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赵笑福 给各位分享粳米有哪些效果作用与功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粳米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粳米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图片)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粳米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
俗话说: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在南方,大米堪称五谷之长,是五谷当中的老大哥,尽管钱钟书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不能只靠大米活着”,但这只是从精神层面上来讲的,实际上对于南方人来讲,没大米,还真不知道怎么活才是。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粳米的功效与作用,一起去看看吧!
粳米的功效与作用
味甘,性平。能益脾胃,除烦渴。用于呕吐、泻痢或温热病所致的脾胃*伤、胃气不足,口干渴等。
1.润肠通便
粳米米糠层的粗纤维分子,有助胃肠蠕动,对胃病、便秘、痔疮等疗效很好。
2.提高免疫力
粳米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少高血压。
3.养胃
中和胃酸,缓解胃痛。
4.活血祛瘀
适宜一切体虚之人、高热之人、久病初愈、妇女产后、老年人、婴幼儿消化力减弱者。
据营养专家介绍,粳米是一种很有营养的食物,用粳米来煮成粥,就是一道特别滋补的美味粥品。
粳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或圆形。米粒丰满肥厚,横断面近于圆形,长与宽之比小于2,颜色蜡白,呈透明或半透明,质地硬而有韧性,煮后粘性油性均大,柔软可口。
粳米根据收获季节,分为早粳米和晚粳米。
早粳米的颜色是半透明的,腹白较大,硬质粒相对是比较少的,米质也是不好的。
晚粳米颜色是白色或者蜡白色的,它的腹白小,硬质粒多,品质是最好的。(晚粳米主要产地为我国东北)
粳米的适宜人群
—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宜体虛之人、高热之人、久病初愈、妇女产后、老年人、婴幼儿和消化功能弱者食用。
粳米的禁忌:
1,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2,粳米不宜与马肉、苍耳同食。
温馨提示
1,粳米在加工成精米时会损坏大量的营养,长期食用会导致营养缺乏,所以应粗细结合,平时也应食用一些糙米,这样才能均衡营养。
2,制作米粥时千万不要放碱,因为米是人体维生素B1的重要来源,碱能破坏米中的维生素B1,会导致B1缺乏,出现“脚气病”。
3,制作米饭时一定要“蒸”,不要“捞”,因为捞饭会损失掉大量的维生素。
粳米的保健作用
粳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所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也比较全面,还含有脂肪、钙磷、铁及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粳米具有养*生津、除烦止渴、健牌胃、补中气、固肠止泻的功效。用粳米煮米粥时,浮在锅面上的浓稠液体(俗称米汤、粥油),具有补虚的功效,对于病后产后体弱的人有辅助疗效。粳米的糙米比精自米更有营养,它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概率。适宜一切体虚之人、高热之人、久病初愈、妇女产后、老年人、婴幼消化力减弱者煮成稀粥调养食用。粳米甘平,健睥益胃,一般常人都可食,但糖尿病、干燥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痈肿疔疮热毒炽盛者不宜食用粳米,否则易伤*助火 。用粳米煮粥以养生延年,在我国已有2000年的历史,粳米粥最上一层粥油能够补液填精,对滋养人体的*液和肾精大有裨益,最适宜病人、产妇和老人。粳米具有健脾胃、补中气、养*生津、除烦止渴、固肠止泻等作用,可用于脾胃虚弱、烦渴、营养**、病后体弱等病症,但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不宜多食。 粳米中的蛋白质虽然只占7%,但因吃 量很大,所以仍然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粳米所含人体必需氨基 酸也比较全面,还含有脂肪、钙、磷、铁及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 养成分。【营养分析】:1. 粳米米糠层的粗纤维分子,有助胃肠蠕动,对胃病、便秘、痔疮等疗效很好;2. 粳米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少高血压的机会;3. 粳米能预防糖尿病、脚气病、老年斑和便秘等疾病;4. 粳米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含量都比较多,多吃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几率;5. 粳米可防过敏性疾病,因粳米所供养的红细胞生命力强,又无异体蛋白进入血流,故能防止一些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米饭,是补充营养的主食;米汤,又是治疗虚症的食疗佳品。 食养食疗专著《随息居饮食谱》就十分推崇米汤的补养功效,认为 浓稠的米汤,可以代替人参汤,用以治疗虚症。米粥营养丰富,又容易消化,便于吸收,所以医药学家常 以米粥作为配合药疗的调养珍品,《随息居饮食谱》就强调说:“病 人、产妇,粥养最宜。” 经常食用米粥,是最简便的食养之法,许多文人墨客也深受 其益,有的写文章谈体会,有的吟诗作赋,大加赞誉。 1,粳米粥:粳米30~60克。加水适量,煮成稀粥,早晨食。《本草纲目》引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消化力薄弱的人最相宜。2,粳米竹沥饮:粳米100克,炒香,加水适量研磨成浆,每次用一半,兑入竹沥2匙服用。源于《圣济总录》。本方取粳米益脾胃,竹沥清热、除烦渴。用于胃热口渴、烦闷。此外,粳米在《伤寒论》等书的古方中亦多加入,用意各不相同:治“少*病,下利,便脓血”的桃花汤(赤石脂、干姜、粳米),用本品益脾胃而补虚;治“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的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用本品滋养胃液;治阳明经热盛的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用本品益胃、保护胃气。1、婴儿吐奶(脾胃虚弱):粳米炒焦,水煎服汁。(常见疾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2、霍乱狂闷,烦渴,吐泻无度:淡竹沥一合(约20ml),粳米一合(约20ml),炒黄,以水同研,去滓取汁,上二味,和匀顿服之。(《圣济总录》3、脾气虚,食欲不振:香菇20克,粳米50克。将香菇洗净、去蒂、切碎和粳米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煎成粥。每日1-2次温服《中国药膳学》4、气*不足引起的烦躁口干,气短乏力:麦冬、淡竹叶各10克,分别洗净,注入清水300ml,煎半小时后,去渣留汁于锅中。再将粳米100g淘净,西洋参5克润软切薄片放入,加清水800ml,用小火慢熬成粥,下精盐、味精、淋麻油,分2次空腹食用《中国食疗本草新编》5、心烦口渴:粳米20克,炒黄,以水同研,去滓取汁,与淡竹沥20ml和匀顿服《圣济总录》6、泄泻,痢疾:马齿苋500克榨汁,粳米100克,加水煮作粥,任意食用《粥谱》7、脾胃蕴热,耗伤津液,口干咽燥:生石膏100克洗净敲碎,注入清水1400ml,烧开后,加竹叶、麦冬各20克同煎半小时,去渣留汁于锅中,再将粳米100克淘净放入,慢熬成粥,下白糖,调溶。分2次空腹食用《中国食疗本草新编》 粳米做成粥更易于消化吸收,但制作米粥时千万不要放碱,因为米是人体维生素B1的重要来源,碱能破坏米中的维生素B1,会导致B1缺乏,出现“脚气病”。制作米饭时一定要“蒸”,不要“捞”,因为捞饭会损失掉大量维生素 。海带粳米粥【主料】:海带(鲜)50克,粳米150克 【辅料】:绿豆50克 【调料】:赤砂糖5克 【做法】:1.将海带洗净,切成3厘米长、0.5厘米宽的丝,备用; 2.将绿豆、粳米淘洗干净,备用; 3.加水适量,放入粳米、绿豆,先用旺火烧开,再改用小火熬粥; 4.等粳米熬烂时,把海带丝撒入锅内,再煮片刻; 5.将红糖加入锅中搅匀,即可食用。粳米韮白粥【主料】:韭白30克,粳米100克【做法】:韭白洗净,粳米淘净;韭白、粳米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煮至米烂成粥。黑芝麻粳米粥【主料】: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做法】:黑芝麻炒熟研末备用,粳米洗净与黑芝麻入锅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成粥。功效:补益肝肾,滋养五脏。每日两次,早、晚餐食用,适于中老年体质虚弱者选用,并有预防早衰之功效。绿豆蜜汁膏【主料】:绿豆100克,粳米100克,糯米100克,杏仁50克,金银花100克。【辅料】:蜂蜜200克。【做法】:1.绿豆洗净,用清水浸泡1小时;杏仁洗净用开水泡20分钟后,剥去仁皮,用粉碎机粉碎;粳米、糯米洗净,用清水浸泡1小时后,用粉碎机粉碎;金银花洗净,用开水浸泡1小时,捞出花用其汁。2.锅置火上,放入绿豆,注入700克清水,煮沸后用小火将绿豆煮至脱皮,捞除绿豆皮。3.在绿豆汤中倒入杏仁粉、米粉和金银花汁,不断地搅动,煮沸后加入蜂蜜,待绿豆米糊浓稠熟透,离火放凉,倒入平盘中,放入冰箱凉透即成。粳米松糕【主料】:粳米5杯【调料】:浊酒,白糖,盐,大枣,鸡冠花,石耳,黑芝麻【做法】:1.把粳米放在20℃水中泡8小时,捞出后磨成面。2.粳米面100里以白糖10%,浊酒15%,加水量45%的比例和面,在30℃发酵8小时。3.用于调料的大枣去核切成丝,鸡冠叶要挑红且嫩的洗净并捞取,炒黑芝麻。4.把和好的面放在垫有干净麻布的松糕框或蒸锅里,并将大枣和鸡冠叶,黑芝麻,石耳作为调料放在上面。5. 冒热气的时候,开始要蒸20分以上。凉后切成菱形和四角形。猴头菇粳米粥【主料】:猴头菇150克,粳米100克【调料】:葱花、姜末少许,盐、味精各适量【做法】:1.将猴头菇用温开水泡发,去柄蒂,洗净,切碎,剁成糜糊状。2.粳米淘净后入锅,适虽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加猴头菇糜糊,改以小火恨煮成粘稠粥。3.粥成时加葱花、姜末、盐、味精,拌和均匀即成。营养功效: 调补脾胃.促进食欲,防癌抗癌。适用于吸收**综合症、慢性胃炎、消化性演疡、胃窦炎及消化道癌症的防治, 减肥粳米粥1、赤小豆粥:赤小豆150克,粳米50克。先将赤小豆洗净,浸泡2~3小时,煮烂后,加粳米煮粥。每日早晚,认此粥为食。2、冬瓜粥:新鲜带皮冬瓜100克,粳米150克。将冬瓜洗净切碎,与粳米煮粥,每日早晚,空腹温热食服。3、玉米粉粥:先将玉米粉适量,冷水调和,待粳米粥煮熟后,调入玉米粉糊,共煮为粥,随意服食。食疗偏方粳米面糊:原料:粳米适量。 制法:粳米炒焦,研为细面。 用法:每服5克,温水送服。 功效:清热止泻。对于腹泻病症疗效显著。 成分药理【成分药理】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尚含少量B族维生素。能补脾胃、养五脏,壮筋骨,通血脉,益精强志,润颜。药理:1.粳米米糠层的粗纤维分子,有助胃肠蠕动,对胃病、便秘、痔疮等疗效很好;2.粳米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少高血压的机会;3.粳米能预防糖尿病、脚气病、老年斑和便秘等疾病;4.粳米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含量都比较多,多吃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几率;5.梗米可防过敏性疾病,因梗米所供养的红细胞生命力强,又无异体蛋白进人血流,故能防止一些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适用人群【相关性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 适宜一切体虚之人、高热之人、久病初愈、妇女产后、老年人、婴幼儿消化力减弱者;2.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食疗作用】:粳米性平、味甘,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平和五脏,止烦渴,止泄,壮筋骨,通血脉,益精强志,好颜色之功;主治泻痢、胃气不足、口干渴、呕吐、诸虚百损等。粳米 食物相克:唐·孟诜:“粳米不可同马肉食,发瘤疾。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清·王盂英:“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制作指导】:1. 粳米做成粥更易于消化吸收,但制作米粥时千万不要放碱,因为米是人体维生素B1的重要来源,碱能破坏米中的维生素B1,会导致B1缺乏,出现“脚气病”;2. 制作米饭时一定要“蒸”,不要“捞”,因为捞饭会损失掉大量维生素;3. 平时不宜多**制后的细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