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尉迟采梦 给各位分享余成龙个人资料年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于成龙活了多大年纪?(于成龙距今多少年)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于成龙活了多大年纪?

享年66岁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

于成龙生于何年?

于成龙活了多大年纪?

于成龙生于公元1617年。于成龙明崇祯1639年举副贡,清顺治1661年出仕,官至两广总督,兵部尚书。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声振朝野。于成龙44岁时,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无理良心”的抱负,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

于成龙初到罗成为县令时,就不顾身家性命,深入荒芜瘴疠之地,访贫问苦,扶病理事,仅三年时间就把荒芜的罗城治理的生机勃勃。于成龙为官清正廉洁,长以野菜萝卜为食,民众称之为“于青菜”,几次官职升迁,穷困到没有路费去升迁的地方。对豪强恶霸、不义之徒、贪墨污吏,用刑绝不姑息手软,所治之处,民无恶劣之气,官无贪墨之风。康熙1667年,于成龙被两广总督芦光祖举荐为广西省唯一“卓异”,并升任四川合川知州。1679年再次被举“卓异”后升任省布政使。1680年春,康熙帝“特简”于成龙为畿辅直隶巡抚,1682出任总制两江总督。于成龙从小就广受佛,儒,法,道思想的熏染,因此在为官之时,对地方治学相当的重视,兴办学院校舍,所创办的“漳南书院”和“虹桥书房”至今盛名远扬。1684年于成龙在江南任上劳累成疾,病逝于江宁,江南民众“巷哭**,家绘像以祀之”,康熙大帝亲自为他撰写碑文,称他为“清端”。

于成龙是谁?

于成龙是中国古代的大清官。于成龙,生于明末,山西永宁人,崇祯十二年参加乡试未中榜,仅作为备考生,一直到顺治十三年,于成龙四十岁才得以监生资格获得侯补知县的身份,顺治十八年,赴广西罗城任知县,此地是苗汉杂居之所,土匪猖獗,前两任知县一死一逃,于成龙到任后决心肃清匪患,让老百姓过上安生日子,亲自劝说盗匪们改恶从善,回家从事农业生产,他还研制草药为当地百姓治疗恶疾,为官二十多年,生活仍一贫如洗,当地百姓都称他为“于青菜”,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康熙称他为“清官第一”。

于成龙多大岁数?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后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于成龙字号?

这位清朝第一廉吏就是于成龙。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人。他于崇祯十二年参加乡试,结果却碰上了考场舞弊案。于成龙气不过,在考卷上痛砭时弊,直抒胸臆。结果大家也能猜到,他毫无意外的落榜了。一些考官欣赏他的才华,给他弄了个副榜贡生。这副榜贡生不算中举,但可以再次参加考试,以备录用。于成龙参加完会试后,就以供养老父亲为名辞去了做官的机会返回家乡。

于成龙 出生?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等职。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赐谥“清端”。有《于清端政书》八卷等著作传世。于成龙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为“清官第一”。

于成龙有几个老婆几个孩子?

一代清官于成龙有三个孩子,都是儿子:于廷翼,于廷劢,于廷元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后升任江南江西总督。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于成龙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于成龙后人始终不忘祖训,曾刻匾“肯堂肯构”。意思是后人一定要继承父亲的事业,事实确实如此,后人中出现的官人都很出色,也有于成龙的风范。于成龙与妻子邢氏共 有三个儿子:于廷翼,于廷劢,于廷元。长子于廷翼,崇祯九年( 公元1636) 七月五日邢氏生廷翼,曾是七品官员,分管教育。于廷翼做官时也颇有成绩,就在监司准备举荐他时,因母亲年老,极力请求回乡照顾年迈的母亲。回到家乡后于廷翼的生活非常节俭,但是不忘做公益事业。自父亲于成龙出仕之后的数十年间,于廷翼悉心奉养祖母和母亲,代父抚育两弟,以至**。他虽然自奉节俭,但在周济亲友族人,以及筑路、修桥等方面,从不吝惜。但凡乡里有流浪之人或是逃亡至此的,他都会给钱给物,救人于危难之时。康熙二十五年,于廷翼把自家的五亩土地捐给了收养鳏寡老病无依者的养济院。康熙三十四年至三十六年,永宁州连续遭受自然灾害,接着又发生瘟疫,米价大涨,于廷翼与族人每月将家中存粮接济乡人,名为借给,事后却将借据付之一炬。于廷翼卒于康熙三十九年( 公元1700) 庚辰十月, 于准丁尤三年, 他在《永宁州志序》一文中也有记述:“余弱冠筮仕, 历任中外, 鹿鹿薄书, 几忘故乡风味, 辛巳春以尤归, 读礼之暇⋯⋯时康熙四十一年壬午桂月。”他在《永宁州志序》一文中也有记述:“余弱冠筮仕, 历任中外, 鹿鹿薄书, 几忘故乡风味, 辛巳春以尤归, 读礼之暇⋯⋯时康熙四十一年壬午桂月。”于准作为于廷翼之独子( 时任浙江按察使) 料理父亲后事, 想必对父亲于廷翼墓志铭的审看应是很慎重的。次子于廷劢,顺治四年( 公元1647) 十二月四日, 邢氏生次子廷劢,离石市城南龙山庄儿梁之于廷劢墓碑, 立石于乾隆二十年( 公元1764) 八月。其碑阳由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学士加**侄孙婿梁锡屿首题《岁进士候铨训导于公讳廷劢字用之配李贺王氏墓》, 碑*墓志:“我朝永郡于清端公□一代伟人,治行功伐, 炳彪史册。得令嗣三, 长赠光禄大夫讳廷翼, 右之公。季明经讳廷元, 赓之公。皆奇英磊落, 堪绍⋯⋯ 公讳廷劢, 字用之, 世隶永郡之同南都, 髫年游庠⋯⋯ 与兄光禄公, 弟明经公深相友爱⋯⋯公生于顺治四年, 卒之日享寿五十有六。”三子于廷元,顺治十一年( 公元1654) 七月一日, 邢氏生三子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