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陈邪歌 给各位分享西藏地区地形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西藏主要的地形和山脉有哪些(西藏主要的地形和山脉有哪些地形)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西藏主要的地形和山脉有哪些

西藏的主要地形是高原,因为西藏处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西南部,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横断山、唐古拉山等。

西藏主要的地形和山脉有哪些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西藏总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景象万千,有高峻逶迤的山脉,陡峭深切的沟峡以及冰川、*石、戈壁等多种地貌类型。

主要山脉有:

1、喜马拉雅山脉 ,藏语意为“雪的故乡”。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

2、昆仑山脉,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是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该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

3、唐古拉山脉,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北部与青海省边境处,东段为西藏与青海的界山,东南部延伸接横断山脉的云岭和怒山。

4、横断山脉(群),世界年轻山群之一。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群体,唯一兼有太平洋和印度洋水系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通常为四川、云南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南北向山脉的总称。因“横断”东西间交通,故名。

扩展资料

西藏的主要地理特征有:

1、西藏的气候,由于地形、地貌和大气环流的影响,独特而且复杂多样。气候总体上具有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气候类型也因此自东南向西北依次有:热带、**带、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高原寒带等各种类型。

2、随着海拔增高、气压降低、空气密度减小,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渐递减,海拔3000米时相当于海平面的73%上下,4000米时约为62%~65.4%,到5000米时为59%左右,6000米以上则低于52%。

3、藏南和藏北气候差异很大。藏南谷地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8℃,最低月均气温-16℃,最高月均气温16℃以上。藏北高原为典型的**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以下,冰冻期长达半年,最高的7月不超过10℃,6~8月较温暖,雨季多夜雨,冬春多大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藏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西藏地区,西藏属于什么地形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西藏地区,西藏属于什么地形珠穆朗玛峰是喜玛拉雅山主峰,世界最高的山峰,海拔8848.13米。位于我国西藏与***王国交界处的喜玛拉雅山脉中段。北纬27°59′15.85〃,东经86°55′39.51〃。山体主要由结晶岩系构成。冰川规模大,约有冰川600多条,面积达1600平方公里。是低纬度地区现代冰川作用中心。冰舌的中上游普遍发育有高大的冰塔,为珠穆朗玛峰地区山谷冰川的特殊形态。珠穆朗玛峰的北、东和西南均有大型冰斗,使珠峰成为高出冰斗底部达3000米的金字塔形大角峰。在珠峰北坡,海拔7450米处为冰雪和**的交界线,其下冰雪皑皑,上部因崖壁陡峭,风力强劲,冰雪无法积存而***露。峰顶常为云雾笼罩,似以珠峰为旗杠而自西向东飘动的旗帜,这是珠峰特有的气象现象,人称旗云。1718年清朝标记为朱母朗马阿林,1855年英国人命名为埃佛勒斯峰,1952年我国**更名为珠穆朗玛峰。1953年5月29日英国两名探险队员首次从***境内的南坡登顶成功。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顶成功。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再次成功登顶,并在主峰顶竖起觇标,首次获得了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精确数据。1988年5月,中国、日本和***运动员实现了从南、北坡登顶跨越珠峰的壮举。1989年国家建立珠峰自然保护区,面积3000平方公里。
西藏属于高原、青藏高原、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拉萨最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依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我国划分了四大地理区域,由于四区域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呈现了不同的自然特征,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
故选:C.

西藏的地理位置?

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毗邻,东与四川省相望,东南与云南省相连,是西南、西北的天然屏障;与***、锡金、不丹、印度、缅甸五国和克什米尔地区接壤,形成了中国与上述国家边境线的全部或一部分,全长近4000公里,是通往南亚的门户。全区土地面积为122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8%。 西藏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所环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分为四个地带:
  一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岗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
  二是藏南谷地,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区,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三是藏东高山峡谷,即藏东南横断山脉、三江流域地区;
  四是喜马拉雅山地区,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藏南谷地和藏北高原气候差异很大,藏南温和多雨,年均气温8摄氏度,最低零下16摄氏度,最高的7月为16摄氏度以上,5一9月为雨季。藏北为**性气候,年均气温零摄氏度以下,冰冻期半年,最高的7月不超过10摄氏度,6一8月较温暖。降雨量较少,昼夜温差大,5至10月最长。总体上是西北严寒,东南暖湿,由东南而西北带状更替。此外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及明显的垂直气候带。总的气候特点是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含量少;日照多,辐射强烈;气温较低,温差大。

西藏的地理特征

地形与山脉

  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有着“世界屋脊”之称。这里地形复杂,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北部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二;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东是高山峡谷区,为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系著名的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貌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等。 蜿蜒于西藏高原南侧的喜马拉雅山,由许多近似东西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其主要部分在中国与印度、***的交界线上,全长2400公里,宽约200─300 公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一珠穆朗玛峰,耸立在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边界上;在其周围5000多平方公里内,有8000 米以上高峰4座,7000米以上高峰38座。

河流与湖泊

  在西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条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西藏还是国际河流分布最多的一个中国省区,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这里。西藏河流的水源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和**水组成,流量丰富,含沙量小,水质好。 雅鲁藏布江为西藏第一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仲巴县境内的杰马央宗冰川,经珞瑜地区流入印度,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中国境内崐)全长2057公里,流域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流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达5382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谷底最窄处仅 74米,最宽处约200米,全长为370公里。

  广袤的西藏高原上点缀着大小湖泊1500多个,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纳木错、色林错和扎西南木错�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个。纳木错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湖泊面积为24183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西藏高原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密集区;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这里的湖泊咸水湖多,淡水湖少,湖面海拔超过5000米的有17个,它们的面积都在50平方公里以上。

气候特点
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气温偏低,日温差大
全年分为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大

  西藏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除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和明显的垂直气候带。 “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谚语,即反映了这些特点。 与中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西藏的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西藏高原这里每立方米空气中只含氧气约150─170克,相当于平原地区的62%至65.4% 。西藏是中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多一倍或三分之一�日照时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拉萨市的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021小时。气温偏低,年温差小,但昼夜温差大。拉萨、日喀则的年平均气温和最热月气温比相近纬度的重庆、武汉、上海低10─15摄氏度。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的年温差为18─20摄氏度�阿里地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气温为10摄氏度以上,而夜间气温降至摄氏零度以下。 西藏自治区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干季和雨季的分界非常明显,而且多夜雨。年降水量自东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渐向西北递减到50毫米。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0%至20%;从5月至9月,雨量非常集中,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
交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区域位置、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气候植被、工农业特点

位置与范围

接邻省区:甘肃、青海、西藏
接邻国家: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面积超过中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边界线长度占四分之一。


地形
地形特点为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其中天山把新疆分为两部分,其北面称为北疆,南面称为南疆。

新疆的最低点吐鲁番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也是中国的陆地最低点)。最高点乔戈里峰位于克什米尔边境上,海拔8611米。

新疆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纬46度16.8分,东经86度40.2分)是陆地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距离最近的海岸线有2648千米 (直线距离)。

新疆-吉尔吉斯边境横贯着天山山脉。吐尔尕特口岸 (海拔3752 米)位于边境。


气候
典型的温带沙漠气候。北疆为中温带,受西风带影响,降水稍多。南疆为暖温带,降水稀少。高山地区为高地气候,地形雨偏多,山顶有冰川。

冬季有天山准静止锋活动。


水文
主要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

主要湖泊:博斯腾湖、喀纳斯湖、赛里木湖、艾比湖、艾丁湖


交通与城市
喀喇昆仑公路连接巴基斯坦***堡和喀什,经过红其拉甫口岸。

公路:吐乌大高速公路、乌奎高速公路、和库高速公路、216国道、217国道、218国道、219国道、312国道、314国道、315国道、塔里木沙漠公路、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

铁路:兰新铁路、北疆铁路、南疆铁路

机场: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克拉玛依机场、塔城机场、***机场、伊宁机场、喀什机场、库尔勒机场、库车机场、和田机场、且末机场




新疆是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区之一,GDP总量一直稳居全国第25位。1979-2007年29年,按绝对数比较,2007年GDP总量为1978年的89.44倍;按不变价格推算(以同期全国平均物价水平为基准),GDP年平均增长率10.7%,大大高于同期全国9.8%年平均增长率,增长速度次于江苏、河南等7省区居全国第八位。1978-2008年,除14个年份以外,其余16年份GDP年增长率均高于10%,GDP增幅最高年份为1985年,年增长率达到16.9%。1985年新疆GDP总量突破100亿元,1994年突破500亿元,1997年突破1千亿元,2004年突破2千亿元,2006年突破3千亿元,2008年突破4千亿元。新疆GDP人均值,1987年突破1千元,2003年突破1万元,2008年突破2万元。2007年GDP总量(最终核实数[3])达到3,494.4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2.2%,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3%;其中第一产业628.15亿元,占17.98%;第二产业1,620.59亿元,占46.38%;第三产业1,245.68亿元,占35.65%;新疆人均GDP达到16,860元,次于吉林、黑龙江等13省份居第14位。根据出初步核算的结果,2008年新疆GDP总量4,203.41亿元,人均GDP为19,893元[4]。

新疆以盛产水果著称,包括葡萄和瓜类。此外还出产棉花、小麦、 丝绸、胡桃和绵羊。新疆还有丰富的石油等矿藏资源。

阿克苏和克拉玛依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日渐繁荣,修建连接上海的输气管道。

西藏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境内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被称为除南极、北极以外的“地球第三极”。全区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所环抱。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可分为四个地带:一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长约2,400公里,宽约700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1/3,为一系列**而平缓的山丘,其间夹着许多盆地,低处长年积水成湖,是西藏主要的牧业区。二是藏南谷地,海拔平均在3,500米左右,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有许多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谷宽一般7至8公里,长70至100公里,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三是藏东高山峡谷,即藏东南横断山脉、三江流域地区,为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北部海拔5,200米左右,山顶平缓,南部海拔4,000米左右,山势较陡峻,山顶与谷底落差可达2,500米,山顶终年积雪,山腰森林茂密,山麓有四季常青的田园,景色奇特。四是喜马拉雅山地,分布在我国与印度、***、不丹、锡金等国接壤的地区,由几条大致东西走向的山脉构成,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山区内西部海拔较高,气候干燥寒冷,东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

  西藏的气候独特而复杂多样,总体上具有西北严寒、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的带状分布,即:**带—温带—亚温带—亚寒带—寒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由于地形复杂,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及明显的垂直气候带。西藏气候总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气温较低,温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春干燥,多大风;气压低,氧气含量少。

  西藏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含量少,纬度又低,是我国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方,日照时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并呈现出由藏东南向藏西北逐渐增多的特点。太阳辐射的年变程,以1月最小,6月或7月最大。全区年均日照时数达1,620至3,400小时之间,西部地区则多达3,000至3,400小时。西藏地区平均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全区年均温度在零下2.8℃到11.9℃之间,温差较大。最温暖的东南地区年均温度约10℃左右,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年均温度在5℃至9℃之间,东部横断山脉地带,月均温度在10℃以上的时间有5个月左右,藏北高原年均温度在0℃以下,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北麓山地年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