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赵双柔 给各位分享什么叫地区病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地方病的病症分类(地方病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地方病的病症分类

地方病在一定地区内流行年代比较久远,而且有一定数量的患者表现出共同的病征。地方病分为化学性地方病和生物性地方病。化学性地方病又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人的生长和发育同一定地区的化学元素含量有关,出于地质历史发展的原因或人为的原因,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在局部地区内呈异常现象,如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等,因此,在当地居民人体同环境之间元素交换出现不平衡;人体从环境摄入的元素量超出或低于人体所能适应的变动范围,就会患化学性地方病。 中国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鼠疫和布鲁氏菌病7种。中国地方病分布广,罹患者多,受威胁人口更多。如除上海市外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和地方性氟中毒。截止1992年底,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仍有700多万,地方性克汀病人25万多,重病区7~14岁儿童智力低下发生率15%,亚临床克汀病人达1000万左右,受威胁人口达4.2亿。地方性氟中毒病人中氟斑牙患者4186万,氟骨症200万左右,受威胁人口3.7亿。全国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大骨节病(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克山病(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鼠疫(17个省、自治区)。大骨节病受威胁人口达1亿,患者200多万,克山病受威胁人口8290万,患者近年来已明显减少,而鼠疫到1992年仍有4个省、自治区7个县发生人间鼠疫11起,发病37人,死亡5人,比1991年上升,且以云南为主。布鲁氏菌病主要流行于牧区,1993年近1400个疫区,其中的1/2县已达控制标准,1/7县达稳定控制,中国发病率低于0.2/10万。 在防治地方病的法规工作上,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规定,对地方病的防治工作进行法规调整,它们是:《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规划》、《卫生部关于完善地方病防治工作达标考核验收办法的通知》、《卫生部关于加强领导严格控制鼠疫疫情发展的几点意见》、《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卫生部关于当前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条例》、《麻风病联合化疗及评价标准》、《基本消灭麻风病考核验收办法(暂行)》、《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规划纲要》等。

什么是地方性传染病

地方病的病症分类

地方性传染病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传染病防治法》第四条规定“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扩展资料典型的地方病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地区性;

②该地区有决定该病存在的自然或人为因素;

③生活在病区的人群及进入病区的外来人都有可能得病;

④除去该病的决定性因素后,该病会逐渐消失。

地方病多发生在经济不发达,以及卫生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徐州人民医院-官网(第3点)

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恐龙是如何灭绝的?

居住环境与地方病的发生有什么关联?

在某一特定地区,长期流行的地方病,可以反映出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元素在地壳表面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局部地区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就可能使当地居民从环境中摄入的元素量超出或低于人体所能适应的变化范围,从而导致某些地方病的流行。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就是一种世界性的地方病。据统计,全世界患甲状腺肿的病人约有2亿,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喜马拉雅山地区、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大湖盆地周围地区、大洋洲新西兰的一些地区。

地方病亦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系指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地壳元素分配的不均匀、个别微量元素的含量超过或低于一般含量,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生物体内微量元素平衡严重失调时产生的特殊性疾病。它有以下3个特征:

(一)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二)通常由微量元素失衡引起,并在一定地域内流行,年代比较久远。

(三)有相当数量的患者表现出共同的奇异病征。

从环境地质学角度来看,地方病是由于地壳中元素分布不均匀,某些地区某种或某些元素严重不足或显著偏高所造成的。我国是一个地方病流行较严重的国家。地方病分布广、病情重、受威胁人口多,不仅严重危害了病区人民的健康,而且也阻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主要的地方病有:地方性缺碘病(IDD)、地氟病、地方性硒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等。这些病在时空上的分布与地质环境中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土壤、水(地表水、**水)等因素密切相关。

居住环境与地方病的发生有什么关联?

在某一特定地区,长期流行的地方病,可以反映出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元素在地壳表面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局部地区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就可能使当地居民从环境中摄入的元素量超出或低于人体所能适应的变化范围,从而导致某些地方病的流行。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就是一种世界性的地方病。据统计,全世界患甲状腺肿的病人约有2亿,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喜马拉雅山地区、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大湖盆地周围地区、大洋洲新西兰的一些地区。

地方病亦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系指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地壳元素分配的不均匀、个别微量元素的含量超过或低于一般含量,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生物体内微量元素平衡严重失调时产生的特殊性疾病。它有以下3个特征:

(一)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二)通常由微量元素失衡引起,并在一定地域内流行,年代比较久远。

(三)有相当数量的患者表现出共同的奇异病征。

从环境地质学角度来看,地方病是由于地壳中元素分布不均匀,某些地区某种或某些元素严重不足或显著偏高所造成的。我国是一个地方病流行较严重的国家。地方病分布广、病情重、受威胁人口多,不仅严重危害了病区人民的健康,而且也阻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主要的地方病有:地方性缺碘病(IDD)、地氟病、地方性硒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等。这些病在时空上的分布与地质环境中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土壤、水(地表水、**水)等因素密切相关。

什么是微量元素与地方病?

微量元素是指在生物体内含量为万分之一以下,但对生命起重要作用的特定元素,迄今已确认的14种微量元素,即:铁、碘、铜、锰、锌、钴、硒、铬、锡、钒、氟、镍、硅、钼。地方病亦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系指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地壳元素分配的不均匀、个别微量元素的含量超过或低于一般含量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生物体内微量元素平衡严重失调时产生的特殊性疾病。它有以下3个特征:


①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②通常由微量元素失衡引起并在一定地域内流行,年代比较久远。


③有相当数量的患者表现出共同的甚至奇异的病征。


从环境地质学角度来看,地方病是由于地壳中元素分布不均匀,某些地区某种或某些元素严重不足或显著偏高所造成的。我国是一个地方病流行较严重的国家。地方病分布广、病情重、受威胁人口多,不仅严重危害了病区人民的健康,而且也阻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主要的地方病有:地方性缺碘病(IDD)、地氟病、地方性硒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它们在时空上的分布与地质环境中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土壤、水(地表水、**水)等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