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上官子德 给各位分享酸性岩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酸性石有哪些?(酸性长石有哪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酸性石有哪些?

酸性岩是火成岩的一类。是指二**硅含量大于65%的岩浆岩。特点是铁、镁、钙含量较低。暗色矿物含量较少。颜色多为灰白。主要由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白云母及少量黑云母、角闪石组成。与酸性岩有关的最重要矿产是钨、锡、铍、铜、铅、锌、铁、金、铌、钽、**以及沸石、叶蜡石、明矾石、萤石

岩浆岩有哪些?

酸性石有哪些?

岩浆岩有以下几种:1、花岗岩:花岗岩是酸性深成岩,多呈肉红色、浅灰色。其主要矿物为钾长石、石英和酸性斜长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等。全晶质等粒状结构,块状构造。2、流纹岩 :流纹岩是酸性喷出岩,大都为灰、灰白和灰红等较浅颜色。斑状结构,细小的斑晶为正长石和石英等矿物,基质为隐晶或玻璃质,常具流纹构造。3、闪长岩 :闪长岩是中性深成岩,浅灰至深灰色,其主要矿物成分为中性斜长石、角闪石,其次为黑云母、辉石及石英等。呈等粒状结构,块状构造。4、安山岩 :安山岩是中性喷出岩。呈灰、红褐或浅褐色。常呈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角闪石和辉石,基质为隐晶或玻璃质,也常呈隐晶质结构。常为块状和气孔构造。5、辉长岩 :辉长岩是基性深成岩,呈黑色或灰黑色,矿物成分以基性斜长石和辉石为主,也含有少量的角闪石、橄榄石等。呈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6、辉绿岩 :辉绿岩是基性浅成岩,呈暗绿或黑色,矿物成分与辉长岩相同。呈细粒结构或辉绿结构。虽块状或杏仁状构造。7、玄武岩 :玄武岩是分布较广的基性喷出岩,呈黑、灰绿及暗紫等色,其主要矿物成分与辉长岩相同,多呈细粒至隐晶结构,也有玻璃质结构和斑状结构。致密块状、气孔构造及杏仁状构造较普遍,柱状节理普遍发育。扩展资料:岩浆岩的构造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繁多时,**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如果这些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学家称之为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如果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称之为枕状构造。可见,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岩浆岩不论侵入到**,还是喷出到地表,它们和周围的**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如果岩浆沿着层理或片理等空隙侵入,常形成类似岩盆、岩床、岩盖等形状的侵入体,它们和围岩的接触面基本上和层理、片理平行,在地质学上称为整合侵入;如果岩浆不是沿着层理或片理侵入,而是穿过围岩层理或片理的断裂、裂隙贯入,这种情况形成的侵入体被称为不整合侵入体。人们通常所说的岩墙,就是穿过岩层近乎直立的板状侵入体,厚度一般为几十厘米到几十米,长度可以从几十米到数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

酸性岩与碱性岩区别?

1、碱性岩(通称基性岩),含SiO2低于45%;2、酸性岩是,酸度最高,含SiO2在63%以上。由于SiO2是主要物质,酸碱度不同的**特征也一目了然:酸性岩的颜色浅,以花岗岩为代表;碱性岩的颜色暗绿,以玄武岩为主;中性岩呈灰色,是介入两者之间的多种岩性。

酸性土**成分?

酸度和碱度是岩浆岩 分类的重要化学成分依据,酸度即SiO2含量,据SiO2重量百分数,根据GB14712.1-1998《火成岩**分类和命名方案》,通常将岩浆岩分为以下大类:超基性岩 SiO2<45%基性岩 SiO2=45~52%中性岩 SiO2=52~63%酸性岩 SiO2>63%超酸性岩 SiO2>75%

中性酸性**的分类和命名总结?

中酸性岩分类总结:中性岩类本类**,化学成分特点是SiO 基性岩明显减少;Na2O和K2O 明显增加;Al 15%左右。主要矿物成分是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辉石和黑云母次之,常见副矿物有磁 铁矿、磷灰石、榍石、锆石等。颜色较浅,色率约30%。 侵入岩类 以闪长岩为代表。典型的闪长岩由中性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本类**化学成分的特点是SiO2含量高,一般超过66%,为硅酸过饱和**,习惯上称酸性岩类。K20和Na2o高,平均6—8%,而FeO、Fe203、Cao较低。本类**根据碱质含量的多少分为钙碱性系列和碱性系列,以钙碱性系列**最常见。

岩浆岩分为几类?

**主要按成因分为三种:一、岩浆岩(也称火成岩),它是通过火山喷发等原因形成的,简单一点说就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之后形成的**。二、沉积岩是岩浆岩经过风化、水蚀等形成小颗粒,在地面堆积成一层,在经过一系列的地壳变动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三、变质岩是沉积岩在火山喷发是与岩浆相互融合、变质**后形成。

三大岩类密度特征?

三大类**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沉积岩的密度最大,密度最小的是岩浆岩,变质岩的密度居于中间岩浆岩是**岩浆沿地壳的薄弱地带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的,主要成分是二**硅,有气孔构造,密度最小变质岩是地壳中的**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原有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多成片状,板壮构造沉积岩又称水成岩,富含次生矿物和有机质**致密,密度最大

什么是基性**和碱性**,有区别吗?

基性岩,是火成岩的一个大类。SiO2含量为45~52%(重量%)、富铁镁矿物和钙质斜长石。色率一般为35~65,呈中色至深色。代表性喷出岩为玄武岩,侵入岩为辉长岩和辉绿岩。


碱性岩与pH值一点关系都没有。通常所用的碱性指标是里特曼指数,计算公式是σ= ( KO + NaO)/ ( SiO - 43 )。其中NaO+KO在岩浆中的含量称为全碱含量。由于它们在地幔、地壳中的含量差别显著,是主要元素中最容易熔融的组分,对源区的组成、部分熔融程度的变化以及岩浆的演化过程反应敏感,因而在岩浆岩的研究中意义重大。通常含似长石和(或)钠质辉石(碱性辉石)和(或)钠质角闪石(碱性角闪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