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李语狂 给各位分享江浙地区以前有什么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北伐战争时的“军阀”主要指哪三派?(北伐战争3大军阀)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北伐战争时的“军阀”主要指哪三派?
1、直系——指原来盘踞在直隶(河北、北京)一带的军阀,大当家的,也就是名义上的首领是曹琨,实权人物是吴佩孚。
2、奉系——指原来盘踞在以奉天(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军阀,首脑张作霖。
3、皖系——孙传芳,借助第二次直奉战争爬起来地,战了大地盘。
北洋军阀,民**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其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及政权,各***以省割据导致**,以**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的支配。但****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又有北洋军阀**(简称北洋**)的称呼。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扩展资料
1、皖系日本
日本帝国**与皖系军阀的关系,已为研究**史的学者所熟知。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在其控制北京**期间(1916.6~1920.8),中国表面上是一个**的主权国家,实际处处依赖于日本,直接或间接受其操纵。
日皖勾结,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得以在华大肆扩张其侵略势力,这个特定的国际环境下的产物。
在此期间,日本在**上、经济上、军事上大力支持皖系军阀。段祺瑞所谓的“**统一”,对南方**各省连年发动战争,力图消灭以***为代表反对北洋军阀势力的**运动,就是由日本拿钱供给**在幕后给予支持的。
2、奉系日本
与日皖关系相比,日本与奉系张作霖的关系却微有不同。日奉之间早有勾结。
1920年直皖战后,张作霖企图控制北京****的野心大增,故而更加积极向日本靠拢,他亲自对日本表示,希望能注意其今后在北方政局中的价值,极愿取代垮台的皖系地位,对日“采取真正的亲善政策”。
日本首相原敬认为:“张是想依靠日本伸张势力,而我们在东三省的发展需要好好对张作霖整顿与充实东三省的内政和军备,以在该地区确立并巩固其势力,帝国可以直接或间接予以**。
3、直系英美
在北洋军阀中,直系军阀与英美的关系表现得若明若暗,较为隐蔽,不像日皖、日奉间那样公开露骨。但英美支持直系,以**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却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在皖系统治时期,当直皖两派军阀发生尖锐矛盾和斗争时,在华英美报刊的**,是公开支持直系吴佩孚的一些**主张,**反皖立场非常鲜明。
直皖战争,直系战胜皖系,英美在华报刊记者,兴高采烈,对吴佩孚是一片赞扬之声,吹捧吴为“中国一国中之英雄”,“乃中**人中之唯一爱国者”。前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上书北京**,对吴在宣皖战后召开国民大会的主张表示支持。
认为“舍此而外,别无他法”(见《晨报》1920年8月27日)。无庸置疑,英美等西方国家,已把吴佩孚看成是以**为借口,拒绝改变反对借款的立场。这清楚地反映了日本对英美所支持的直系军阀的敌视态度。但英美与直系的关系,表现得并不如日皖、日奉关系那样公开露骨。
帝国**列强对北洋各派军阀势力的支持与否,是根据其在华切身利益得失为转移,这类事情在当今的国际**中,也是不乏其例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洋军阀
在北伐战争期间,江浙等地属于哪个军阀的势力范围
在北伐战争期间,江浙等地属于北洋军阀孙传芳的势力范围。
1925年11月其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任五省联军总司令,
江苏有几所军校!
1、中国人民***陆军工程大学
中国人民***陆军工程大学是2017年以***理工大学和军械工程学院主体为基础组建,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工程技术与作战指挥融合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校本部座落于长江之滨、人文荟萃的六朝古都江苏南京,另设石家庄校区(河北石家庄)、通信士官学校(重庆)、军械士官学校(湖北武汉)和训练基地(江苏徐州)。
2、中国人民***空军勤务学院
1954年10月,空军勤务学院在山西太原组建成立,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先后数易其名,经过了初建、重建、调整前进和快速发展四个阶段。
2003年12月更名为徐州空军学院,2012年4月更名为空军勤务学院,主要承担空军作战后勤和装备保障研究生、本科生教育,以及生长干部和现职干部的任职培训,是全军培训规模较大的院校之一。
校园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两汉”文化发源地——江苏省徐州市市区,北依九里山古战场,南临陇海铁路和黄河故道,占地1300余亩。
3、中国人民***海军指挥学院
中国人民***海军指挥学院是海军最高学府,担负培养海军中高级指挥人才任务。学院地处人杰地灵的古都南京市区。
中国人民***海军指挥学院的前身是***元帅任院长的中国人民***军事学院海军系,创立于1952年5月16日。1957年10月8日,海军系扩建为海军军事学院。
1960年10月1日,学院改称为海军学院。1973年,**军委决定在原海军学院院址组建海军军政干部学校。1978年1月,海军军政干部学校恢复为海军学院。1986年6月9日,改称海军指挥学院至今。
4、中国人民***陆军指挥学院
中国人民***陆军指挥学院是2017年6月29日,国防部公布的调整改革后**院校共43所的名单之一,其前身是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位于江苏南京。
学院共拥有5个军事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军事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合同战术学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设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5、中国人民***南京**学院
隶属总**部领导的任职教育院校,正军级建制,是全军院校教学优秀单位、**“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全军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建设院校。
中国人民***南京**学院前身为1977年12月成立的中国人民***南京**学校;1999年5月,空军**学院转隶并入南京**学院。 2017年8月,南京**学院并入国防大学**学院。
6、中国人民***镇江船艇学院
座落于长江江畔、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西接南京,东临上海,北与扬州通过“润扬长江大桥”牵手相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作为全军唯一一所培养陆、空军船运人才的院校,以“忠诚、无畏、乐观”的“江海精神”,教育、影响着一代代学子扎根**边、海防。
学院主校区位于镇江市京口区,有两座营院,总占地面积456.3亩(其中校区326.8亩,船艇教练大队129.5亩),营房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民***陆军工程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民***空军勤务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民***海军指挥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民***陆军指挥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民***南京**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民***镇江船艇学院
北伐战争时期有哪些军阀
北洋军阀,民**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其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及政权,各***以省割据导致**,以**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的支配。但****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又有北洋军阀**(简称北洋**)的称呼。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北伐战争时期的军阀主要有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等势力。
1.张作霖。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人。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名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与***、段祺瑞及卢永祥结成同盟 。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1928年因前线战事不利,张作霖**返回东北。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成重伤,史称皇姑屯事件,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逝世。
2.吴佩孚。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秀才出身,后投效北洋,并成为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第一战将和智囊。吴善于用兵,富于韬略,军事才能在当世中国武人中堪称首屈一指,兵锋所指,无不披靡,更为世人瞩目。
在其军事生涯前期,曾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有“常胜将军”名。1939年12月4日,他因吃饺子被骨屑伤了牙龈,入日本医院治疗。受日本**土肥原贤二指使,日本牙医将其杀害。
3.孙传芳。
孙传芳(1885-1935),字馨远,山东**人,直系军阀首领。幼年孤苦,寄人篱下,投军后经过不懈努力,在1904年出国赴日本留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传芳隐居天津。冈村宁次利用同窗关系多次登门造访,拉拢他出任伪职,而孙传芳作为中国人的良心尚未泯灭,内心不愿意当汉*,因而严词拒绝。孙传芳历经大起大落,遂看破红尘皈依佛门。1935年11月13日,军统局借刀杀人,利用施剑翘为父**的心态,诱使施剑翘将孙传芳刺杀身亡。
控制了八个省的直系军阀究竟拥有多少兵力?
在20年代的军阀混战中,直系军阀曾经是最强的集团,控制了8个省,下辖了18个师。那么,直系军阀集团到底能拥有多少兵力呢?今天,聊聊直系军阀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聊聊近代军阀混战的历史。因为这段历史与清朝末期的新军有很大的关系。清朝的武装力量,分为八旗军和绿营军两个部分。八旗军属于清朝**的**主力,又被分为了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在清朝入关的过程中,八旗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八旗军的总兵力大约有20多万人,驻扎在全国省会城市和其他主要城市。由各地的镇守将军管理,例如江宁将军、广州将军、杭州将军、成都将军等等。请注意,镇守将军都是从一品,地位甚至高于各地的总督和巡抚。
但八旗军的兵力太少,清朝入关以后,仅仅依靠20万八旗军,根本无法管理全国各个地区。因此,清朝入关以后,又出现了绿营军**。绿营军是明朝投降**改编而来的武装力量,由于使用了绿色的军旗,因此被俗称为绿营军。绿营军的兵力比较多,总兵力有60多万,负责协助八旗军作战,并且负责维持各地治安,任务比较复杂。从雍正、乾隆时**始,八旗军和绿营军的战斗力已经迅速下滑,而且下滑的程度不忍直视。
嘉庆皇帝在位初期,清朝爆发了波及8个省的白莲教大起义。面对规模巨大的起义军,清朝八旗军和绿营军已经无力再战,最终,朝廷不得不需要借助各地组建的团练进行**。有人认为,白莲教起义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预演。1840年之后,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例如**战争、甲午战争、庚子战争等等。清朝一败涂地,不得不签署了众多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大片的土地,开放了一系列的通商口岸。
清朝的统治开始濒临灭亡,各地的起义连续不断。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朝最高层开始了著名的清末改革运动。其中,组建新军是重头戏。清朝对新军寄予厚望,认为新军能够确保清朝的统治。鉴于北洋新军和南洋新军,在彰德会操中非常出色。清朝开始鼓励各地的督抚们,组建自己的新军**。不过,新军**的建立,并没有能够挽救清朝的统治,反而成了加速清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北洋军阀政权上台。当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军阀割据的雏形已经出现,仅仅是没有进一步扩大而已。
从当时的情况来说,与东汉末期群雄争霸、唐朝末期藩镇割据的情况非常相似。1916年之后,由于北洋集团的大首领去世,北洋集团内部立刻陷入了内斗、混战。北洋内部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存在各个派系。大首领去世以后,几个人派系彻底决裂,盘踞各地的军阀开始了相互进攻、混战。当时,盘踞北方的军阀集团,分为了直系军阀、皖系军阀、奉系军阀、晋系军阀等等。南方地区的军阀,则有桂系军阀、川系军阀、滇系军阀、黔系军阀、粤系军阀等等。其中,北方的直系军阀和皖系军阀的力量最强。
直系军阀、皖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先后直接控制了北洋政权。我们具体看一下直系军阀,当时,河北省被称为直隶省,直系军阀就是以河北人为主体建立的。请注意,虽然被称为直系军阀,但直系军阀并非仅仅控制河北省。除了河北省以外,直系军阀还控制了河南省、湖北省、山东省等大片地区。如果计算直系军阀的盟友势力,直系军阀能够控制8个省,而且基本上都是人口、粮食大省。在各路军阀争霸的过程中,直系军阀曾经拥有很大的优势。那么,直系军阀到底拥有多少兵力呢?
直系军阀下辖了18 个师和18个混成旅,总兵力达到了50多万。在军阀混战期间,直系军阀下辖的**数量最多。但是,直系军阀也有自己的难处,直系军阀内部分为了好几个小派系,这些派系之间相互内斗,出卖队友的事情比比皆是。此外,直系军阀的控制区基本上是一字长蛇的情况,几乎每个省份都需要驻扎大量的**。由于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造成了兵力分散,对于大决战非常不利。例如两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军阀只能集结10多万兵力,迎战来势汹汹的奉系军阀。
至于湖北省、河南省等地的驻军,根本不能轻易调动。最终,奉系军阀击败了直系军阀,直接入主北洋政权。直系军阀元气大伤,尤其是精锐部分损失非常大,只能退守河南、湖北等地,此时,直系军阀的兵力,下降到了20多万。在各路军阀争霸的过程中,直系军阀曾经处于霸主地位,一些西方媒体曾经认为,直系军阀集团有可能统一全国,但最终被击败。
一转眼到了20年代后期,在北伐军的大举进攻之下,直系军阀一败涂地。随着湖北、河南等地被占领,直系军阀集团成为了历史。直系军阀垮台以后,留下了很多段子。直系军阀非常讲排场,下野以后仍然保留了大帅府,并且副官、警卫连应有尽有。关于军阀混战的故事还有很多
江浙战争的实力对比
单从陆军人数上讲,浙卢强于苏齐,但浙卢有几个不利条件: 皖系军阀明白,浙沪一旦有失,则皖系无立足之地,于是,徐树铮、吴光新等皖系骨干齐聚上海,召集马良、曲同丰等皖系旧将到沪开会。会上,徐、吴命令马、曲等人“各自暗中招集旧部,编练新军两师,以备**浙江”(11)。浙卢为装备新军,“饬(上海)制造局限二十日内,制造*弹二万发”(12)。同时,浙卢请徐赶赴奉天,向奉张请求一旦江浙发生战事,派兵出关牵制敌军。奉张认识到浙江问题关系到“同盟”生存与否的大问题,因此派其亲信杨毓珣赴杭向浙卢表示:江浙如果爆发战争则一定派兵入关协助,并先汇30万元接济浙卢。与此同时,***亦认为“救浙江、上海即以存粤”(13),因此决定一旦江浙开战,即派兵北伐。江浙问题实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影响。自恃身后有强大援军的浙卢,面对直系军阀的步步进逼,不甘示弱,积极整军备战。1924年8月24日,浙卢在杭州召开军事会议,研究抵御直系军阀进攻问题。会上决定成立浙沪联军,卢自任总司令,兵分三路抗拒直系:第一路司令何奉林、副司令臧致平,下辖**第十师、**第六混成旅、浙江补充旅、卫队团防守沪宁铁路;第二路司令陈乐山、副司令杨化昭,下辖**第四师、浙江边防军进攻江苏宜兴;第三路司令张载阳、副司令潘国纲,下辖浙江第一师、浙江第二师,据守仙霞岭。 经过双方台前幕后的紧张部署,1924年9月3日,江浙战争终于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