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蔡立轩 给各位分享佳木斯地区什么时候摘星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国家公务人员办理业务时,不懂法律,耽误了办事时间,由谁来承担责任?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国家公务人员办理业务时,不懂法律,耽误了办事时间,由谁来承担责任?
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一般是由具体办理业务的人承担责任,直接领导也会承担连带责任。法律分析要是能证明是公务员的问题,是有一定责任的。情节严重的会构成渎职罪。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公务活动的合法、公正、有效执行,从而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从而构成的犯罪。渎职罪的犯罪主体限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包括国家各级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不包括在国有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但在实践中经常出现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比如合同制**、工人编制的基层工商所所长以及协管、协警及治安联防人员受国家机关的委托从事公务的现象。渎职罪的客观行为均为渎职行为,或徇私舞弊即出于徇私动机不公正地履行职责;或滥用职权,即不合法地超越职权或者玩弄职权;或履行职责失职,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应当履行的职责。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五十九条 公务员应当遵纪守法,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散布有损宪法权威、中国***和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宪法、中国***领导和国家的**、**、**等活动;(二)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三)挑拨、破坏民族关系,参加民族**活动或者组织、利用宗教活动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四)不担当,不作为,玩忽职守,贻误工作;(五)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六)对批评、申诉、控告、检举进行压制或者打击报复;(七)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八)**贿赂,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九)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财;(十)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十一)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十二)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十三)参与或者支持**、吸毒、**、迷信等活动;(十四)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十五)违反有关规定参与禁止的网络传播行为或者网络活动;(十六)违反有关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十七)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十八)违纪违法的其他行为。
佳木斯在历史上有什么大事
早在17世纪沙皇**将其侵略魔爪伸向中国东北边疆时,佳木斯地区的人民奋起抵抗。1643年,沙俄派出波雅科夫率侵略军,闯入中国内河黑龙江进行*扰,烧杀抢掠,遭到边疆居民的英勇抗击,被逐回。1650年后,沙俄侵略者哈巴罗夫纠集哥萨克匪徒,多次侵入黑龙江中下游。佳木斯边疆军民同仇敌忾,于乌扎拉村进行迎击,予入侵者以沉重打击。1654—1658年,沙俄派遣以斯捷潘诺夫为首的侵略军,三次侵入松花江流域,在黑龙江与松花江汇合口处遭到当地各族军民的英勇抗击,被歼270余人,斯捷潘诺夫葬身鱼腹。19 世纪**战争后,帝国**列强纷纷瓜分中国。沙皇**乘机强迫**的清朝**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强占了原属中国的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约100 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此黑、乌两江成为**界江。
1931年,日本军国**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驻守三江地区的东北军旅长兼依兰镇守使李杜将军,率所部官兵在广大群众的支援下,开赴哈尔滨前线迎击日军。驻佳木斯镇的桦川县长张锡侯,组织地方乡勇进行编练,准备抗敌。1932年 5月日军侵占佳木斯后,镇内乡绅武国梁、武国臣弟兄舍家纾难,组织“自卫军**团”在周围农村展开游击战争。由民众自发组织的义勇军、黄*会、红*会、天真会、大刀会等**团体纷纷成立, 总数达万人。从5月至年底与日军进行大小战斗10余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1月17日,红*会、黄*会等**义军**数干人,手持大刀、长矛,于城东马忠显大桥同日伪军展开激战,打死打伤日军40余人,**义军牺牲近千人。
在国民***坚持不抵抗政策、少数人屈膝投降的形势下,**下江特委、北满临时省委遵照****的指示,在三江地区积极建立和发展*的地方组织,发展壮大**武装。佳木斯市区的***由一个小组发展为市委。郊区大来、黑通、西格木等乡村纷纷建立了**救国会,成为十分活跃的**游击区。先后攻破大来、黑通等伪**署,策动了梧桐河矿警的武装起义。与此同时,由**北满省委领导的东北**联军在三江地区与日伪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战斗。30年代中期,东北**联军的11个军中,有5个军诞生在佳木斯地区;有8个军经常活动和战斗在三江平原。著名的**联军***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李延禄、冯仲云、崔石泉、夏云杰、祁致中、李保满等,都曾经在这里同敌人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无数**联军将士的鲜血洒遍三江大地。**地方组织和**联军,团结依靠人民群众,在偏辟的农村和山区,建立密营、根据地和“红地盘”,成立**救国会、妇救会和儿童团。人民群众积极主动为抗联筹款筹物,传送情报,破坏桥梁、电信,并伺机袭击敌人。对于松花江下游**斗争形势的发展,日伪**恐慌万状,惊呼“三江省已变为**乐土!”1938年,敌伪加紧推行残酷的“治安整肃”计划。在农村和山区强制“归屯并户”,实行“保甲连坐”,以期隔断人民群众与**联军的联系。在城市进行大搜捕,发动“三·一五”大逮捕事件,使佳木斯及周围各县的****组织全部遭到破坏。**联军在失去*的统一领导、给养断绝、敌人重重包围的情况下,处境异常艰险,蒙受巨大损失。为了冲破敌人的包围和**,主力****转移到海伦、北安、一带继续坚持游击战争。1941年后,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抗联**陆续转入苏联远东地区进行整训。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联**配合苏联**,重新返回东北,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佳木斯名字的由来???
佳木斯原名“甲母克寺噶珊”、“嘉木寺屯”,为满语,意译为“站官屯”或“驿丞村”。
早在6000年前,佳木斯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历史文献记载,在公元前20世纪夏商之际,肃慎人即在此地繁衍生息,并向中原王朝连年朝贡,接受管辖与封赏。
汉晋时代,肃慎改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为勿 吉,隋唐时称为靺鞨,均臣服中原王朝。
唐朝曾设立黑水都督府,管辖今佳木斯一带。
辽时靺鞨改称女真,辽王朝在依兰以下沿松花江、黑龙江两岸建立五国部,管辖这一地区。
元初归开元路,后属水达达路。明代于黑龙江入海口附近设立*儿干都司,统辖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直至库页岛广大地区。
清代初年设宁古塔昂邦章京,管辖吉林、黑龙江地区,北至外兴安岭,东至滨海及库页岛。清雍正十年(1732年)增设三姓副都统。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依兰旗署设东兴镇(后改为佳木斯镇)。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设置依兰府,归依兰府管辖。
1909年改属桦川县。
1910年3月1日(清宣统二年正月二十日)正式设置桦川县,改隶桦川县管辖。桦川县署驻东兴镇。
1912年11月迁往悦来镇。
1925年1月,桦川县公署在佳木斯设“佳木斯行署”,县知事在佳、悦两地轮流办公。
1929年5月5日改为“桦川县驻佳木斯办事处”。
1930年佳木斯屯与东兴镇合并,定名为“佳木斯镇”,隶属桦川县管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属伪满洲国三江省。
1934年12月1日,伪满洲国实行新省制,将东北地区分割为14个省。其三江省省公署设在佳木斯。辖1市(佳木斯市)、14县,其中乙种县1个,即依兰县;丙种县8个,即桦川、富锦、方正、抚远、宝清、通河、萝北、汤原;丁种县5个,即同江、勃利、饶河、凤山、绥滨。1937年设市,为省会。
1937年6月27日,伪满决定,调整行政区划,设置佳木斯市,9月成立佳木斯市制筹备处,12月1日正式成立伪佳木斯市公署,由三江省管辖。
1945年“九三”**战争胜利后,同年10月下旬,在中国***领导下,在佳木斯成立三江地区行政公署。
1945年11月17日,成立**合江省工作委员会,李范五任**。
1945年11月21日,三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撤销;成立合江省**,省会设在佳木斯。
1946年将市郊纯农村部分村屯划归桦川县管辖。
1948年7月9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命令撤销牡丹江省,该省所辖东安地区的6县划归合江省管辖。此时,合江省共辖21市、县。9月27日,汤原、鹤立两县合并为汤原县。
1949年5月,合江省共辖佳木斯、兴山、东安3市,富锦、依兰、虎林、绥滨、汤原、桦南、宝清、抚远、萝北、桦川、勃利、密山、同江、佛山、集贤、饶河、鸡宁、永安、依东、双河、刁翎、林口等22县。
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重划东北行政区域,撤销合江省建制,并入松江省。5月11日,合江省**停至办公。
1952年1月,将桦川县的耿家、模范、双合、四丰、中兴5个村划归佳木斯市管辖。同年全市分设4个区。
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由黑龙江省直辖。
1954年10月1日,**黑龙江省委、省**决定成立**合江地委、合江专员公署,机关设在佳木斯市。
1956年,将与市郊周围毗连的桦川县太平山、三家子、新华、靠山、蒙古力、新民6个村划归佳木斯市管辖,同年3月,桦川县人民委员会由佳木斯移驻湖南营镇。
1957年11月,将桦川县的黑通、西格木、永安、大来岗、裕太、兴华6个乡和四合山乡花园屯划归佳木斯市管辖。
1958年1月,全市人口超过20万人,恢复市辖区,分设长安、三合、和平3个城市区和1个郊区。
1958年6月18日,省**决定,将佳木斯、鹤岗、双鸭山3市划归合江专署管辖。
1959年3月,将桦川县的悦来、新城、星火3个公社划归佳木斯市管辖。
1960年1月7日,饶河县与虎林县合并成立虎饶县,划归牡丹江农垦局管辖。
1960年4月29日撤销集贤县,设立友谊县,受合江专署和合江农垦局双重领导。
1961年1月,增设佳东区。同年3月,撤销郊区。
1962年10月20日撤销友谊县,恢复集贤县。
1963年2月1日,虎饶县划归合江专署管辖。同年12月30日设立绥滨县,归合江专署管辖。
1964年6月撤销虎饶县,相继恢复虎林、饶河、桦南和友谊县,归合江专署领导。
1964年8月,为缩小城市郊区,将郊区的大来、永安、西格木、悦来、建国、星火、拉拉街、苏家店、中伏、梨树、新城11个公社划归桦川县管辖,但西部的大来、永安、西格木3个公社因距桦川县城较远,不变领导,仍由佳木斯市代管。
1965年2月2日撤销勃利县七台河镇,成立七台河特区,受合江专署领导。同年8月23日恢复同江县,归合江专署领导。
1966年2月8日,佳木斯、鹤岗双鸭山3市改为省直接领导。
1968年4月8日,佳木斯市划归合江地区管辖。同年8月10日,合江地区和佳木斯市合并称合江地区**委员会,对外仍保留佳木斯市名称。
1968年12月13日撤销友谊县建制。
1970年4月1日,虎林县划归牡丹江地区管辖;七台河特区改为七台河市建制。
1972年恢复设立郊区,全市共辖5个区。
1973年3月31日,地、市分开,恢复佳木斯市建置,仍归合江地区管辖。
1978年12月,将桦川县的大来、永安、西格木3个公社划归佳木斯市管辖。
1982年8月,将依兰县的高峰、桦南县的陡沟子和桦川县的顺山堡等6个生产大队划归佳木斯市管辖。
1983年10月8日,佳木斯市、七台河市改由省直接领导。勃利县划归七台河市管辖。
1983年11月1日,佳木斯市改由省直辖。
1984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合江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其原辖的依兰、汤原、桦南、桦川、萝北、绥滨、富锦、集贤、宝清、饶河、同江、抚远、友谊13县,于1985年1月1日正式划归佳木斯市。
1985年1月1日撤销合江地区行署,地市合并称佳木斯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合江行署所属各县,由佳木斯市管辖。
1987年2月,同江撤县设市,由佳木斯市代管。同年11月,将佳木斯市所属的萝北、绥滨两县划归鹤岗市领导;将集贤县划归双鸭山市领导。
1988年8月,富锦撤县设市,由佳木斯市代管。
1991年4月1日,将佳木斯市所属的依兰县划归哈尔滨市领导;将宝清、友谊两县划归双鸭山市领导。
1993年7月5日,国务院批准将佳木斯市的饶河县划归双鸭山市管辖。
2004年,经省**同意,佳木斯市对市辖区行政区域进行部分调整:将郊区的松江乡整建制划归东风区管辖;将东风区佳南办事处的红霞、三江、宏达、双合四个社区划归前进区管辖;将郊区四丰乡的南岗村整建制划归前进区管辖;将永红区的建设街道、长安街道、友谊街道的西站、北铁西、南铁西三个社区和郊区长青街道的江南社区、万发社区、长青乡的长青村,四丰街道的和平社区、四丰乡的新丰村划归向阳区管辖。同年,将郊区的建国乡整建制划归东风区管辖。
2006年7月27日,撤销佳木斯市永红区,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佳木斯市郊区管辖。调整后,佳木斯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2011年,经省委、省**批准,抚远归省直接管理。
2016年,民政部(民函[2016]14号)批复同意撤销抚远县,设立县级抚远市。
佳木斯的历史
看下是不是没到,等几分钟就好
佳木斯市有什么风俗习惯
佳木斯市也是少数民族居住城市,这些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禁忌,比如鄂温克族,鄂温克族人尊老好客,长幼之间礼节严格。听到长辈呼叫必须站起答应;吃饭时必须礼让前辈;遇到长辈必须施礼问安、敬烟等。有客临门,必须热情相待。 鄂温克人敬火如神,在喝酒、吃肉前,先要向火里扔一块肉、洒上一杯酒,然后才能进食。举行结婚仪式时,新婚夫妇要敬火神。其他的禁忌还有不许用带尖的铁器捅火,不许用水泼火,不许向火里扔脏东西,不许女人从火上跨过,不能用脚踩火等等。 锡伯族注重礼节,晚辈对尊长要行“打千”礼;睡觉时脱下的衣裤鞋袜等不能放在高处;不能在炕上横卧;不从衣帽、被子、枕头上跨过;吃饭时不能坐门坎或站立行走,严禁拍桌打碗;忌用筷子打猫,认为猫能引蛇入室;递刀给别人要刀尖朝自己,刀把朝对方;忌食狗肉;族内同姓禁止通婚等。 信仰***教的柯尔克孜族严禁食用猪、狗、猫、鼠和凶猛**之肉,不吃一切动物的血和自死动物。女子出嫁后出门一定要戴头巾或缠布,除了眼、鼻和嘴外,其它部位一定要用头巾盖住,否则就会受到谴责。 严禁食用猪、狗、猫、鼠和凶猛**之肉,不吃一切动物的血和自死动物。女子出嫁后出门一定要戴头巾或缠布,除了眼、鼻和嘴外,其它部位一定要用头巾盖住,否则就会受到谴责。
佳木斯在哪里?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地级市,佳木斯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黑龙江省东北部中心城市。佳木斯市总面积3.24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15.6万人,共辖1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3个县。佳木斯是中国陆地最东端的地级行政区,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素有“东极新天府,快乐佳木斯”之称。1937年6月27日,伪满决定,调整行政区划,设置佳木斯市,12月1日正式成立伪佳木斯市公署,由三江省管辖。佳木斯市由南而北,地形呈南高北低之势。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山峰海拔高度在150~500米之间,马鞍山海拔为509米,是全市的最高点。佳木斯市属于中温带**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