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孟醉霜 给各位分享国内古代宫廷画家排名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宫廷画师(著名宫廷画)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宫廷画师
以下皆是响当当的皇帝**的宫廷画师:
唐:张萱,吴道子,阎立本,韩滉,周昉
五代:西蜀黄签、黄居采父子,南唐曹仲玄、周文矩、顾闳中;
宋:武宗元,王拙,张择端,崔白、崔悫兄弟,李安忠,李迪,梁楷
明:沈希远,陈远,周位,上官伯达,朱芾,倪端,商喜,朱端,李在,黄济,王谔,边景昭,吕纪,林良,孙隆
清:王恽 、王鉴、王时敏、王原(四王) ,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这三人都是外国人),邹一桂,蒋廷锡,袁江、袁耀父子;
明清皇帝**的宫廷画师有哪些?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初,百废待举,凡事以朴实节俭为准,禁奢侈华靡。京城金陵的三殿、六宫建成,亦不施图画。然而,出于**教育、树碑立传、宫殿装饰等需要,他也征召天下善画之士,入内廷供奉,绘制历代孝行图、开国创业事迹、御容、功臣像等。有的长期供事于内府,如沈希远、赵原、王仲玉、盛著、周位、陈遇、陈远等人;有的临时召入,事毕遣回,如相礼、孙文宗;也有少数画家因画御容称旨,被授官职,供奉于翰林,如沈希远被授以中书舍人,陈远授予文渊阁待诏。
明成祖朱棣也少谙文墨,然他已开始重视书画艺术的功用。**北平后,所营建的宫殿、寺观,需要大量负责装饰布置殿门官壁、室内画屏、窗根楣枋的艺匠,因此曾遍征天下知名画士至北京服务,其中包括画匠、裱工、木工、漆工等技艺之士。为书写诏敕、史册、文翰,也需要大批善书之士。明成祖曾试图仿效宋代翰林书画院体制,建立明代的翰林书画院,后因几次亲驾北征而未能实施。然他对能书善画的入选者也作了安排,外朝华盖、谨身、文华、武英、文渊几处殿阁中,各有因艺事称旨而挂职者,翰林院、工部营缮所和文思院也有隶属者,官衔则有各殿阁待诏、翰林待诏,营缮所丞、文思院使等,如文渊阁待诏陈运、翰林待诏腾用亨、翰林编修朱芾、工部营缮所丞郭纯等人。有的不授官而仅称供事内府、内廷供奉。其时的组织机构和职称升迁还不很完善,仍属初创阶段。
明宣宗宣德年间,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画坛也十分活跃。宣宗朱瞻基雅好诗文书画,尤擅绘事,经常将御作书画赏赐臣下。皇帝的爱好与倡导,使明代院画日趋昌盛。宣宗以恢复两宋画院盛况为目标,除永乐时入的供奉的画家边文进、谢环、郭纯等人继续留任外,还从江浙一带广泛征召民间高手如周文靖、李在、马轼、倪端、商喜、孙隆、石锐等人,一时名家云集。供奉内廷画家除少数安排原机构外,大多隶属于仁智殿和武英殿。所授职衔也有所提高,尤其授以锦衣卫武官名衔,领薪俸而不司军职,有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级别,官位都较高。
嗣后的成化朝朱见深、弘治朝朱祐樘,均擅长绘画,“宪庙、孝庙御笔,皆神像,上识以年月及宝”。当时画院内名家也很多,主要有林良、吕纪、吕文英、殷善、郭诩、王谔等人。隶属和授职治袭宣宗,院画创作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并形成明“院体”的时代特色,宫廷绘画遂达到鼎盛时期。
明武宗正德以后,随着朝廷的日趋**,以及画坛上“吴派”文人画的崛起,宫廷绘画日见衰败,至明中期后即销声匿迹。画院机构虽存,但各家寥落,大多属于滥以充数者。由于明代画院主要靠荐举选召人才,无严格考试制度,前期荐举循规蹈矩,若徇情滥举便加惩罚,如宣德元年边景昭受贿荐举了陆悦、刘生两人,结果,边景昭被罢为民,陆、刘二人交刑部治罪。由于宫廷画家升迁无定制,多凭君王及主管宦官的好恶授官,自宪宗朝始,出现了命中官传旨而得官的“传奉官”,“一传旨,姓名至百十人,谓之传奉官,文武僧道滥恩者以千数。”以后数罢数复,正德后即不可收拾。太监刘瑾专权时,文华殿书办张骏,骤擢至礼部尚书,连装潢匠役,亦授官秩滥以充数和滥授官职,使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耻与为伍,画院杰才日稀。所知稍有名气者惟正德朝朱端、万历朝吴彬、崇祯朝文震亨,但他们的取材和画风都已游离于“院体”,个人面貌也殊少新意,在画坛几乎不起影响。
明代虽未正式建立类似宋代翰林书画院的机构,但确有不少画家入内廷供奉,并安置在有关机构;虽在考核、升迁、授职等方面无衡定制度,但也有专门的挂职机构。因此,应该承认明代有画院组织。据史籍记载,明初已有“画院”称谓出现,永乐至弘治年间的丘濬(1418—1495年)在一首题林良《画鹰图》的诗中即曰:“仁智殿前开画院,岁费鹅溪干匹绢。”同时期的徐有贞(1407—1472年)在“题肖节之所藏张子俊山图”诗中亦说:“先皇(明成祖朱棣)在御求名画,画院人人起声价。”尔后的画史更屡次提及画院,如朱谋至《画史会要》记:“周元素,太仓人,高庙取入画院。”钱肃乐《太仓州志》记:“范暹,字启东,画翎毛花竹。永乐中入画院。”诚然,明代的画院在机构、制度、授职等方面均不同于宋代,也不及宋代正规和完备,故画院也不如宋代兴盛。对此,前人亦已明察,明于慎行在《谷城山馆文集》中即曰:“宋徽宗立书画学,书学即今文华殿直殿中书,画学即今武英殿待诏诸臣。然彼时以此立学,有考校,今只以中官颂之,不关艺院。”
清代在宫廷中供职的画家,绝大部分为来自民间的职业画家,另外还有若干欧洲来华的传教士画家。画家无专门职称,康熙、雍正时称为“南匠”,乾隆时改称“画画人”。画家分派在各宫殿作画,称为“某某宫画画人”,见于记载的有“慈宁宫画画人”、“南薰殿画画人”、“启祥宫画画人”、“如意馆画画人”、“咸安宫画画人”“礼器馆画画人”“春雨舒和画画人”等。较著名的宫廷画家,顺治时有孟永光、张笃行、王国材、黄应谌等;康熙时有王崇节、顾铭、顾见龙、孙阜、王敬铭、叶洮、刘九穗、邹元斗、文永丰等;康熙至雍正时有王云、焦秉贞、冷枚、沈嵛、徐玖、金永熙、佘熙璋、顾天骏、邹文玉、徐名世、李、班达里沙、孙威凤等。雍正至乾隆时有金昆、贺铨、唐岱、郎世宁、陈善、陈枚、吴璋、丁观鹏、丁观鹤、张为邦、王幼学、戴正、福隆安、沈源、戴恒等;乾隆时有陈士俊、王岑、王致诚、程志道、孙、余省、余、周鲲、唐岱、张宗苍、卢湛、吴、金廷标、艾启蒙、张雨森、姚文瀚、张廷彦、贾全、程梁、沈映辉、陆授诗、陆遵书、方琮、袁锳、徐扬、王炳、杨大章、黄增、谢遂、李秉德、罗福、杜元枝、贺清泰、安德义、潘廷章、缪炳泰、陆灿等;乾隆至嘉庆时有冯宁、沈焕、沈庆兰、庄豫德等;道光至光绪时有沈振麟、沈贞、沈全、沈士杰、沈士儒、焦和贵、陈兆凤、张恺、屈兆麟、缪嘉蕙等。
明代没有正式的翰林图画院,但组织了大批的画家为宫廷服务。洪武初 期,画家临时奉诏入宫,随意授以职衔。如沈希远为朱元璋画像称旨,授中 书舍人。陈远同样为朱元璋画像称旨,则授以文渊阁待诏。当时主要任务是 为皇帝画肖像(有沈希远、陈远、孙文宗、陈■等)和为皇宫及皇室寺院画 壁画(如周位、盛著、卓迪、上官伯达等)。画家大部分来自江浙地区,画 风各随原来面貌。由于朱元璋的个性猜忌,赵原和盛著竟以画“不称旨”被 处死,周位则“以谗死”,使明代的宫廷画家们,不敢大胆地放手创造,影 响了宫廷画的发展。宣德至弘治(1426—1505 年)时期,由于宣宗朱瞻基、 宪宗朱见琛、孝宗朱佑樘均好绘画,其本身也能作画,遂使宫廷画盛极一时, 出现了一批有成就的宫廷画师。这时画家多安置在仁智殿、武英殿、华盖殿 等处,准备随时奉诏,并授以锦衣卫镇抚、百户、千户、指挥、都指挥等武 职官衔。锦衣卫本为皇帝的禁卫仪仗,后成为**组织,声名狼藉。画家授 以锦衣卫各级职衔,是为了便于领取俸禄(锦衣卫无常员,可以随意安置) 和接近皇帝,随时听召。嘉靖以后,随着明帝国的衰落,宫廷绘画也跟着衰 落了。
明代宫廷人物画多继承南宋宫廷历史故事画风,内容大都与王朝的** 需要有关。现存的宫廷人物画中,题材多称颂前代圣主贤臣,以及描写宫中 行乐等。重要的画家有:倪端,字仲正,宣德时召入宫中,作品有《聘庞图》, 描写三国时刘表延请庞德公故事。商喜,字惟吉,宣德中授锦衣卫指挥,作 品有《关羽擒将图》,描绘三国时关羽水淹七军活捉庞德故事。刘俊,字廷 伟,官锦衣都指挥,作品有《雪夜访普图》,画宋太祖赵匡胤私访赵普故事, 宣传半部《论语》治天下。谢环,字廷循,宣德时为锦衣卫指挥,作品有《杏 园雅集图》,描绘当时在朝官吏杨一清等人的一次**,是一幅群体肖像画。 宫廷山水画主要继承南宋马远、夏圭的风格,并参以北宋郭熙等技法。 重要画家有:李在,字以政,宣德时与谢环、石锐、倪端同时被皇帝恩宠, 待诏仁智殿,作品有《阔渚晴峰图》等。王谔,字廷直,弘治时供事仁智殿, 曾被孝宗朱佑樘誉为“今之马远”,可见其画风与马远十分接近,但较之马 远平稳、完整而细腻,作品有《江阁远眺图》等。朱端,字克正,正德间以画士直仁智殿,后授锦衣指挥,画风学郭熙,作品有《烟江远眺图》等。
清代没有画院的设置,只在内务府造办处中有画画处和如意馆,负责组 织画家为宫廷服务。画家地位低下,或称“南匠”,因画家多系南方人之故, 或称“画画人”。画家来源或为原在宫中服务的画家子弟,或大臣推荐,或 画家毛遂自荐,均经考核再录用。其中也有大臣如王原祁、蒋廷锡等,虽也 创作绘画为宫廷所用,则不在此中。
顺治初见于记载的宫廷画家只有黄应谌一人。康熙时有唐岱、焦秉贞、 冷枚等。唐岱山水得王原祁指授,画风亦相近。焦秉贞善山水人物,用** 法,受西方的影响,冷枚为焦秉贞的学生,以人物仕女见长。其后至乾隆时 期,画家有丁观鹏、姚文瀚、金廷标、余省、张宗苍、徐扬、陈枚等。他们 的作品艺术成就远不及宋代和明代。最具有清代宫廷绘画特色并创造出了艺 术成就的是宫廷中的一批来自西方的传教士画家,他们中有意大利人郎世 宁、安德义、潘廷章,法国人贺清泰、王致诚,波希米亚人艾启蒙等。他们 根据官廷的需要与爱好,用中国的作画工具,综中、西不同的观察和表现方 法,如人物用西法,背景则为中法,或背景用中国画家来画;面部塑造采用 正面光,减轻明暗对比度,以适合中国传统欣赏习惯等等,因而创造出一种 新的风格。这批画家中,以郎世宁成就最高。
郎世宁(1688—1766 年),原名朱塞佩•迦斯底里奥内,意大利米兰人。
1715 年来中国广州。康熙末年被荐入宫充当宫廷画师。他在近五十年中,为 宫廷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深受皇帝特别是乾隆弘历的宠爱。1747 年曾奉命参 加长春园内欧式建筑的设计。70 岁时,皇帝为之举行庆寿仪式,死后赏三品 顶戴、恩给侍郎衔。在清代宫廷画师当中,郎世宁受到的荣宠是最突出的。 郎世宁为雍正、乾隆两帝及其后妃、子女画了不少肖像画,这些作品真实生 动,融合中西技法,丰富了中国肖像画创作手法。每逢宫中有重大事件;皇 帝则命他为之作图纪实,如《哈萨克贡马图》、《乾隆帝阅马术图》、《乾 隆帝万树园赐宴图》、《塞宴四事图》、《木兰哨鹿图》、《阿玉锡持矛荡 寇图》等。这些作品虽然为歌颂皇帝及其武功之作,但它真实地记录了当时 历史事件,弥足珍贵。他还画了大量的花鸟走兽画,如《十骏图》、《白鹰 图》、《郊原牧马图》、《海西知时草图》、《羚羊图》等,画法细腻逼真, 但限于技法束缚,某些地方缺乏生气。此外,也有少量的油画作品和铜版画 作品。最有名的《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十幅,是由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 安德义共同创稿后,送到法国刻版印制的。郎世宁在宫内还培训了一批学生, 有丁观鹏、王幼学、王儒学等。在促进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和架设友谊桥 梁上,郎世宁等宫内西方画家,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中国古代著名画家有哪些?
1、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焦溪)人。工诗词文赋,尤精绘画。擅肖像、历史人物、道释、**、山水等题材。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
精于人像、佛像、**、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吴道子(约公元680年~公元759年),唐朝著名画家,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被后世尊称为“百代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他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被后人尊称为“画圣”,人物绘画“冠绝于世”。
3、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别名王右丞,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近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代表作有《王摩诘文集》等,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工书法,精绘画,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5、朱耷(1626-1705),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写意画艺术大师。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 1705年),姓朱名耷,是明太祖朱元津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
清代有哪些著名画家
清朝著名的山水画家有四王四僧。
四王分别是: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他们受皇室扶植,是清初朝野共赏的画界正统派。四王强调谨守历代大家笔墨之法,所作多注仿某某笔法。章法也基本墨守陈规。虽然偶有**山水,笔法上却也题上某某章法或笔法,以此表明正宗。
四僧分别是:渐江、髡残、八大、石涛。其中八大先出家为僧,后因参加反清**未遂而无法继续为僧,改为信道,故三僧加一道(八大山人),亦有戏称为三个半和尚的。四僧都擅于山水画,创作中强调直抒胸臆,反对食古不化,艺术上不为旧法所囿,笔法墨法借有所创新,对后人山水画创作提供了借鉴之路。而八大山人的大写意花鸟,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花鸟画家,至今仍发挥着极大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扬州八怪基本为花鸟画家,与本题靠不上。另外,将他们与国外“印象派”和“野兽派”遭遇相比实在没有可比性,根本是不同美学基础和观点。另外,扬州八怪的“怪”并未离开笔墨基础,也仍然坚持了中国绘画的美学基础。这一点恐怕不懂国画笔墨者从未想到或实在想不到。
另外,把四王比喻为现今行画也为不妥。所谓行画,指的是缺乏笔墨功力只得依葫芦画瓢。而四王的笔墨功夫远非一般人可以企及,否则不会赢得朝野赞誉为正宗。真正开始贬低四王也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由学习了西画回国的画家开始。实际上,对四王应该如何看待,至今仍是值得商榷探讨的问题。
扩展资料:清代的画坛由文人画占主导地位,山水画科和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更多画家追求笔墨情趣,在艺术形式上翻新出奇,并涌现出诸多不同风格的流派。清初朱耷、石涛的山水花鸟画,中期的“扬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吴昌硕的仕女花鸟画及杨柳青、桃花坞和民间年画均对后人有很大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画家
中华古代最著名的十大画家:顾恺之、吴道子、王维、荆浩、李唐、赵孟頫、倪瓒、董其昌、朱耷、石涛。他们的画潇洒飘逸,深入人心。时而是对景物的深厚情感,时而是对时势的不满,时而又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凄凉。下面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认识他们。
1. 中华古代十大画家:顾恺之
中华绘画史上,魏晋南北朝(公元420——公元581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顾恺之(348— 409 )字长康,小字**,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为中华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中华古代十大画家:吴道子
吴道子(约680~759年 )唐代画家。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被尊称为“画圣”的人,非天纵奇才不能获如此殊荣,吴道子也确实厉害,他的许多发明创造是中华画历史中的最亮点,诸如高度的写实技巧、笔法的解放、山水画的正式确立等等,皆是肇始于吴道子。吴道子对中华绘画的贡献是划时代的,如果没有他,中华画的发展不会如现在我们所见,历史将会改弦易辙。
3.中华古代十大画家: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非常多才多艺。外国的研究者总是怀疑王维绘画的真实性,但是中华人一直以来都认为他是诗画结合的鼻祖。虽然王维画迹已经是杳无踪迹了,但是他的诗仍然在,中华人读他的诗,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想象那种只可能属于中华人的美妙境地。中华人不会怀疑王维,就像不会怀疑自己文化的灵魂一样。
4.中华古代十大画家:荆浩
荆浩,中华五代后梁画家,博通经史,并长于文章。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生于唐朝末年,大约卒于五代后唐(923-936)年间。现在人可以随意用程式在画室里做“造山运动”,但千万别忘了前人的伟大创造,是他们让绘画——这个巨大的困难——变得相对地容易,荆浩就是这样伟大的画家。荆浩创造了全景山水的基本模式,这个创造为中华人表现自己崇高理想,提供了一个确实可行的路径。
5. 中华古代十大画家:李唐
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精于山水画和人物画。李唐在八十岁的时候,仍然在杭州摆地摊,谁都可以想象他的内心一定充满矛盾,但是生命的动荡没有影响画家对艺术品质的要求,他的作品精致华丽又大气磅礴,虽然意气始然却又坚持理性。后人如果凭借笔墨挥洒情绪,仍然可以借鉴李唐,他的创造是放纵和节制结合的完美典范。
6.中华古代十大画家: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对中华艺术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一个字——雅。他创造了中华书画的雅文化。读赵孟頫的作品,就是品一杯香茗,听一段丝竹,享受一种心灵安静的状态。赵孟頫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在他之后,南方的娟秀文化渐渐成为中华画家心目中的文化主流。
7. 中华古代十大画家:倪瓒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倪瓒自古是“逸品”的代表,他不隐也不仕,漂泊江湖,别人都不了解他,他也不想被人了解,但仍然可以在精神上向往倪上人的出尘境界。倪瓒的诗造语自然秀拔,清隽淡雅,不雕琢,散文也一样。他的绘画理想,或者说人性的光芒,成为中华文人的精神彼岸。他的许多力作给后来的朋清绘画以巨大的影响,成为元四大画家之一。
8. 中华古代十大画家:董其昌
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卒于明毅宗崇祯九(1636)年。是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书画鉴赏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董其昌的魅力,不单在他书画的美轮美奂、“南北宗”理论的巨大影响,还在于他的为人处世,虽仕途险恶,却成就一份书画大事业,他的人格魅力是历史中罕有的。董其昌的综合素质无人可比,他是一位可以被多方位挖掘的伟大人物。
9.中华古代十大画家:朱耷
朱耷八大山人,本名朱由桵,(约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江西南昌人,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八大山人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绘画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许多在常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八大山人的笔下得以实现。八大山人的绘画给人的感觉是如释重负后的意犹未尽,是给人思考而不仅仅限于观看的,他的作品代表着中华画的真谛。
10. 中华古代十大画家:石涛
石涛(1630一1724年),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中华清代画家。僧人。作画构图新奇。中华画发展到石涛,已经到了变幻无穷的境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他的理论对清代以至现当代的中华绘画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苦瓜和尚画语录》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最畅销的中华画理论著作。
中国的十大画家分别是哪几个?
我国的文化底蕴深厚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古代,除了许多著名的书画大师,数据盘点了最著名十位,他们的作品现在可都是千金难求,谁家里要是有一副他们的藏品那可真是比矿还值钱啊!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画家
王 冕
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放牛,家贫,但好学如痴,读书不倦。常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渐深。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了当时会稽一个读书人韩性,韩收他为学生,教他读书、画画。王冕青年时期曾一度热衷于功名,但考进士屡试不中,于是他满怀愤郁,烧毁了文章,流浪江湖,永绝士途。他曾到过杭州、金陵,又渡长江,过淮……
夏圭
夏圭作品 夏圭,字禹玉, 活动於西元 1180~1230 年前后, 浙江钱塘人。擅长画山水、人物,只随手画画,奇特突出。山水构图喜欢大胆剪裁,突破全景而仅画半边之景,时人称为「夏半边」。善长卷铺陈。其作品有《溪山无尽图卷》、《溪山清远》、《松溪泛艇图》、…等。作品中画面空白的部分比马远更多,更有辽阔平远的气势。 ……
蓝瑛
蓝瑛作品 蓝瑛(1585-1664),一作(1585-约1666)明代杰出画家。字田叔,号蝶叟,晚号石头陀、山公、万篆阿主者、西湖研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浙派后期代表画家之一。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尤以山水著名。其山水法宗宋元,又能自成一家。画假沈沈周,落笔秀润,临摹唐、宋、元诸家,师黄公望尤为致力。晚年 笔力蓊苍劲,气象峻 ,有人许其与文征明、沈周并重。其作品有:《渔乐图》,仿梅花道人,……
徐渭
徐渭作品 徐渭字文清,号天池山人,又有田丹水、天池生、天池渔隐、青藤老人、金垒、金回山人、山*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晚年号青藤道士,或署名田水月。 徐渭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能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特长於水墨大写意花卉,工画残菊败荷,皆古朴淡雅,别有风致。现藏南京博物院《杂花院》,全画有牡丹、紫薇、葡萄、芭蕉、梅花水仙和竹等 13 种。情意所至,气势豪放。发挥了高度的艺术……
仇英
仇英作品 仇英(约1509-1551)明代杰出画家。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人。长期住苏州。初为漆工,后改学画,师周臣。以卖画为生,精于摹古,不拘一家一派。粉图黄纸,落笔乱真。善画人物、鸟兽、山水、楼观、舟车之类,皆秀雅鲜丽。他以广泛的题材和工整细丽的风格,适应当时地主富商的需要。尤擅长人物画,创历史风俗的新格。画**丽纤巧,为当代人物画的师范。画山水,喜设大青绿色,用笔萧疏,意境简远,工巧入神。他临摹的古画……
唐寅
唐寅作品 晋昌唐寅 伯虎 子畏 六如居士 明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一四九八)举应天解元.后应进士试,因科场案而被革黜。赋性疏朗,任逸不羁。尝镌其章曰“江南第一**才子”。晚好佛氏,治圃舍於桃花坞,曰桃花盦,日饮其中。其学务穷研造化,於应世文字诗歌,不甚措意。奇趣时发,或寄於画。画法沉郁,风骨奇峭,刊落庸琐,务求浓厚。连江叠巘,洒洒不穷。信士流之雅作,绘事之妙诣。其画远攻李唐足任偏师,近交沈周可当半席。自……
倪瓒
倪瓒(1301--1374),江苏无锡人。初名廷,字元镇,号云林子、幻霞子、荆蛮氏等。家豪富。元末卖去家产,浪迹江湖。平生好学,工诗、书、画。其水墨山水,宗董源,兼学荆、关,作品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简率荒寒。他的画风对明清文人山水画有较大影响,与王蒙、黄公望、吴镇并列“元季四大家”。书风简淡清逸,有《淡室诗》、《自书诗稿》等多种书迹存世。 ……
燕文贵
燕文贵 北宋画家。文贵-作贵,吴兴(今属浙江)人。擅画山水、屋木、人物。太宗(976-997)时游汴京(今河南开封),于天门道上卖画,为待诏高益所见,荐画相国寺壁,遂入图画院(一说大中祥符(1008-1016)初补图画院祗侯)。所作山水,极富变化,人称“燕家景致”。相传其曾绘《七夕夜市图》,摹写汴京繁华景象,颇为精备。又有《舶船渡海像》,大不盈尺,而具樯、帆、槔、橹及舟人指呼奋踊之状,风波浩荡,岛屿相望,有咫尺……
黄公望
黄公望 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工书法,通音律,精山水画。首创浅绛山水,自成一家,后世尊为南宗画坛圭臬。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家”,在中国绘画史上有深远影响。《富春山居图》为其代表作。 ……
范中立
范中立作品 北宋画家。字仲立,因性情宽和,人称为“范宽”,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常往来汴京、洛阳,天圣(1023-1032)中尚在。山水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因移居终南山、太华山,对景造意,不取繁饰,自成一家。所作落笔雄健凝炼,喜用状如雨点、豆瓣、钉头的皴笔画山,皴笔布列山石之正面,起伏更见有势,山顶多植密林,水边置大石,屋宇笼染黑色,表现出秦陇间峰峦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