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雷雁蓝 给各位分享除杂实验有什么用途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饱和NAHCO3 可以除杂 是指除什么? 为什么 原理告诉下(饱和的nahco3有什么用)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饱和NAHCO3 可以除杂 是指除什么? 为什么 原理告诉下
你说的是盐析?
高手进: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过程正确的是?
结晶是指从溶液中析出溶质的方法(如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就用蒸发溶剂析出晶体的方法,从KNO3溶液中析出KNO3晶体应用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的方法)
干燥是指对从水溶液中分离出的固体烘干,该固体一般是过滤后分离出的沉淀或晶体
四个选项中:
A:应是加水溶解 过滤 洗涤 干燥。因为MnO2是不溶于水的,过滤后以沉淀的形式在滤纸上,所以应对滤纸上的MnO2进行洗涤、烘干
B:是正确的
C:明显错了
D:加**后K2CO3与**反应生成了KCl,生成的KCl和原来的KCl都溶解到足量的稀**中的水里面了,因此后面的操作应是:蒸发 结晶,而不必过滤洗洗涤(除非还有不溶性杂质)。
所以正确的只有B一个选项
改了B后就没一个对了
改后的B:依题意应是FeCl2(CuCl2)溶液,若不是溶液加铁粉就没用了。即然是溶液,加铁粉后生成的是FeCl2溶液和Cu(含过量铁粉),过本来过滤就可以了,就得到了FeCl2溶液。还洗涤干燥就是对金属混合物的多余操作
正确的操作分别是
A MnO2(KCl)加水溶解 过滤 洗涤 干燥
B BaSO4(BaCO3) 加足量稀**,过滤 洗涤 干燥
C CuO(Cu) 在空气(或氧气)中灼烧
D KCl(K2CO3)加足量稀**,蒸发 结晶
问题补充:= =题打错了,B应是这样的!!
B:FeCl2(CuCl2):加足量铁粉、过滤
化学除杂题怎么做
除杂的原则是能除去杂质但又尽量不引入新的杂质,一般是利用物质与杂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不同来除去,而你提出的是除去杂质离子,采用的一般方法是把杂质离子变成沉淀或气体。
沉淀看溶解性表。
例如:除去NaCl中的Na2SO4,这里杂质是Na2SO4,但杂质离子实际上是SO42-(Na+在NaCl中也有),所以只要除去SO42-,找溶解性表,和硫酸根离子生成沉淀有Ba2+、Ca2+、Ag+,
但CaSO4与Ag2SO4微溶,不选,所以选Ba2+,但*离子选什么呢?注意要不引入新杂质离子,所以选原物质NaCl中的有*离子Cl-,所以选择BaCl2。
不懂可追问!
化学除杂的实验常用方法?
除水:经过无水硫酸铜、
溶液中的除杂,一般根据硫酸钡或氯化银是沉淀,从而除去钡离子、硫酸根、银离子、氯离子
还有可以生成气体的
关于初中化学除杂问题
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解答
(除杂质、分离、鉴别、推断)
除杂质:物质的提纯又称之为除杂质,即将所需物质中的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的该物质的操作
重点掌握常见离子:H+、OH-、SO42-、Cl-、CO2-3等的鉴定方法.在混合物提纯中,还要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强化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并对复分解反应条件加深理解和应用.
1. 除杂质题: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一 化学方法: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步骤;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
②不变:被提纯的物质不能改变;
③易分: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易分离。
三步骤: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五种常用的方法: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
(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NaNO3;NaCl)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NaCl;Na2CO3)
(3)置换法:应用金属活动顺序通过置换反应除去杂质的方法。(FeSO4;CuSO4)
(4)转纯法(转换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CO2(CO))
(5)吸收法:利用混合物中某组分化学性质的差异,用试剂吸收其中一种,从而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H2;CO2)
2. 混合物的分离: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3. 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① H+ :紫色石蕊试液。 NH4+:碱溶液——有NH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 OH-: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③ CO32-:稀HCl和石灰水——有CO2↑。
④ 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⑤ 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2)特征离子关系图
(3)物质鉴别的原则
① 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② 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③ 防止干扰:鉴别Cl-和SO42-时,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
① 气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
② 固体、液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③ 一种试剂的鉴别:
A. 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Ba(OH)2溶液或NaOH溶液做鉴别试剂。
B. 几种溶液含不同*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 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 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 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 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 不同试剂的鉴别:
A. 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 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 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4. 物质的推断题:
物质的推断是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运用物质的特性,经过分析、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以确定所给的未知物是什么物质,不可能是什么物质;确定混合物里或溶液里肯定有什么物质,肯定不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推断题是考查化学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题型。常见的有文字叙述、图表式、链条式三种形式推断题,无论哪种形式推断都必备的知识有反应规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现象、溶解性等。在题目分析过程中,注意关键字的分析,如某物质溶于水是“生成”还是“得到”,“生成”是反应产物,“得到”既可能有反应产物,也可能有原物质。加酸沉淀溶解时有气体生成,一般有CO2-3。沉淀溶解但无气体生成时,一般有OH-。部分溶解时,一定有BaSO4或AgCl等。
解推断题应注意:
(1)推理分析要紧扣实验现象,思考时要层次分明。判断的结论要准确,既要明确的肯定,又要明确的否定。
(2)一般情况下,与试题叙述的现象完全吻合的是“一定存在”。与现象不吻合的或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使现象不正确的物质是“一定不存在”。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不影响其它反应的现象或自始至终没有参与任何反应的物质是“可能存在”。
请问实验室制二**硫的反应中,有一个饱和硫酸氢钠溶液除杂是干什么用的,蟹蟹。
除去二**碳和一些可溶性气体之类的吧,当然,不会除去二**硫
就像二**碳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一样,二**硫在硫酸氢钠中溶解度也很小
顺带一提,上面的那个回答不大对呢。首先一般的空气中没有氢气,且氢气还原铜也要有温度条件。
最后,实验室制二**硫的方程式应该是
H2SO4(浓)+Na2SO3→Na2SO4+H2O+SO2↑
难道还是别的什么制法。。
气体除杂后什么时候要检验是否除尽,什么时候不用检验?
如果前面吸收装置中有明显现象的就不用检验是否除尽了。
例如,用高锰酸钾溶液除二**硫。
请问实验室制二**硫的反应中,有一个饱和硫酸氢钠溶液除杂是干什么
饱和硫酸氢钠溶液不是除杂,是在饱和硫酸氢钠溶液中通过排这个溶液收集SO2,
初三化学除杂提纯实验总结
阿.
我刚刚中考完.
虽然不是老师.但是成绩还不错.
可是要归纳还是很难.
随便说说吧..
除杂就是别引入新的杂质,只和杂质反应,
不和需要的物反应.
你只要背好溶解表,
记住复分解能不能反应就是了
提纯就是溶解度陡升型的要降温结晶,
溶解度缓升型的要蒸发结晶.
记得大部分物质都是陡升的,常见的有,KNO3
缓升型主要是NaCl
下降型主要是Ca(OH)2...
只能说这么多咯
----------------------------
对呐.那还是归于能不能反应.所以还得去背溶解表呀.
那个.这样的话说说大概的.
如果要排除Ca离子,一般用碳酸盐,生成CaCO3,过滤出来就完.
如果要排除像Ba离子,可以用碳酸盐,也可以用硫酸盐.也是沉淀.
如果要排除银离子,可以用**盐.还是沉淀.
如果要排除酸,一般用CaCO3,因为可以加过量嘛.而且生成的都是不影响需要的物质的,像水和气体.
要保证生成物 要么是水,要么是气体能跑出去,要么就是生成那种需要的物质.
嗯.我说个例子吧.
如果K2SO4中混有了KCl,如何除去后者喏.
考虑两种物质有共同的K离子,那么我们只要把Cl离子去除就可以了.那么就用AgSO4吧,它是微溶的,但一般视为可溶,参加反应.所以我们加适量的AgSO4就是了.
~~~
给我一些初三化学除杂例题
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解答
先看方法在看例题 例题在后面
(除杂质、分离、鉴别、推断)
除杂质:物质的提纯又称之为除杂质,即将所需物质中的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的该物质的操作
重点掌握常见离子:H+、OH-、SO42-、Cl-、CO2-3等的鉴定方法.在混合物提纯中,还要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强化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并对复分解反应条件加深理解和应用.
1. 除杂质题: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一 化学方法: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步骤;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
②不变:被提纯的物质不能改变;
③易分: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易分离。
三步骤: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五种常用的方法: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
(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NaNO3;NaCl)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NaCl;Na2CO3)
(3)置换法:应用金属活动顺序通过置换反应除去杂质的方法。(FeSO4;CuSO4)
(4)转纯法(转换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CO2(CO))
(5)吸收法:利用混合物中某组分化学性质的差异,用试剂吸收其中一种,从而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H2;CO2)
2. 混合物的分离: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3. 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① H+ :紫色石蕊试液。 NH4+:碱溶液——有NH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 OH-: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③ CO32-:稀HCl和石灰水——有CO2↑。
④ 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⑤ 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2)特征离子关系图
(3)物质鉴别的原则
① 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② 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③ 防止干扰:鉴别Cl-和SO42-时,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
① 气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
② 固体、液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③ 一种试剂的鉴别:
A. 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Ba(OH)2溶液或NaOH溶液做鉴别试剂。
B. 几种溶液含不同*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 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 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 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 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 不同试剂的鉴别:
A. 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 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 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4. 物质的推断题:
物质的推断是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运用物质的特性,经过分析、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以确定所给的未知物是什么物质,不可能是什么物质;确定混合物里或溶液里肯定有什么物质,肯定不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推断题是考查化学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题型。常见的有文字叙述、图表式、链条式三种形式推断题,无论哪种形式推断都必备的知识有反应规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现象、溶解性等。在题目分析过程中,注意关键字的分析,如某物质溶于水是“生成”还是“得到”,“生成”是反应产物,“得到”既可能有反应产物,也可能有原物质。加酸沉淀溶解时有气体生成,一般有CO2-3。沉淀溶解但无气体生成时,一般有OH-。部分溶解时,一定有BaSO4或AgCl等。
解推断题应注意:
(1)推理分析要紧扣实验现象,思考时要层次分明。判断的结论要准确,既要明确的肯定,又要明确的否定。
(2)一般情况下,与试题叙述的现象完全吻合的是“一定存在”。与现象不吻合的或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使现象不正确的物质是“一定不存在”。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不影响其它反应的现象或自始至终没有参与任何反应的物质是“可能存在”。
【典型例题】
1.用化学方法,所加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并将杂质转化成气体,水、沉淀,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①逸出气体法:例如Na2SO4(Na2CO3) ②产生沉淀法:例如KCl(K2SO4)
③置换法:例如MgSO4(CuSO4) ④酸碱溶解法:例如BaSO4(BaCO3)
⑤加热法:例如CaO(CaCO3) ⑥转换法:例如CO2(CO)
2. 欲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杂质),请将除去杂质所加的化学试剂的化学式填在横线上。
①CaCl2(CaCO3)————② NaNO3(Na2CO3)—————③ Cu(Fe)————
④ Cu(CuO)——————⑤ NaNO(NaCl)—————— ⑥ ZnCl2(CuCl2)————
⑦KCl(K2SO4)——————⑧NaOH(Na2CO3)————
3.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粉、AgNO3溶液、Ba(NO3)2溶液、Ba(OH)2溶液、NaOH溶液,按下列要求填空.(1)若除去稀HNO3中混有的少量H2SO4,得到纯净的稀HNO3,应加入适量的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以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应加入适量的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欲采取化学方法除去下表第I栏内4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请分别从第Ⅱ、Ⅲ栏内选取合理选项的字母序号,填在对应的答案栏内。
Ⅰ.物质Ⅱ.除杂试剂和操作Ⅲ.反应类型答 案
①CuO固体(Cu)A.高温煅烧
B.氧气,加热
C.**,蒸发
D.铜粉,过滤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①
②CaO固体(CaCO3)②
③Cu(NO3)2 ?溶液(AgNO3)③
④NaCl固体(NaOH)④
习题:1. 能一次区分出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的一种溶剂是
A. 石蕊试液B. 氢**钠溶液C. 稀硫酸D. **
2. 下列每组内的溶液,必须使用其它试剂,才能将其全部鉴别开的是
A. B.
C. D.
3. 下列各组固体混合物中,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互分离的是 A. NaNO3和NaCl B. CuO和木炭粉 C. MnO2和KClD. BaSO4和CaCO3
4.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A. HClNaOHNa2CO3Na2SO4 B. HCl Cu(NO3)2 NaOH NaNO3
C. NaOH MgSO4Na2CO3H2SO4 D. BaCl2 Na2SO4 Ca(NO3)2CaCl2
5、除去下列括号内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A、KOH(K2CO3) Ca(OH)2溶液、过滤 B、KNO3(K2SO4) Ba(NO3)2溶液、过滤
C、H2SO4(HCl) AgNO3溶液、过滤 D、CuO(KNO3) 水、过滤
6、将下列溶液分别滴入到氯化钡溶液、氢**钠溶液和稀硫酸中,能观察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A、氯化铜 B、碳酸钠 C、氯化钠 D、酚酞
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
①.溶解法:将固体混合物中的杂质溶解除掉.
如,Cu中混有Fe:选用硫酸.Fe+H2SO4=FeSO4+H2↑再过滤得Cu
②.气化法:把混合物中的杂质转化为气体
如,CaO中混有CaCO3:CaCO3=CaO+CO2↑(在高温的条件下)
③.沉淀法:把混合物中的杂质转化为沉淀.
如,NaNO3中混有Na2SO4:Na2SO4+Ba(NO3)2=NaNO3+BaSO4↓
NaCl中混有CuSO4:CuSO4+Ba(OH)2=BaSO4↓+Cu(O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