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要洗豆腐[豆腐,中国传统豆制品美食,是将大豆制成豆浆后使用盐卤等凝固剂,使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包。所不同的是,做干豆腐的,是那种长长的粗纱白布,大约半米宽,几十米长。而做大豆腐的豆腐包,则是很大很大的方形,也是粗纱布,边长大约要两米左右。把豆腐包洗净后,晾干,备用。
2、黄豆经过浸泡,上磨拉成豆浆[豆浆(Soybean Milk),中国汉族传统饮品,最早的豆浆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制作。],放在很大的锅里熬煮,直到熬开,停火。这时,要过包,使豆腐渣[梧州地方著名小吃,已有几百年历史。]和豆浆分离。在棚上吊一个十字架[十字架标志是最古老的,可能具有大量神秘意义。],将一块方形的豆腐包吊在十字架的四个角上,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网兜。 将熬开的豆浆一瓢一瓢地倒进豆腐包中,另一个人就一摇一摇地晃动着豆腐包,使纯豆浆从豆腐包中漏下来,流到放在下面的大缸里。到一定的程度,要用夹板夹住豆腐包中剩下的豆腐渣,将残留的豆浆挤净。直到所有的豆浆都过完包了,豆腐渣就和豆浆完全分离了。
3、将豆浆放在大缸里稍微凉一下以后,就开始点卤水了。豆腐倌将卤水盛在一个小碗里,倒里边一点,就用勺子在豆浆中搅一搅,眼睛始终注意着豆浆的变化。再放一点卤水,再搅一搅,直到认为满意为止。这是做豆腐的最关键的手艺,不是一般人都可以会的。每一个豆腐倌都有自己的诀窍,密不传人,因为更多的人会了这套手艺,自己的饭碗就会不牢。
4、这时候,把缸的盖子盖上,等一会儿,看到豆浆已经成了脑了,里边有一朵一朵的豆腐花[豆腐花,一道著名的特色传统小吃。],与清水相伴的时候,也就是豆浆分离为豆腐花和清水的时候,就可以压豆腐或是干豆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