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蔡明芹 给各位分享拜寺庙有什么用途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庙拜佛为什么要烧香?有什么讲究吗?(为什么去寺庙上香)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进庙拜佛为什么要烧香?有什么讲究吗?
进庙拜佛烧香是敬神礼佛的一种仪式。礼拜时把香点着插在香炉中,表示诚敬。
如何敬佛,许多细节上都有讲究的:
1、首先说选门进,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都有讲究的。据说只有开了光的寺庙才有资格修十三道门。正中间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2、进门时,女客先迈右脚,男客先迈左脚,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
3、烧香的话,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
4、是烧香再叩头。烧香的话,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因为常人用右手杀鸡剖鱼,如果是左撇子的话,则反之。
5、烧香时,先点燃香,要越旺越好,人们就常说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
6、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进门叩头了。叩头的话,要认准佛祖菩萨或罗汉。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萨一阵猛叩头。
7、跪拜的姿势是这样的,双膝跪在**上,双手合什,注意,这个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可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扩展资料
佛教的香
佛家认为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佛家认为,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甚至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
佛家认为香能沟通凡圣,为最殊胜的供品 。
佛陀住世时,弟子们就以香为供养。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几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内容。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水陆**、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香。特别是**活动,必以隆重的上香仪式作为序幕。
佛家用香辅助修持 。
佛家认为香对人身心有直接的影响。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空净、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正定,证得自性如来。而且好香的气息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发展。好香如正气,若能亲近多闻,则大为受益。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缘。
参考资料:烧香—百度百科
烧香拜佛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
烧香拜佛到底有多大用处呢?烧香拜佛,其实真正的意义在于它的表法的作用。烧香拜佛是一种宗教信仰,佛教对于多数国人来说,己信奉数千年,对于信仰者来讲,是一种心理安慰与心理平衡,他们用善良的心祈求平安,在佛的面前表达自己的心愿,能给于护佑而发自内心请求,这美好的向往,佛祖定能显灵,使你许愿后或得精神滿足。头上三尺有神明,是老**告诫后代子孙,挫恶扬善。这多是与佛教关联的向善出发点,所以烧香拜佛是好事一桩,平衡心理是焦点。
香,在佛家代表“持戒”,点上一炷香,并不是说给**上供了,其核心的意义在于,要严守佛家的戒律。佛家的戒律在修持的意义上,既有出世间证真涅磐的作用,也有世间遵纪守法,维护道德,珍爱生命的作用。佛,其并不是什么神明,他就是开悟的人,具有真智慧的人。拜佛,不在于佛会给您什么,而在于你想要什么。拜的意思主是恭敬,我们中国人也拜圣贤,也拜父母,这没有说是迷信,而拜佛的意义跟拜圣贤、拜父母是一个意思。拜圣贤,说明你要向圣贤学习,学习他们高尚的品德,拜父母,说明你要感恩父母,感恩他们的养育。拜佛,就是说明你要向佛学习,学习他无始劫以来修行六度万行,积功累德,广济众苦,学习他无量无边的智慧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慈悲胸怀。
烧香拜佛对于一般人只是个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罢了。而对于佛门中人则是一种功课仪式的修为项目。过去的人学佛出家,是因为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是为了弘扬圣教,传播真理,普度众生,才发愿学佛、出家。而现在的人多是因为不适应社会,不喜欢家庭生活,甚至个别人是因为在社会上行不通,失去了信心,才步入佛门。所谓看破、放下了万缘,只不过是放下了左手的万缘——世俗的名利,可是右手马上又开始抓住万缘——佛门中的名利不放了。两者之间有何区别呢?过去我一心一意想升官发财,现在我一心一意想开悟成佛,这两种想法在本质上有区别吗?
磕头礼最为恭敬,所以最能无罪、得福。拜佛最好应该在早期或者沉香晚初始前的清净人少时,最好先用专用皂,比如般若花拜佛净手香皂来净手然后漱口,再到开光佛像前献水、焚香。焚香时双手平捏住香的下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香一定要举过头顶,再鞠躬,上香,合掌心诚的向佛说出你的心愿。然后对佛行礼。跪拜时,两手先合掌于胸前,合掌应两掌中间留有空隙,然后两手掌心向下扶地,双膝跪下,额头着地,双手翻转掌心向上,然后额头抬起,收起两手合掌于胸前,起身站立,合掌行鞠躬礼,后退离开席座,不可转身背对佛像离开席座。
古代的庙干什么用呢
1.庙,古代本是供祀**的地方。那时,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蜕变为*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 文人 武士。随着佛教的传入,后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庙字的俗称。
2.庙是世间达圣贤位逝者,可依律建庙,如孔庙,二王庙等,皆是敬顺真如,仰止贤圣,即得妙法之地,故称“庙”,庙通“妙”也。所以寺庙,包括祠堂皆是敬顺仰止之地,得妙法真如之地,当顶礼。寺庙庄严,神圣不可侵犯,寸土之间,可随顺而不可随意更改,敬顺即得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