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集解》:“五月节[即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2、特点
(1)雨量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雨天气及风、雹等,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
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通常季风来临的时候会形成季风雨,它常在西高止山脉上出现。]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梅雨季节指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的一段持续较长的*沉多雨天气。],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芒种时节,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梅雨过迟或梅雨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会受到干旱的威胁。但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长期*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影响,尤其是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
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2)气温
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黑龙江,是流经蒙古、中国、俄罗斯的亚洲大河之一,位于亚洲东北部。]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位于黑龙江北部的嫩江,在1971~2000年30年间,最热的一天37.1℃,就出现在芒种期间。
6月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广义的黄淮地区包括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的30余个地级市;狭义的黄淮地区一般包括河南中部、安徽北部,主要城市有淮安、徐州、连云港、宿迁、亳州、阜阳、宿州、淮北、蚌埠、商丘、许昌、周口、平顶山、漯河、南阳、驻马店等地。]、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 在华南的**、海南、福建、两广等地,6月的平均气温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气湿度大,确实是又闷又热,有时需要向公众发布高温预报,提醒人们预防中暑、空调病和急性肠胃炎[肠胃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由食物中毒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