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鲁火蓝 给各位分享酶有什么用途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酶有什么作用?(转氨酶有什么作用)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酶有什么作用?

作用:

酶有什么作用?

1.催化的作用。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含有数千种酶,它们支配着生物的新陈代谢、营养和能量转换等许多催化过程,与生命过程关系密切的反应大多是酶催化反应。酶使人体所进食的食物得到消化和吸收,并且维持内脏所有功能包括:细胞修复、消炎排毒、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产生能量、促进血液循环。

2.酶在疾病诊断上的作用。随着对酶的深入研究和越来越多的认识,富含高浓SOD的复合酶,对疾病的调理上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正常人体内酶活性较稳定,当人体某些**和组织受损或发生疾病后,某些酶被释放入血、尿或体液内。

3.酶在临床治疗上的作用。酶疗法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广泛受到重视,各种酶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如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能催化蛋白质分解,此原理已用于外科扩创,化脓伤口净化及胸、腹腔浆膜粘连的治疗等。在血栓性静脉炎、心肌梗塞、肺梗塞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的治疗中,可应用纤溶酶、链激酶、尿激酶等,以溶解血块,防止血栓的形成等。

4.酶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如酿酒工业中使用的酵母菌,就是通过有关的微生物产生的,酶的作用将淀粉等通过水解、**等过程,最后转化为酒精;酱油、食醋的生产也是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用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处理过的饲料,营养价值提高;洗衣粉中加入酶,可以使洗衣粉效率提高,使原来不易除去的汗渍等很容易除去等等。

/iknow-pic.cdn.bcebos***m/48540923dd54564e5e211b68bede9c82d1584f1f"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m/48540923dd54564e5e211b68bede9c82d1584f1f?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m/48540923dd54564e5e211b68bede9c82d1584f1f"/>

扩展资料:

当今的问题是现代人体内缺酶的现象普遍严重,人群中十有六七的体中酶量不足。根本原因主要在两方面:

1.自身**的衰老,如脾的衰老,全面减少了酵素的分泌量,而影响全身八大系统60兆亿细胞整体早衰,也就是气血不足百病生;

2.另一方面,肠皱褶毒素,对毛细血管的堵塞,长期减少了营养吸收的通道,更全面加剧了整体的早衰,甚至产生各种疾病。因此肠毒是万病之原,经常肠毒清酵素清理毒素是健康的基本保证,还有就是化脂酵素对脂肪的作用也是一样。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E9%85%B6/107742?fr=aladdin#7_4"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酶">百度百科-酶

酶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需不需要补充要根据每个人的检查结果而定,如果缺乏要合理的补充。每种微量元素都有它不同的生理功能。
我建议你先去做微量元素检查。
微量元素
人体是由几十种元素组成的,含量占人体总重量万分�灰韵拢�咳招枰�吭?00mg以下者称为微量元素。如铁、铜、锌、碘等41种元素,其总量约占人体的0.05%。目前公认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有铁、铜、锌、碘、锰、硒、氟、钼、钴、铬、镍、钒、锶、锡等14种,绝大多数为金属元素。在体内一般结合成化合物或络合物,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含量较恒定。微量元素主要来自食物,动物性食物含量较高,种类也较植物性食物多。
微量元素在体内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通过形成结合蛋白、酶、激素和维生素等发挥作用。微量元素生理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1)参与构成酶活性中心或辅酶:人体内有一半以上的酶其活性部位含有微量元素。有些酶需要一种以上的微量元素才能发挥最大活性。有些金属离子构成酶的辅基。如细胞色素**酶中有Fe2+,谷胱甘肽过**物酶(GSH-Px)为含硒酶。(2)参与体内物质运输:如血红蛋白中Fe2+参与O2的送输:碳酸酐酶含锌、参与CO2的送输。(3)参与激素和维生素的形成:如碘是甲状腺素合成的必需成分,钴是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等。
随着对微量元素的生物作用的不断深入研究,其在人体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现许多微量元素在生化、生理、营养、致癌及临床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并揭示了一些原来病因不明、防治不易的疾病的发病机理。如缺硒导致的克山病、缺锌诱发的侏儒症、缺碘与地方性甲状腺肿等。因此,对微量元素认识及检测人体中微量元素的水平,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及防治均有重要意义。本节分别介绍一些微量元素的代谢及功能。
一、铜
**体内含铜量约100-50mg,在肝、肾、心、毛发及脑中含量较高。人体每日需要量约1.5-2.0mg,而推荐量为2-3mg。
食物中铜主要在胃和小肠上部吸收,吸收后送至肝脏,在肝脏中参与铜蓝蛋白(coruloplasmin)的组成。肝脏是调节体内铜代谢的主要**。铜可经胆汁排出,极少部分由尿排出。
体内铜除参与构成铜兰蛋白(见血液生化)外,还参与多种酶的构成,如细胞色素C**酶、酪氨酸酶、赖氨酸**酶,多巴胺β羟化酶、单胺**酶、超**物歧化酶等。因此,铜的缺乏会导致结缔组织中胶原交联障碍,以及贫血、白细胞减少、动脉壁弹性减弱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体内铜代谢异常的遗传病目前除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外,还发现有Menke病,表现为铜的吸收障碍导致肝、脑中铜含量降低,组织中含铜酶活力下降,机体代谢紊乱。
二、锌
人体内含锌约2-3g,遍布于全身许多组织中,不少组织含有较多锌,如眼睛含锌达0.5%。**每日需要量为15-200mg。
锌主要在小肠中吸收。肠腔内有与锌特异结合的因子,能促进锌的吸收。肠粘膜细胞中的锌结合蛋白能与锌结合并将其转动到基度膜一侧,锌在血中与白蛋白结合而送输。锌主要随胰液、胆汁排泄入肠腔。由粪便排出,部分锌可从尿及汗排出。
锌是80多种酶的组成成分或激动剂。如DNA聚合酶,碱性磷酸酶、碳酸酐酶,*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超**物歧化酶等,参与体内多种物质的代谢。锌还参与胰岛素合成。近来还发现,在固醇类及甲状腺素的核受体中DNA结合区,有锌参与构成的锌指结构(详见第一章)。可推测锌在基因调控中亦有重要作用。因此,缺锌会导致多种代谢障碍,如儿童缺锌可引起生长发育迟缓,***发育受损,伤口愈合迟缓等。另外,缺锌还可致皮肤干燥,味觉减退等。
三、碘
正常**体内碘含量25-50mg,大部分集中于甲状腺中。**每日需要量为0.15mg。
碘主要由食物中摄取,碘的吸收快而且完全,吸收率可高达100%。吸收入血的碘与蛋白结合而送输,主浓集于甲状腺被利用。体内碘主要由肾排泄,约90%随尿排出,约10%随粪便排出。
碘主要参与合成甲状腺素(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四碘甲腺原氨酸(T4))。甲状腺素在调节代谢及生长发育中均有重要作用。**缺碘可引起甲状腺肿大,称甲状腺肿。胎儿及新生儿缺碘则可引起呆小症、智力迟钝、体力不佳等严重发育**。常用的预防方法是食用含碘盐或碘化食油等。
四、锰
**体内含锰量约10-20mg,主储存于肝和肾中。在细胞内则主要集中于线粒体中。每日需要量为3-5mg。
锰在肠道中吸收与铁吸收机制类似,吸收率较低,仅3?%。吸收后与血浆β1�球蛋白、运锰蛋白结合而送输。主要由胆汁和尿中排出。
锰参与一些酶的构成,如线粒体中**酸羧化酶、精氨酸酶等。不仅参加糖和脂类代谢,而且在蛋白质、DNA和RNA合成中起作用。锰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以茶叶中含量最丰富。镁的缺乏较少。若吸收过多可出现中毒症状,主要由于生产及生活中防护不善,以粉尘形式进入人体所致。锰是一种原浆毒,可引起慢性神经系统中毒,表现为锥体外系的功能障碍。并可引起眼球集合能力减弱,眼球震颤、睑裂扩大等。
五、硒
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体内含量约14-21mg,广泛分布于除脂肪组织以外的所有组织中。主要以含硒蛋白质形式存在。人体每日硒的需要量为50-200μg。
硒是谷胱甘肽过**物酶(GSH桺x)及磷脂过**氢谷胱甘肽**酶(PHGSH桺x)的组成成分。GSH桺x中每克分子酶四聚体含有4克**硒,硒半胱氨酸的硒醇是酶的催化中心。该酶在人体内起抗**作用,能催化GSH与胞液中的过**物反应,防止过**物对机体的损伤。GSH桺x活力下降,线粒体不可逆地失去容积控制和收缩能力并最后破裂。缺硒所致肝坏死可能是过**物代谢受损的结果。PHGSH桺x与GSH桺x不同,它存在于肝和心肌细胞线粒体内膜间隙中,作用是抗**、维持线粒体的完整,避免脂质过**物伤害。此外,I型碘甲腺原氨酸5′-脱碘酶(5′�ID�1)也是一种含硒酶,其活性中心为Se�Cys,分布于甲状腺、肝、肾和脑垂体中。能催化甲状腺激素T4向其活性形式T3的转化。
近年来研究发现硒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如克山病、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大骨节病、及碘缺乏病均与缺硒有关。硒还具有抗癌作用,是肝癌、*腺癌、皮肤癌、结肠癌、鼻咽癌及肺癌等的***。硒还具有促进人体细胞内新陈代谢、核酸合成和抗体形成、抗血栓及抗衰老等多方面作用。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硒过多也会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如脱发、指甲脱落、周围性神经炎、生长迟缓及生育力降低等。因此不可盲目补硒、推荐的补硒安全值为400-500μg/d。
六、氟
在人体内氟含量约为2-3g,其中90%积存于骨及牙中。每日需要量为2.4mg。
氟主要经胃部吸收,氟易吸收且吸收较迅速。氟主要经尿和粪便排泄、体内氟约80%从尿排出。
氟能与羟磷灰石吸附,取代其羟基形成氟磷灰石,能加强对龋齿的抵抗作用。
3(Ca3(PO4)2)·Ca(OH)2+2F-→3(Ca3(PO4)2·CaF2+2OH-。
此外,氟还可直接**细胞膜中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或磷脂酶C,启动细胞内cAMP或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引起广泛生物效应。
氟过多亦可对机体产生损伤、如长期饮用高氟(>2mg/L)水。牙釉质受损出现斑纹、牙变脆易破碎等。
七、钒
钒在人体内含量极低,体内总量不足1mg。主要分布于内脏,尤其是肝、肾、甲状腺等部位,骨组织中含量也较高。人体对钒的正常需要量为100μg/d。
钒在胃肠吸收率仅5%,其吸收部位主要在上消化道。此外环境中的钒可经皮肤和肺吸收入体中。血液中约95%的钒以离子状态(VO2+)与转铁蛋白结合而送输,因此钒与铁在体内可相互影响。
钒对骨和牙齿正常发育及钙化有关,能增强牙对龋牙的抵抗力。钒还可以促进糖代谢,**钒酸盐依赖性NADPH**反应,增强脂蛋白脂酶活性,加快腺苷酸环化酶活化和氨基酸转化及促进红细胞生长等作用。因此钒缺乏时可出现牙齿、骨和软骨发育受阻。肝内磷脂含量少、营养**性水肿及甲状腺代谢异常等。

酶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大概有哪些?

洗衣粉里的酶主要是脂肪酶 分解油污用的 奥妙的lipo配方,其实就是脂肪酶 生活中那太多了, 比如酒,就是用的微生物(酿酒酵母)体内的产酒精酶 还有楼上说的发面 酸奶,用的是*酸菌内的酶,可以把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成可口的*酸 一些生物药品,什么三株口服液。。。 还有就是工业类的,婴儿尿片内的聚谷氨酸, 发酵法制味精等等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特征之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包含许多的生物化学反应。据统计,人体细胞每分钟大约发生几百万次的化学反应。由活性细胞制造的蛋白质——酶,能催化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是打开生命之锁的特殊钥匙。 酶这把钥匙之所以特殊,是因为:(1)催化作用的高度专一性。就像锁与钥匙的关系一样,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酶催化作用的高效率。酶与一般催化剂不同,催化效率特别高。 在常温常压及pH值中性的条件下,酶比一般催化剂的效率高106~1012倍。酶的催化高效率是有条件的,一般在37℃、酸碱度在中性,即相当于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下,才能发挥其高效催化作用。 人体内已发现的酶近千种。酶的缺乏或不足,就会影响某种生物化学反应,发生代谢紊乱,并可能表现为疾病。例如,一种白化病,即皮肤毛发都是白的。就是由于体内缺乏酪氨酸酶,以致无黑色素形成所致。所以通过测定体内酶的水平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一些酶制剂还可以用于治病

酶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

1.催化的作用。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含有数千种酶,它们支配着生物的新陈代谢、营养和能量转换等许多催化过程,与生命过程关系密切的反应大多是酶催化反应。酶使人体所进食的食物得到消化和吸收,并且维持内脏所有功能包括:细胞修复、消炎排毒、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产生能量、促进血液循环。

2.酶在疾病诊断上的作用。随着对酶的深入研究和越来越多的认识,富含高浓SOD的复合酶,对疾病的调理上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正常人体内酶活性较稳定,当人体某些**和组织受损或发生疾病后,某些酶被释放入血、尿或体液内。

3.酶在临床治疗上的作用。酶疗法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广泛受到重视,各种酶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如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能催化蛋白质分解,此原理已用于外科扩创,化脓伤口净化及胸、腹腔浆膜粘连的治疗等。在血栓性静脉炎、心肌梗塞、肺梗塞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的治疗中,可应用纤溶酶、链激酶、尿激酶等,以溶解血块,防止血栓的形成等。

4.酶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如酿酒工业中使用的酵母菌,就是通过有关的微生物产生的,酶的作用将淀粉等通过水解、**等过程,最后转化为酒精;酱油、食醋的生产也是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用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处理过的饲料,营养价值提高;洗衣粉中加入酶,可以使洗衣粉效率提高,使原来不易除去的汗渍等很容易除去等等。

扩展资料:

当今的问题是现代人体内缺酶的现象普遍严重,人群中十有六七的体中酶量不足。根本原因主要在两方面:

1.自身**的衰老,如脾的衰老,全面减少了酵素的分泌量,而影响全身八大系统60兆亿细胞整体早衰,也就是气血不足百病生;

2.另一方面,肠皱褶毒素,对毛细血管的堵塞,长期减少了营养吸收的通道,更全面加剧了整体的早衰,甚至产生各种疾病。因此肠毒是万病之原,经常肠毒清酵素清理毒素是健康的基本保证,还有就是化脂酵素对脂肪的作用也是一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酶

常见的酶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酶的分类机体细胞中的酶,按其所参加酶促反应的性质,分为六大类。
(1)**还原酶类
**还原酶类催化**还原反应。常见的**还原酶有酚酶、脂肪氧合酶和过**物酶等。其中,酚酶可以**酚类和醇类化合物,生成醌或酮,脂肪氧合酶可以使不饱和脂肪产生过敏化物的臭味;过**物酶则可以催化分解过**氢和其他有机过**物。
(2)转换酶类
转换酶类主要催化功能基团的转移反应。例如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转氨酶,就是一种氨基转换酶类。
(3)水解酶类
水解酶类主要催化水解反应。重要的水解酶有淀粉酶、脂酶、蛋白酶和核酸酶等。其中,淀粉酶可以使淀粉水解,变成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脂酶可以使脂肪水解,产生**二酯、**一酯、**以及脂肪酸;蛋白酶可以使蛋白质发生水解,主要生成肽类以及氨基酸;核酸酶则可以使核苷酸消化水解为核苷酸、核苷和碱基。
(4)裂合酶类
裂合酶类又称为脱加酶类,它主要催化从底物上移去一个基团而留下双键的反应或其逆反应。重要的裂合酶有醛缩酶、水化酶及脱羧酶等。其中,醛缩酶可以使二磷酸酮糖转变为磷酸酮糖和磷酸醛糖;水化酶可以使延胡素酸加合水,转变成苹果酸;脱羧酶可以使**酸脱羧,形成乙醛。
(5)异构酶类
异构酶类主要催化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相互转变。例如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可以使葡萄糖-6-磷酸与果糖-6-磷酸发生互变。
(6)合成酶类
合成酶类又称为连接酶类,它主要催化一切必须与三磷酸腺苷分解相偶联,并且由两种物质合成—种物质的反应。例如谷氨酰胺合成酶,在三磷酸腺苷的参与下,可以将游离氨和谷氨酸转变为谷氨酰胺。
酶的合成与分解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其合成的过程与蛋白质的合成类似。在细胞内,酶的合成还与营养素和代谢产物的关系密切。一定的营养素的摄入,可以促进相应酶的合成,而其代谢之后的生成产物则抑制酶的合成。另外,激素通过对代谢过程的效应也对酶的合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只能这样大概地按照分类学上讲一下,真正要具体有多少中酶,那就不是数量上能衡量的了

生物酶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生物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为蛋白质,也有极少部分为RNA
生物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像其他蛋白质一样,

酶分子由氨基酸长链组成。其中一部分链成螺旋状,一部分成折叠的薄片结构,而这两部分由不折叠的氨基酸链连接起来,而使整个酶分子成为特定的三维结构。生物酶是从生物体中产生的,它具有特殊的催化功能,其特性如下: 高效性:用酶作催化剂,酶的催化效率是一般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即酶是仅能促进特定化合物、特定化学键、特定化学变化的催化剂。
低反应条件:酶催化反应不象一般催化剂需要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剧烈条件,而可在较温和的常温、常压下进行,另外,一些特殊的酶在特定条件下催化效率达最大值,如胃蛋白酶在胃液酸性条件下发生作用。
易变性失活:在受到紫外线、热、射线、表面活性剂、金属盐、强酸、强碱及其它化学试剂如**剂、还原剂等因素影响时,酶蛋白的二级、**结构有所改变。所以在大生产时,如有条件酶还可以回收利用。
可降低生化反应的反应活化能:酶作为一种催化剂,能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主要原因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易进行。而且酶在反应前后理论上是不被消耗的,所以还可回收利用。

作用机理
酶蛋白与其它蛋白质的不同之处在于酶都具有活性中心。酶可分为四级结构:一级结构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二级结构是肽链的平面空间构象;**结构是肽链的立体空间构象;四级结构是肽链以非共价键相互结合成为完整的蛋白质分子。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酶的一级结构,它的改变将改变酶的性质(失活或变性)。酶的作用机理比较被认同的是Koshland的“诱导契合”学说,其主要内容是:当底物结合到酶的活性部位时,酶的构象有一个改变。催化基团的正确定向对于催化作用是必要的。底物诱导酶蛋白构象的变化,导致催化基团的正确定位与底物结合到酶的活性部位上去,重金属离子会与活性部位结合使酶失活。

酶的作用原理曲线

(1)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甲图中可以用ab段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将酶换成无机催化剂以后,曲线应该向上移动.
(2)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催化分解的底物应该是蛋白质,胃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值由10逐渐降低到2,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不变,原因是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2左右,PH为10时已经失活,再改变PH,反应速率不变.
(3)①A、X轴表示pH,Y轴可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表示的是酶促反应与pH之间的关系;B、若X轴表示的是饭后的时间,则Y轴表示的可以是饭后血糖的浓度变化.
②A、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Y轴可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B、若X轴表示光照强度,则Y轴可表示光合作用的速率.
故答案为:(1)ab 上移
(2)蛋白质 不变 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2左右,PH为10时已经失活,再改变PH酶的活性不变
(3)①A.酶催化速率(或酶活性) B.血糖浓度  ②A.酶促反应速率 B.光合作用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