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刘亦绿 给各位分享姜堰地区有什么特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姜堰特色小吃有哪些(姜堰的特色美食)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姜堰特色小吃有哪些
一、嘉腐雅鱼汉阳鸡
素有“嘉腐雅鱼汉阳鸡”之说的汉阳土鸡,皆用竹背篼背到地上敞外,天黑再背回,群鸡觅食地上散落的花生和昆虫,故肉质鲜嫩异常,不含任何添加剂,营养价值高。
二、姜堰酥饼
油酥面团卷成多层次的圆柱形,横断数截,垂直拍扁,擀成饼坯。两片饼坯之间夹以火腿、笋丁、鸡丁、虾仁等所制馅心,捏实边沿,油炸成熟。其层次丰富,花纹清晰,色泽金黄,酥脆味香。
三、溱潼鱼饼虾球
溱潼古镇,四面环水,水产丰富,以鱼入馔,远近闻名,尤其“鱼饼”“虾球”堪称溱湖双璧。
1.“鱼饼”用料以白鱼为上,青鱼次之。将鲜鱼破膛洗净,去皮剔骨,斩成茸泥,愈细愈佳。置鱼茸于盆中,辅以姜、葱汁、料酒、蛋清、菱粉加水调成糊状,用手揽拌。此时稠稀全凭手感。搅至粘稠加盐“收膏”,搅拌力道加大,促其“上劲”,成熟时取小块置清水中立即浮起。
拌好的鱼茸用手挤在平锅上呈饼状(用少许熟猪油抹锅,可使表面不上壳不上色)以文火烙之,两面翻烙至熟,置于筛中**后即可下锅。烧“鱼饼”需将“鱼饼”切成块状,配以笋片、肴肉片、鸡丝、青菜芯等,放入鸡汤加熟猪油烹之,起锅时在碗中浇少许麻油。上桌时,香味扑鼻,味美爽口,雪白**,实为溱湖美食。
2.“虾球”源于“虾饼”,与“鱼饼”乃异曲同工。演变成“虾球”后制作更为讲究,且品味也更胜一筹。取新鲜河虾去壳,斩成茸泥,加入二成肥膘(猪肉)茸泥,辅以生姜、葱汁、料酒、蛋清、菱粉,加水调成糊状,操作与“鱼饼”同,最后加盐“收膏”拌好的虾茸用手挤成球状至油锅(熟猪油)内炸熟,此时关键就是掌握油温,温高则起壳;温低则开裂。待虾球浮起用漏勺捞起,淋清油置筛中**后即可下锅。
四、丝光薄荷糖
泰州丝光薄荷糖是有着百余年生产历史的传统产品,价廉物美,质地坚脆,素有“三里香糖”雅称(口含一粒糖块能行三里路才溶净)。工艺考究,色泽透明,嵌条清晰,美观大方,保持适中的薄荷清香。夏季食用清凉爽口、生津解暑、清心提神。在医药上对润喉、去暑、止晕有一定功效,是广大旅游者之喜备佳品。
关于姜堰特产有哪些作文450字。
我的家乡——姜堰,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它素有“鱼米之乡”的称号。这里有许多美味的特产。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的是河横大米。河横大米产自沈高河横镇。每当秋季来临时,河横产稻区一片金黄,老远就闻到香喷喷的稻香。农民伯伯在这时候把它们收割下来,进行加工。加工后的稻米如珍珠一般,粒粒饱满、洁白无瑕。煮好的米饭香味诱人、香飘**。吃起来香软细腻,在嘴里细细咀嚼,还有淡淡的甜味,让人吃了还想吃。
我们这儿,最美味的莫过于溱湖八鲜了。溱湖八鲜有断蟹、甲鱼、银鱼、青虾、水贝、四喜【大四喜:青(鱼)、白(鱼)、鲤(鱼)、鳜(鱼);小四喜:昂(刺)、旁(皮)、罗(汉)、鲹(鱼)】、水蔬。这八样特色人见人爱。
“南有澄湖闸蟹,北有溱湖断蟹。”这句话不正应证了溱湖断蟹的美味吗?溱湖断蟹产自溱湖,溱湖的水清澈见底,富有营养。到了秋天,农民伯伯用簖把蟹打捞上来。这些蟹壳青青的,眼珠大大的。把这些蟹煮熟之后,扒开蟹壳,只见蟹黄饱满,油脂四溅。咬一口,哇,肉质香软,令人垂涎欲滴!
溱湖的甲鱼,像乌龟,却是一道香软可口的营养佳肴,据说它体内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A、B1、B2等,具有鸡、鹿、牛、猪、鱼5种肉的美味,素有“美食五味肉”之称。
溱湖的银鱼,晶莹剔透、无鳞无骨,如柳叶般大小。看起来就令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吃起来鲜美、可口。
我的家乡还有许多美食,想必你已经忍不住直流口水了!那就快来品尝品尝吧!我随时欢迎你的到来!
泰州有哪些特产?姜堰有哪些特产?
最太难说了,先列一些吧。 脆饼,溱湖水产品(溱湖八鲜,鱼丸鱼圆鱼饼,簖蟹),蒋垛猪头肉,大埨羊肉汤,各种糖果儿(桃酥饼,麻饼儿,胶切糖,花生糖,芝麻糖等等)。 以丝瓜、蘑菇、银杏、螃蟹、甲鱼、河虾、河豚、淡水白鲳为主的特种农副产品已形成规模养殖 基本概况 姜堰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挟江襟淮,东临沧海,众水来汇,奔涌旋流,又称三水、罗塘。北宋年间,盐商姜仁惠、姜谔父子率众聚资,筑堰抗洪,家园久治,功业永存,姜堰由此得名。东邻海安县、东台市,西接泰州市海陵、高港二区及江都市,南北分别与泰兴市、兴化市接壤。境内宁靖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328国道横穿东西,市镇等级公路全部联网;新老通扬运河、中干河、姜溱河、东西姜黄河等骨干航道纵横交错;从姜堰到南京、上海均不超过3小时车程。 全市土地面积1044平方千米,人口90.7万人。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水面总面积约占15%。1994年7月原泰县撤县设市,改称姜堰市。2003年末,全市设有姜堰镇、溱潼镇、顾高镇、蒋垛镇、大伦镇、白米镇、娄庄镇、沈高镇、俞垛镇、兴泰镇、张甸镇、大泗镇、梁徐镇、苏陈镇、桥头镇、淤溪镇、华港镇、罡杨镇等18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风景名胜区,56个居民委员会,298个行政村。 姜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清代棋圣”黄龙士、“当代草圣”高二适也都是从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骄子。现代艺术大师梅兰芳祖居姜堰张沐.这里的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银杏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的盛誉,是江苏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上海“菜篮子”工程供应基地,也是全国优质粮、优质棉的供应基地.这里的风景秀丽,溱潼风景区和名甲天下的“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是国家重点旅游项目。这里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联合国授予“生态农业全球500佳”、江苏省小康县(市),并正致力打造舒适姜堰、平安姜堰、诚信姜堰、效率姜堰和文明姜堰。与时俱进的姜堰处处勃发出现代化的气息。姜堰物产资源丰富,是闻名遐尔的“鱼米之乡”。 早在西汉时就是朝廷屯积皇粮的“仓场”,今天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商品粮、银杏、瘦肉型猪、水产品生产基地。以丝瓜、蘑菇、银杏、螃蟹、甲鱼、河虾、河豚、淡水白鲳为主的特种农副产品已形成规模养殖。河横村因杰出的生态环境保护成就,获得联合国环境署颁发的“全球500佳”称号。全市现已建成20多个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96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被省级认定。姜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扩张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对外形象、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素质,打造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十年来先后投入百亿元,加速城市建设。目前,常住人口22万,总面积18平方公里“七纵七横”的城市布局已经形成。商业步行街、大型连锁超市、星级酒店、市民广场、滨河绿化、精品住宅小区等一批现代样板工程,融入市民生活。一个“路畅、城高、居雅、水美、绿郁、商荣、人和”的绿色生态姜堰已经矗立在江苏大地。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姜堰市地处**带北部,降水丰富,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姜堰市地处江淮平原,姜堰市位于苏中平原,她南接长江,北枕淮河,东近黄海,西临京杭大运河,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 姜堰水系发达,东有海水、南有江水,北有淮水,中干河、姜溱河、东西姜黄河等骨干航道纵横交错。 姜堰市属于北**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气候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冬夏较长,春秋较短。常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积温5365.6℃;年平均降水量991.7毫米,年平均雨日11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059小时;无霜期215天。作物生长季较长,日平均气温高于10℃的作物生长期平均为223天,高于15℃喜温作物生长期172天。全年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农业气候条件优越。 姜堰市矿产资源主要有里下河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粘土以及溱湖风景区的地热矿泉水等。 姜堰属泰州。崇祯《泰州志》载:“《禹贡》(泰州)淮海为扬州,言北据淮,东距海为扬州之域。周武王封泰伯于吴,其地属吴。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而不能正江淮之地,遂属楚……”这方宝地究竟经历了多少人间沧桑,谁也说不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镇北天目山发现了宋代和汉代墓葬,出土北宋政和铁钱、两汉陶器、铁剑、铜镜、五铢钱等。八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地方文物工作者在天目山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获得鬲、豆、罐、箭镞、网坠、铜削等。二十一世纪初年,发现的遗物有陶、铜、石、骨、蚌、牙等质料的人工器物,鹿、獐、犬、鱼、鳖、蚌、鸟等类动物遗骨。考古证实,姜堰这块宝地,至少在6800年左右我们的祖先即在此生息了。 对于“姜堰”这个名字从何而来,众说不一。称“三水”者有之,称“罗塘”者亦有之。它究竟何时取名,*名什么,学名何称,至今仍是姜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载:姜堰这个名号,最早出现在北宋泰州军的境内。宋史卷八十八载:“泰州,上,海陵郡。本团练,乾德五年(967年)降为军事。”“军”的范围有多大?西至海陵(泰州),东至如皋,北至临泽(高邮),南至孤山(靖江),约有五六个县的地方。在这本地图集上标出的地名只有十五六个,姜堰就是其中一个。 **六年(1917年)《姜堰乡土志》载:“姜堰市者姜堰镇之改称也,古名三水,以江、淮、湖皆积于此故名之,其水由西来至湾子口,一向东,一向北,相触回旋为罗纹而成塘,故又名罗塘。”崇祯《泰州志》载:“姜堰,州治东四十五里天目山前,潴运行水北至西溪通运盐河以达上河。嘉佑二年(1057年)守王纯臣移堰近南宋庄侧,宣和二年(1120年)大水,移于罗塘港,近运河口。”又传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泰州富商姜仁惠,置田产若干,在州治东天目山附近。当时,东有海水、南有江水,北有淮水,常为患。姜仁惠、姜锷父子两次出钱出力,先后两次率领民众筑堰抗洪,最后迁堰(坝)至罗塘港,近运河口。上坝、下坝、大概即这个时候形成的。 姜堰,又名“三水”、“罗塘”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宣统泰州志》载:“罗塘港——州治东四十五里,今姜堰河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姜堰镇南街,曾发现一块石碑,上刻“罗塘古镇”四个大字。立碑年代为道光十六年(1836年)。“三水”也好,“罗塘”也罢,最古老的名字还是“姜堰”。 “姜堰”这个水利建设的成功,是我们的祖先艰苦卓绝、与天地奋斗的结果。当年一筑坝,二迁坝址,这样大的工程,姜氏父子出钱出力,百姓们自带工具,自建工棚,但基本是以工代赈。他们出大力,流大汗,夏天不怕烈日当空,冬季不怕天寒地冻,就是这样勒紧裤带,一锹一锹地挖土,一车一车地推泥,终于垒起“姜堰”这块丰碑。 百姓们为了纪念姜仁惠,姜锷父子,不忘他们率领民众筑堰的功绩,逐将大堤命名为“姜堰”。姜堰因此得名。 姜堰市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秦代属东海郡,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海陵县,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海陵为吴陵,南唐元元年(937)年升为泰州。 **初年废州设县,县治泰州。1940年10月,泰县****政权于海安建立。 1949年5月,泰县人民**驻姜堰镇西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泰县与县级泰州市两度分合,1962年1月复称泰县,县治姜堰镇。 1994年撤县设市,改称姜堰市。1996年隶属新设立的地级泰州市。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姜堰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东邻海安县、东台市,西接泰州市海陵、高港二区及江都市,南北分别与泰兴市、兴化市接壤。 区号 0523 邮政编码 225500 市人民**驻姜堰镇 2004年底辖3个街道、18个镇。 蒋垛镇 面积66.00平方千米,人口 52235人。 娄庄镇 面积68.00平方千米,人口 50175人。 白米镇 面积51.00平方千米,人口 46693人。 俞垛镇 面积82.00平方千米,人口 50892人。 罡杨镇 面积34.00平方千米,人口 21615人。 兴泰镇 面积37.00平方千米,人口 25621人。 大伦镇 面积56.00平方千米,人口 43966人。 华港镇 面积72.00平方千米,人口 42487人。 顾高镇 面积37.00平方千米,人口 29748人。 大泗镇 面积30.00平方千米,人口 30403人。 桥头镇 面积38.00平方千米,人口 25310人。 张甸镇 面积89.80平方千米,人口 79105人。 沈高镇 面积56.00平方千米,人口 37395人。 溱潼镇 面积31.60平方千米,人口 30578人。 苏陈镇 面积58.84平方千米,人口 56266人。 梁徐镇 面积59.70平方千米,人口 54561人。 淤溪镇 面积78.00平方千米,人口 44307人。 姜堰镇 面积78.31平方千米,人口169105人。 附:泰州市**泰政发[2008]114号文件: 泰州市人民**关于将泰兴市姜堰市部分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高港区海陵区代管的通知 (泰政发[2008]114号) 泰兴、姜堰市人民**,海陵、高港区人民**,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行政区域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共同发展、协调发展,经研究决定: 将泰兴市胡庄镇划归高港区代管;泰兴市宣堡镇的赵王、乔杨、明河、钱赵、管营、孔桥、蔡庄7个村划归高港区代管,隶属许庄街道办事处;泰兴市第二捕捞公司划归高港区代管,隶属永安洲镇,领导关系归高港区农委;姜堰市大泗镇划归高港区代管。 将姜堰市罡杨镇、苏陈镇(西石羊、东石羊、双岸、周埭、苏陈、北庄、镇东、徐庄、夏郑、夏棋、张家院、百里、双虹、大冯甸、前窦、院庄16个村以及苏陈居委会)划归海陵区代管。 将苏陈镇的西查、东查、唐宁、军铺、三舍、小冯甸、杏林7个村划归姜堰市姜堰镇代管。 希泰兴市、姜堰市、海陵区、高港区人民**按照市委、市**的要求,认真做好代管的各项交接工作,确保行政区划调整的顺利实施,确保社会稳定。 长江三鲜,刀鱼、鲥鱼、回鱼为扬子绝鲜。其中刀鱼宴是以刀鱼为主要原料精心制作的,佳肴妙趣横生。 溱湖簖蟹 自古以来“南有澄湖闸蟹,北有溱湖簖蟹”,又称“南闸北簖”。溱湖簖蟹,青眼红毛,膏厚肉腴,为上乘之品。 姜堰运粮彩豚 “彩豚”是一种空中能飞,水中能泳,陆地上生长繁殖,以善素食为主,抗病能力强,高蛋白,低脂肪,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又容易养殖,为人民身体营养所需要的可食动物。“彩豚”的血既能生喝又能熟食,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辅助治疗胃病,有利于身体健康。 姜堰的特色就是浴室多(也就是“鸡”
泰州有哪些特产?姜堰有哪些特产?
最太难说了,先列一些吧。 脆饼,溱湖水产品(溱湖八鲜,鱼丸鱼圆鱼饼,簖蟹),蒋垛猪头肉,大埨羊肉汤,各种糖果儿(桃酥饼,麻饼儿,胶切糖,花生糖,芝麻糖等等)。 以丝瓜、蘑菇、银杏、螃蟹、甲鱼、河虾、河豚、淡水白鲳为主的特种农副产品已形成规模养殖 基本概况 姜堰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挟江襟淮,东临沧海,众水来汇,奔涌旋流,又称三水、罗塘。北宋年间,盐商姜仁惠、姜谔父子率众聚资,筑堰抗洪,家园久治,功业永存,姜堰由此得名。东邻海安县、东台市,西接泰州市海陵、高港二区及江都市,南北分别与泰兴市、兴化市接壤。境内宁靖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328国道横穿东西,市镇等级公路全部联网;新老通扬运河、中干河、姜溱河、东西姜黄河等骨干航道纵横交错;从姜堰到南京、上海均不超过3小时车程。 全市土地面积1044平方千米,人口90.7万人。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水面总面积约占15%。1994年7月原泰县撤县设市,改称姜堰市。2003年末,全市设有姜堰镇、溱潼镇、顾高镇、蒋垛镇、大伦镇、白米镇、娄庄镇、沈高镇、俞垛镇、兴泰镇、张甸镇、大泗镇、梁徐镇、苏陈镇、桥头镇、淤溪镇、华港镇、罡杨镇等18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风景名胜区,56个居民委员会,298个行政村。 姜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清代棋圣”黄龙士、“当代草圣”高二适也都是从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骄子。现代艺术大师梅兰芳祖居姜堰张沐.这里的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银杏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的盛誉,是江苏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上海“菜篮子”工程供应基地,也是全国优质粮、优质棉的供应基地.这里的风景秀丽,溱潼风景区和名甲天下的“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是国家重点旅游项目。这里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联合国授予“生态农业全球500佳”、江苏省小康县(市),并正致力打造舒适姜堰、平安姜堰、诚信姜堰、效率姜堰和文明姜堰。与时俱进的姜堰处处勃发出现代化的气息。姜堰物产资源丰富,是闻名遐尔的“鱼米之乡”。 早在西汉时就是朝廷屯积皇粮的“仓场”,今天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商品粮、银杏、瘦肉型猪、水产品生产基地。以丝瓜、蘑菇、银杏、螃蟹、甲鱼、河虾、河豚、淡水白鲳为主的特种农副产品已形成规模养殖。河横村因杰出的生态环境保护成就,获得联合国环境署颁发的“全球500佳”称号。全市现已建成20多个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96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被省级认定。姜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扩张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对外形象、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素质,打造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十年来先后投入百亿元,加速城市建设。目前,常住人口22万,总面积18平方公里“七纵七横”的城市布局已经形成。商业步行街、大型连锁超市、星级酒店、市民广场、滨河绿化、精品住宅小区等一批现代样板工程,融入市民生活。一个“路畅、城高、居雅、水美、绿郁、商荣、人和”的绿色生态姜堰已经矗立在江苏大地。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姜堰市地处**带北部,降水丰富,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姜堰市地处江淮平原,姜堰市位于苏中平原,她南接长江,北枕淮河,东近黄海,西临京杭大运河,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 姜堰水系发达,东有海水、南有江水,北有淮水,中干河、姜溱河、东西姜黄河等骨干航道纵横交错。 姜堰市属于北**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气候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冬夏较长,春秋较短。常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积温5365.6℃;年平均降水量991.7毫米,年平均雨日11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059小时;无霜期215天。作物生长季较长,日平均气温高于10℃的作物生长期平均为223天,高于15℃喜温作物生长期172天。全年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农业气候条件优越。 姜堰市矿产资源主要有里下河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粘土以及溱湖风景区的地热矿泉水等。 姜堰属泰州。崇祯《泰州志》载:“《禹贡》(泰州)淮海为扬州,言北据淮,东距海为扬州之域。周武王封泰伯于吴,其地属吴。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而不能正江淮之地,遂属楚……”这方宝地究竟经历了多少人间沧桑,谁也说不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镇北天目山发现了宋代和汉代墓葬,出土北宋政和铁钱、两汉陶器、铁剑、铜镜、五铢钱等。八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地方文物工作者在天目山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获得鬲、豆、罐、箭镞、网坠、铜削等。二十一世纪初年,发现的遗物有陶、铜、石、骨、蚌、牙等质料的人工器物,鹿、獐、犬、鱼、鳖、蚌、鸟等类动物遗骨。考古证实,姜堰这块宝地,至少在6800年左右我们的祖先即在此生息了。 对于“姜堰”这个名字从何而来,众说不一。称“三水”者有之,称“罗塘”者亦有之。它究竟何时取名,*名什么,学名何称,至今仍是姜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载:姜堰这个名号,最早出现在北宋泰州军的境内。宋史卷八十八载:“泰州,上,海陵郡。本团练,乾德五年(967年)降为军事。”“军”的范围有多大?西至海陵(泰州),东至如皋,北至临泽(高邮),南至孤山(靖江),约有五六个县的地方。在这本地图集上标出的地名只有十五六个,姜堰就是其中一个。 **六年(1917年)《姜堰乡土志》载:“姜堰市者姜堰镇之改称也,古名三水,以江、淮、湖皆积于此故名之,其水由西来至湾子口,一向东,一向北,相触回旋为罗纹而成塘,故又名罗塘。”崇祯《泰州志》载:“姜堰,州治东四十五里天目山前,潴运行水北至西溪通运盐河以达上河。嘉佑二年(1057年)守王纯臣移堰近南宋庄侧,宣和二年(1120年)大水,移于罗塘港,近运河口。”又传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泰州富商姜仁惠,置田产若干,在州治东天目山附近。当时,东有海水、南有江水,北有淮水,常为患。姜仁惠、姜锷父子两次出钱出力,先后两次率领民众筑堰抗洪,最后迁堰(坝)至罗塘港,近运河口。上坝、下坝、大概即这个时候形成的。 姜堰,又名“三水”、“罗塘”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宣统泰州志》载:“罗塘港——州治东四十五里,今姜堰河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姜堰镇南街,曾发现一块石碑,上刻“罗塘古镇”四个大字。立碑年代为道光十六年(1836年)。“三水”也好,“罗塘”也罢,最古老的名字还是“姜堰”。 “姜堰”这个水利建设的成功,是我们的祖先艰苦卓绝、与天地奋斗的结果。当年一筑坝,二迁坝址,这样大的工程,姜氏父子出钱出力,百姓们自带工具,自建工棚,但基本是以工代赈。他们出大力,流大汗,夏天不怕烈日当空,冬季不怕天寒地冻,就是这样勒紧裤带,一锹一锹地挖土,一车一车地推泥,终于垒起“姜堰”这块丰碑。 百姓们为了纪念姜仁惠,姜锷父子,不忘他们率领民众筑堰的功绩,逐将大堤命名为“姜堰”。姜堰因此得名。 姜堰市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秦代属东海郡,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海陵县,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海陵为吴陵,南唐元元年(937)年升为泰州。 **初年废州设县,县治泰州。1940年10月,泰县****政权于海安建立。 1949年5月,泰县人民**驻姜堰镇西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泰县与县级泰州市两度分合,1962年1月复称泰县,县治姜堰镇。 1994年撤县设市,改称姜堰市。1996年隶属新设立的地级泰州市。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姜堰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东邻海安县、东台市,西接泰州市海陵、高港二区及江都市,南北分别与泰兴市、兴化市接壤。 区号 0523 邮政编码 225500 市人民**驻姜堰镇 2004年底辖3个街道、18个镇。 蒋垛镇 面积66.00平方千米,人口 52235人。 娄庄镇 面积68.00平方千米,人口 50175人。 白米镇 面积51.00平方千米,人口 46693人。 俞垛镇 面积82.00平方千米,人口 50892人。 罡杨镇 面积34.00平方千米,人口 21615人。 兴泰镇 面积37.00平方千米,人口 25621人。 大伦镇 面积56.00平方千米,人口 43966人。 华港镇 面积72.00平方千米,人口 42487人。 顾高镇 面积37.00平方千米,人口 29748人。 大泗镇 面积30.00平方千米,人口 30403人。 桥头镇 面积38.00平方千米,人口 25310人。 张甸镇 面积89.80平方千米,人口 79105人。 沈高镇 面积56.00平方千米,人口 37395人。 溱潼镇 面积31.60平方千米,人口 30578人。 苏陈镇 面积58.84平方千米,人口 56266人。 梁徐镇 面积59.70平方千米,人口 54561人。 淤溪镇 面积78.00平方千米,人口 44307人。 姜堰镇 面积78.31平方千米,人口169105人。 附:泰州市**泰政发[2008]114号文件: 泰州市人民**关于将泰兴市姜堰市部分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高港区海陵区代管的通知 (泰政发[2008]114号) 泰兴、姜堰市人民**,海陵、高港区人民**,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行政区域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共同发展、协调发展,经研究决定: 将泰兴市胡庄镇划归高港区代管;泰兴市宣堡镇的赵王、乔杨、明河、钱赵、管营、孔桥、蔡庄7个村划归高港区代管,隶属许庄街道办事处;泰兴市第二捕捞公司划归高港区代管,隶属永安洲镇,领导关系归高港区农委;姜堰市大泗镇划归高港区代管。 将姜堰市罡杨镇、苏陈镇(西石羊、东石羊、双岸、周埭、苏陈、北庄、镇东、徐庄、夏郑、夏棋、张家院、百里、双虹、大冯甸、前窦、院庄16个村以及苏陈居委会)划归海陵区代管。 将苏陈镇的西查、东查、唐宁、军铺、三舍、小冯甸、杏林7个村划归姜堰市姜堰镇代管。 希泰兴市、姜堰市、海陵区、高港区人民**按照市委、市**的要求,认真做好代管的各项交接工作,确保行政区划调整的顺利实施,确保社会稳定。 长江三鲜,刀鱼、鲥鱼、回鱼为扬子绝鲜。其中刀鱼宴是以刀鱼为主要原料精心制作的,佳肴妙趣横生。 溱湖簖蟹 自古以来“南有澄湖闸蟹,北有溱湖簖蟹”,又称“南闸北簖”。溱湖簖蟹,青眼红毛,膏厚肉腴,为上乘之品。 姜堰运粮彩豚 “彩豚”是一种空中能飞,水中能泳,陆地上生长繁殖,以善素食为主,抗病能力强,高蛋白,低脂肪,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又容易养殖,为人民身体营养所需要的可食动物。“彩豚”的血既能生喝又能熟食,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辅助治疗胃病,有利于身体健康。 姜堰的特色就是浴室多(也就是“鸡”
泰州特产有哪些?
泰州特产有黄桥烧饼、拌粉、靖江肉脯、梅兰春酒、泰州麻饼、香荷芋、溱潼鱼饼、兴化香葱、泰州丝光薄荷糖、兴化大闸蟹、安丰三腊菜、姜堰酥饼、泰州麻糕、油炸臭干、孔桥百叶、泰兴白果、河虾籽、古仁和楼蜂糖糕、泰兴江鱼、金松牌皮蛋、泰州小磨麻油、泓膏生态大闸蟹等特色产品。
泰州,简称“泰”,古称海陵,是江苏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
泰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苏中部,是扬子江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南濒长江、北邻盐城、东临南通、西接扬州,是承南启北的水陆要津,为苏中门户,自古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
姜堰有什么特产
姜堰酥饼是泰州乃至全省的名小吃、名特产,是四季都能吃到的点心。它的特点是色泽诱人,吃起来香酥可口。
酥饼的制作是很有讲究的。首先要准备好上好的面粉,将面粉分为两份处理,一份加水调拌,另一份加油调拌。然后再将两份面掺合调拌,调拌完成后数次揉擀,卷成包皮。最后包上包心(包心一般分为咸甜两种)。将其塑成圆形后放入油锅,用文火煎炸半个小时左右,呈现牙**即可。这个制作过程说来简单,操作起来就困难了,特别是要把酥饼煎得金黄透酥,外壳上的圈纹层层翘起,那是需要较高技艺的,所以外地一般很难仿效。
至于姜堰酥饼的由来,这里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十八年(1929年),姜堰人王义善的姜堰饭店开张了。王义善小名玉小,为人慷慨豪爽,有侠义心肠。他原先是姜堰冷公茂丝线店伙房的厨师,人称王厨。平日里他还带做一些其他商铺的饭菜。冷公茂的老板嫌出入吃饭的人太闲杂,于是租下曹姓人家的房子,资助王义善开办姜堰饭店。这个饭店一面负责冷公茂的职工包伙,一方面对外经营。王义善叫人书写了“欢迎大肚罗汉,不怕扫盘将军”对联张贴在店堂中,招揽顾客。很快,姜堰饭店就因为饭菜可口,价钱公道而生意红火,王家也自然成了个殷实户。
有一天,一个从海安来的乞丐到饭店乞讨。王义善施舍时,得知这个乞丐原是海安集贤馆饭店的老板,姓金。金氏因为吸食**败了家,四处飘泊。
王义善知道金氏的身世后,遂生收留之意。王义善将金氏安置店中,并找来名医为其医治,戒除毒瘾。金氏十分感激,为作报答,就将家传的酥饼制作之法传授给了王义善。王义善试着做了出来并亲口尝了,他感觉口味非常好、非常独特,便开始试销,谁知一上市,人们就抢购一空,吃过的人无不称赞它的美味。从此,姜堰酥饼之名便传开了。渐渐地,酥饼不仅成了姜堰饭店的一大特色,也成了姜堰的一大特色。据说连海安的一些达官贵人也常常开了小轮船沿老通扬河来姜堰吃酥饼。
泰州文史界的前辈周老志陶曾作诗云:
姜堰王厨得秘传,
油煲酥饼起螺旋。
江苏评列称名点,
惟有罗塘独擅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