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下西洋,他都去了哪些地方?

直到1430年,宣德皇帝才又派郑和率领船队出海。这次航海规模庞大,所到的地方有占城、爪哇、旧港、满剌加、苏门答腊、锡兰山、小葛兰(今印度奎龙)、柯枝、古里、忽鲁谟斯、天方(今麦加)、秩达(今沙特阿拉伯吉达)、祖法儿、阿丹、木骨都束、卜刺哇、溜山等地。返航途中,郑和在古里病逝。

郑和最后去了哪里(郑和最后结局)

郑和主要去了东南亚和南亚的一些国家,但是也曾远至中东和非洲。郑和在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间的28里七下西洋,历经明成祖、仁宗、宣宗三朝,极大地宣扬了明朝的国威。

第二次:这次出访所到国家有占城、渤尼(今文莱) 、暹罗 今泰国 真腊(今柬埔寨) 、满刺加、锡兰、柯枝、古里等。.前三次主要在印度以东,最远到达古里.第四次开始到达西亚、东非地区.郑和下西洋到底到过哪些国家?历来史**载各不相同,且无一个统一而确切的数目。

...显露出了明朝的国力,郑和下西洋都去了哪里?

郑和主要去了东南亚和南亚的一些国家,但是也曾远至中东和非洲。郑和在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间的28里七下西洋,历经明成祖、仁宗、宣宗三朝,极大地宣扬了明朝的国威。

第一次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正使郑和与王景弘率士兵二万八千馀人出使西洋,造长44丈广18丈大船62艘,从蘇州刘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门杨帆,先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区),後向爪哇方向南航,次年6月30日在爪哇三宝垄**,进行贸易。

第三次下西洋 1409年10月(永乐七年九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1411年7月6日(永乐九年六月十六)回国。姚广孝下西洋的史料给另一个关于郑和航海目的的假设也提供了佐证。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寻建文帝 建文元年到四年(1399-1402年),燕王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最后攻下国都应天(今南京),建文帝朱允炆火烧皇宫,不知所踪。 在明代,顾起元曾引述他人之语,称建文帝亡命海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含有寻找建文帝的用意,郑晓、沈德符等也均有此怀疑。

历史上郑和下西洋到达了哪里?

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第一次下西洋,到达了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到达的国家叫麻喏巴歇国,正逢该国内乱,郑和有手下不小心被误杀,但鉴于对方认错态度良好,没有追究。其后又到达了位于苏门答腊岛的三佛齐王国,生擒海盗陈祖义。最后来到印度半岛。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是红海沿岸与非洲东海岸。1407年7月也就是永乐三年,明成祖命令郑和率领大**乘坐海船出海远航。他们的阵势非常庞大,大约有二百四十多条官船,跟随的人员大致就有两万多名。访问的国家也有三十多个,这些国家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去了哪里,为何成为郑和的不归之旅?

1、所以郑和下西洋主要都是往同一个方向去,但是去的都是不同的国家,他经过了很多国家,但是在第七次的时候正合适,因为太过劳累,病倒了太严重了,也没有办法救治,所以在第七次的航程中就去世了,所以也就回不到明朝。

2、第三,过度劳累,终使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为不归之旅。由于频繁的初始夕阳护送使者回国,一路的颠簸最终消耗了郑和的身体健康。再加上当时医疗条件不足,所以在第七次下西洋的时候,当郑和的船队到达古里附近时,他便因为过度劳累而一***,并且在1433年初春时节去世。

3、令人遗憾的是,当郑和船队航行至古里附近时,郑和因劳累过度而一***,于宣德八年初春病逝。出行前,在太仓,湄洲岛,福建长乐进行了大祭天妃宫,并树碑立传。这样是乞求来回平安,却更像是对往事的纪念与告别。郑和病逝于南印度,第七次郑和下西洋成了他的不归之旅。

4、郑和的一生中下过七次西洋,前六次下西洋,郑和都平安归来,只是在第七次下西洋的时候,郑和由于年龄大了,加上旅途过于颠簸劳累,他在途中一***,客死异乡。为了显现自己的成绩,朱棣派郑和下西洋。

5、朱棣登基后,对建文帝的失踪耿耿于怀,因此派郑和下西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去找建文帝。

郑和到底死在了哪里

1、死于第七次下西洋 1433年(宣德八年 癸丑) 62岁 郑和于归国途中,积劳成疾,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七月船队回国,宣宗赐葬南京牛首山南麓。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四年(一四0六年)六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风南下,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

2、死于印度古里 明天顺元年(1457年)所撰(佚名)《非幻庵香火圣像记》一文,其中明确记载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归国的途中,于宣德八年(1433年)在古里逝世。文字中有一段话:“时有太监郑和等,黍礼亲炙,求决心要,企仰至矣。……盖其遗嘱,有本族户侯郑均曰义,有侄曰珩,皆目击耳闻哉。

3、《前闻记》的记载,郑和七下西洋时,船队于宣德八年三月十一日(1433年3月31日)到古里(今印度),二十日(1433年4月9日)回洋。郑和即在此时染病,不治而死,享年62岁。他的遗骨葬于何处尚待考证,但他的衣冠墓就在南京中华门外的牛首山下。

4、郑和卒于海上,葬在海洋。据康熙《江宁县志》载:“三保太监郑和墓,在牛首山之西麓。……卒于古里国,此则赐葬衣冠处也。”对此,南京郑和后裔曾谈及,**之风俗,人死后三日内要速葬,以白布裹身,深埋不附棺,如死海上,即行水葬。并听祖辈人讲:“三保下西洋,自身难保。

5、年(洪熙元年)后,郑和任南京守备太监,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一说在途中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今南京牛首山南麓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郑和之死,《明史·郑和传》的记载十分模糊。 学者郑鹤声、郑一钧提出的“郑和1433年死于古里国”的说法,得到较多接受。

6、按照《明史郑和传》的记载,郑和应该是死于南京,而且是正常老去的,下葬地点在南京南郊牛首山风景区内。但对郑和的死亡时间一直有争论,有人说是在1434年,因为这一年是王景弘单独奉使苏门答刺国的,郑和没有去。也有人说是在1431年,当时郑和的职位被王景弘等人继任。但这仅仅是一种推测,无法证实。

郑和下西洋是去那个国家了?

郑和主要去了东南亚和南亚的一些国家,但是也曾远至中东和非洲。郑和在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间的28里七下西洋,历经明成祖、仁宗、宣宗三朝,极大地宣扬了明朝的国威。

第一次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正使郑和与王景弘率士兵二万八千馀人出使西洋,造长44丈广18丈大船62艘,从蘇州刘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门杨帆,先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区),後向爪哇方向南航,次年6月30日在爪哇三宝垄**,进行贸易。

郑和下西洋分别到达的国家有: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勃泥、苏门答刺、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苏禄、加异勒、阿丹、南巫里、甘巴里、兰山、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

郑和下西洋主要去了爪哇国、三佛齐国、苏门答腊国、占城国、柯枝国、苏禄、锡兰山国、暹罗国、忽鲁谟斯国、阿丹国、卜刺哇国、木骨都束国、满刺加、锡兰山国、古里国、南天竺等国。郑和下西洋是我国明朝时期的著名航海行动,郑和在此期间曾七下西洋,给世界文明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好了,关于郑和最后去了哪里和郑和最后结局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