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是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的水指的是黄河的水。
2、大禹治水是中国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五帝时期,黄河流域[黄河,中国古代称大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水患[水患指水灾。]特别严重,百姓经常因为水患而流离失所[流离失所是一个成语,读音是liú lí shī suǒ,意思是无处安身,到处流浪。],**更是颗粒无收[颗粒无收,读音kē lì wú shōu,汉语成语,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正因如此,治理黄河水患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3、到了尧舜时期,黄河流域流水情况更加不稳定,已经到了不可不治的状况了,尧派遣鲧(大禹的父亲)负责治理洪水灾害,鲧采取障水法,在河岸两旁建立堤坝,也就是把水堵住,水高一寸堤坝就建高一寸。
4、结果治标不治本[治标不治本汉语成语,拼音是zhì biāo bú zhì běn,形容处理问题不彻底。],一旦决堤,危害更严重,九年的治理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加重了,舜继位后就把鲧流放了。
5、后又任命禹治理黄河水患,大禹有了前车之鉴[前车之鉴是一个汉语成语,鉴,铜镜,引申为教训。],采用疏导方法来治理黄河泛滥问题,前期工程极大,但是效果却很显著,不断的疏通河道,甚至自行开挖河道,经过13年的治理,水患终于有所好转,乃至以后都可以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