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杜晶彤 给各位分享德军单兵用品有哪些牌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二战时期,德国以及同盟国,发明了哪些奇葩的武器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二战时期,德国以及同盟国,发明了哪些奇葩的**

刺拳多管***,是一种单兵肩托式防空**,战后期德军一种非常特殊的单兵**,名为刺拳多管***。原本用途是用来攻击盟军的低飞飞机,使用时按下发射钮后,九颗长十五公分的无导引两公分口径火箭,会在零点三秒内分两批连续射出,一秒可以飞行三百五十米。重新装填很方便,九颗一组的备用**连在一起,直接就可以装填,然后再发射,不用一颗一颗的填装,严格说起来,这种**属防空火箭,能否打中飞机全靠发射者本身的功力了,不过全部装满弹的话要体力大的人才操纵自如,火力算是强大了,不过战果似乎不明显。
美军的蝙蝠**,原理很简单,技术含量不高,将***装置安在墨西哥游离尾蝠身上,降低**内部温度以保证它不会在运输过程中**,然后往敌占区释放这种蝙蝠,它们会栖息在敌占区的基础设施中。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所有的蝙蝠都会**,烧毁整个城市,就不知道蝙蝠能携带多重的**,很没有把握,成功率谈不上,纯粹浪费**,谁知道蝙蝠们会飞向那里呢,也是一种残忍的做法。
在1944年至1945年期间,日本曾制造了1万个氢气球**,希望它们飘洋过海飞到美国本土**。许多日本学校的孩子们都被发动起来制造用于攻击美国的氢气球。然而我这种**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日本方面称,一共发射了9000多个,预计有10%抵达美国。北美共发现有342个,仅造成6人遇难,对建筑物破坏相当小。
粘性反坦克**,二战英国出品,目的是扔出去后粘在坦克上**。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因为实战中坦克太脏,根本粘不上去。后来的建议是让士兵躲起来然后手动粘到敌军坦克上去。然后他们有五秒时间可以跑路。前提是***没有粘在衣服上。最怕引信点着后甩不脱。
*盾,这玩意儿基本上就是在*头上套了个金属盾牌。英军配备了一百块。这玩意看来很安全,避免了被爆头的危险,不过钢板要足够厚,但也并没有什么用。因为盾实在太沉,根本没法好好举起来瞄准。

二战德国的单兵装备、人员素质介绍……

二战时期,德国以及同盟国,发明了哪些奇葩的**

二战德国的单兵装备:
每个士兵都有一个用于携带单兵装备的背囊,材质为木架包裹防水布料。山地**和机械化步兵配有更实用的带两至三个外袋的**背包。背囊内可携带如下装备:
一套**,换洗袜子。
毛巾,手帕。
背心或毛衣。
一双便鞋。
肥皂和针线包。
鞋刷和鞋油,衣刷。
军大衣、帐篷或军毯可卷折后**携带于背囊上。
班长、排长和连长的专用装备:
地图包。棕色或黑色皮革制,可携带地图和文件,有色铅笔,如必要还可携带制图工具和测量仪器。
双筒望远镜。主要是6 x 30,部分8 x 30,*兵观察员配有10 x 50望远镜。
信号口哨。
多用途指南针。
**
步*兵
每个步*兵随身携带45发步***,另外15发存放在配属到排的车辆上,可依照命令取用。但实战中士兵一般都携带60发步*弹,如有可能还会在挎包**外携带一些**。1941年底前,每个步*兵都带有一个SmK(Spitzgeschoss mit Stahlkern,钢芯穿甲弹)或SmK(H)(Spitzgeschoss mit Wolframcarbid-Kern,碳化钨芯穿甲弹)**,用于反装甲车辆,100米距离上穿甲能力为SmK弹10毫米,SmK(H)弹14毫米。实战表明这种用普通步*发射的穿甲弹效能很差,后期这种步*弹主要供机*使用,用于反土木或混凝土工事。
冲锋*射手
每个冲锋*射手携带192发9 x 19毫米手*弹,**装在金属或木制弹箱内,冲锋*射手必须自己装填**。
轻机*射手
轻机*的一号**基数为2500发,一个三人制轻机*小组**携行规则如下:
一号射手:机*及一个50发弹鼓。
二号射手:4个50发弹鼓(其中一个装填SmK或SmK (H)弹)以及一个300发弹箱。
三号射手:3个300发弹箱。~~~~~~~~二战期间,德国的工业在世界上数一数二,**因长时间严格训练与先进的作战理念、丰富的实战经验相结合,的确是当时最可怕的**。在战争后期,德国国内国人厌战情绪高涨,加之盟军持续的战略轰炸与两线进攻,德军的实力日渐萎缩,直至工业基础完全崩溃,然而德国人并没有完全绝望,努力拼死一搏,**素质虽然有所下降但还完全可以和美军,苏军,英军较量,德军是败于空军,德国上空数不清的鹰将盟军坦克性能,**素质低完全掩盖了,1944年德国虽然是遭到盟军最严重的轰炸,但军工还是呈上升趋势,后期,罗马尼亚油田又招轰炸,德油料完全不够,坦克许多完好被抛在战场上,飞机不能起飞,飞行员因没有足够的油料来训练。
说实话,二战初期德国虽然战无不胜,但无法和现在的美国相比,德国工业实力不如美国,人员则大大优于美国,不过对于当时的美国,如果单打独斗,可能赢,最差两败俱伤,德国潜艇,远程飞机可以扼杀美商船,后期计划中的V3火箭可以打到美国。(前提是只有美国参战) 美国的坦克对于德国简直是玩具,就算数量多也于事无补。

二战德军的步兵装备大家觉得都有哪些?

二战德军的步兵装备由:

瓦尔特P38手*:8发弹匣供弹的一种半自动手*,口径9毫米,有效射程50米,除了装备德军中下级军官以外,MG-34/42通用机*射手,也配备了该型手*,用以防身和自卫,但机*射手真正用手*的机会并不多。

毛瑟98K步(**)*:德军栓动步*,步兵最基本的装备,口径7.92毫米,5发弹仓供弹,有效射程800米,由于射程远、射击精度高、动作非常可靠,装上4-6倍观瞄镜,甚至不用特意改造,就是一把***,由于德军没有研发专职的***,因此装上观瞄镜的毛瑟98K步*,就成了战时德军的***,给盟军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G-41/43半自动步*:由于G-41像毛瑟98K步*一样,从上面将弹匣装满,因此使用非常不方便,**曾拒绝所以,6000余把的产量可以忽略不计;在缴获苏军的SVT-40半自动步*以后,研发成功10发弹匣从下面装弹的G-43,口径7.92毫米,有效射程800米,战时产量有40万把。

MP-38/40冲锋*:产量高达100余万支,二战时期,德**队步兵除了毛瑟98K步*以外,量产最高的步兵自动*械,口径9毫米,采用32发直弹匣供弹,有效射程200米,折叠式*托,提供近距离密集的火力,对战后冲锋*的开发影响极大,特别是MP-40冲锋*终成一代名*。

PzB38/39/41反坦克*:此*基本参数大同小异,*长1.615米,*重16.2公斤,口径7.92毫米,药筒口径13毫米,初速每秒1210米,有效射程500米,只在战争初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盟军新式坦克装甲越来越厚重,此系列*就被铁拳等反坦克火箭发射器所取代。

二战德军单兵装备背后总背一个圆柱形的东西(如下图),谁知道那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防毒**金属桶。用途是装M1930防毒**。二战期间,各**队普遍使用了帆布制防毒**包。但德国人的思维比较偏,用一个金属桶装防毒**。按照德军条令,防毒**筒可斜挎在肩上,挂在胸口位置或固定在腰带后面。

下图:

二战时期美国英英国德国日本与苏联在步兵反坦克**上有什么区别?

英美德***多,英美用“巴祖卡”,德国是“铁拳”。苏联用“捷加尞夫”反坦克*,日本有一种4式**筒(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进入正题。两者区别:***就是一根筒子和击发扳机、击针组成,破甲深度大。反坦克*就是*,***类特殊,具有高动能的特点,不易受风速影响。***缺点是使用者容易被尾焰灼伤,弹体飞行容易受风速等气象条件影响;反坦克*的弱点是*管长,容易暴露,威力不如单兵***。 所以苏军在战争末期反坦克*逐渐淘汰,但是当时的苏联***不太出名。

那种4式**筒就可以当***用。除了4式**筒,火*也是反坦克**之一,楼主看看电影《紫日》的开头,那个被飞机轰掉的火*可能是他们的反坦克*,但是没什么名气(貌似编号是1式或者2式),还有就是用榴弹*在山顶直射,效果还不错。地雷和那种97式坦克也凑合用。实在到最后什么都没了,就用**钻坦克底部,炸坦克装甲薄的底盘。

二战德军陆军的基本装备?

德国陆军基本装备(1933年-1945年)

坦克:

I号坦克

II号坦克

PzKpfw III中型坦克

Pzkpfw35(t)轻型坦克

Pzkpfw38(t)轻型坦克

Pzkpfw-Ⅳ型坦克

Pzkpfw-Ⅴ型“黑豹”中型坦克

“虎” I 型坦克

“虎王”重型坦克

PzKpfw VIII“鼠”式超重型坦克

未能咆哮的王者-第三帝国E系列战车

“陆地巡洋舰”1500吨坦克计划

德军中的T-34

豹式坦克救援车

二战德国喷火坦克及战斗车辆

三轮扫雷车

突击*,坦克歼击车:

3号突击*

3号突击*战场影集

4式坦克歼击*

“黄鼠狼”(Marder)坦克歼击车

“追猎者”坦克歼击车

“灰熊”突击*

“犀牛”自行反坦克*

“斐迪南”/“象”式坦克歼击车

“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

“**”坦克歼击车

Sturmtiger“突击虎”式自行火*

Heuschrecke 10(蝗虫)自行榴弹*

“野蜂”150毫米自行榴弹*

K5(E)型280mm“利奥波德”列车*

“卡尔”臼*

“多拉”800mm超级巨*

火箭*

V-2火箭

装甲车:

Kfz13 装甲巡逻车

Sdkfz.2"Kettenkrad"型半履带式摩托车

sd.kfz.251半履带轻型装甲车

纳粹帝国铁骑——二战德军摩托车

反坦克*:

PAK35/36 37mm反坦克*

PAK38 50mm反坦克*

PAk40型75mm反坦克*

高射*:

30 型 20 毫米防空*

38 型 20 毫米防空*

38 型四联装 20 毫米防空*

18 型 37 毫米防空*

36/37 型 37 毫米防空*

43 型 37 毫米防空*

88毫米高射*

38/39 型 105 毫米防空*

40 型 128 毫米防空*

轻**:

MG42通用机*

FG42式自动步*

MP38/40式9mm冲锋*

StG-44突击步*

G43式半自动步*

步兵火焰喷射器

*榴弹发射器

二战德军战斗手*和*榴弹发射器

德军的Zimmerit防磁装甲

二战德军单兵反坦克**

二战德军VW82“桶车”**车辆

军马

二战时期的美军,苏军,德军,日军的陆军步兵的单人**装备分别有哪些?

美军:M1半自动步*,步兵单位主要**;春田M1914步*,海军陆战队和少数二线**及**手;汤姆森冲锋*,军官及士官及部分特殊人员;柯尔特1918,军官,士官,**操作员用自卫手*;***轻机*,班用轻机*;(美军重机*为多人**),不在此列入。
苏军:莫辛纳干栓动步*,步兵标配;SVD半自动步*,后期少量装备;PPD31,初期冲锋*;PPS41,苏联标配,近战无敌杀器;DP1928轻机*,转盘机*,作为班用轻机*。TT30,苏军手*。
德军:毛瑟Kar98,德军经典;MP38/MP40,德军冲锋*;MG38/MG42,德军班用轻机*;FG42,伞兵用半自动步*;MG44,世界第一支突击步*;沃尔特P38,鲁格,标配手*;铁拳/装甲拳反坦克***。
日军:友坂三八式步*、九九式步*,日军步兵标配;百式冲锋*,日军极少量装备;十一式轻机*/96式轻机*/99式轻机*(实际上11式不属于单人兵器,因为它只是理论上能够单人射击,而实战中如果没有人不停地给弹槽供弹涂油的话,30发内必然卡壳,多么狗血的兵器啊...),32,94,95,98,3年式**,日军军官、曹长佩刀;

二战德军单兵装备背后总背一个圆柱形的东西(如下图),谁知道那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防毒**金属桶。用途是装M1930防毒**。二战期间,各**队普遍使用了帆布制防毒**包。但德国人的思维比较偏,用一个金属桶装防毒**。按照德军条令,防毒**筒可斜挎在肩上,挂在胸口位置或固定在腰带后面。

下图:

二战德军侦察兵有哪些装备?

首先肯定有 一般的护具,如头盔什么的
然后是主要 **
p40 冲锋*
任 选的手*
战 术**
1~3枚集 束**(就是我们 边 区造的原 形)
无线电 步话机或者是电报,如果是近距离的阵 地侦 查,可能是带双 色 旗
望远镜时肯定有的
其次如果是执行特殊的任务,比如时区盟 军阵地执行破 坏,就可能还会带一些炸 药什么的

二战各**事实力排名

  1、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40年美国GDP达到2000多亿美圆[1940年的汇率],但美国这时依然享受着大西洋天然壁垒的优越,陆军只有可怜的10万人,遍为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和1个后备预师,坦克的数量只有300多量,甚至排在波兰后面,勉强做个世界第七.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的主要供应者[具体**生产状况如下].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进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2、 苏联是二战时期军事实力最强盛的国家,苏联是世界第二工业国,苏德战争初期其GDP达433亿美圆,**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6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了,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但有近7万辆在战争中被击毁,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及时的补充了这些损失.

  3、 德国在希特勒的严抓下,1940经济总量达到561亿美圆,基本度过了经济危机,**工业生产开始全面的运转,其**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以坦克生产为例,1940年生产坦克2500余辆[3型为主],1943年达到了顶峰7600余辆,随即就有3000多辆开往库尔斯克,包括200辆新式的5型黑豹坦克,后来多生产虎 豹坦克,数量有所下降,质量却在上升,由于盟军的轰炸和资源短缺,德国经济在1945年开始出现崩溃.

  4、英国在欧洲孤掌难鸣,国内经济不景气,其经济和资源的维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殖民地和美国的支援;法国已经战败,其势力范围退缩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5、意大利早在1940年时就已经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加上意大利**的接连失利,国内**浪潮高涨,1943年墨索里尼政权倒台.

  6、在7.7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圆,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 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0万人而国民***光陆军就达到200多万,7.7事变后,日本开始大量的扩充兵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中国有110个师团,总共250多万人,此后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达到600多万,但兵员的素质却不断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万,已经不堪重负;二战日本共生产5000多辆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与同期的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7、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军事实力相当弱后,具体的经济总量状况无从考证,二战后期***发展到91万人,民兵近百万,解放国土面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人,装备大多是缴获的日本**:国民*兵力有460万人[其中***嫡系只有100多万人],缴获了大量日军的装备,还有美国的4亿美圆**和大量**支援。


  日本VS美国

  1、战争潜力:由于国家战争机器的高速运转,全国的富余劳动力都充实到**及相关行业当中,日本国民经济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显得空前“繁荣”, 使得日本人错误地认为本国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超过了与他们最大的敌人美国。而此时的美国已经历了十年左右的经济大萧条。经济危机的深远影响使得整个美国经济依然‘疲软’。但尽管如此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
  1、美国的人口高于日本近两倍;
  2、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经基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

  2、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
  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火*和70-105毫米口径火*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27082门。1941-1942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级(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1024门。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97辆,轻型坦克4052辆。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坦克无论是火*威力还是装甲厚度都只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
  除了重型装备,其它**日本的生产数量也是严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库足够装备103个师团,陆军战斗序列有51个师团和59个旅团。战争初期陆军的****的产量和消耗量大体相同,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数量急剧增,而日本的****保有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1943年日本陆军规模从240万人升到310万人,美国则从415万人激增到了889万人。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虽然可以装备104个师团,但其战斗序列却达到171个师团,这还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军事人员。

  1940年统计,日本本土人口7314万,虽然强征了大量中国和朝鲜劳工,但并不等于这样腾出来的本国人力就能形成战斗力强的**。事实上,太平洋战争前6个月日军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胜利正是依靠多年积累的精锐**。1944年日本有1335万名女性劳动力,但其中的780万人从事的是农业和林业工作,只有225万人参加工业及军工生产。而美国1941年就有1460万名妇女参加工业生产。


  德国VS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在此之前,苏联的军事装备和军人综合素质都不在德军之下,由于苏联在三十年代的经济增长,使得投入于军事准备的经济能力大大增强,这十年里,苏联的整体军事实力已经世界上最强的几支,和德军的整体实力差不多。但结果却是,在三年的苏德战争里,苏联共死亡了包括1000万士兵在内的2000万人,平均每天死亡3万多人。在战争进行时,苏联的军工机器一直没有停下来,共生产了约10余万辆坦克和火*。

  苏联的面积是22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亿;而德国的面积是37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5、6千万。德国没有丰富的战时资源可供使用,而苏联的资源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从资源上的实力分析,双方不是一个等级上的。苏军一开始就被动挨打,每次战役都会10万10万的士兵被俘或被歼,而且苏联还有美国在太平洋和日军作战,牵制了日军的北进;同时英法及欧洲反法西斯军民在西欧、南欧、以及北非几条战线上和德军抗战,使德军整体的军事实力的总值分化掉一部分,可以说德国是以其最多60%的综合军事实力来同以近95%的综合军事实力的苏军在苏联本土进行战争,苏联在双方的战争条件上占着比德国多得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