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令狐震儿 给各位分享空调过滤器执行标准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空调滤网的特点是什么?行业标准是什么如何选择?(空调滤网是啥)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空调滤网的特点是什么?行业标准是什么如何选择

QCE 提供的空调过滤网为凹凸式蜂巢结构,可广泛应用于空气过滤、污水过滤系统,在纺丝阶段将抗菌剂(DEP)和防霉剂(TBZ)直接掺入PP树脂原料当中,使生产的过滤网达到了抗菌防霉功效。易于多次清洗调换,起效时间持久。

空调滤网的特点是什么?行业标准是什么如何选择?

行业标准:JB/T 10718-2007空调用机织空气过滤网

一、立式空调过滤网 其内含三层:除尘网、活性炭网、加强网,建议每1-2个月更换一次

二、卧室空调过滤网 其内含活性炭网、加强网,建议每1-2个月更换一次

产品特点

1、设备采用金属材质,质量轻、安装方便,外形美观;

2、设备具有超强的密封性,防泄露;

3、滤料表面经过特殊的光整处理;

4、外框和滤料易拆换、清洗方便、可重复使用;

5、设备的初阻力小、容尘量大;

6、滤料材质有铝网、不锈钢网、无纺布、纤维网、活性炭滤网等多种可选

高效过滤器性能检测台的测试原理以及适用哪些标准?

高效过滤器性能检测台是用于测试高效过滤器和超高效过滤器相关性能的专用设备。

测试原理:

整个系统在超正压的条件下进行操作,测试空气(从室内气体获得)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通过流量测试单元。气溶胶发生器和上游的粒子计数器安装在被测过滤器夹具前,过滤器被钳在夹具面板上。在被测过滤器下游,连接粒子计数器的采样探针来回在过滤器表面进行移动,所有的测试系统均连接到电器板和PC机上,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适用标准:

EN 1822、IEST-PR.CC021、GB/T 6166

试验参数:

1.气流流量:200---5000m3/h

2.被测过滤器尺寸:305×305×30mm---1830×610×300mm

3.压差测试:0---1000Pa

4.扫描速度:≤5cm/s(可调)

5.气溶胶类型:DEHS、DOP、Emery 3004、PAO、PSL等

高效过滤器检测标准有哪些?dop算吗?

高效过滤器检测标准:(Rfilter高效过滤器出厂时都需要做检测,他们的检测设备是美国进口,目前国内就北京空调质量监督局也有一台类似)
高效过滤器在检漏结果的判定上,不同的标准也有所差异。美国IEST-RP-CC034规定C、. D级高效过滤器现场检漏透过率0.3um,光度计扫描检漏法)为0.01。欧盟EN1822规定检漏测试只要被测过滤器的局部透过率不超过规定的局部值便为合格,H13 级高效过滤器对应的局部透过率为0.25%,但要注意这里的透过率是以0.3um 单分散相DOP测试得出的。
我国在“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及高效空气过滤器GB13554-92”中关于已安装过滤器的泄漏测试,规定使用大气尘或其它气溶胶,采用粒子计数器测得泄漏浓度,对于高效过滤器,穿透率不应大于过滤器出厂合格穿透率的2 倍。对于制药企业HEPA 的检漏测试,在实际测试中,若有泄漏,光度计数值会明显升高,易于判断,高效过滤器泄漏率标准定为小于等于0.01%并不影响实际泄漏的检测。
dop也算是其中的一种检测方法,也是目前比较通用的;

空调过滤器初效过滤等于洁净等级什么级别

只用初效过滤没什么级别,只能过滤些空气中的大颗粒吧、、、
要到十万级洁净度等级至少也要初效过滤、中效过滤两级过滤,

**空调过滤器有哪些类型?**空调过滤器怎样清洗?

  相信大家对空调一定都非常熟悉吧!现在大多数家庭之中都已经安装上了空调。空调使用起来是非常方便的,但是空调的后期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空调有很多的零部件组成,在后期使用的过程当中要对这些零部件进行一定的维护与清理。大家都知道**空调吧!**空调是空调当中的佼佼者,但是这种类型的空调后期维护起来也是比较麻烦的,就比方说**空调过滤器。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空调的过滤器吧!

  **空调过滤器有哪些类型

  **空调空气过滤-初效过滤器

  初效过滤器是最常见的过滤器类型,它采用金属丝网、玻璃丝等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过滤能力,能够过滤掉较大颗粒的粉尘杂质。初效过滤器的价格较低,更换也十分方便,实用性较好。初效过滤器的初阻力一般较小,且主要靠惯性作用工作,因此风速可以稍大。

  **空调常见过滤-中效过滤器

  中效过滤器通常采用玻璃纤维和合成纤维制成,过滤器制作成抽屉式或者袋式。相比于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的过滤效果要好得多,能够过滤掉空气中较小颗粒的尘埃物质,过滤效果好;当然,在价格上也会相对较高。中效过滤器具有效率高且具有阻力低,容尘量大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十分常见。

  **空调常见过滤-高效过滤器

  高效过滤器一般包括亚高效0.3级和0.1级高效率器,其滤料为超细玻璃纤维,滤料都制成纸状,这些滤纸的孔隙非常小,并且允许采用的滤速很低,这就增强了小尘粒的筛滤作用和扩散作用,具有很高的过滤效率。在一定风量下,为能实现低滤速以减少过滤器阻力和提高过滤效率,就必须尽量增大过滤面积。

  **空调过滤器怎样清洗-空调过滤器的清洗方法

  方法一:用***进行空调过滤器的清洗是比较好的方法,对于数量较多的单位,采用这种设备非常合适,既方便又经济。清洗步骤如下:

  1、将清洗件完全浸泡在配备好热水清洗液的清洗槽里面;

  2、开启***发生器,***清洗时间按实际情况确定;

  3、从清洗槽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压缩空气(压力小于5bar)吹干;

  4、检查维护极丝无断裂,极板无变形,弹簧极片无移位和断裂;

  5、将干净的构件参照本文档中的相关图片装入箱体。

  方法二:清洗槽清洗。对于数量较少的用户可以用此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用一个可完全浸没构件的清洗槽,配备足够的热水清洗液(淹没构件为宜),将电离器、收集器、过滤网放入,浸泡30-40分钟;

  2、用清洗毛刷清除污渍,然后用清洗液进行反复冲洗,若有空气喷*,用清洗液反复喷洗则更方便,效果更好。注意喷洗压力应小于5bar,喷洗液流方向和极板平面平行;

  3、其余步骤同方法一中3、4、5。

  有关**空调的过滤器以及**空调过滤器的清洗方法小编已经为大家介绍完了,所以大家应该详细的去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这样的话便于大家以后更好的去使用**空调。**空调虽然平时使用起来效果比较好,但是他后期维护是非常麻烦的,特别是在清洗空调的时候非常的繁琐,可以说任何一种产品有利的同时必有弊,对于个人家庭用户来说小编是不建议大家购买**空调的。

若粗效过滤器的过滤效率为20%,中效过滤效率为40%,则其俩串联后,它的过滤效率是多少?

若粗效过滤器的过滤效率为20%;
中效过滤效率为40%;
则其俩串联后,它的过滤效率应该为40%;

也就是两级过滤器串联,过滤效率取最大的那一级;
比如Rfilter长期给开立空调做的配套空气过滤器,就是由G3初效过滤器和F7中效过滤器构成,一般效率就是取的F7为主;

**空调设备有没有什么相关的验收标准和规范?

**空调验收标准--说说暖通系统的调试
就暖通行业来讲,由于从冷热源到输配系统到末端设备到用户空间以致到室外因素都是整个暖通空调系统的因素或者构件,目前设计院由于各种原因只能做简单的工况设计,所以说设计本身就是多少有以偏取全的因素,一个设计好的系统能够具有强的适应能力去适应各种因素的变化。
如,外界气象变化后,末端设备,输配系统,冷热源都能够相应做出调整,当然这些调整仅仅缩小到调试范围也许就是众人理解的阀门的调节,其实不应该仅仅是阀门。有时候甚至带有策略性的调整,简单来讲其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动态规划问题(参见运筹学),目标是运行费用最省,这一点在冰蓄冷系统上最能体现,而现在的设计人员,甚至大师都对此理解不深。所以设计如果没有做到能够适应各类情况,调试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问题,调也调不出来,最简单么过于我设计的时候根本就不标注每个风口的风量,你怎么调,只能挂布条,看看每个都有风就okay了。
回头再说调试,设计的时候考虑了各类影响因素,那么调试工作就一定能够到理想效果吗?未必,如,静态的水系统不平衡问题是能够通过调试解决,而动态的影响单纯靠阀门一个个人工调整已经无法实现,所以运行的控制策略这个时候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国内暖通的设计控制系统往往不是由暖通人员做的,最后系统在哪里高耗能运行,也不会出大问题。
所以,归根到底,设计时候控制策略就应该做好,做全寿命周期的运行策略,再拿冰蓄冷系统举例,这个控制系统要能够自适应,要会去学习,运行一两年后有了非常多的数据,控制策略制定的设计人员还在跟着调整(这能做到吗?),我觉得设计人员这样做一个工程就是这个工程类别的大师了,经验教训都总结出来了。
而实际根本不是这样,师傅带徒弟,不出问题不去想我设计的东西如何,第一次师傅告诉的做法做一辈子,再告诉自己徒弟,如此循环,让暖通成了一个低附加值的垃圾行业,搞出来非常多的高投资,高运行费用的垃圾建筑(比如我了解的中国工商银行总部大楼,运行费用400~550元/m2的变风量系统)。

**空调安装施工、验收规范
1、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进场验收—安装室内系统—隐蔽工程验收—安装室外机—联调试压—竣工验收—装修后收尾复检。
1.1 施工准备
组织人员、准备工具、设计确认、组织进货、采购材料。
1.2 进场验收
施工设计方案验收、系统设备验收、材料配件验收。
1.3 安装室内系统
第一步:根据主机(风盘)位置打孔、剔槽、走线;
第二步:吊装室内机(安装风盘)、安装氟管、安装冷凝水管;
第三步:安装风管道或水管道。
1.4 隐蔽工程验收
室内机系统吊装验收、系统线路验收、风管道或水管道安装验收、冷凝水管安装验收。
1.5 安装室外机
固定主机、连接管线、制作保温。
1.6 联调试压
系统调试、**试验(水机)。
1.7 竣工验收
主机系统安装验收、系统运行试验验收、冷凝水排放试验验收、书面文档及遗留问题交接。
1.8 装修后收尾复检
在客户装修完工后,完成收尾、免费复检,复检内容与竣工验收相同。
2、验收的基本标准
2.1 进场验收的基本标准
2.1.1 施工设计方案验收的基本标准
1、方案完整、图纸齐全,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2、方案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
3、方案符合现场施工条件的要求,室内主机(风盘)安装位置设计合理,室外机的安装位置牢固可靠、通风良好,远离强热源和其他设备的排气口,且不违反物业管理的规定;
4、方案中管线路由设计合理,符合建筑施工规范的要求。
2.1.2 系统设备验收的基本标准
1、进场的系统设备包装完整无损且符合合同规定;
2、设备的品牌、规格型号、数量与合同约定一致;
3、设备开箱后,根据装箱单清点核对全部零、部件、附属材料和专用工具,并检查说明书、合格证、检验记录和必要的装配图及技术文件是否齐全。
4、设备及其零、部件表面无缺损和锈蚀等情况;
5、设备用电规格与现场供电相一致。
2.1.3 材料配件验收的基本标准
1、根据施工设计方案的材料及配件清单,核对主要材料及配件的品牌、名称、规格型号,其中标准材料及配件均应符合国标且相关**齐全。对其它材料及配件可抽样检查。
2、材料及配件应没有破损及老化现象。
2.2 隐蔽工程验收的基本标准
2.2.1 室内机系统吊装验收的基本标准
1、室内机吊装水平;
2、吊装连接部位加有防震橡胶垫;
3、风阀的安装规范;
4、水机系统的风盘安装规范。
2.2.2 系统线路验收的基本标准
1、线槽横平竖直;
2、打孔规范标准;
3、使用设计规定的穿线管;
4、电源线及控制线缆为符合设计规格的国标线缆;
5、单相电源的相线宜用红色线(也可用蓝、黄线),零线用黑色线。三相电源的三根相线(A、B、C)应分别使用红、黄、绿颜色的线,零线用黑色线,接地线用黄绿双色线。
6、电源线与控制线应分别铺设,并标明分号线。
2.2.3 风管道及水管道安装验收的基本标准
1、风管道安装的位置、标高及走向符合设计标准;
2、风管道的连接严密牢固,无死弯、损凹现象;
3、风管道的支、吊、托架的安装牢固、平直,不妨碍风口、阀门、检查门及自控机构的操作使用。
4、风管道固定支、吊架的间距标准:水平风管直径或长边尺寸小于400mm时,风管支、吊架的间距应小于4m;水平风管直径或长边尺寸大于400mm时,支、吊架的间距应小于3m。垂直风管的支、吊架的间距应小于4m,每根立管的固定件不应少于2个。
5、水管道的材料、直径符合设计要求;
6、水管道安装的坐标、标高和纵、横向的弯曲度应符合设计规定;管道吊装牢固,位置正确、平直,无明显偏差。
7、水管道固定支、吊架的间距标准: = 1 \* GB3 ①PP-R管:当管径为25mm时,间距小于0.6米;管径为32mm时,间距小于0.7米;管径为40mm时,间距小于0.8米;管径为50mm时,间距小于0.9米。 = 2 \* GB3 ②镀锌管:当管径为20mm时,间距小于2.0米;管径为25mm时,间距小于2.0米;管径为32mm时,间距小于2.5米;管径为40mm时,间距小于3.0米。
8、水管道与水泵、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的连接必须采用弹性接管或软接管(金属或非金属软管),与其连接的管道应设置**支架。连接应牢固、不得强行对口连接,不得有强扭或瘪管现象。
2.2.4 凝水管安装验收的基本标准
1、冷凝水管的材料、直径符合设计要求;
2、冷凝水管的水平管应坡向排水口,坡度应大于或等于8‰;
3、软管连接部分的长度不宜大于150mm。软管连接应牢固,不得有瘪管和强扭现象;
4、冷凝水管道固定支、吊架的间距标准:当管径为25mm时,间距小于1米;管径为32mm时,间距小于1.2米;管径为40mm时,间距小于1.4米;管径为50mm时,间距小于1.6米。
5、进行通水及存水试验,没有渗漏现象。
2.3 竣工验收的基本标准
2.3.1 主机系统安装验收的基本标准
1、复查室内主机系统(风盘)的安装;
2、室外机安装牢固,悬挂在外墙上的室外机,室外机与机架连接、机架与墙体的连接、连接必须紧密,必须保证质量和承受能力。
3、室外机安装在屋顶平台上,应采取防水措施——机座安装位置高出地面200-300mm,机座周围设有排水槽;
4、室外机与机座之间应加有橡胶减振垫,室外机的进出水口必须用软接头连接,且不允许室外机内管路受到较大扭力;
5、室外机的安装保持水平。
6、系统主机与制冷剂管道的连接密封完好,制冷剂管道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出现裂纹、褶皱等**;
7、制冷剂管道穿越墙体或楼板之处应设保护套管,管道的焊缝不得置于套管内。保护套管应与墙面或楼板平齐,但应比地面高出20mm,并应向室外倾斜,管道与套管的空隙应用隔热或其它不燃材料堵塞;
8、系统的电气工程必须符合国家电气标准,现场应设置空调专用电源,且与系统空调设备的用电规格指标相匹配。应单独安装相应容量的漏电保护器、空气开关等保护装置,且有可靠的接地系统。
9、水机系统进行**试验,**工作必须在竣工验收日的24小时之前进行,并保持到竣工验收日。**试验的压力标准为:当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0MPa时,试验压力为1.5倍工作压力,一般控制在0.7MPa左右;当工作压力大于1.0MPa时,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加0.5MPa。水压试验应在5℃以上的气温条件下进行,否则应有防冻措施。
10、风口与风道的连接采用直接粘接或软接头连接,连接处必须平整、密封(若因客户装修未完而暂时不能安装风口时,此项检查可放到“收尾复检”时进行)。
2.3.2 系统运行试验验收的基本标准
1、系统运转平稳,无异常振动与声响,噪声不超过产品说明书中的设计指标及国家有关标准;
2、末端设备(风机盘管机组、空调箱)温控开关的控制动作应正确,并与空调机组运行状态一一对应;
3、系统送、回风畅通,出风口的温度达到设计标准;
4、风口的三档风速风量的实测值与设计风量的偏差小于10%。
2.3.3 冷凝水排放试验验收的基本标准
1、冷凝水系统再次进行充水试验,没有渗漏现象;
2、冷凝水排放通畅。
2.3.4 书面文档及遗留问题交接
1、系统的设计方案、竣工图纸资料、使用说明书、各项试验数据、进场验收报告和隐蔽工程验收报告等书面文档资料齐全;
2、因客户装修未完而遗留下暂时不能安装风口、***等问题时,我方将未安装的风口、***等一并移交给客户报馆,待客户装修完成后通知我方完成上述收尾工作;
3、上述两项移交工作完成后,由客户在竣工验收报告上签字,系统移交完毕。
2.4 装修后收尾复检
待收尾工作完成后,我方按照竣工验收的基本标准免费为客户进行一次系统复检。
3、验收实施办法
3.1 验收人员由客户(或客户代表)及我方工程设计、监理人员共同组成;
3.2 验收时间由我方提前48小时告知客户,若客户因故无法参加,双方可另行确定验收时间;
3.3 在验收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我方将予以改正。若我方施工人员对发现的问题不加改正、企图蒙混过关,一经发现后,我方不但立即责令其无条件予以改正,还将赔付1000元的质量补偿金;
3.4 验收工作完成后,双方应在验收报告上签字;
3.5 为了表示对客户参加验收工作的谢意,我方为参加全部三次验收工作的客户提供100元的验收服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