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柯小雄 给各位分享栽培小麦公认的起源大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小麦最早起源于哪里?(小麦起源于什么时候)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小麦最早起源于哪里?

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最早起源于中东的新月沃土地区。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而稻米则排名第三。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蛋糕、面条、油条、油饼、火烧、烧饼、煎饼、水饺、煎饺、包子、混沌、蛋卷、方便面、年糕、意式面食、古斯米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

小麦的鼻祖?

小麦最早起源于哪里?

麦是麦类的总称,有大麦、小麦、荞麦、燕麦等,其中以小麦种植面积最多,食用最广泛,故人们称麦,多数指的是小麦。小麦最早的称呼叫“来”,繁体字为來。來似麦穗,后来又在來字下面加夕,像是麦的根,这才出现繁体字麥。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许氏说文云:天降瑞麦,一来二麰,像芒剌之形,天所来也。如足行来,故麥字从來从夕。夕音绥,足行也。诗云,贻我来牟是矣。”据《汉字拾趣》解释,来牟是麦的拆音字。所谓拆音,就是把麦字的字音,拆开来读;也可以把来牟两字读快点,就能读出麦字的字音来。 由此,来牟又成为古代对小麦的另一称谓。按照传统的说法,小麦起源于西亚。先由野生一粒小麦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天然传粉,进化成二粒小麦;二粒小麦又与粗山羊草“通婚”,才得到穗大、籽粒多的普通小麦。在西亚和西南亚一带,至今还广泛分布有野生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及与普通小麦亲缘关系较近的粗山羊草。叙利亚西南部、以色列西北部和黎巴嫩东南部则是野生二粒小麦的分布中心和栽培二粒小麦的起源中心。小麦之父是李振声。(小麦新进升研究鼻祖)1.李振声和他的团队在小偃麦品种的研究中,当然不会一帆风顺,他们遇到了小麦远缘杂交不亲和和杂交小麦不育问题。2.李振声的研究方向是小麦的遗传和远缘杂交。3.李振声在小麦方面的研究,自然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小麦的起源地和生长条件?

小麦是由野生一粒小麦、二粒小麦转化而来的,也是人类对野生小麦长期驯化的产物,从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万年以上的历史。现在,一般认为小麦起源于亚洲西部,因为中亚地区出土过许多残留的实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麦炭化麦粒以及麦穗、麦粒在硬泥上的印痕。 从种子萌发开始,经过出苗、生根、长叶、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结实等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到产生新的种子,即为小麦的一生。
1、播种期:小麦播种期因品种的阶段发育类型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在9月下旬至11月上旬。
2、出苗期:全田50%麦苗第1片真叶露出地面2~3厘米时,即为出苗期。
3、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1个分蘖伸出1.5~2厘米时,即为分蘖期。一般出苗后15~20天进入分蘖期。
4、越冬期:当冬前日平均温度下降至3℃以下时,麦苗生长缓慢,开始越冬。
5、返青期:翌年春天,平均温度达到3℃以上时,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开始进入返青期。
6、拔节期:一般春性品种拔节期在3月上中旬、半冬性品种在3月中下旬。
7、孕穗期:一般春性品种孕穗期在4月上旬、半冬性品种在4月中旬。
8、抽穗期:一般春性品种抽穗期在4月中旬、半冬性品种在4月下旬。
10、开花期:一般春性品种开花期在4月下旬、半冬性品种在5月上旬。
11、成熟期:一般春性品种在5月底至6月初,半冬性品种在6月上旬后期末到中旬初时成熟

人类最早开始人工培育农作物的时间?

新石器时代,人类在有水源的地方定居,形成了村落。随着村落的人口不断增长,人类需要更多的食物才能生存,而随着人类的过度捕杀行为,村落周围的动物越来越少。为了生存,人类就靠采集的植物种子、浆果填饱肚子。有一天,人类发现,那些被随意丢掉的种子竟然生根发芽,长出新的果实。从此,人类发现了种子的秘密,并且经过反复的尝试,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农业从此诞生,人类开始种地。相传,中国古代的神农氏是农业的发明人,他发明了最早用于农耕的“耒(lěi )耜(sì)”,并培育种植 “五谷”。

五大农作物起源地?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开始分别种植粟和水稻。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生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主要的作物起源中心之一。许多重要的作物如稻、粟、黍、大豆、**、经济林木和茶、漆等,都是中国首先栽培的。中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以勤劳勇敢而著称于世界的。很早以前就对野生植物进行驯化和选育,因此我国对整个世界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在五千多年以前就开始种水稻了,比印度还要早几百年。是世界上种水稻历史最悠久的国家。还有谷子种植历史也很长。食物的自给自足,才是一个国家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科学的科技生产技术,以及新型工业制造出来的能辅助农业生产的机械设备。 各地原始农业遗址发现了不少石斧、石锛,表明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实行过“砍倒烧光”的耕作方法和撂荒耕作制;但以木、石、骨、蚌为质材的锄、铲、耒、耜、等翻土工具出现相当早,尤以使用耒耜为特色,表明中国较早由迁徙的刀耕农业转为定居的锄耕农业。这与中国在平坦疏松而森林较少的黄土地区和江河两岸的冲积平原发展农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