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李依河 给各位分享云南省地区的特点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云南有什么特点?(云南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什么特色)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云南有什么特点?
云南,简称云(滇),省会昆明,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云南地处低纬高原,由于大气环流的影响,冬季受干燥的**季风控制,夏季盛行湿润的海洋季风,属低纬山原季风气候。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带、中**带、北**带、南温带、中温带、高原气候区共七个气候类型。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拥有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哈尼梯田、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玉龙雪山、洱海、滇池、抚仙湖、梅里雪山、普达措国家公园、噶丹松赞林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旅游景点。
云南的地形和特点简短版
地形:
云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异常悬殊。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地形小波状起伏,平均海拔
2000
米
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西南部海拔一般在
1500
—
2200
米
,西北部一般在
3000
—
4000
米
。西南部只是到了边境地区,地势才渐趋和缓,这里河谷开阔,一般海拔在
800
—
1000
米
,个别地区下降至
500
米
以下,形成云南的主要热带、**带地区。
特点
一是高原波状起伏。
二是高山峡谷相间。
三是地势阶梯递降。
四是断陷盆地错落。
五是江河纵横、湖泊棋布。
云南地理位置的特点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云南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毗连。从整个位置看,云南北依广袤的亚洲**,南临辽阔的印度洋及太平洋。云南省与邻国的边界线总长为4060公里,其中中缅段为1997公里,中老段为710公里,中越段为1353公里。 云南省气候特点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由于大气环流的影响,冬季受干燥的**季风控制,夏季盛行湿润的海洋季风,属低纬山原季风气候。
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带、中**带、北**带、南温带、中温带、高原气候区共七个气候类型。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 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二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三是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
在我国,每个省的名称,都有独特的历史地理渊源。云南之名虽然出现得早,始于西汉,是全国省名中最早的一个, 但其最初为县名,后为郡名, 唐代**王朝封南诏王为“云南王”,“云南”一词才成为较大地域的名称,元代正式设立了云南行省后,正式成为省级行政区名称。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朝在今祥云云南驿设云南县,属益州郡。县名来历有二:一因山得名,即县西北百数里有终日与云气相连的云山,县在其南,故名云南;二因祥瑞征兆得名。传说汉武帝梦见吉祥彩云现于白岩(今弥渡红岩),县在其南,故名云南。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三路进军南征,“杀高定,降孟获,会师滇池”,改益州郡为建宁郡,继而置祥云郡,治所在云南县(今祥云云南驿),以今祥云一带为中心,辖青岭(今大姚)、弄栋(今姚安)、邪龙(今巍山)、叶榆(今大理)、遂久(今丽江)、姑复(今永胜)。西晋时又合并了永宁(今宁蒗)和云平(今宾川)两县。在300年里,云南县一直是滇西**、经济、文化中心。 937年,南诏亡,段思平建大理国后设云南睑、品甸睑。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行省,改云南睑为云南州,属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云南州为云南县,在今祥云米甸一带设土司世职12关长官司, 隶大理府。1914年, 因云南县名与云南省名相重,借“彩云南现,人以为祥”之意,改云南县名为“祥云”。
虽然从“云南”改称“祥云”已有80年,民间仍称祥云为“小云南”,以有别于作为云南省的“大云南”。 历史学家有充分理由称今天的祥云一带为 “古云南”。这不仅因为从公元前109年到1914年,这片土地以云南称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且,1964年在祥云**那出土的世界闻名的木椁铜棺说明,早在战国时代,这里的人们就过着定居生活、使用铜器且冶炼和铸造技艺已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了。1976年至1980年,又在距县城23公里的禾甸先后出土了铜钺、矛、钅尊、锄、鸡形杖头等距今2100多年的西汉早期遗物200余件,为研究云南古代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61年,考古工作者还从距祥云县城3公里的清华古洞内发掘出了新石器时期古人类使用的石刀、石斧。这更说明早在7000多年之前,这里就有了 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以磨光的石器作为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了。
云南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除在滇池周围的昆明、晋宁、安宁、 禄丰等地较为集中外,范围更广地集中在祥云、弥渡、宾川、大姚、大理、洱源、剑川、永胜、宁蒗等历史上云南县境内或相邻地区(史家与“滇池地区”相对应,称其为“洱海地区”)。这说明,历史上的云南县和云南郡在云南历史上举足轻重。
从前109年汉武帝设云南县到1382年明太祖降云南州为云南县的1491年间,历史学家称为“古云南”和民间说的“小云南”的**、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距今祥云城15公里的云南驿。今祥云城旧称云南城。《蛮书》记载:“今云南城乃品甸,即品澹;亦曰澹睑,亦曰波州、亦曰波大驿,皆一地也。”937年,大理国主段思平虽设品甸睑,但与其同“级”并存的云南睑仍以今云南驿为中心。
纵观祥云云南驿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其2000多年的历史中,其**经济地位是越来越下降,但它的名称却越来越受重视,包容性越来越广,最终发展成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这一发展过程和演变现象,在整个中国所有省级行政区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云南的地形特点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1]
气候
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带、中**带、北**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的气候类型。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这一现象与云南的纬度和海拔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从纬度看,其位置只相当于从雷州半岛到闽、赣、湘、黔一带的地理纬度,但由于地 势北高南低,南北之间高差悬殊达6663.6m,大大加剧了全省范围内因纬度因素而造成的温差。这种高纬度与高海拔相结合、低纬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平方向上的纬度增加与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状况。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温度,除金沙江河谷和元江河谷外,大致由北向南递增,平均温度在5~24℃左右,南北气温相差达19℃左右。
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和天气系统的不同,全省气温纬向分布规律中常会出现特殊的情况,出现了“北边炎热南边凉”的现象。特别是在垂直分布上,因境内多山,河床受侵蚀不断加深,形成山高谷深,由河谷到山顶,都存在着因高度上升而产生的气候类型差异,一般高原每上升100m,温度即降低0.6℃左右。“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表明了“立体气候”的特点。
二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由于地处低纬高原,空气干燥而比较稀溥,各地所得太阳光热的多少除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增减外,也受云雨的影响。夏季,最热天平均温度在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在6~8℃以上。年温差一般为10~15℃,但*雨天气温较低。一天的温度变化是早凉,午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
三是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
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mm,南部部分地区可达1600mm以上。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冬季位于“昆明准静止锋”的西侧,受单一暖气团控制,降水稀少。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潮湿闷热,降水充沛。降水量最多是6~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20%,甚至更少。不仅如此,在小范围内,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降水的分布也不均匀。云南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以及临沧、德宏等地无霜期为300~330天;中部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约250天;较寒冷的昭通和迪庆达210~220天。云南光照条件也好,每年每平方厘米为90~150千卡,仅次于西藏、青海、***等省、自治区。[云南被称为“有色金属王国”。云南已发现各类矿产150多种,探明储量的矿产92种,其中25种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三名,54种矿产储量居前十位,居全国首位的矿种有锌、石墨、锡、镉、铟、铊和青石棉。云南矿产资源共有9大类:黑色金属矿产、能源矿产、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化工非金属矿产、稀有及**矿产、特种非金属矿产、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建材非金属矿产及彩石矿产等。云南矿产具有种类多、品种全、分布相对集中、富矿优质矿储量所占比重较大、共生伴生组份多等特点。
云南省的气候特点?
气候:
云南气候基本属于**带高原季风型,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类型众多、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异常明显。滇西北属寒带型气候,长冬无夏,春秋较短;滇东、滇中属温带型气候,四季如春,遇雨成冬;滇南、滇西南属低热河谷区,有一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进入热带范围,长夏无冬,一雨成秋。在一个省区内,同时具有寒、温、热(包括**带)三带气候,一般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平均递降0.6°C~0.7°C,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景象别具特色。
气温:
全省平均气温,最热(七月)月均温在19°C~22°C之间,最冷(一月)月均温在6°C~8°C以上,年温差一般只有10°C~12°C。同日早晚较凉,中午较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C~20°C。全省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地区无霜期为300~330天,中部地区约为250天,比较寒冷的滇西北和滇东北地区也长达210~220天。
降水:
全省降水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极不均匀。干湿季节分明,湿季(雨季)为5~10月,集中了85%的降雨量;干季(旱季)为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5%。全省降水的地域分布差异大,最多的地方年降水量可达2200~2700毫米,最少的仅有584毫米,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扩展资料
云南全省河川纵横,湖泊众多。全省境内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89条,分属长江(金沙江)、珠江(南盘江)、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大盈江(伊洛瓦底江)6大水系。红河和南盘江发源于云南境内,其余为过境河流。除金沙江、南盘江外,均为跨国河流,这些河流分别流入南中国海和印度洋。多数河流具有落差大、水流湍急、水流量变化大的特点。 [21-22]
全省有高原湖泊40多个,多数为断陷型湖泊,大体分布在元江谷地和东云岭山地以南,多数在高原区内。湖泊水域面积约1100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0.28%,总蓄水量约1480.19亿立方米。湖泊中数滇池面积最大,为306.3平方千米;洱海次之,面积约250平方千米;抚仙湖深度全省第一,最深处为151.5米;泸沽湖次之,最深处为73.2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