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江涵冠 给各位分享中国哪些地区有大象分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有野生大象吗?(中国有野生大象吗图片)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中国有野生大象吗?

大象,中国自古就有,而且曾经遍布于黄河流域;直到现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也还有野生大象。“太平有象”题材的文物,多见于乾隆时期。大象寿命极长,可达二百余年,被人看做瑞兽。象,也喻好景象。大象所驮宝瓶,传说是观世音的净水瓶,亦叫观音瓶,内盛圣水,滴洒能得祥瑞。因此,“太平有象”也叫“太平景象”、“喜象升平”,形容河清海晏、物阜民丰的盛世。无论作为动物的大象,还是作为吉祥寓意的大象,都是“中国制造”,与泰国没有什么关系。况且,大象遍布亚洲的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以及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并非泰国独有。那位青年观众不了解大象的历史,可能只是看过介绍泰国的电视片,于是就把“太平有象”说成“与中泰友好有关”。关于大象的知识,关于出土、传世文物的分类知识,并不复杂和深奥,属于常识。真正令人担忧的,正是对常识的无知。

  青少年文物知识的匮乏,责任在教育的偏颇。计算机、外语,这些实用的技能,近些年始终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教学的重点和热点;而文化知识特别是文物知识的传授,则被摆在不太显眼的位置。商代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举世珍视。几十年来,中学历史教材对这件国宝一直做重点介绍;1959年以来,它也一直作为常规展品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北京、天津的中学很有条件组织师生们亲眼观赏一下司母戊鼎及展出的其他珍贵文物;然而,有些中学历史教师讲了一辈子司母戊鼎,却连它的仿制品也没见过。一本小学语文教材的封面,竟将古代柱础倒置,被一名小学生发现,公诸报端,才更换了封面。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青少年痴迷于上网聊天、打电子游戏、哈韩哈日、吃麦当劳肯德基,而不清楚兵马俑是死尸还是陶俑、唐三彩是瓷器还是陶器,就绝不奇怪了。

  热爱和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是爱国**的重要内容。像中国这样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文物丰富的国家,公民的博物精神不可或缺。文物知识的匮乏,文物意识的薄弱,其弊端已屡见不鲜。经常可以在报纸上、电视里看到,因在某某田野筑路开渠而毁坏了千年古墓及墓中文物,因在某某居民区拆迁盖楼而毁坏了百年老宅及宅中文物,令人惨不忍睹,但却悔之晚矣。悲剧在于,现代文明的建设者,同时又是古代文明的破坏者。这些工程主事者所失落的,正是一种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人文关怀和博物精神。

  “中国到底有没有大象?”如果再不重视普及文物知识、弘扬博物精神的话,类似这种本来不是个问题的问题,将来都会成为问题。

中国哪里有大象?

中国有野生大象吗?

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小的野生种群,中国的大象为亚洲象种群。

亚洲象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南部。亚洲象历史上曾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已缩小,主要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亚洲象是列入《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濒危物种之一的动物,也是我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我国境内现仅存300余头。

亚洲象生活于热带森林、丛林或草原地带。群居,由一只雌象率领,无固定栖地,日行性。视觉较差,嗅、听觉灵敏,炎热时喜水浴。晨昏觅食,以野草、树叶、竹叶、野果等为食。

扩展资料:

亚洲象的智商很高,性情也温顺憨厚,非常容易驯化。在东南亚和南亚的很多国家(尤其是泰国和印度)的公民都驯养它们用来骑乘、服劳役和表演等。

表演、骑乘和劳役的训练过程往往十分残酷,驯兽师使用尖利的象勾和持续的殴打摧毁它们的意志,迫使它们屈服。这一过程会对它们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用于表演、骑乘和劳役的亚洲象往往存在严重的行为异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象

亚洲象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亚洲象分布在热带地区。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和阔叶林中游荡。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雌象作为群体的首领带领,没有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很广。主要以竹笋、野芭蕉和棕叶芦等。大象对破坏其生存环境、伤害其同类或冒犯其尊严的挑衅部有自卫,报复行为。孕期大约为600-640天,每胎产1仔,8-12岁才能达到性成熟。平均寿命为50-70岁。雄象有长牙,雌象没有,象的眼小耳大,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四肢粗大强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皮厚多褶皱,全身被稀疏短毛。头顶为最高点,体长5-6米,身高2.5米,体重达4-6吨。 野生亚洲象现在已经很少,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驯养的家象中,役象很多。我国亚洲象尽分布于缅甸,老挝相邻的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屡遭捕杀,破坏十分严重。在其分布国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随意捕杀野象的偷猎者,国家按法律予以严厉制裁。 亚洲象全身深灰色或棕色,体表散生有毛发。成年雄性亚洲象肩高约2.4-3.1米,重约2.7-5吨,雌象体形稍小。同非洲象相比,亚洲象体形较小,耳朵较小,前额较平。 亚洲象的象鼻是鼻子的延伸,顶端有一手指状突出物非常敏感而灵巧。大象使用象鼻呼吸、闻味、喝水(吸水后放入口中)以及携握物品。只有雄性亚洲象长有象牙。 尽管历史上亚洲象的分布地较广,现在它们主要生活在孟加拉、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斯里兰卡、泰国和越南的森林和附**原及灌木地带。 亚洲象栖息于热带地区。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阔叶混交林中游荡。营群居生活,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公象作为群体的首领带着活动,没有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很广。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大象对破坏其生存环境,伤害其同类及冒犯其尊严的挑衅都有自卫、报复行为。妊娠期600-640开,每胎产1仔,8-12岁才能达到性成熟。寿命50-60岁。 在早、晚及夜间,亚洲象会外出觅食,它们主要食用草、树叶、嫩芽和树皮。它们会在炎热的白天休息。如果可以找到,亚洲象也会吃农作物如香蕉和甘蔗。亚洲象生活中水是必不可少的,会长途跋涉去寻找水源。 象群由“女家长”年长雌象带领,包括母象及其姐妹和未成年雄象。象群一般由20到30只象构成,但不会超过100只。雄象性成熟后会离开象群自己独处。雄象在10到17岁时达到性成熟,而雌象在9到12岁之间。 母象怀孕期大约为22个月(哺*动物中最长的),小象一直由母*喂养直至3-4年后另一只小象出生。刚出生的小象一般重100公斤,出生后由母象和象群中其它成员一同照顾。亚洲象在野外最多可以活60年。亚洲象智商很高,(一般)容易驯化,人类一直以来都用其驮负重物,在马戏团表演,甚至用于战争。 野外亚洲象种群数量从19世纪早期至今已经下降了97%,而且一直呈下降趋势。现在野外亚洲象数量大约为28,000-42,000头。 亚洲象从1997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被CITES列入附录I。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人类对土地的侵占导致亚洲象栖息地的丧失成为亚洲象生存的最大威胁。农民会认为它为有害动物而捕杀亚洲象。盗猎以获取象牙也是威胁之一,但因为亚洲象只有雄性才长象牙,故不似非洲象所受盗猎威胁那么严重。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传统对圈养亚洲象的利用如伐木等越来越少,圈养亚洲象也无了用武之地,许多原大象的饲养者不得不带着大象在街头乞讨为生。还有一些亚洲象因为事故、受伤或**而死,或无法获得充分的照顾。

中国只有云南有大象吗

亚洲象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南部,而且绝大部分野生大象是在西双版纳的野象谷,而且在德宏州和临沧市出现过,当然全国各大动物园都有大象。

大象主要分布在哪?

大象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哺*动物。广泛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亚及东南亚以至中国南部边境的热带及**带地区;主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和非洲森林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喜欢群居。亚洲象历史上曾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已缩小,主要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北非的亚种于19世纪初期左右全部灭绝)。象栖息于多种生境,尤喜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群居,雄兽偶有独栖。以植物为食,食量极大,每日食量30到60千克。寿命约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