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副其实[名副其实,读音míng fù qí shí,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拼音:míng fù qí shí,指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彼此相称。
2、出处:清·陈康祺[陈康祺(1840~1890)清代鄞县(今属浙江)人,字钧堂。]《郎潜纪闻》第六卷:“身后赠谥曰‘恭’曰‘毅’,洵名副其实矣。”
3、用法: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
4、近义词[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美好”和“美妙”、“懒惰”和“怠惰”、“枯萎”和“干枯”、“宽敞”和“宽阔”。]:名下无虚[名下无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míng xià wú xū,释义: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5、反义词[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名不副实[释义为 副:相称,相符合。]、名过其实[名声超过实际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