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抱薪救火[抱薪救火,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魏世家》中苏代与魏安釐王的一段对话“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指抱着柴火救火,比喻以错误的方法消除灾祸,结果反而使灾祸扩大。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抱薪救火什么意思

2、抱薪救火,拼音:bào xīn jiù huǒ,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3、成语寓意:抱着柴草去救火,无疑是火上浇油[火上浇油,读音huǒ shàng jiāo yóu,汉语成语,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不但灭不了火,而且使火越烧越旺。秦国野心很大,不断地侵占魏国的土地。儒弱的魏国一味屈膝求和,也没有改变被灭亡的命运,原因是魏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199年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凯特.姬南。],看不到[《看不到》是衣锦创作的网络小说,发表于17K小说网。]秦国的贪婪,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成语告诉了人们,解决问题或消除灾祸,要看清楚[本词条内容尚未完善,欢迎各位编辑词条,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kanqingchu

]

事物的本质,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处理事情的能力,避免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