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欧阳元容 给各位分享犀牛国内哪些地区有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犀牛的分布范围(中国犀牛的分布范围是什么)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中国犀牛的分布范围

殷商时期犀牛所能到达的北界,或还在殷墟之北的***乌海一带,经六盘山往东,过子午岭、中条山、太行山,直至泰山北侧,长达一千八百多公里。春秋时期的北界,则已缩减到了渭南山地、汉水上游、淮河流域直至长江下游;到公元前2世纪的汉代,中原就已经没有犀牛了。唐朝时,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甚至青海,都有分布。明朝时,只分布于贵州、云南。到了清朝时,它们的栖息地就仅剩下云南了。

犀牛曾经分布在中国哪个地区,后来为何灭绝了

中国犀牛的分布范围

  中国犀牛曾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各省,它们主要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
  中国犀牛一般体长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吨。它有许多独特的外貌特征,异常粗笨的躯体,短柱般的四肢,庞大的头部,全身披以铠甲似的厚皮,吻部上面长有单角或双角,还有生于头两侧的一对小眼睛。它们虽是身体庞大,相貌丑陋,却是胆小不伤人的动物。不过它们受伤或陷入困境时却凶猛异常,往往会盲目地冲向敌人,用头上的角猛刺对方。它们虽然体型笨重,但仍能以相当快的速度行走或奔跑,短距离内能达到每小时45公里左右。
  中国原来有三种犀牛:大独角犀(印度犀)、小独角犀(爪哇犀)和双角犀(苏门犀)。它们本该无忧无虑地永远生活在中国南部,可是它们头上的珍贵犀牛角成了它们灭绝的主要因素。
  自私的人们把犀牛角当成珍贵的药材,同时也将它与象牙一样用来雕刻制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人们还残忍的将犀牛的皮和血入药,在中国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记载。造物主赐予犀牛是上乘重要,由于犀牛数量稀少,因此越发显得珍贵。只有有权,有财的人才能享用。到了清朝,南方各省官员为了使犀牛角成为自己私有的财产,发出公告,不许民间乱捕犀牛,只许官方猎杀。这样,犀牛遭到了官兵的狂杀滥捕,他们打死犀牛,当场把犀牛角锯下,然后多数进贡给他们的上司和皇上,为他们以后升官发财铺平道路。当时最多出动上千官兵,一次能捕几十头犀牛,当时民间一些人为了发财也大量偷猎犀牛。
  如此疯狂捕杀,到了公元20世纪初,犀牛在中国所剩无几。这时的犀牛角更显得珍贵,但据当时官方资料,在公元1900年到公元1910年,仅10年间,官方和民间进贡的犀牛角就有300多支,这还不包括偷运到国外的!
  而这之后,犀牛就很少能捕到了!
  公元1916年,最后一头双角犀被捕杀 ……
  公元1920年,最后一头大独角犀被捕杀 ……
  公元1922年,最后一头小独角犀被捕杀 ……
  在这最后十余年间,共捕杀不足10头。
  公元1922年之后,没人在中国在看到任何一种犀牛。

犀牛是在什么地方生长?

中国古代有犀牛吗?

1、古籍文献里的犀牛:
《山海经·海内南经》:“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兕兕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
《山海经·西山经第二》:“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幡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钩端,兽多犀、兕、熊、罴。”
《左传》,战国初年的作品,其〈宣公二年〉里记载着:“使其骖乘谓之曰:‘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
《战国策》,汉·刘向编校,其〈宋卫〉里记载:“齐攻宋,宋使臧子索救于荆。墨子在回话时谈到了云梦,说:“荆有云梦,犀、兕、麋鹿盈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其下则有白虎、玄豹、蟃蜒、豻、兕、象、野犀……’”
2、考古中的犀牛:
考古发现,犀科动物在第三纪时化石分布很广泛,我国很多地区都有。3000多年以前,犀牛沿黄河两岸自西向东约有1800多公里的广阔的分布北界。
殷墟卜辞中记有犀牛生活在黄河中下游的一带。史书中记载西周初年驯练大象、犀牛等参于战争。
3、湮没在刀光剑影下的犀牛:
古代用于战争的“甲”主要就以犀类的皮制作,史籍中写到,春秋时,仅东海边的吴国,吴王夫差就有一支10万3千穿水犀甲胄的士兵……

生物学是什么!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部分。

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

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将生物命名后,而后的生物学家才用域(Domain)、界(Kingdom)、门( 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加以分类。

最上层的界,由怀塔克所提出的五界,比较多人接受;分别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以及动物界。 从最上层的“界”开始到“种”,愈往下层则被归属的生物之间特征愈相近。共有七大类,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扩展资料

生物在地球历史中有着40亿年左右的发展进化历程。大约有1500万种生物已经绝灭,它们的一些遗骸保存在地层中形成化石。

古生物学专门通过化石研究地质历史中的生物,早期古生物学多偏重于对化石的分类和描述,来生物学领域的各个分支学科被引入古生物学,相继产生古生态学、古生物地理学支学科。有人建议,以广义的古生物生物学代替原来限于对化石进行分类描述的古生物学。

生物的类群是如此的繁多,需要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类群的划分,这个学科就是分类学。林奈时期的分类以物种不变论为指导思想,只是根据某几个鉴别特征来划分门类,习称人为分类。

现代的分类是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根据物种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进行分类,通称自然分类。现代分类学不仅进行形态结构的比较,而且吸收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成就,进行分子层次的比较,从而更深刻揭示生物在进化中的相互关系。

生物学中有很多分支学科是按照生命运动所具有的属性、特征或者生命过程来划分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物学

什么叫历史?

中国有犀牛吗?

中国古代有犀牛吗?

中国古代新石器时代就巳经有犀牛的存在,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已经多次发 现犀牛的骨头。
河南安阳商代殷墟中也曾出土过一个大兽头骨,
上面刻的文字表 明这是一头犀牛的头骨。
商代的甲骨文中 常出现殷王猎犀牛的记载,

犀牛是一种热带动物,今天在我国绝大部分已经绝迹,
而考察中国古代浩瀚的历 史文献和丰富的出土文物,
我们发现中国古代是产犀牛的。不仅产,而且数量还 相当多;
不仅华南产, 在华北平原上犀牛还成群结对地出现过。
和许多动物一样, 犀牛最终还是没有逃脱灭绝的命运。

史**载越王夫差成千上万的兵士都身穿犀甲作战。
在兵戈扰攘的战国 时 代,对犀甲的需求量的增加,
迫使人们对犀牛进行长期的滥肆捕杀,
就使这 种生殖率很低的野生动物在我国、
特别是在北方一带,数量急剧下降。

最迟到西汉晚期犀牛已经绝迹。 汉平帝时王莽辅政,
为了炫耀“国 威”,曾赠给位于苏门答腊西北部的黄支国国王大量财物,
让他向汉朝皇帝 奉 献犀牛。苏门答腊正是苏门犀的故乡。
原来在中原一带常见的苏门犀却要用重金 从国外进口,
可见这种犀牛在中原一带已经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