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慕容安双 给各位分享13094是什么标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gb244072009和gb244072012的区别(gb24154与gb2760)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gb244072009和gb244072012的区别
GB24407-2012 与GB24407—200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标准范围(见第1章)进行了修改,修改为“本标准适用于幼儿园阶段3周岁以上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的群体所乘坐的专用校车。”;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删除了GB24407—2009中的4个术语“校车schoolbus”、“小学生校车schoolbusforschoolchildren”、“专用小学生校车specialschoolbusforschoolchildren”、“护板fender”;修改了“专用校车specialschoolbus”;增加了“幼儿专用校车special schoolbusesforinfants”、“小学生专用校车specialschoolbusesforprimarystudents”、“中小
学生专用校车specialschoolbusesforprimaryandjuniormiddleschoolstudents”、“停车指示牌stoppingsignalplate”;
———增加了“专用校车类型划分”(见第4章);
———修改了前碰撞结构的要求和外观标识、车高限值、行李舱体顶部离地高度限值(见5.1);
———增加了动力性要求(见5.2);
———增加了幼儿专用校车的幼儿质量和中小学生专用校车的学生质量,修改了照管人员的质量,新增了各类专用校车的最大乘员数(见5.3);
———增加了转向系统(见5.4)、制动系统(见5.5)、传动系统(见5.6)、行驶系统(见5.7)、前后保险杠(见5.8)、侧倾稳定性(见5.9)、车身结构(见5.10.1)、顶部结构强度(见5.10.2)的要求;
———修改了上部结构强度的要求(见5.10.3);
———修改了出口的种类、位置、数量和尺寸的规定(见5.10.4.1.1):重新规定了乘客门的数量和位置,乘客门尺寸按照轻型和大中型分别进行了规定;增加了“应急门和应急窗不应位于排气管
出口的上方,应急窗也不应位于停车指示牌的上方。”的要求;重新规定应急出口的种类和最少数量,其中应急门为基本应急出口;应急门、应急窗和撤离舱口的最小尺寸按GB13094规定;
———修改了侧窗的结构要求(见5.10.4.1.2):增加了侧窗透明度的要求;
———修改了出口的技术要求(见5.10.4.1.3):增加了车辆后围上的应急门开启方式;乘客门和应急门上装玻璃窗的要求;高度小于1700mm 的乘客门和应急门对乘员的安全防护要求;出**术要求按轻型和大中型分别规定;加严了大中型专用校车对乘客门的要求;
———修改了踏步的要求(见5.10.4.2):补充了踏步的其他要求和伸缩踏步的要求;
———修改了乘客门引道(见5.10.4.3.1)的要求:删除了GB24407—2009图1中铅垂平板2对应的模型;删除了GB24407—2009中4.6.1.5中对安装在轮罩上座椅前方范围的要求;删除了GB24407—2009中4.6.1.8和4.6.1.9;增加了引道处地板的坡度要求;
———修改了应急门引道(见5.10.4.3.2)的要求:删除了GB24407—2009中4.6.2.2的要求;
———修改了应急窗的通过性(见5.10.4.3.3):删除了GB24407—2009中4.6.3.3中关于乘员数小于33人的车辆的应急出口的规定;
———修改了撤离舱口的通过性(见5.10.4.3.4):删除了地板出口的要求(见GB24407—2009中4.6.4.2);
———修改了通道的要求(见5.10.4.4):修改通道内对台阶的要求,要求车内通道内无台阶;要求8m 及以上专用校车通道测量装置下圆柱直径加大到350 mm(GB24407—2009 规定为300mm);要求大中型专用校车的通道高度不小于1800mm;增加了通道坡度的要求;删除了GB24407—2009中4.6.5.4的规定;
———增加了驾驶员安全带及其固定点的要求(见5.10.5.1.1.1和5.10.5.1.1.3);
———修改了照管人员座椅的要求(5.10.5.1.2):增加了幼儿专用校车和中小学生专用校车照管人员座位数量的要求,修改了照管人员座位位置的要求,修改了小学生专用校车上照管人员座位
数量的要求;
———增加了幼儿座椅的要求,并修改了学生座椅的要求(见5.10.5.1.3):修改了小学生安全带及其车辆固定点的要求,要求必须为2点式安全带,要求最多采用2+3座椅布置形式,增加了靠背厚度、靠背最大高度、靠背宽度的要求,调整了座椅扶手高度范围,要求驾驶员座椅R 点所处的横向垂直平面以前不得设置幼儿及学生座椅,要求座椅必须软化处理;调整了单人座椅的宽度要求;增加了幼儿和中小学生座椅的相关项目要求;单人座椅的座垫宽度最小值由
400mm 调整为380mm;删除了行动不便乘客的相应要求(GB24407—2009中4.3.6);
———修改了就坐乘客空间的要求(见5.10.5.1.4):增加了幼儿专用校车座椅座间距、中小学生专用校车座椅座间距、照管人员座椅座间距的要求,修改了座间距测量示意图;新增了位于隔离
物或其他非座椅的刚性结构后面的乘客座椅座垫前沿到前部障碍物的水平距离最小限值;新增了幼儿座椅、中小学生专用校车座椅和照管人员座椅的就坐乘客的上方空间的要求;轮罩处的自由空间由1200mm 修改为1250mm,外侧座椅椅脚靠近侧围处删除了一组尺寸;
———修改了座椅前方约束隔板的要求(见5.10.5.2):约束隔板的位置确定由GB24407—2009中的R点确定修改为根据**确定,G 点按比R 点靠后100mm;增加了幼儿专用校车座椅的约束隔板位置、中小学生专用校车座椅的约束隔板位置、照管人员座椅的约束隔板位置;增加
了约束隔板软化的要求;修改细化了约束隔板下缘离地的高度要求;修改了约束隔板的要求;
———增加了适用于幼儿和小学生的扶手,完善细化了扶手的要求(见5.10.5.3);
———增加了急救箱(见5.10.5.5)、内装饰件(见5.10.5.7)、信号系统(见5.11)的要求;
———修改了火灾预防和火灾控制措施的要求(见5.12):修改了导线耐高温和阻燃性的要求;修改了发动机舱、电涡流缓速器旁的材料阻燃性要求;增加了缓速器旁的温度报警装置配置要求;
增加了电源总开关的布置要求;增加了应急开关;增加了排气系统、油路、电路的相对位置要求;增加了发动机舱灭火装备和报警装置配备要求;增加了乘员舱灭火器的要求;
———修改了驾驶员视野的要求(见5.13):增加了乘客门关闭后驾驶员应能观察到车外乘客门附近情况的要求;增加了辅助倒车装置和前风窗除霜雾装置的要求;修改了车内视野装置的要求;
———修改了车内空气质量的要求(见5.14):增加了车内空气成分的要求;
———修改了行车信息记录及处理系统的要求(见5.15):增加了对行驶记录仪功能的要求和车内外录像监控系统的要求;
———增加了专用校车后围板上的停车提醒标示的要求(见5.16);
———删除了GB24407—2009中4.10视觉娱乐装置的位置要求;
———增加了标准实施的过渡期要求(见第6章);
———增加了“附录A 顶部结构强度试验方法”、“附录B 停车指示牌”。
摩托车国三是什么意思
所谓国三标准,就是中国第三阶段汽车排放标准。1、国三排放标准主要指的是:HC排放数值在0.2g/km以下,CO排放数值在2.3g/km以下,NOx排放数值在0.15g/km以下,没有PM的要求。国家第三阶段的排放标准相当于欧洲Ⅲ号的排放标准,也就是说,尾气污染物含量相当于欧Ⅲ的含量,不同的是新车必须安装一个OBD即车载自诊断系统。2、扩展资料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汽车尾气中含有一**碳、**氮以及对人体产生**影响的其他一些固体颗粒,尤其是含铅汽油,对人体的危害更大。铅在废气中呈微粒状态,随风扩散。汽油主要由碳和氢组成,汽油正常燃烧时生成二**碳、水蒸气和过量的氧等物质。但由于燃料中含有其他杂质和添加剂,且燃料常常不能完全燃烧,常排出一些有害物质。汽车尾气成分非常复杂,有100种以上,其主要污染物包括一**碳、碳氢化合物和氮**合物。
国家标准对于汽车制动系统的评价标准包括哪些?
GB7258-2012是整车的评价,里面第七部分是制动系统的。GB12676-2014是针对制动系统的,GB12676相当于翻译欧洲制动标准ECR13的。
校车标准是什么?
校车具体标准:
1.校车应为两厢式
依照学生年龄,新标准对校车安全技术标准作出三种分类,旨在整合完善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校车安全,使校车更加适应中国繁杂的道路运输环境。
新标准要求,校车应为两厢式结构,至少一半以上的发动机长度应位于前风窗玻璃最前点以前。校车的底板离地高度应不小于700mm。车体内、外部容易接触到的部位不得有锐边、尖角、毛刺。校车不得设置车外顶行李架。校车应喷涂符合标准的外观标识。
2.前后要加保险杠
为降低校车在前、后碰撞事故中车辆受损的程度,新标准参照美国校车标准,要求校车加前后保险杠,保险杠的结构也参照美国校车标准。
3.必须要验证侧翻
考虑到农村和山区的道路条件比较差,为提高校车安全性,新标准要求校车向左侧和右侧倾斜最大侧倾稳定角应不小于 32°。各种车辆都有可能发生侧翻事故,在发生侧翻事故时,保证乘员生存空间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校车要求必须进行侧翻试验验证。
4.保障救援员通行
制定标准时,充分考虑乘客的特点。在突发事故的时候,幼儿和小学生,尤其是9岁以下的儿童,应急行为能力比普通客车的乘客差,必须依靠驾驶员和照管人员的救助,所以校车一定要实现对驾驶员安全的保护。另外,校车一定还要从结构上保证事故救援人员的顺利通行。
5.不能重新定速
为提高行车安全性,新标准按《校车安全条例》的规定,要求“限速不应超过60km/h”;为了杜绝驾驶员随意调整车速,要求“制造厂应采取措施,使得出厂后未经制造厂许可不采取破坏性措施,无法重新调定车速”。
6.车窗固定下半部
考虑到校车日常运营中的安全,新标准规定,校车车窗的固定形式应为下半部分固定,也可为全封闭车窗,以防止学生把头手伸出窗外。
为满足紧急情况下的乘员撤离和车外救助,新标准对应急出口的种类、位置、最少数量和最小尺寸作出强制规定。
新标准还明确,除了本标准中的要求,校车还应符合其他国家和行业强制性标准中适用的条款,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技术文件和图样进行设计和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