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方地区[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高原以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春季降水量[降水量(precipitation )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仅占全年降水量的一成左右,因此有“春雨贵如油”之说。南方随着春天气温回升,暖湿气流[暖湿气流是指温度较高且水汽较多的位于1500-5500高空的偏南气流,它的源地在常夏无冬的热带洋面上。]活跃起来,冷暖空气交锋。较轻的暖湿空气会被较重的干冷空气抬升到高空,因气压降低而膨胀**,于是暖湿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凝结,从而变成雨水。所以南方的春雨特别多,因此有“清明时节雨纷纷”。
2、我国北方的冬天非常寒冷而且干燥,农作物进入越冬期,像睡着了一样蜷缩起来,停止生长。而到了春天,阳光明媚,草长莺飞[草长莺飞是一个成语,读音是cǎo zhǎng yīng fēi,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随着太阳照射时间的增长,气温回升很快,有风的天气也多了。这个时候,土地蒸发速度很快,原本就不多的水分,在很强的蒸发作用下迅速散失。也正是这个时候,越冬的农作物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都舒展筋骨,希望能够饱尝雨露,抽出嫩绿的枝叶沐浴明媚的阳光。春天也是玉米和棉花播种成苗的时期,它们同样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茁壮成长[茁壮成长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huó zhuàng chéng zhǎng,意思通常是指植物成熟的快且健康。]。土壤中原有的水分远远不能满足它们的需求,此时如果能够有一场甘霖降临,当然十分宝贵。可是,北方地区春季的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中的一成左右,譬如以北京地区多年的平均情况来看,春季降水总日数仅为12.7天,而这十几天中接近一半为日降水量不足1毫米的小雨天气,因此有“春雨贵如油”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