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包绿阳 给各位分享白芷油有什么功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白芷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白芷功效与作用的功效与作用)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

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白芷还有美容功效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

本品呈长圆锥形,长10-25厘米,直径1.5-2.5厘米。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纵行。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

扩展资料

白芷的禁忌人群

首先,*虚血热的人群不适合服用白芷。*虚血热是指体内津液丢失,或者造成*虚症状,然后导致热邪旺盛,侵入血分,又会成为血热症。这种症状一般会发生在热地地区,在那种环境之下,人体的生理素质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影响。

其次,孕妇禁止食用白芷。孕期的女人身体素质不如之前好,这对女人来说算是敏感时期,是需要被“过度保护”的时期。白芷具有止痛以及活血化瘀的功效,虽说迟一点是没有关系的,不过量就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芷(伞形目伞形科植物)

问“白芷”的药性和作用是哪些?

白芷在《神农本草经》中已经收载,列为中品药。书中记载了该药的性味、功效和应用。自《本经》以降,历代本草多有发挥,到《本草纲目》简称《纲目》时达到高峰,该书对白芷的记叙最为丰富,但从明代以后,尤其到清代,各医家对白芷的论述
最为丰富。但同时各医家应用白芷的范围逐渐缩小,其中有些功效已不为广泛使用。何故使然?明以前白芷的功效记载是否正确,对此进行探讨,对于更好地研究开发该药将有所裨益。
一、白芷的祛风作用
从《本草》有关白芷主“寒热头风沁目泪出”和《各医别目》简称《别目》“疗风邪”治“头疼头眩目痒”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白芷祛风实指风邪侵袭头目出现的外感表征。这里的“风”主要指外感风邪,但至唐末时期,对风的认识,治风范围的应用均有扩大。实际包括了外风和内风诸征。如孙思邈在《千金药方》中记述:风邪客于肤肌,虚痒,或风邪瘙痒,夫眼润跳动,口唇偏歪,皆风入脉。“大肠中风者,卧而肠鸣不止,其他如《和剂局方》《外治秘药》等书中均有记载,如《和剂局方》以白芷与川、白附子、天麻、天南星、麝香同用的辰砂天麻丸,用来治疗诸风痰、头疼目眩、深思昏重、颈项拘急、手足麻僻等症,不难看出这种风症与外感风邪表征大致相同。归纳起来,不外以下两方面:(1)外感风邪,属表征范围;(2)中风症(中风经络的口眼歪邪,风中脏腑的神昏痉抽)。对于后者,除治疗口眼歪邪外,明代以后已很少应用。
“风邪”有风寒风热之分。明以前本草著作均认为白芷可治风寒风热症。其中白芷用治风寒为今天临床所常用。如九味羌活汤,柴葛解肌汤均含白芷。白芷治疗风热内郁的头目眉棱骨著痛,鼻渊鼻衄,明以前本草均有记载。以白芷大辛、散风祛郁。所谓“风热者”,以辛散之,“头郁发之”对于白芷的这种以辛散热的应用,也为后世所接受。
不同的是使用白芷时多以清热药为基础,而非明代以前的那种以一味白芷单*匹马的使用,如清代叶天士治风郁头痛,将白芷用在黄芪、归子、连翘等清凉药中,治阳明内热头痛,鼻干目痛,齿颊痛,也以白芷同石膏、黄芩、薄荷合用。
如清代叶馨庭治大头瘟一案,病人神志昏迷,壮热,头痛红肿热毒炙盛。在羚角、钩藤、大黄、栀子、连翘、银花等清热药中加入白芷,以散头面。
白芷疗肠风痔瘘,杀虫,疗疮痍疥癣的作用,早在明以前便有记载,如《神农本草经集注》:白芷“可做浴汤,道家以此香浴去尸虫”白芷治“肠风痔瘘,疮痍疥癣”但后世较少使用。
二、白芷的除湿作用
《本经》记载:白芷“主妇人瘘下赤白。”“漏带痈阻诸病。三经之温热也”以白芷之“温以除之”,对白芷的除湿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用于治疗温湿病,形凛汗泽,脉儒神糊,舌如敷粉,沉睡痰述的湿痰弥漫,蒙清阳症,以白芷、厚朴、草果、陈皮、半夏合用,祛湿开窍醒神;用于治疗妇人带下,以白芷一味治妇人白带;用于避秽化浊,预防山岚瘴气、瘟疫病,如《千金药方》中避瘟病的粉子散,以白芷、蒿本组成。清末,张锡纯创卫生防疫宝丹治霍乱吐泻转筋,下痢腹疼的一切痧症,即由白芷、细辛、冰片等组成。其他如治疗湿热滞肠的下痢,也用白芷。
三、白芷的通窍作用
白芷辛香行窜,善走头面,具有良好的芳香开窍作用,白芷能通九窍。根据历代本草,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方面:(1)通鼻窍。伍辛夷、细辛治鼻痛。与芥穗伍治风寒流涕,与苍耳、枝子、桔梗、菊花伍治鼻渊浊涕;(2)醒神开窍。如《和剂局方》檀香汤,以白芷、桔梗组成,具有调中顺气,安神定志清爽头目的作用。(3)通下窍。如以白芷治肠风便秘,小便气淋结涩不通。明代以后除通鼻窍广为应用外,其他已不常用。
四、白芷的行气作用
行脾胃气滞,如《和剂局方》用大沉香丸(白芷、乌药、姜黄、沉香、香附)治一切冷气攻心腹痛,胸膈噎塞,呕吐痰水症。行气兼以调畅血脉。自《本经》记有白芷主“血闭*肿”以来,历代医家学皆有论述;白芷破宿血,白芷具有行气活血作用,并为后世所应用。清代宫庭医案记有活血止疼方就以白芷与羌活、沉香、沉药、三七、红花、牛膝、当归等合用。又如《和剂局方》的红花、当归散治人血脏虚竭或积瘀血症,即在活血药中伍用了白芷。
五、白芷的止血作用
《本经》记载白芷主“妇人漏下赤白”。《药性论》则明确指出“主妇人血崩”,白芷“主妇人沥血腰疼血崩”。可见白芷的这种止血作用主要针对妇科而言。明以后这种作用渐为鲜用。
傅氏治疗血崩,在服用生血止崩汤(当归、*姜、桃仁、炙甘草、乌梅、蒲黄)时,如鲜血大来,则以荞穗(炒黑)白芷方以“加强止血”,可见白芷的收缩外周血管、促凝血作用。多年以前,就有人将白芷提取物(香豆素类)作成口服胶囊,用以治疗安放节育器后的子宫出血,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白芷的美容作用
《本经》记载:白芷“长肌肤,润泽,可做面脂”。《大明本草》则将其用于“去皱疵瘢”。
七、消疼散结,托毒排脓,生肌止疼作用
白芷的这些功效,自《本经》以后,一直为历代本草所沿袭,并为后世临床医家所常用,此不赘述。需要指出的是,白芷的止疼作用,除用于消疮止疼,眉棱骨齿疼外尚可用于风邪郁阻的偏头疼和心腹刺痛。
八、结语
综上可见,白芷的应用以明代最为丰富。其功效有:祛风、除湿、行气、消疮、止血、去皱美容等。并在《本草》中得到集中体现。清代以后白芷应用范围日渐缩小,其中止血、去皱美容的功效已不广范应用。尤其在白芷的产地“吴地尤乌”的江浙一带更是如此,这可能与深受瘟病的重清热、慎温燥学术思想的影响有关。此外,本草中大都标明了白芷性燥热的禁忌。白芷燥能耗血,散能损气,有虚火者忌。凡呕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由*虚火者,血热致者勿用。

白芷药材有什么功效

白芷,又名香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脾、胃、大肠经。功能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除湿通窍、消肿排脓。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芷除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色素在组织中过度堆积,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进而达到美容的作用,临床常用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眉棱骨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毒蛇咬伤等。

查了几个地方,没发现有关副作用的描述.

白芷的功效和作用 白芷有什么用

1、白芷性辛温,归于肺、胃、大肠三经,功效主要是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白芷可以祛风解表散寒,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白芷可以温通、祛风、止痛,可以治疗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2、因为白芷可以入阳明胃经,所以对于治疗阳明胃经、额头疼痛以及牙龈肿痛效果非常好。白芷还可以通鼻窍,可以用于治疗鼻塞不通、鼻炎以及因鼻窦炎引起的前额疼痛。白芷可以燥湿止带,可以用于治疗一切的带下症,比如说寒湿下注或者是湿热下注引起的白带过多,或者是白带黄赤。

3、白芷还可以消肿排脓,用于治疗疮痈肿毒。此外白芷还可以祛风止痒,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的瘙痒,比如说过敏性的皮肤病,或者是湿疹等等。

白芷能食用吗

白芷的药性为辛,温。入肺、脾、胃经。白芷的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通窃止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等,白芷的适应症: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腿疼等,
内服:煎汤。白芷是可以治你的病,但所有药都不可长期使用。

请高人:欧白芷精油应该如何使用?

这个没用到 ,要看是单方还是复方精油,泡澡的话你可以滴几滴到沐浴露里面使用

白芷的作用有哪些?

白芷的作用
1.抗炎作用
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剂(lg相当生药lg)4g/kg,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的炎症(P<0.01)。

2.解热镇痛作用
用蛋白胨皮下注射于大白兔背部造成的高热动物模型,1g白芷或杭白芷煎剂15g/kg,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剂8g/kg,对腹腔注射1%醋酸(0.l/kg)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作用与氨基比林8mg/kg类似,P<0.001。小白鼠热板法试验,给药前痛阈在30分钟以内者,灌胃给于白芷或杭白芷8g/kg,给药后60分钟,白芷及抗白芷对痛阈值明显提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01和0.01。
3.解痉作用
本品所含的佛手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乙对兔回肠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异欧前胡素还能增加兔子宫的收缩力和蚯蚓肌的紧张性。东莨菪素对雌激素或氯化钡所致在体或离体大鼠子宫痉挛有解痉作用,其ED50为0.09mg/kg。
4.对心血管的作用
本品所含的异欧前胡素和印度榅桲素对猫有降血压的作用,50mg/kg降低动脉压50%,作用维持时间为1.5小时。异欧前胡素与N-乙烯吡咯烷酮的共聚物可使猫动脉压降低的时间延长5-10倍。还能降低离体蛙心的收缩力。
5.抗菌作用
白芷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氧前胡素体外试验对11种菌株有抗菌作用;欧前胡素亦有抗菌作用花椒毒素;对人型结核杆菌H37RV的MIC为100mcg/ml。水浸剂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致病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中药白芷有什么用途

搜索词条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

更多图片(8张)

性味:性温,味辛,气芳香,微苦。根呈圆锥形,长10~20cm,直径2~2.5cm。表面灰棕色,有横向突起的皮孔,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布棕色油点。

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

白芷还有美容功效,挑选大而色纯白无霉迹的白芷,取其根部,碾为极细末,掺入到一小瓶普通护肤品中,充分搅拌和匀,坚持使用,有一定的增白效果。

分享

基本信息

白芷,柱白芷或云南牛防风,川白芷,香棒,茞。

白芷-画图【商品名】杭白芷,又名浙白芷、香白芷。为产于浙江者。

川白芷,又名库页白芷。为产于四川者。

祁白芷,又名兴安白芷,为产于河北安国,定县者。

禹白芷:又名会白芷。为产于河南禹州、长葛者。

亳白芷:又名白芷,为产于安徽亳州。

处方名

白芷,香白芷。hh植物形态

自然生长的白芷①兴安白芷,又名:达乌里当归,走马芹。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2.5米。根粗大,直生,有时有数条支根。茎粗大,近于圆柱形,基部粗约5~9厘米,中空,通常呈紫红色,基部光滑**,近花序处有短柔毛。茎下部的叶大;叶柄长,墓部扩大呈鞘状,抱茎;叶为2~3回羽状**,最终裂片卵形至长卵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先端锐尖,边缘有尖锐的重锯齿,基部下延成小柄;茎上部的叶较小,叶柄全部扩大成卵状的叶鞘,叶片两面均**,仅叶脉上有短柔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10~30厘米;总苞缺如或呈1~2片膨大的鞘状苞片,小总苞14~16片,狭披针形,比花梗长或等长;花萼缺如;花瓣5,白色,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向内弯曲;雄蕊5,花丝细长伸出于花瓣外:子房下位,2室,花柱2,短,基部黄白色或白色。双悬果扁平椭圆形或近于圆形,分果具5果棱,侧棱成翅状。花期6~7月。果期7~9月。多生于河岸、溪边,以及沿海的丛林砾岩上。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栽培于四川、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等地。

点击加载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