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童昌云 给各位分享珠三角地区生态问题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珠江三角洲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珠江三角洲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珠江三角洲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面临产业升级的问题 珠三角在改革开放初期是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珠三角的工资优势已不再明显 这就促使珠三角进行产业转移 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中西部 工资水平低的地方 然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面临城市化的问题 珠三角是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引起了城市化水平有速度但无质量 许多城市中的城中村 环境差 治安无保障
面临环境 资源问题 珠三角在前期发展中 用资源消耗来创造GDP 这就必然引起了资源消耗过大 环境遭破坏的问题
嘻嘻 原创的 我是文科生啊. ..有什么不懂的来问我
材料中涉及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污染有哪些类型
什么材料啊??材料呢?
我只能乱答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土壤污染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生物栖息地及其多样性减少;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水循环(或大气环流)模式。
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丰富,但部分城市却出现了缺水现象,原因除了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多以外,还有
D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有什么的地理位置优势
在珠江三角洲过去近20年赖以高速发展的各项竞争优势中,最值得强调的,莫过于其毗邻港澳的地缘区位优势和改革开放先行带来的体制、政策优势。事实上,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广东最接近港澳,也是开放最早、最彻底的区域,深圳、珠海两个特区分别直接与港、澳相连,沿海开放城市广州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与香港鼎足而立,穗港发展轴与穗澳发展轴分别纵贯珠江三角洲东、西两部,而经广州南沙-虎门的轮渡以及大桥连通了东西两轴,更使穗、港、澳成了"铁三角"。就地缘区位而言,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及土地、气候、物产资源等条件是基本不变的,而真正要发挥其毗邻港澳的比较优势则取决于是否实行改革开放这个政策条件。改革开放前,同样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没能发挥毗邻港澳的优势形成竞争力,这也说明了珠江三角洲过去所受到的政策以及体制上的约束是很大的。只是由于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才让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利用自身的地理区位、土地、劳动力等条件,大规模地引进港澳的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两者的结合就转换成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相对于内地,珠江三角洲地区首先就有"先行一步"的特殊政策,使其地缘区位得以发挥作用;而相对于沿海其他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又有着优越的地缘区位,在同样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情况下,其地缘区位就成为政策得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前提条件。等到改革开放成为全国普遍实行的政策时,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通过在先行阶段由比较优势所引致的发展模式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从而又得以继续保持其领先于其他区域的比较优势
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自然资源相对缺乏,地理位置来说相对较差,长三角
2、受南岭阻隔,国内经济腹地小,没长三角大。
3、珠三角的话对外贸易出了香港,没有较好的窗口,长三角就有韩日
4、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均处于劣势
空气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 详细一点
人为原因(主要):1化石燃料的过渡燃放2排污系统不完善3经济发展方式以粗放型为主4环保意识不强,急于求成5短时期内集中燃煤供暖以及爆竹燃放等
自然原因:1冬季亚欧**以冷高压为主,降水少,空气中的悬浮物不易沉降2冬季风易产生逆温现象,空气对流弱,自净能力低
对策: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2.树立群众环保意识,宣传低碳生活方式3提升自身科技水品,完善排污系统4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5限制烟花爆竹的燃放数量
珠江三角洲的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发展现状 (一)环境质量现状 (二)珠江三角洲现状与实现现代化指标差距 (三)原因分析 (四)发展趋势分析 二、规划目标 (一)总目标 (二)具体目标 三、任务和措施 (一)严格保护水资源,确保人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安全 (二)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创造良好人居环境 (三)工业污染源防治 (四)加强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改善大环境 (五)健全环境管理体制,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六)拓宽融资渠道,增加环保投入 (七)引导环保产业发展,建立绿色经济区 (八)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环境保护 (九)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附表: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环境保护重大建设项目表 一、发展现状 在省委、省**的领导和省**的监督与支持下,珠江三角洲的各级**和有关部门,特别是各级环保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从以省**批准实施的“碧水工程”、“蓝天工程”启动为标志的区域性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到以“一控双达标”为目标的污染源控制,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不仅基本上遏制住环境污染发展的趋势,使总体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而且已经逐步改善了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但从整体上看,环境污染依然很严重,逐渐成为或已经成为制约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环境保护的任务愈发紧迫和艰巨。 (一)环境质量现状 1.空气环境质量 在过去的五年中,珠江三角洲煤烟型空气污染加重的趋势已基本得到控制,2000年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城市空气中二**硫、氮**物、总悬浮颗粒物和降尘的年日均值分别为0.033毫克/立方米、0.054毫克/立方米、0.130毫克/立方米、6.02吨/平方公里·月,与1996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珠江三角洲空气污染依然严重,由单纯的煤烟型污染发展到以生产性污染与消费性污染为主的复合型污染,以氮**物浓度超标为特征的机动车尾气型空气污染日益突现。2000年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顺德市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从大到小排序的前10个城市中有7个位于珠江三角洲。酸雨污染仍相当严重,区域内降水pH值全年均值达4.84,其中酸雨pH值依然较低,年均值达4.60,频率高达53%。另外,各城市监测结果显示,空气中可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日趋突出,个别城市光化学污染征兆时有出现。 2.水环境质量 “九五”期间,污水处理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该区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基本得到控制,部分污染严重河段的水质状况呈好转趋势。2000年该区9个地级市和顺德市的城市饮用水源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平均为0.30,比1999年下降了12.6%;该区内23个江段中,水质达标的江段有15个,占65.2%,比上年有所增加。 但珠江三角洲水环境污染依然很严重,区域间相互影响,矛盾突出。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低,区内饮用水源水质各项监测指标年均值全部达标的只有肇庆市;跨地区污染问题突出,深圳与惠州、东莞与深圳、广州与佛山、中山与珠海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跨区污染问题;部分流经城市的江段污染加重,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96,比1999年增加了4.9%,深圳河、江门河,珠江广州河段、东莞运河,珠海前山河、佛山汾江河等污染严重。 近岸海域水质污染不容忽视。区内入海河口近海水域例行监测的市段均不符合海水二类标准,氮、磷污染严重,石油类多处出现超标,有机污染严重,富营养化加剧,使得珠江口海域赤潮频生,赤潮的范围和频率逐年增加。 3.声环境质量 近年来,广东省城市禁鸣喇叭使噪声污染有所改善,但问题仍十分突出。区域噪声源构成中,生活污染源占54.6%,成为主要噪声污染源,其次是交通,占23.1%,而且建筑工地噪音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城市交通干线噪声监测值超标现象普遍。各类污染源中声强较大的是交通,其次是工业和建筑施工。城市功能区噪声污染最严重的是广州和深圳,超标率分别为62.5%、60.0%;城市区域噪声污染最严重的是佛山和深圳;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最严重的是深圳。 4.固体废弃物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利用率显著提高,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工业垃圾没有得到处理,甚至是一些危险工业固体废物得不到妥善处理,2000年该区未经处理的工业垃圾达107.34万吨,其中含危险废物2647吨;生活垃圾数量增长幅度大,但与之相配套的收集、处理设施不够,尤其是缺乏无害化处理设施;难以降解的泡沫饭盒和塑料胶袋(俗称白色垃圾)污染日益突出;医疗垃圾和危险废物的安全收集、处置不够。未得到妥善处理的固体废弃物总量逐年增加,污染土壤和**水,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5.生态环境 经过十年的绿化和近几年的努力,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已全面实现绿化达标。但在森林覆盖率增长的同时,城市绿地被吞食、规划绿地被挤占的情况依然时有发生。而且森林生态系统总体质量差,人工幼林数量多,处于初建脆弱阶段,生态公益林中Ⅰ类林比例低,林木年均生长量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自然保护区面积偏低,而且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区域分布发展很不平衡,绝大部份为森林生态系统,集中分布在山区,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及自然遗产生态系统类型的很少。乱捕滥猎和乱挖滥采现象屡禁不止,野生动植物数量和种类骤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农业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禽畜养殖污染日益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度增加,农药施用强度在逐年加大,化肥施用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远远超出发达国家设定的安全上限。 (二)珠江三角洲现状与实现现代化指标差距 从2000年的环境统计结果看,珠江三角洲各市的环境综合指标与实现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东莞市,要达到现代化的环境指标要求,任务很艰巨。差距比较大的指标主要有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环保投资指数两项,两项指标没有一个城市达到标准值。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只有中山市接近70%,其他各市都偏低;环保投资指数表明各市环境保护投资都没有达到改善环境所要求的占同期GDP的3%。其余差距比较大的指标还有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和空气环境质量,有5个城市自然保护区覆盖率未达到10%,表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尾气达标率偏低,尾气中氮**物浓度较高,以及该区域城市中交通车辆多,是造成空气环境质量偏差的一个原因。 (三)原因分析 1.环境保护规划缺乏法律地位,难以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环境保护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对本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目前环境保护规划的法律地位不确定,缺乏保障环境保护规划执行的有力**,没有成为各级**和各部门开展环保工作的依据。这是造成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布局不合理,污染企业遍地开花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农业 产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两地着重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农业产量当然下降咯。这两个地方是我国的经济命脉,难道会以农业为主啊。。再说,今年南方地区暴雨不断,减产也在预料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