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司徒雪败 给各位分享肃县属于什么地区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萧县是属于宿州市吗?(萧县是属于宿州市吗现在)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萧县是属于宿州市吗?
是的,宿州市分为四县一区,分别是灵璧县、泗县、萧县、砀山县和埇桥区。
萧县古代属于哪个国家
夏代,萧县是萧国都城。
萧城风光
萧城风光 (2张)
春秋,复建萧国,为宋附庸。
楚,置萧邑,属楚国。
秦,置萧县,属泗水郡。此为萧县县名之始,沿用至今。
西汉,汉王元年(前206年),设萧县(治萧故城)属项羽西楚国泗水郡,高祖五年(前202年),改属韩信楚国泗水郡。设杼秋县,属彭越梁国砀郡。本始三年(前71年),宣帝封丞相韦贤为扶阳侯,建扶阳侯国(都今萧县西南30千米的岱河东岸),属沛郡。
王莽新朝,改沛郡为“吾符郡”,又作“吾府郡”,改梁国为“陈定郡”,改扶阳侯国为县,又改作“合洽县”,改杼秋县为“予秋县”。更始元年(23年),刘秀封为萧王。[3]
东汉,今县境设萧县、杼秋县(属沛郡)、扶阳县(属砀郡)。建武十三年(37年),扶阳县改为韩歆的扶阳侯国。
三国,魏朝设萧县(属豫州)、杼秋县(属沛郡)。黄初二年(221年),封曹熊为萧公。太和三年(229年),改萧公国为萧王国(都萧故城)。
西晋,咸熙二年(265年),置萧县(曾封司马丙于此)、杼秋县,属沛国、豫州。
东晋,杼秋县在东晋乱后废,设萧县、相县属侨置沛郡。
南北朝,南朝宋置萧县、相县,属北徐州沛郡。永初三年(422年),去“ 北”字,属徐州。北朝·北魏设龙城县(治龙城镇),属徐州彭城郡、萧县(治萧故城)属沛郡。南朝·梁设萧县,属睢州沛郡。北朝·东魏设萧县(治萧故城),属徐州沛郡。北朝·北齐改萧县为承高县,属徐州彭城郡。北朝·北周设承高县(萧故城)、龙城县(治龙城镇东)属徐州彭城郡。
隋,设承高县(治萧故城)、龙城县(今龙城镇),属徐州彭城郡。大定二年(583年)撤郡,直属徐州。六年,撤销龙城县,并入承高县。十八年,改承高县为临沛县。大业二年(606年),改临沛县为萧县,仍属徐州。
唐,设萧县(治萧故城),属徐州。
宋,实行路、府、(州、军)县**制,设萧县,属京东西路徐州武宁军。绍圣年间(1094~1097年),为避黄河水患于城南半里重筑新城,世称南城,与之相对的前萧故城则称北城。
元,撤销萧县、永堌县建置,并入徐州。至元十二年复立萧县,属归德府徐州。
明,明洪武四年(1371)二月,属中都临豪府。洪武十四年十一月,属南京(南直隶)徐州。万历五年萧县南城圮于黄河决口。萧故城作为萧县**中心退出历史舞台。朝廷批准在凤山南的阳边集(今龙城镇)创建新城,延用其东的龙城废城旧名,改称龙城。以区别故萧城,是萧县城址的第二次大迁徙,明清称萧城。**期间,先后称龙城市、龙城镇、城关镇。1950年,改称龙城镇。1958年,改称虚实人民公社。1960年,改称萧城镇。1980年,复称龙城镇,至今不变。
清,清顺治(1644~1661)属江南省徐州。康熙六年(1667)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属江苏省徐州,雍正十一年(1733)徐州升为府,属江苏省徐州府。
龙城美景
龙城美景
中华**元年(1912年)1月,废道、府,萧县(治今龙城镇)属江苏省。**3年6月2日,属江苏省徐海道。废道后,萧县直属江苏省。**16年6月2日晨,国民**军第三路前敌总指挥王天培部占领徐州,经萧城,进入南京国民**江苏省控制区。**21年(1932年)10月10日,萧县属江苏省铜山专区又称第九专区,专员驻铜山,今徐州市区。1938年5月18日,萧城沦陷,萧县**解体,萧县**为******取代。1940年3~5月,国民*萧县****在七区迎风口一带活动。5月14日,驻临**(今管粥集村),时称“北**”,后据萧西地区。1944年11月25日,伪顽合流,在临**及附近的亲民村、胜利村、陆庄组建萧铜丰沛四县联防**,并以四村镇为临时**县府驻地。1946年7月18日,国民***占领萧城。24日,萧县**从临**迁往萧城。1948年11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萧城,属豫皖苏第三专区。
请问安徽省地区有一个萧县的县城,问萧县属于安徽省的哪个市?
萧县属于安徽省宿州市。
萧县地处安徽省北大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位于淮海经济区、徐州都市圈的中心部位和华北平原的东南边缘。萧县总面积1885平方公里,占安徽省总面积的1.33%。
萧县西与砀山县及河南省永城市毗邻,南同淮北市、濉溪县交界,东南与宿州市埇桥区相连。县境南起北纬33°56′,北抵北纬34°29′,南北跨距33′,约60.4千米,西从东经116°31′,东到东经117°12′,东西跨距41′,约56千米。
萧县素有“四省通衢”之称,陇海、徐阜铁路纵横穿过,新开通的郑徐高铁萧县北站,连霍、京台两条高速公路,310、311两条国道和301、101、239三条省道与县乡道路交织成网,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高铁、高速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综合运输体系。
扩展资料
萧县的区划沿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萧县因江苏、河南两省东西夹峙,因此省内外疆域变迁很大。1950年1月,政务院批准,将萧县东部的褚兰、张山、桃山3个区全部和北望、郝寨2个区部分计61个乡,429个行政村,524个自然村,面积862.5平方千米划入徐州市铜山。
1965年10月18日,将萧县西南部石林公社李庄大队以王引河为界将豆庄等5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永城县;将永城县西洪河以东的何砦、林楼、张楼等4个公社55个自然村划归萧县。1976年,将郭庄公社的官庄、任庄、任土楼、李洼、孙庄6个大队,32个自然村划入淮北市。
1981年4月21日,将萧县北山、豆庄、钱楼、坡里、朔里5个公社和毛庄公社的毛庄、郝台、姚楼、路庄、沈庄、袁庄、祁村大队;牛眠公社的牛眠、**、冯庄、王姚、欧集、二庄大队,吴庄公社的房庄、李台、刘行大队及丁里公社的许堂大队孟楼生产队划入淮北煤矿,实行以矿带队,形成县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县
参考资料来源:萧县人民**-萧县概况
谁知道萧县在哪里?
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古为萧国,春秋时附属于宋,秦置萧县,隋唐至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属江苏省徐州,1955年由江苏省划归安徽省,沿革至今。总面积1871平方公里,大部分为平原,东南部为海拔100—300米的低山矮岭。人口130万,辖18镇5乡708个行政村。开放的萧县日益显现出其特有的发展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萧县紧靠徐州都市经济圈中心城市徐州市,县城距京杭运河30公里、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连云港出海口260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东临京沪铁路,陇海、徐阜铁路纵横穿过,连霍、合徐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310、311两条国道和三条省道及星罗棋布的县乡道路形成的交通网络与周边地区紧紧相连,承东启西,南引北联,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