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曾又耀 给各位分享儿童听力故障的表现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听力障碍小孩一般会有什么表现?(听力障碍孩子)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听力障碍小孩一般会有什么表现?

由于听觉障碍,听觉残疾儿童在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于健听儿童的特点。语言是人类思维和**的工具。

由于听力损失,听觉残疾儿童的语言形成和发展滞后是显而易见的。

一、认知特点:
感知觉特点:感知觉是人至基本的心理活动。其中,听觉是获取信息至重要的途径之一。听觉残疾儿童由于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世界的声音,使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听觉残疾儿童在感知事物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的完整性取决于感觉材料的丰富性。由于听觉**的缺损,听觉残疾儿童对复杂的事物和环境感知不完整,缺乏听觉信息加工。听觉残疾儿童的知觉信息更多地依赖视觉、触觉和动觉获得,不易形成视听结合的综合信息。这样,听觉残疾儿童知觉信息加工的整体性和理解性就受到制约。

(2)视觉的优势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的机能状态都有可能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当听觉丧失后,视觉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感知活动中的优势地位。听觉残疾儿童进入学校后,一方面由于长期对视觉的依赖和使用,视知觉经验丰富;另一方面通过专门的训练,他们的视觉补偿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国内的一些研究表明,听觉残疾儿童的视知觉速度提高比较快,在凭借视觉参与的感知活动中,他们的视知觉能力与正常儿童没有显著差异。例如,与正常儿童和**相比,听觉残疾儿童的视、触知觉能力没有降低。

(3)**补偿:听觉残疾儿童的视觉、触觉和动觉与正常儿童并无两样。由于听觉的丧失,听觉残疾儿童更多地借助视觉、触觉和动觉等感官来认识世界,并进行语言理解和语言交流。这些感官在听觉残疾儿童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视觉,很多人用“以目代耳”来强调视觉的**补偿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视觉及其他感觉通道对听觉**的补偿作用是有限的,不能完全取代听觉。

二.注意特点和正常儿童一样,听觉残疾儿童的注意是由无意注意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的。由于听觉障碍、语言发展迟缓,与正常儿童相比,听觉残疾儿童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都比较缓慢。听觉残疾儿童的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需要活动来支持和吸引,使他们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另外,听觉残疾儿童注意的分配困难。普通儿童可以眼、耳、手、脑并用,同时产生视觉、听觉和思维的集中。而听障儿童不能同时既看又听,视觉兴奋和听觉兴奋不能一起产生,无法实现注意的恰当分配。

孩子听力不好的有什么表现?

听力障碍小孩一般会有什么表现?

由于听觉障碍,听觉残疾儿童在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于健听儿童的特点。语言是人类思维和**的工具。

由于听力损失,听觉残疾儿童的语言形成和发展滞后是显而易见的。

一、认知特点:
感知觉特点:感知觉是人至基本的心理活动。其中,听觉是获取信息至重要的途径之一。听觉残疾儿童由于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世界的声音,使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听觉残疾儿童在感知事物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的完整性取决于感觉材料的丰富性。由于听觉**的缺损,听觉残疾儿童对复杂的事物和环境感知不完整,缺乏听觉信息加工。听觉残疾儿童的知觉信息更多地依赖视觉、触觉和动觉获得,不易形成视听结合的综合信息。这样,听觉残疾儿童知觉信息加工的整体性和理解性就受到制约。

(2)视觉的优势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的机能状态都有可能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当听觉丧失后,视觉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感知活动中的优势地位。听觉残疾儿童进入学校后,一方面由于长期对视觉的依赖和使用,视知觉经验丰富;另一方面通过专门的训练,他们的视觉补偿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国内的一些研究表明,听觉残疾儿童的视知觉速度提高比较快,在凭借视觉参与的感知活动中,他们的视知觉能力与正常儿童没有显著差异。例如,与正常儿童和**相比,听觉残疾儿童的视、触知觉能力没有降低。

(3)**补偿:听觉残疾儿童的视觉、触觉和动觉与正常儿童并无两样。由于听觉的丧失,听觉残疾儿童更多地借助视觉、触觉和动觉等感官来认识世界,并进行语言理解和语言交流。这些感官在听觉残疾儿童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视觉,很多人用“以目代耳”来强调视觉的**补偿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视觉及其他感觉通道对听觉**的补偿作用是有限的,不能完全取代听觉。

儿童听力障碍有什么特点?

下列是正常儿童听力的粗略指标,以便您估计自己的宝宝听力是否正常:
1-3月:对突然的大声响有惊吓反应,如哭闹、双手拥抱反射、四肢活动、吸吮等;
3-6月:把头偏向声源侧找声源
6-9月:能盯住大众谈论内容的人或事物
9-12月:能跟随大众的指令完成简单的动作,如把球拿来等
12-15月:能说出简单的叠词,如宝宝、妈妈、爸爸等
15-18月:对隔壁的声音有反应,并主动搜索声源
18-24月:能说出至少3-4个字的简单句子
24-30月:能说出字总共不少于100个
30-36月:能说出4-5个字的句子
如未达到上述标准,这就表示您需要警惕,注意宝宝听觉行为发展的情形。如有必要,带宝宝到大医院或听力中心作进一步的检查,适时选配***,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以确保宝宝听力和智力的正常发育。如果错过听力发育的最佳时期(3-6岁),以后再佩戴***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高频听力损失有哪些表现

表现一、听不清楚别人说话的声音,尤其是女声和孩子说话或者比较小的说话声;

表现二、听不清楚两个人或多人对话的声音;

表现三、发音、吐字不清楚,有“大舌头”现象,不爱说话,不爱和大家交流;

表现四、听不到鸟叫声、虫叫声或电话铃声等频率较高的关键声音;

表现五、听声音不自然不舒服。

扩展资料

听力损失是听觉功能障碍的表现,轻者称重听或听力减退,重者称耳聋或全聋。一般临床上把听力损失分为传导性、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三类。

传导性听力损失:病变在外耳或中耳,使声波传入内耳受到障碍。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病变在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引起对声音感觉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听力损失。

混合性听力损失:任何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因素同时存在,均可引起混合性听力损失,它兼有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特点。

怎样发现儿童听力问题?

一、婴孩时期:
1-3个月: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响毫无反应。
3-6个月:不会寻找声源。
6-9个月:不会望向讲话中被提及的人或物。
9-12个月:不懂跟从一个动作的指示,例如:把球拿给我。
12-15个月:未能说出第一个单字,例如:爸、妈、灯、车。
15-18个月:对您在邻房的呼唤无动于衷。
18-24个月:未能运用两个字的短句。
24-30个月:能说出的字少于100个。
30-36个月:未能运用4至5个字的句子。
二、儿童时期:
1、与孩子交谈时,孩子经常会问“什么”或“你再说一遍”,或者表现出没有听清或不明白的表情。
2、孩子与人交谈时,有眼睛紧盯着讲话人的嘴的习惯,这是耳聋之人特有的一种“读唇”的表现。
3、在呼唤孩子时,孩子无反应或反应迟钝,而且孩子对声源的位置判别能力很差。如在孩子的右方喊他时,他不能准确地把头或身子转向呼唤人的位置,而是转向相反的或者其他方向。
4、发音不准确,讲话不清楚,韵母音很重,家长常误认为孩子是在发音**上出了什么问题。孩子的发音不准确,讲话不清楚,实际上是感觉神经性耳聋的一种特有的表现。
5、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常常所答非所问。
6、看电视或听收音机时,离电视或收音机的距离很近,或喜欢将电视机和收音机的声音开得很大。
  如果您的子女或周围的儿童有多于半数以上的现象,即可认为是听力障碍的信号,家长应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