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华冬南 给各位分享魏军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战国七雄之一 魏国?(战国七雄之一 魏国是谁)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战国七雄之一 魏国?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公元前344年称王、至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共179年。
魏时是什么时候?
魏时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具体指的是三国时期的魏国存在的时间段。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大致从公元220年到280年,分为三个国家:魏、蜀、吴。其中,魏国是由曹操建立的,其首都为洛阳。魏国的建立者曹操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家和军事家,他在**、军事和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魏时期的历史事件非常丰富,包括曹操发动的战争、**斗争、文化发展等。其中最著名的事件之一是赤壁之战,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曹操率领魏军与孙权领导的吴军在赤壁展开了一场著名的战斗。
魏国励志的人物?
首先是明君——魏国开国国君是大名鼎鼎的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前445年-396年在位,50年),今天的主角,就是号称魏国伯乐,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并能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让国家机器在这些人才的作用下良性循环,他就是魏国宰相——翟璜(翟:zhai,璜:huang)。
围魏救赵,因败魏军的因是什么意思?
因是因此之意,由于齐国用围魏救赵的计策,因此打败魏军。
围魏救赵,战国时期,魏惠王派大将庞涓进攻赵国,围住赵都城邯郸。赵成侯知道难以抵挡,就把中山献给齐国。齐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兴兵救属赵。孙膑扬言要进攻魏国襄陵,庞涓中计回兵救襄陵中了孙膑的伏击,解了赵国之危。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
战国初期魏国打过哪些仗?
魏文侯(前445年——前396年在位)是战国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在魏文侯执政的前二十二年时间里,魏国还不强大,史书关于魏氏这一时段的记载也基本上是空白。因为当时赵襄子(前475年——前425年在位)为晋国正卿,所以魏氏和韩氏是受赵襄子领导的。公元前425年,赵襄子去世,赵氏发生争夺君位的内乱,魏文侯执晋国之政,史书关于魏氏的记载多了起来。
魏文侯重用人才,他筑礼贤台求贤,很多人才来到魏国。最出名的是李悝和吴起。李悝为法家始祖,他担任魏国之相,在魏国展开了变法,魏国很快开始了封建化进程,世卿世禄制开始废除,土地私有化进程加快,于是**清明,经济富裕。吴起来到魏国后,为魏国进行了军事改革,创立魏武卒,要成为武卒,必须可以负重日行百里。当然,成为魏武卒后,待遇也是非常好的,免除**赋税徭役,授予土地和爵位。魏**事实力很快强大起来。于是魏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扩张,成为战国首位霸主。
《大秦帝国》中魏武卒
第一战:河西之战。从公元前419年到公元前408年,魏伐秦,占领秦河西。据《史记》记载:
公元前419年,魏国在少梁(今陕西韩城县西南)筑城。
公元前418年,魏与秦战于少梁。
公元前417年,魏国再次在少梁筑城。
前413年,魏国打败秦国于郑(陕西省华县华州镇附近)。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派太子击围秦国的繁庞(今陕西韩城县东南),取胜,把繁庞之地的秦国人赶走。
公元前409年,魏伐秦,在临晋(陕西省大荔县东南)、元里(陕西省澄城县东南)筑城。
公元前408年,魏伐秦至郑(今陕西华县),在洛*(陕西大荔县西南)、合阳(陕西省合阳县东南)筑城。
魏国通过十二年的河西之战,建立了河西郡。
第二战:灭中山国之战。公元前408年,中山国进攻魏国。从公元前408年到公元前406年,通过三年的艰苦作战,魏国灭掉了位于今天河北省中部的中山国。中山国的疆域大致在现在河北石家庄和保定一带,是鲜虞族建立的一个国家。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发掘出了中山王墓,证实了中山国曾经的强大和辉煌。
魏灭中山国的过程是艰难的,魏文侯派了三位重量级人物:乐羊、太子击、李悝。乐羊为灭中山国的主将,但是他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国为将。而乐羊当时是魏相翟璜的门客,乐舒曾杀了翟璜的儿子翟靖,翟璜举乐羊为主将可能是因为乐氏本来就来自中山国。中山国听闻乐羊为魏军主将,就杀了乐舒,并将其肉熬成汤给乐羊喝,乐羊喝了这个汤后强忍悲痛,通过三年苦战灭了中山国。回国后很得意,魏文侯给他看了这三年来很多人进谗言写给魏文侯的信,有一箱之多,这些人说乐羊带魏国重兵三年不能灭中山有谋反之心。乐羊才知道,自己能灭中山是因为遇到了明君。魏灭中山国后,让太子击守之,李悝为中山相。
中山国疆域
第三战:伐齐之战。《史记魏世家》记载:公元前404年,“周王命韩景子、赵烈子及我师伐齐,入长垣(长城),先会于平*(山东省济南市郊县)”。齐长城西起平*,经肥城、济南、莱芜、博山、临朐、沂水、安丘、莒县、五莲至胶州入海,全长达1200余里。韩、赵、魏通过这次丰功伟绩,于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为侯爵。这次伐齐之战也表明三晋将扩张的方向从西方转向了东方。
齐长城
第四战:榆关之战。从公元前393年到公元前391年,三晋与楚国发生了一场大战。公元前393年,楚国攻打韩国,夺取韩国的负黍(河南登封西南)。公元前391年,三晋伐楚,大败楚国,魏国占领楚国大梁、榆关(此榆关当在大梁之西)。魏国自此开始以大梁为中心进行扩张。楚国抵挡不住三晋的联合进攻,厚赂秦国和齐国,希望秦国和齐国进攻魏国,来帮楚国渡过难关。秦国和齐国接受了楚国的贿赂,更主要的是怕三晋过于强大,于是救楚。公元前390年,齐国进攻魏国襄陵;公元前389年,秦国进攻魏国的*晋。魏国打败齐国后,再次把兵力转向西方,与秦进行了*晋大战。
第五战:*晋之战。前389年,秦国趁三晋与楚和齐大战之机,大军倾巢而出,进攻魏国都城安邑、韩国都 城宜阳、魏国的*晋、阳狐、注等地。魏军很快展开反击,《吴子》载:吴起以五万魏武卒战胜秦五十万大军,魏国取得对秦战争的胜利,老秦人又被魏国击回到河西以西,魏国西部领土再次扩张,魏国占领今天陕北的延安和榆林一带,设立上郡,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延安有吴起镇。这一战打出了魏武卒的威风,吴起因此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的神话。吴起和白起实为战国时期最厉害的两位战将。这一战打得秦国元气大伤,近三十年不敢东出,而魏国在魏文侯去世后,把进攻和扩张的主要方向转向了东方。
总之,从公元前419年到公元前389年,三十年的时间内通过五次大战,魏国西夺秦河西、上郡,北灭中山,东伐齐入长城,南夺楚榆关和大梁,成为战国的第一位霸主。而这一切源于其用人才的国策。
三国凉州武将排名?
第十位马腾。很多人都知道马超的威名,却不知道他的父亲马腾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军阀头目。马腾出身于军事世家,其祖上马援曾经担任过汉朝的伏波将军之职,马腾也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后来马腾和同样割据西凉的韩遂不和,为了缓解两人的矛盾马腾决定入朝为官,不久之后他的儿子马超起兵反叛但是却败给了曹操,于是马腾及其三族皆被曹操所杀。
第九的韩遂。此人同样是汉末割据西凉一带的军阀头目,先后击败过皇甫嵩、张温、董卓和孙坚等诸位名将,战绩斐然。韩遂曾经和马腾结为异姓兄弟,但是没过多久两人关系破裂,马腾归顺曹操入仕,韩遂则和其子马超起兵共同对抗曹操。马韩联军本来和曹操势均力敌,但是却因为被离间计挑拨两人反目,最终在自相残杀之时败给了曹操,韩遂被曹操打败后逃亡到凉州,后来又被夏侯渊打败,不久之后就病逝了。
第八名张济。他是董卓率领的西凉部将之一,曾经和李傕、郭汜二人打败吕布攻入长安。在这乱世之中行军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兵马和粮草,张济的**面临着缺乏粮草的困境,不得已强行进攻穰城,张济在乱军丛中被中箭身亡。
第七名张绣。张绣是张济的侄子,本身能力出众**非凡,本来跟随张济一起征战,在张济死后便接管了他的**,并且雄踞宛城,数次击败曹操。由于实力太弱,张绣自知不是曹操的对手,于是在贾诩的建议下归降了曹操,并且在官渡之战中立下大功,得到曹操的器重和封赏。但是张绣曾经杀害过曹操的长子,在曹丕的逼迫下心怀不安,最终**身亡。
第六和第五名分别是李傕和郭汜。他们二人都是董卓的部将,同样勇猛善战,董卓被杀后这两人准备回家种地,在贾诩的献计下决定收拾残兵回攻长安,于是打败了吕布击杀了王允。占据长安之后的李郭二人自相残杀,争斗不断,在汉献帝出逃后率兵追击未果,后来郭汜被部将所杀,李傕则被关西诸将讨伐兵败被杀。
第四名庞德。庞德一向勇猛过人,而且打仗的时候悍不畏死身先士卒,跟随马超之时勇冠西凉,经过一番辗转庞德最终投靠到曹操麾下。在和关羽作战的时候同样非常英勇,但是却因为主帅失误指挥不当而战败,宁死不降而被关羽所杀,其气节非常受人敬重。
第三名姜维。姜维本来是魏国天水人,也属于西凉地区。姜维不仅**过人而且善于谋略,由此深得诸葛亮的欣赏,在投降蜀汉之后才开始发挥出自己出色的指挥才能。姜维在诸葛亮去世后开始崭露头角,并且在掌权后数次北伐,与多位魏国名将交手胜多负少。在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姜维仍然想要借助钟会的力量起兵反叛,事情败露之后和钟会一起被魏军所杀。
第二名马超。若是说起来三国时期名号最响亮的西凉武将非马超莫属,他出身军事世家,而且年纪轻轻就骁勇异常,曾经大败曹操令其非常忌惮,后来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开国名将之一。可惜的是马超虽然英勇但是却英年早逝,使得蜀汉丧失了一位绝顶战力。
第一名则是大名鼎鼎的吕布奉先,他和董卓是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原为丁原义子,后跟董卓。其**就不用说了,三国第一人吕布谁不知,不要说西凉了,三国都他最**。一生多次易主,**虽高,人品却不行,最后被曹操斩杀。
诸葛亮出师伐魏年代?
三国鼎立形成之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从公元223年到234年执掌朝政十一年。这期间魏蜀两国在大西北的的关陇及渭河南岸先后进行了六次战争,是诸葛亮率军屯驻汉中发动的攻魏之战,故史称“诸葛亮出师”。
又因诸葛亮第一次出兵的主攻方向是陇山之西的天水祁山,故说书人说诸葛亮为“六出祁山”。所谓六,实际是五攻曹魏,一次防御。六次之中,有两次出祁山,有两次在陇山以西的甘肃境内,有两次在关中,取围陈仓和渭河南岸武功。
魏国名将名人?
1、许褚,三国时魏国名将,字仲康,沛国谯人,在曹操宛城战张绣时,因屡建战功,赐关内侯,后与马超大战于潼关,威名大振,因勇猛知名,军中外号虎痴;
2、典韦,陈留人,曹操名将,使一双铁戟,勇猛过人,曹操与张绣交战时,典韦驻守曹操大寨,奋力迎敌,终因铁戟被盗,受围断而死;
3、庞德,字令明。原为西凉勇将马超部下,后被曹操收降,曹操命于禁帮助曹仁守樊城,庞德自告奋勇作先锋,临出战前令人做好一口棺材,抬棺与关羽决战,箭伤关羽,后水淹七军,被周仓抓获,誓死不 降,被关羽所杀;
4、张郃,魏国名将,河间县人,早为袁绍手下大将,官渡之战后归曹操,有勇有谋,能征善战,诸葛亮伐魏时,他率兵追赶,被诸葛亮用伏兵射杀于木门道中;
5、曹洪,字子廉,曹操的堂弟,魏国名将,曹操起兵时与曹仁一起加入,弓马娴熟,武艺精通,成为曹军的中流砥柱。
吴起和孙膑生在同一个时期吗?
不是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一说山东省曹县东北)人。
孙膑(生卒年不详),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
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