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华依凡 给各位分享西汉位于什么地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汉朝代国的地理位置(汉朝代国在哪里在哪个省份)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汉朝代国的地理位置

春秋时代末期,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山西省东北部,活跃着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建立的国家,这就是代国。

汉承秦制。代时而为郡,时而为诸侯国。在楚汉相争期间,项羽把赵国的主要地域封给张耳,迁赵王歇于代,都今蔚县代王城。

高帝已定天下七年,立刘仲为代王。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将周勃率军击败陈豨,在灵丘将陈豨斩杀,遂即平定代郡九个县。

《汉书・高帝纪第一下》记:"上还洛阳。诏曰':代地居常山之北,与夷狄边,赵乃从山南有之,远,数有胡寇,难以为国。颇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属代,代之云中以西为云中郡,则代受边寇益少矣。王、相国、通侯、吏两千石择可立为代王者。'燕王绾、相国何等三十三人皆曰:'子恒贤知温良,请立以为代王,都晋阳。'"当时的代国所辖地域,比郡地增加不少,包括了今太原及山西东北部、今河北西北部。刘恒为代王17年,直到公元前179年继任皇位。他就是为中国帝制时**创盛世"文景之治"的汉文帝。从这里走出去一位青史留名的帝王,代地有一份荣耀。

古代的关中和汉中还有中原各指哪些地方

汉朝代国的地理位置

1、关中,地名,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万(2015年底)。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

2、汉中即汉中市,汉中市地处中国版图地理几何中心,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它在行政区划上属于西北地区,而地理自然环境属于西南地区。汉中市北界秦岭主脊,与陕西省宝鸡市、西安市为邻,南界大巴山主脊,与四川省广元市、巴中市毗连,东与陕西省安康市相接,西与甘肃省陇南市接壤。

3、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

扩展资料:

兵家必争之地:河西

河西地区系指今甘肃的酒泉、张掖、武威等地,因位于黄河以西,自古称为河西,其地斜处祁连山与北部山系间,东南起自乌鞘岭,西北止于疏勒河下游,宽仅数里至一二百里,长达2000余里,势成一狭长的天然走廊,,亦称河西走廊,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河西地处西北干旱区,石羊河、弱水、疏勒河流域则分布着较大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水草丰美,宜农宜牧。祁连山终年积雪,春夏消融,引以灌溉,尤适于发展“绿洲农业”。历史上是以殷富著称的农业区 。先秦史上,指黄河运城段以西、泾水以东的地区,是关中平原与河东地区的咽喉。

春秋战国时期,河西地区指黄河运城段以西、泾水以东的地区。春秋时晋国和秦国、战国时魏国和秦国为争斗此地区进行了三百多年的战争,大小战役数百次。战争以公元前345年,秦惠文王尽占河西地区为结束。

西汉时河西地区原来是大月氏部族的领地,后冒顿单于打败大月氏,迫其西徙,这里为匈*占有。

汉武帝在河西之战中战胜匈*后,西汉王朝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地区,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唐玄宗时置河西节度使管辖甘肃及河西走廊。它东起乌鞘岭,西接新疆,北连大漠,是一个东西长达1000公里,南北宽仅40~100公里的狭长地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西地区

西汉和东汉哪个在前

西汉在前,西汉为刘邦所建立,东汉为刘秀所建立。二世亡秦,楚汉争霸,王莽乱汉,西汉才立。·刘邦建立(公元前202) 东汉是刘秀建立的(公元25)。

扩展资料: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史称前汉,与东汉统称为汉朝。

西汉在诸多制度上承袭了秦制,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空前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又称后汉,与西汉合称汉朝。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东汉

百度百科-西汉

汉朝首都在哪

汉朝都城在哪里 汉朝都城位于现在的哪里

汉朝都城在长安、洛阳、许昌,汉朝都城位于现在的西北地区。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

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又称后汉,史称东汉 ;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即为汉朝。后代的三国时期汉昭烈帝刘备建立蜀汉,自称季汉,又称西蜀。

扩展资料:

长安作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周、秦、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4年的两段时间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自从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隋时,隋文帝在“大兴县”营建新都(长安县东),命名为“大兴城”。唐朝时,以中轴线重新划分长安县与大兴县,并更名“大兴县"为万年县,取意“万年长安”,重新恢复“长安”之名。

元代,“长安”丧失首都地位,“长安城”所在地“京兆府”易名为“奉元路”。明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

三国之后朝代顺序

1.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2.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6年。

3.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4.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5.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6.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7.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8.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9.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10.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11.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

扩展资料:

华夏统一隋唐五代(公元581年—960年)

(一)隋朝的兴衰:公元581年,杨坚建立了隋朝,公元589年隋文帝攻克了南朝的都城,陈兵溃败近300年的南北政权被消灭了,中国南北统一了。公元604年,杨广即位,即为荒***的隋炀帝。公元617年右屯卫宇文化及发动兵变,用丝带勒死了隋炀帝,隋朝也随着灭亡了。

(二)唐朝的兴衰:隋朝的大将李渊起兵反隋,公元618年,他当上了皇帝,称唐高祖,国号为唐,定都长安,经过几年的平乱,公元624年,唐统一了全国。

经玄武门事件后,唐太宗即位史称贞观之治。唐代后期,李隆基即位——唐玄宗,这一时期史称为“开元盛世”,经过八年的安史之乱,国家的经济出现了破坏,出现了藩镇割据,唐朝走向了衰落。

(三)五代十国:五代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混战的继续和发展,中原有五个王朝,中原以外有十个国家。

边境战乱,九州统一宋元(公元960—1368年)

(一)宋王朝的兴衰:公元960年初,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宋王朝,历史上称为北宋。宋太祖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一下子结除了高级将领的兵权,把权利全部集中到自己手中。

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失败。民族英雄岳飞英勇抗金,最终遭*臣**致死,宋王朝加速了灭亡。

(二)元朝的兴衰:公元1271,忽必烈将蒙古国的国号改为元,历史上的元朝从这时候开始。1279年忽必烈消灭了南宋。1368年元朝灭亡,元朝一共只有98年。

明末混乱不堪,清朝取而代之——明和清前期(公元1368年---1840年)

(一)明朝的兴衰:元朝末年**黑暗,社会**,农民起义不断,朱元璋夺取了农民起义的政权,1368年5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国号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王朝。

(二)清朝的建立:经过萨尔浒大战后,明朝大伤元气,后金步步紧逼,到皇太极即位,用反间计掉了对手袁崇焕大将,打那以后后金越来越强大。1635年皇太极把女真改成满州,162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号为清,他就是清太宗。

王朝****,名士奋起抗争——晚清和**

(一)清朝末期:由于清**对内实行残酷**,对外软弱**,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反清斗争接连不断,为挽救自身命运,统治阶级内部亦进行了一些改革活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变革,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皆以失败而告终。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二)**: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拯救民族危亡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爱国**的浪潮,在中国近代史上汹涌澎湃,空前高涨。

1911年,由***领导的辛亥**爆发,清朝**被**,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成立了中华**,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篇章。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简称朝名。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1.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姒少康在纶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兴夏朝,恢复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

2.商:相传商族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3.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4.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5.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其封地在汉中。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6.新:王莽所创的朝代(国号)“新”的含义:新的本义是改旧、更新。西汉后期在天人感应的五德终始学说支配下,社会**涌动着一种新德代替旧德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并最终完成“再受命”的代汉过程。

7.汉为火德,为赤帝,王莽为土德,自称是“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传黄帝,天命授之。

8.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曹操谥号魏武帝。

9.蜀(汉):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又称“季汉”。

10.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11.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12.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13.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14.辽:辽原称“契丹”,契丹是族名,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15.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16.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陕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17.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18.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19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

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20.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

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历史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