产业迫切需要生物肥料。 应用生物肥料促进传统有机肥向肥料技术现代化转变。传统有机肥的堆积方式比较落后,一般是延续的“过圈、坑沤、人挑、马拉”的生产习惯。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必须向工厂化、专业化、商品化方向迈进,否则,有机肥产业将会萎缩,不利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生物肥料(有机肥发酵剂)的应用,可大大缩短有机肥发酵时间,利于工厂化生产有机肥,使有机肥向商品化方向发展。长期应用生物有机肥可培肥地力,净化农作物生长环境,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应用生物肥料减少化肥用量,可降低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切实解决农产品有害物质超标问题,使农产品成为真正的绿色食品。其次,从发展持续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角度来看,生物肥料的应用前景广阔,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生物肥料和化肥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关系。化肥肥效明显,作用快,在相对缺乏农产品的地区还是必要的。但是随着农产品的丰富,人们环境意识的加强,对安全农产品的需要,生物肥料和化肥会逐步此长彼消,这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而且生物肥料的原料可就地取材,成本低,其生态效益是化肥所不可取代的。所以,生物肥料的发展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中国在生物肥料发展形势下加大了研究力度。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研究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及监督制度的完善,生物肥料一定能健康有序地发展,为农业增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前景将是非常广阔的。

使用生物有机肥有什么好处

生物有机肥是新型肥料,也是今后大有发展空间的可以代替化学肥料的绿色肥料。
有机肥设备,复合肥设备,挤压造粒机,圆盘造粒机
。在“有机农业和食品加工基本标准”(IFOAM)中,就有关生物有机肥使用方面的规定,其要点是“增进自然体系和生物循环利用,使足够数量的有机物返回土壤中,用于保持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活性”, “无机肥料只被看作营养物质循环的补充物而不是替代物”, “化学合成的肥料和化学合成的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必须限制在不对环境和作物质量产生**后果,不使作物产品有毒物质残留积累到影响人体健康的限度内”。这些规定表明,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十分注意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限制无机肥料的过量使用,生物有机肥包括绿肥和微生物肥料)才是生产绿色食品的主要肥源。
使用生物有机肥有以下好处:
生物有机肥里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氨基酸、多肽、酶,以及微生物的抗生素。生物有机肥可以降低碳氮,碳氮比过大,微生物的分解速率慢,且要消耗土壤中的有效态氮素。同时可以抑制植物的病原菌,改善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和物理结构,提高植物的自身的免疫力,提高作物的品质和耐储运性。

发展绿色中药材的对策有哪些?

1.加大宣传力度

各级**以及有关管理部门要从民族发展、人体健康的高度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介绍绿色中药材的概念、意义、特点及有关知识。经销商也可利用广告效应,促进绿色中药材的市场营销,从而增加绿色中药材生产与开发的活力。

2.强化管理增加投入

目前我国绿色中药材的开发与建设,总的来说规模还比较小。发展绿色中药材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科研、食品加工、环境保护、财政、商业及进出口等诸多环节,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要在加强科学研究、技术指导和统一规划的同时,积极争取多渠道的财力投入,用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支持绿色中药材基地和销售服务体系建设,为绿色中药材的开发、生产与销售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优惠政策,并逐步推动形成绿色中药材的规模化效益。

3.优先在生态农业实施区发展基地

开发绿色中药材应因地制宜、充分合理的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为原则,并把绿色中药材与生态农业、农业综合开发、休闲观光型农业和名优特新产品的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在目前情况下,可在沿海滩涂、高山坡地和生态农业实施区等污染较少的区域优先发展,并逐渐扩大面积与品种,增加产量。要因势利导,避免盲目发展。

4.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病、虫、草害,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多施有机肥,配施微生物肥料,合理使用化肥。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是生产绿色中药材的关键措施。有机肥料因其主要由无毒、无害、无污染的自然物质组成,含有作物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并对土壤结构、微生物活性等产生良好影响,是生产绿色中药材的主要肥源。应继承我国传统农业中的精华,提倡多施有机肥,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开展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开发高效、无公害的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以维护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生产优良绿色中药材提供安全保障。

5.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确保中药材质量

绿色中药材的生产有赖于好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污染,必须严格控制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工业“三废”对周边地区、空气、土壤的污染。特别要控制污染较重的小企业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从管理制度、行政法规、治理技术及产品结构调整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在建立绿色中药材基地前,要调查与评价生态环境本底状况,并对大气、水质、土壤等主要环境要素进行多种污染项目的测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对有害物质应实行动态监测,以确保绿色中药材的质量。

各种化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