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柳念儿 给各位分享开船炸冰山有什么用途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假如航空母舰撞上冰山,会沉吗(航母撞到冰山会怎么样)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假如航空母舰撞上冰山,会沉吗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这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影片,开创了爱情片的新模式,那就是灾难爱情片。电影中,被誉为最先进、最豪华的泰坦尼克号却在**航时,就撞上了冰山沉没。
泰坦尼克号遇到冰山时如果不转弯让船头撞上去会怎样?
以当时的速度行进,直接船头撞击冰山,大概率会是引起船体**,导致极快速的船毁人亡的下场,不会给太多船上乘客逃生的时间,幸存者不会太多。
泰坦尼克号当时行进速度的冲击的压力会让船体缩短,严重了会**。但要是打个弯让船身碰撞,虽然船也会坏,但是还有逃命的可能。
因为正常人不可能会看着船直接撞上去,掌舵人能考虑的只有左转和右转的问题。直面撞上去的撞击力是连现在钢铁制成的材料都无法承受,船体的破损程度会直接影响船能撑多久。
安德鲁设计的水密舱也是非常精密的,但没有想到的是由于冲击力过大导致水不是顺着船体的横向流,而是直接流向了底部货舱之上的三等舱,所以下部的水密舱的作用已经失效了,最终也难逃沉没的厄运。
扩展资料:
《泰坦尼克号》电影,是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爱情片,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斯莱特领衔主演。
影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其**启航时触礁冰山而沉没的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处于不同阶层的两个人穷画家杰克和贵族女露丝抛弃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最终杰克把生命的机会让给了露丝的感人故事。
泰坦尼克号遇到冰山时不转弯让船头撞上去观点
1、观点一认为直接撞上可能不会沉,但这个可能的几率是多少没人会去想,因为正常人不可能会看着船直接撞上去,掌舵人能考虑的只有左转和右转的问题。
直面撞上去的撞击力是连现在钢铁制成的材料都无法承受,船体的破损程度会直接影响船能撑多久,按照船体最坚硬的地方是龙骨,即使正面冲撞也是不会导致船体严重受损,更不用说是打满舵导致的撕裂伤造成的后果。或许正面冲击反而会减少死亡率。
2、观点二认为泰坦尼克号没有急转弯,而是直接迎面撞上了冰山,就已当时1912年的科技来说,虽然泰坦尼克号是世界上最大最豪华最先进的客轮,并且号称“永不沉没”。
但是这样一艘46328吨客船,以每小时41公里的时速,撞上跟它差不多大的冰山,就相当于是两辆装载货物的大卡车以每小时41公里的时速迎面撞去。
所以基本上前面的人生还的机会是非常渺茫,而后面的人生还的机会就可能大的多,虽然是救了后半部分的人,但是船长可能因为指挥失误被开除。
极地附近的冰山是什么样子?
在极地附近,冰川的一部分滑行至海洋中,断裂成一个个巨大的冰山。冰山形状奇特,千姿百态,有的宛如平台,有的陡峻尖削,有的波浪般起伏……冰山大小不一,小的面积不足1平方千米,大的面积却有几百甚至5000平方千米,海冰高出海面100多米,犹如海岛一般,但露出水面的通常只是冰山高度的1/5或1/4。在北极海域,曾有一座台状冰山,长55千米,宽30千米,露出水面的部分高达30米。在南极海域,曾有过一座巨大的冰山,长350千米,宽40千米。南极海域的冰山约有22万座,约为北极冰山数的4倍。冰山寿命很长,一般是4~11年,有些长达13年之久。在移居海洋的数年中,冰山漂移流浪,远离它的故乡。格陵兰岛附近的冰山,经加拿大东部海域向南移动。可越过北纬48度。南极冰山向北移动,可到达大西洋南纬35度、印度洋南纬45度、太平洋南纬50度。冰山漂移到温暖的水域,水线腰部日益细瘦,及至有一天支撑不住上截而翻倒下来。翻倒激起的巨浪会给过往附近海域的舰船造成巨大的威胁。
泰坦尼克号为何撞冰山
该船当时是世界最大的邮轮。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23时40分与一座冰山擦撞前,已经收到6次海冰警告,当时是夜晚,但当瞭望员看到冰山时,已经来不及,该船的行驶速度正接近最高速。由于无法快速转向,该船右舷侧面遭受了一次撞击,部分船体出现缝隙,使16个水密隔舱中的5个进水。泰坦尼克号的设计仅能够承受4个水密隔舱进水,因此沉没。
当乘客被放入救生艇时,他们使用遇险***和无线电报向外求援。根据当时航运业的惯例,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系统只是用来将乘客“运送”到附近的其他船只,而不是设计给所有人员“同时撤离”到救生艇上避难,因此在数量上远远不足;随着该船迅速沉没,而其他船只还有几个小时才能抵达,许多乘客和船员无法搭乘救生艇。雪上加霜的是,糟糕的疏散管理导致许多救生艇在还没完全装满乘客之前就下水。2小时40分钟后,船只沉没。
扩展资料:
冰山警告(1912年4月14日9时整— 23时29分)——
所有收到的冰情警告——只有卡罗尼亚号的警告张贴在海图室(根据后来生还副官的证词)。17时35分,二副查尔斯·莱托勒注意到日落后气温急速下降,他于18时**指挥舰桥;18时35分,他留意到气温已经低到几乎冻结,但天气明朗,海水异常平静。20时55分,船长在舰桥跟莱托勒谈论“天气很冷”。
由于天空中布满星光,莱托勒相信,附近若有冰山可能会反射出明显光线。21时20分,船长离开舰桥前指示:“如果在一定程度上有疑问,请告诉我”。从导航角度来说,这是泰坦尼克号航行中最重要的航程。21时30分,莱托勒指示六副詹姆斯·穆迪打电话给桅杆瞭望台,要求值班瞭望员“保持对冰情的敏锐观察,特别是小冰山和浮冰”;
并将这个指示传递给之后**的其他瞭望员。22时整,莱托勒值班结束,他完成了交接船舶航向、速度和转速的手续。他也让**的一副威廉·默多克知道已经指示瞭望员留意小冰山,然后休班。
碰撞(23时40分)——
23时39分,驶入冰川巷9分钟后,瞭望员范德瑞克·弗莱特在泰坦尼克号的路径上看见了一座冰山,距离仅剩约450米。他摇响了三次瞭望台警钟,并打电话通知了舰桥六副詹姆斯·穆迪。弗莱特发问:“有人在吗?”,穆迪回应:“有,你看到什么了?”,弗莱特报告:“冰山,就在正前方!”。
穆迪致谢后,向值班中的一副威廉·默多克报告此事。威廉·默多克立刻命令舵手罗伯特·希琴斯改变船的航向。一般认为默多克已经下达了“右满舵”的命令,使该船的舵柄一直移动到右舷(船的右侧),试图将该船转向左舷(船的左侧)。他也用蒸汽机指令传输电报机下令机舱“所有发动机全速反转!”。
根据四副约瑟·博士尔的说法,默多克告诉船长他正试图“在冰山旁边左满舵”,这表明他正在尝试“摆动绕行”——首先在障碍物周围摆动船首, 然后再摆动船尾,以避免船身两端撞上障碍物。任何一项命令生效前都需要时间执行,由蒸汽驱动的转向机构需要30秒才能转动船的舵柄,而将发动机设置为反转的复杂任务也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完成。
由于**的蒸汽涡轮发动机不能反转,因此它和直接位于船舵前方的**螺旋桨都停止了。这降低了舵柄方向的有效性,进而削弱船舶的转向能力。如果默多克在保持前进速度的情况下转动了船舵,泰坦尼克号是有可能不会碰到冰山的。
在这次事件中,泰坦尼克号及时改变方向避免了迎头对撞,但是这个改变也使该船以擦撞的方式冲向障碍物。冰山沿着船的右舷在水面下大约接触了7秒,由于碰撞,从冰山上部剥离出的一些冰块掉落到井围甲板上。几分钟后,所有发动机都停了下来,船首朝北,在纽芬兰南部的拉布拉多洋流中漂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如果当时不转向直接撞击冰山会不会就不会沉没?
应该不会。
如果当时遇到冰山的时候不急转弯也不至于船右舷撞穿而漏水,很明显这是个错误的指挥。如果当时全速反转引擎,有一段缓冲的作用,撞上冰山速度也不快。不会带来巨大的冲量会引发**。船头还是很坚固的,很有可能这样船上的人就能获救。
按当时的船速,撞上去几分钟就沉了,而且带来巨大的冲量会引发**。
该船的沉没原因
泰坦尼克号残骸再现后,科学考察队采集了金属样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了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的重要细节:造船工程师只考虑到要增加钢的强度,而没有想到要增加其韧性。把残骸的金属碎片与如今的造船钢材作一对比试验。
发现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地点的水温中,如今的造船钢材在受到撞击时可弯成V形,而残骸上的钢材则因韧性不够而很快断裂。由此发现了钢材的冷脆性,即在-40℃~0℃的温度下,钢材的力学行为由韧性变成脆性,从而导致灾难性的脆性断裂。
而用现代技术炼的钢只有在-70℃~-60℃的温度下才会变脆。不过不能责怪当时的工程师,因为当时谁也不知道,为了增加钢的强度而往炼钢原料中增加大量硫化物会大大增加钢的脆性,以致酿成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悲剧。
潜艇电影 剧情大概是大气层燃烧 然后一艘苏联潜艇向北极发射**,灭掉了大气层的火。求名称。
世界末日2:太阳攻击
曾号称最安全的“泰坦尼克号”,到底为何会离奇沉没?
1912年4月14日深夜至15日凌晨,一艘号称永不沉没的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首航的第5天擦撞了一座冰山,最终沉没。
这个事件后来也被著名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拍成了电影。
今天,我并不是要重温杰克和露丝的浪漫爱情故事。我们来聊不一样的,在这次沉船事故中,一项当时全新的发明对救援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是无线电。
我们来聊不一样的,在这次沉船事故中,一项当时全新的发明对救援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是无线电。
永不沉没的豪华游轮
话说“泰坦尼克号”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交通工具,很多人都认为它是不会沉的。当时有个杂志叫做《造船专家》,就曾发表过这样的言论:
“泰坦尼克号”根本不可能沉没。
还有船员在和一位乘客聊天时,就曾说过:
就是上帝亲自来,他也弄不沉这艘船。
这足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于这艘船的信任。
无线电报机
但我们要清楚,在“泰坦尼克号”首次出航的前20年,也就是1890年以前。远航其实是一件蛮**的事情,当时没有手机,也没有互联网,连电报都是有线电报,船上根本无法配备。所以,一旦远航,就等于失联,要直到船再次靠岸时,人们才能知道这艘船顺利到达了。
不过,在1900年前后,好几个发明家陆陆续续发明了无线电报。尤其是马可尼,他的无线电报技术被推广开来,开始大规模地商用。一些船也开始配备了无线电报
其中,“泰坦尼克号”就配备了当时世界上最新进的无线电报机,还有两位电报员。
无线电报在当时确实是一个特别新潮的东西,而且也真的备受大家的青睐,从开船起,就有许许多多乘客要拍发私人电报,这些电报大多是报平安和股票买卖交割的指令。
1912年4月12日,“泰坦尼克号”收到了恭喜她首航的电报,还提醒“泰坦尼克号”要注意周围有很多冰山。
4月13日,由于拍发电报的人实在太多太多,无线电报机无力承受如此高负荷的工作强度,所以就坏掉了。两位电报员整晚都在修电报机。
冰山!冰山!
4月14日,晚上21点左右,“泰坦尼克号”收到附近船只的冰山警告。但是,由于当时电报员正在和其他人电报沟通,没有听清楚。等到电报员回问对方具体发了什么时,对方的电报员已经下班,回到船舱内休息。
晚上23:40,船员发现一座冰山向“泰坦尼克号”漂来,但是当时“泰坦尼克号”正在以接近最快时速前进,根本来不及转弯。于是,右舷被撞开了一个大裂口。
遇到这种情况,这位富有经验的船长也慌了,因为他心里清楚,“泰坦尼克号”会沉。于是,他来到电报室要求电报员抓紧发出求救信号。
随后,船员们放下救生艇,安排乘客登上救生艇。但是救生艇数量严重不足,只有20艘,全部装满也只能装满1100人,但是“泰坦尼克号”上有2224人,也就是说即使是理想状态下,救生艇也只能承载一半的人。无奈之下,船长下令:
女人和小孩优先。
4月15日,0:15,“泰坦尼克号”发出了求救信号CQD,这是“come quick,danger”的缩写,意思是速来,危险。电报员以最快的速度不停地向外发出求救信号。
由于当时还没有轮班的机制,许多船只的电报员都已经下班回到船舱内睡觉。无奈之下,“泰坦尼克号”改变了求救信号的内容,添加了"SOS”的指令。我们可以来感受一下GQD和SOS的指令区别。下面音频前半段是GQD,后半段是SOS。
CQD & 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