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简称冀读:jì。
2、冀是一个汉字,读作jì,本意是指希望、期望,也指州名,是指古九州之一的冀州。《国语·鲁语》和《史记·孝武纪》均有记载。
3、说明:西周初期,叔虞封唐,唐地在今山西南部。叔虞被“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启以夏正[月份别称。],疆以戎索”。所谓“启以夏正,疆以戎索”,就是在唐地启用夏历(周天子[周天子是西周和东周国王的称号,周朝国王自认为是上天的儿子,故称周天子。]的王畿地区和鲁国等其他姬姓封国一律使用周历。
4、国家统一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全国只使用一种历法,即“王法”。周成王[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姬姓,名诵),周武王姬发之子,母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年。]这是给唐国以使用前朝旧历的特权,属权宜之计[权宜之计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quán yí zhī jì,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并以戎狄的绳索作为田地丈量的准绳(实行全国统一的度量衡[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制度也是国家统一的显著标志之一。周成王这是给唐国以使用少数民族度量衡标准的特权,亦属权宜之计)。由此记载可知周初(公元前一千年[《一千年》是由玖兰雪编著,连载于17k小说网的言情类小说。])时,山西南部地区还是夏戎混居的地方。夏族种田而戎狄放牧。山西南部地区是古冀州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