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冷天刚 给各位分享崩角标准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油漆附着力的标准和测试方法?(油漆附着力的标准和测试方法是什么)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油漆附着力的标准和测试方法?
附着力是油漆涂在被涂物体表面上,漆膜与底层率固结合的能力。附着力作为考核漆膜的最重要性能之一,可用附着力测试仪来进行测定。一种油漆的附着力不好, 就谈不上机械强度等性能好的问题 。
附着力的测定, 目前一般采用两类试验方法。 一类为综合测定法,如划格法、交又切痕法和画圈法;另一类是剥离试验法,如担开法和拉开法。举例如下:
(1)划格法
把试样涂于样板上(一般以镀锌铁皮样板), 干透后,用保险刀(南北潮推荐您使用附着力测试仪测量涂层附着力)在漆膜上切六道平行的切痕(长约10~20毫米,切痕间的距离为1毫米),应该切穿整个漆膜;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切痕六道,与前者垂直,形成许多小方格,随后用手指轻轻触摸。漆膜不应从方格中脱落,而仍与底板率面结合者为合格,以100%计。
(2)画圈法
我国国标采用画圈法。该法采用附着力测定仪,以留声机唱针作针头,把样板(样板基材仍为镀锌铁皮)固定在能动的试验台上。转动摇柄时,针尖使在漆膜上作匀速的画圈运动, 并刻画出重叠圆滚线的纹路 。 从圆滚线的纹路中观察涂膜脱落的位置, 即可确定漆膜的附着力 。 画圈法附着力的等级共分七级,一级最好,二级稍差,余者类推,七级最差。
油漆与底材附着力提升方法:
在塑料及金属等材质表面涂装工艺中提升附着力的方法传统是通过电晕以及火焰或者是表面打磨等方式,随着底涂处理剂的出现,有效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在底材与涂层之间喷涂一层炅盛附着力处理剂的方式,增进层间附着力,从而解决掉漆问题,附着力测试达5B。
无尽是什么意思?
【拼音】:wú jìn
【解释】:1.没有穷尽;没有止境。2.佛教语。指无为法或无相。3.佛教语。谓没有边际、界限。
【例句】:谁蘸墨题流年,弄笔挥毫凉薄岁月里无尽的云烟?谁驾一叶心舟,沐风沥雨徜徉于梦幻般的昨天,将一份失落的牵绊与期待,泊去漾来?
什么是钢化玻璃
钢化玻璃是指表**有压应力的玻璃,属于安全玻璃。钢化玻璃是将普通退火玻璃先切割成要求尺寸,然后加热到接近软化点的700度左右,再进行快速均匀的**而得到的(通常5-6MM的玻璃在700度高温下加热240秒左右,降温150秒左右。8-10MM玻璃在700度高温下加热500秒左右,降温300秒左右。总之,根据玻璃厚度不同,选择加热降温的时间也不同)。钢化处理后玻璃表面形成均匀压应力,而内部则形成张应力,使玻璃的抗弯和抗冲击强度得以提高,其强度约是普通退火玻璃的四倍以上。
瓷砖检验国家标准!
为什么CNC用球刀后角会磨损明显???
哪有用球刀开粗的?都是用牛鼻铣刀大飞刀开粗,然后用合金平底刀清角,最后才是球刀光曲面的!球刀接触面少的时候阻力就小,但球刀不好磨,一旦**磨损了就割不动,而平底刀有四刃,好磨刀,可以很锋利,所以阻力就小了。
采纳吧!
钢化玻璃在炉内崩角怎么回事?怎么解决?
跟打孔挖缺和进炉温度过高有关
瓷器好的定义以什么为标准?
实际好的定义以什么为标准呢系?
cpu针角和型号怎么区分呢?
楼主想知道?我就把我以前收集的翻出来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CPU的核心
从外表看来,CPU常常是矩形或正方形的块状物,通过密密麻麻的众多管脚与主板相连。不过,你看到的不过是CPU的外衣——CPU的封装。而内部,CPU的核心是一片大小通常不到1/4英寸的薄薄的硅晶片(其英文名称为die,核心)。在这块小小的硅片上,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晶体管,它们好像大脑的神经元,相互配合协调,完成着各种复杂的运算和操作。
硅能成为生产CPU核心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是因为其分布的广泛性和价格便宜。此外,硅可以形成品质极佳的大块晶体,通过切割,得到直径8英寸甚至更大而厚度不足1毫米的圆形薄片——晶片(也叫晶圆)。一片晶片可以划分切割成许多小片,每一小片就是一块单独CPU的核心。当然,在切割之前有许多处理过程要做。
Intel发布的第一颗处理器4004仅仅包含2000个晶体管,而目前最新的PⅢ处理器包含超过2000万个晶体管,集成度提高了上万倍,这可以说是当今最复杂的集成电路了。与此同时,你会发现单个CPU的核心硅片的大小丝毫没有增大,甚至变得更小了,这就要求不断地改进制造工艺以便能生产出更精细的电路结构。如今,最新的处理器采用的是0.18微米技术制造,也就是常说的0.18微米线宽。
需要说明的是,线宽是指芯片上的最基本功能单元——门电路的宽度,因为实际上门电路之间连线的宽度同门电路的宽度相同,所以线宽可以描述制造工艺。缩小线宽意味着晶体管可以做得更小、更密集,可以降低芯片功耗,系统更稳定,CPU得以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下,而且在相同的芯片复杂程度下可使用更小的晶圆,于是成本降低了。
随着线宽的不断降低,以往芯片内部使用的铝连线的导电性能将不敷使用,未来的处理器将采用导电特性更好的铜连线,AMD在刚刚推出的K7系列的新成员——Thunderbird(雷鸟)的高频率版本中已经开始采用铜连线技术。
2. CPU的封装
在通过了几次严格的测试以后,已经置备出各种电路结构的硅片就可以送封装厂进行切割,划分成单个处理器的die并置入到封装中。封装可不仅仅是件漂亮的外衣。由于有封装的保护,处理器核心与空气隔离可以避免污染物的侵害。除此以外,良好的封装设计还有助于芯片散热。同时,它是连接处理器和主板的桥梁。
封装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目前最常见的是PGA(Pin-Grid Array,针栅阵列)封装,通常这种封装是正方形的,在**区周围均匀的分布着三~四排甚至更多排引脚,引脚能插入主板CPU插座上对应的插孔。随着CPU总线宽度增加、功能增强,CPU的引脚数目也不断增多,同时对散热、电气特性也有更高的要求,演化出了SPGA(Staggered Pin-Grid Array,交错针栅阵列),PPGA(Plastic Pin-Grid Array,塑料针栅阵列)。
奔腾ⅢCoppermine采用了一种独特的FC-PGA(Flip Chip Pin-Grid Array,反转芯片针栅阵列)封装,它把以往“倒挂”在封装基片下的核心翻转180度,稳坐于封装基片之上,这样可以缩短连线,并有利散热。不过这并非Intel的什么创世之举,当年AMD在K6处理器中就采用了类似的技术(是从IBM买的专利),只不过由于被一块金属上盖“掩护”起来而不为人知,新Socket A系列CPU也采用的是类似技术。
3. CPU的接口
对应于不同架构的CPU,与主板连接的接口类型常各不相同。
586时代最常见的是Socket 7插座,它是方形多针角零插拔力插座,插座上有一根拉杆,在安装和更换CPU时只要将拉杆向上拉出,就可以轻易地**或取出CPU芯片了。Socket 7插座适用于Intel Pentium、Pentium MMX、AMD K5、K6、K6-2、K6-Ⅲ、Cyrix 6X86、X86 MX、MⅡ等处理器。
Socket 370插座和Socket 7插座的外形差不多,只不过它有370个孔,主要适用于Intel Celeron、Coppermine及VIA CyrixⅢ系列处理器。
Slot 1插槽Intel的专利技术,它是一个狭长的242引脚的插槽,可以支持采用SEC(Single-Edge connector,单边连接器)封装技术的PentiumⅡ、PentiumⅢ和Celeron处理器。Intel首创的SEC封装实际上是一个固定在子卡上的PGA封装
Slot A架构是由Intel的竞争对手AMD提出的,它支持AMD Athlon处理器。从外观看,Slot A与Slot 1一样,不过它们在主板上的安装完全反向,电气指标也完全不同,不可以混淆的。
目前看来,无论是Intel还是AMD都重新垂青于Socket架构,AMD Athlon家族新成员Duron和Thunderbird都采用了Socket A接口。尽管Slot架构对于Intel高端的至强(Xeon)处理器还是首选,但在未来还有多大空间却是未知。
材料 7cr7mo2v2si (LD钢) 与 H13 如何热处理?
都是真空淬火热处理。
7Cr7Mo2V2Si(LD)
一该钢的特性:
7Cr7Mo2V2Si简称LD,LD1国内研制的新型高强韧特种耐磨性冷冲模具钢,按其用途而取“冷镦”(Leng Dun),LD原为系列钢号,分为LD1,LD2等,但在实际运用中LD1为最佳,其他应用很少。该钢在保持较高韧性的情况下,其抗压强度、抗弯强度、耐磨性等较65Nb优良。
该钢最初是针对冷镦模具而研制。其碳含量低于G.Steven推荐的“平衡碳”规律,使钢在具有高硬度的同时,又具有较好韧性;加入Cr、 Mo、V元素,有利于二次硬化,保证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强度和良好的耐磨性;加入一定量的Si,以强化基体,提高回火稳定性。
二化学成份(%):
C0.70~0.80
Si 0.70~1.20
Cr 6.50~7.00
Mo2.00~2.50
V1.70~2.20
Mn≤0.40
P≤0.030
S ≤0.030
三供货状态:退火 HB 207~255
四热处理制度:
1LD 钢常用的热处理工艺:
1100-1150℃,淬火 530-570°C 回火,回火后硬度 HRC57-63 。
1100 ℃ 淬火后的组织为细针马氏体 + 残留奥氏体 + 剩余碳化物,晶粒度 10.5 级。1100 ℃ 淬火、 570 ℃ 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 + 残余碳化物。
2 7Cr7Mo2V2Si 高温加热时脱碳倾向较严重,淬火加热应在脱氧后的盐熔炉中,真空加热中和保护气氛中进行,淬火时应采用850℃预热,选用1100℃-1150℃为最终淬火加热温度。保温系数为20~25s/mm,加热后分级淬火。回火温度为530℃-570℃,回火次数为2-3次,回火后的硬度为60~62HRC。
五用途:
1适用于制造形状复杂,承受冲击、弯曲应力较大而要求耐磨性能高的各类大中型冲裁模。重裁冷镦、冷挤模具,也可用于制造热变形模具。
2 LD 钢已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冷锻、冷冲、冷压、冷弯等随冲击、弯曲应力较大,又要求耐磨损的各类冷作模具。
3可用于螺栓冷镦光冲模,螺栓冷镦切边模,螺母冷镦压球模,螺母冷镦六角模。
4自行车中轴碗冷挤压模,套筒扳手冷挤压冲头,内六角螺栓三序冲头,轴承圈打字冲模,汽车板弹簧冲孔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