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蔡立爵 给各位分享标枪古代有什么用途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古代西方军队为什么喜欢用标枪(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标枪)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古代西方**为什么喜欢用标*
古代奥运会中的标*运动员
标*是人类历史上有据可考的最早的远程兵器之一,从原始社会开始,它就被用作重要的**工具。标*,是四大投掷项目中唯一允许助跑的项目,最早的标*比赛出现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五项运动中,不但比掷远,还要比掷准。
在周代的战术中,双方激战往往先发矢射远,继以标*互掷,然后冲锋陷阵,短兵相接。标*,相当于古代战争的“远程**”。
宋代标*又称“梭*”
宋代以后,标*被列为军中的常规作战兵器,宋代的标*又称“梭*”,长数尺,原为南方少数民族使用的兵器,步战时为旁牌手并用。《水浒传》59回中号称“八臂哪吒”的李衮能使一面团牌,手中持一条铁标*冲锋陷阵,立体地再现了标牌的使用方法。并且标*也为骑战者所用,称为“飞*”。《水浒传》70回中的花项虎龚旺,就会马上使“飞*”。
元代有一种“三尾掷*”
元代蒙古骑兵善用标*,风格独特而技艺尤精。他们使用的标*既可两头刺敌,又能投掷杀敌,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所用的标*有三种:其一名“欺胡大”,其体甚长,向前之刃作三角形,杆尾之刃作花瓣形,两头均可刺敌,亦可投掷杀敌。其二名“巴尔恰”,体亦长,向前之刃近于斜方形,杆尾之刃作圆头钉形,两头可刺,亦可掷杀敌人。其三名“三尾掷*”,向前之刃作圆头钉形,杆尾有三尖刃,不在尾端,而装置于尾旁,似有箭羽的作用。此种标*之体较短,虽亦可在马上刺敌,但其作用纯为抛掷杀敌之远刺器,故称“三尾掷*”。
明代有一种标*两头带刃
明代**中使用的标*,*杆以缠软的稠木或细竹制成,长约7尺,前粗后细,铁锋重大,因重心在前,所以投得远,一般以30步为基本要求,准而有力。有一种两头带刃的标*,长68厘米,*刃长23.5厘米,尖尾长7厘米,两头尖,中间粗,如长箭,两端均可刺人,便于投掷。明代沿袭宋代遗制,**非常重视标*,而且强调步战使用必与藤牌相配。明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器械三》:“梭*长数尺,一手持旁牌,一手以制人,数十步内中者皆踣。以其如梭之掷,故云梭*,亦云飞*。”为鼓励士卒平时刻苦习练标牌技术,戚家军中还设立了明确的测试规定和奖惩办法。标*在明代也曾用于水战,并从作战实践中总结出“标*非船相逼不可用,往下打更难准”的经验教训(《三才图会·器用》卷六)。
清代标*上加铁镞(zú)
清代军中使用的标*形式多样,而多以木竹为柄,上加铁镞,略如明制。还有一种卫体用的标*,*杆较短,镞长6寸,木柄杆长1.8—1.0尺,重不到2斤。纯铁打造的标*更短,全长不到2尺,重不过4斤,技艺精熟者可于50步内投中敌人。清代绿营装备有手镖、犁头镖、铁斗镖等标*,形制较明代为短,多系水师用之。
古代手持标*的将士。
掌故
罗马“投*”重且威力惊人
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中国,都曾使用标*作为**,但是最倚重标*,并令其发挥最大实战效能的,要算罗马帝国。以使用投*和短剑的重装步兵为主力的罗马军团,在地中海沿岸和西欧横行无忌,打下了590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曾统治1.2亿人口。
罗马投*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据说有5公斤—6公斤(训练用的还要重),前部1/3是锻打成三棱或四棱的铁尖,后部是木杆。罗马人认为投*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利器,是任何铠甲和盾牌都无法抵挡的。即使日尔曼人的盾牌可以挡住投*的一击,插在盾牌上的投*也会迫使对手放弃盾牌,毫无防护地面对罗马短剑。罗马人一般在30步内发*,所以命中率很高。罗马人深知投*威力巨大,所以绝不希望敌人把罗马投*反投掷回来,因此在铁尖和木杆之间用两个细木销连接,投*一旦撞击硬物,两个细木销就会被折断,只有战斗结束后才能重新修理好。
每个罗马剑矛兵只携带2枝投*,战斗中在百夫长的口令下,数百支沉重的罗马投*会在一阵模仿大象的喉叫中,密集地砸在敌阵的某一点上,然后罗马兵会抽出短剑扑向剩余的敌兵。作为罗马将道的一部分,有经验的统帅会选择地势高、顺风、背光的位置列阵。总之,一切都为了有利于施展投*。
事情总有例外,地中海沿岸至少有一个人不吃这一套,他就是迦太基的名将汉尼拔。在著名的坎尼会战中,汉尼拔以5万4千非洲、伊比利亚和高卢的杂牌军对8万6千罗马精兵。但汉尼拔把强兵摆在两翼,亲自指挥薄弱的中军节节后退,最终用一个极端冒险的新月阵,把7万多罗马**挤在一起,罗马人根本没有空间施展他们可怕的投*。当东南风卷起沙尘,罗马人又发现自己处于顶风作战的位置。这一战,汉尼拔几乎全歼罗马**。
知识
古希腊时代,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中,人们就已经开始将标*助跑、投远和原地投准作为竞技项目。在完全退出军事舞台之后,标*成为了一个纯粹的田径运动项目。1792年,瑞典举行了世界上的第一次现代标*比赛。男子标*和女子标*分别于1908年和1932年被列为现代奥运会比赛项目。体育运动中的标*一般用金属材料或碳素纤维制成,两端尖利,男子标*重800克,长260到270厘米;女子标*重600克,长220到230厘米。
掷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多轴性旋转项目。它的完整技术,是由肩上持*经过一段预先助跑、连接投掷步获得动量,通过爆发式的最后用力作用于标*的纵轴上,将标*经肩上投出去。古代标*在比赛方式上除了投远度外,还有投准比赛。
标*的形状与材质:最初运动员使用的木制标*前后一样粗,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标*运动员赫尔德研究出两端细、中间粗的木制标*,延长了标*在空中飞行的时间,因而被称为“滑翔标*”。20世纪60年代,铝合金标*问世,它比木制标*硬度大,减少了颤动,标*的外形有利于飞行。
前交叉步技术:标*早期的木竹过期后,越来越多的科技含量融入其中,加上标*运动员“前交叉步”技术的逐步提高,越来越精湛的水平,标*的世界纪录被定格在了104米。然而,这个成绩已经威胁到了现场观众的生命安全。国际标*联合会于是做出了一项改革,一项简单而有效的改革。将标*的重心配置向后移动了一厘米。正是这一厘米导致标*在飞行过程中更快下落,也限制了标*成绩的一味猛升。可以说,标*运动是科技与奥运的完美产物。
古罗马军团常用的标*。
考古
标*品种五花八门
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或民族普遍将标*作为生产劳动的工具和自卫作战的**。云南、贵州等西南各省少数民族所用的标*,大都体质轻小而铁镞极为尖锐,*杆用竹者多,用木者少,而不以铁制。有的*镞即以竹木削尖为之,甚为便利节省,而杀敌功效不减。苗族和瑶族有时敷毒于*尖,凡中标者性命难保。即使标*上不敷毒,其射程之远,射力之猛,投掷之准,亦能洞胸穿首。羌族标*形似无羽之箭,镞体细长,安镞之端尤细,非精于此道者难于有效地运用。
东北边疆各族所用的标*,形制较为笨重,镞刃较为宽大,如生活在松花江一带的赫哲族等部落所用的标*,通常近1米,铁刃长约40厘米,杆为木制。双形首如三角平体箭镞,腰细而尾复宽,如蜂腰形,腰有一小铜箍,尾亦有一较大的铜箍,另有三铁片,刃尾接杆处缀有红布。此种标*近于矛形或长*形,其刃镞颇长,可兼作刺兵之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常年生活在深山丛林之中,制作和使用标*的技艺世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
标*的标*使用
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或民族普遍将标*作为生产劳动的工具和自卫作战的**。云南、贵州等西南各省少数民族所用的标*,大都体质轻小而铁镞极为尖锐,*杆用竹者多,用木者少,而不以铁制。有的*镞即以竹木削尖为之,甚为便利节省,而杀敌功效不减。苗族和瑶族有时敷毒于*尖,凡中标者性命难保。即使标*上不敷毒,其射程之远,射力之猛,投掷之准,亦能洞胸穿首。羌族标*形似无羽之箭,镞体细长,安镞之端尤细,非精于此道者难于有效地运用。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记其旅途所遇之事云:“忽有四人持镖负弩,悬剑橐矢,自后奔突而至。”福建一带的人民自古擅用标*,且善于水战。《明史·兵志三》载:“闽漳、泉习镖牌,水战为最。”明方以智《通雅·器用》:“今滇兵皆用标*空掷,谓之标子。”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记》:“獠童兵器,每洞各习一种,其习标*者铁刃重二斤。”以上事例充分说明我国南方地区自古以来不仅擅用标*,而且不同民族各具特色。东北边疆各族所用的标*,形制较为笨重,镞刃较为宽大,既不类西南地区,也不似西北蒙古族及回族之具。如生活在松花江一带的赫哲族等部落所用的标*,通常近1米,铁刃长约40厘米,杆为木制。双形首如三角平体箭镞,腰细而尾复宽,如蜂腰形,腰有一小铜箍,尾亦有一较大的铜箍,另有三铁片,刃尾接杆处缀有红布。此种标*近于矛形或长*形,其刃镞颇长,可兼作刺兵之用。这或许是因为东北人身高力大,善于马上作战,或为掷敌之具,平地使用则须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适应。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常年生活在深山丛林之中,制作和使用标*的技艺世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在周代的战术中,双方激战往往先发矢射远,继以标*互掷,然后冲锋陷阵,短兵相接。但是,周代以至唐代的史籍中极少提及标*,可能与这段历史时期军旅作战过于依赖弓弩有关。然而,用以投击的矛或可视之为标*。《史记·匈*列传》:“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 。”裴 集解引三国吴韦昭曰:“ 形似矛,铁柄。”这种铁柄短矛,近战中可用之以刺,亦可投击。又《晋书·苏峻传》记载:“(苏峻)与数骑北下突阵,不得入,将迥旋白木陂,牙门彭世、李牵等投之以矛,坠马,斩首。”《宋文鉴》卷七周邦彦《汴都赋》记载北宋开封禁军“于是训以鹳鹅鱼丽之形,格敌击刺之法;剖微中虱,贯牢彻札;挥铊掷 ,举无虚发”。铊是一种短矛, 是一种铁*,都是用于投掷的兵器,在北宋**中极为流行。另外,北朝时还出现过一种火 ,是在短矛上缠绑燃烧物,点着后掷向敌方,用以破坏敌人的战具。《周书·王思政传》记载,西魏王思政守颍川时,东魏高岳率十万大军**,高岳“随地势高处,筑土山以临城中。飞梯火车,昼夜攻之。思政亦作火 ,因迅风便投之土山。又以火箭射之,烧其攻具”。这些短矛的灵活运用,丰富和发展了标*的使用技法。宋代以后,标*被列为军中的常规作战兵器。宋高承《事物纪原·戎容兵械·旁牌》:“《宋朝会要》曰:太宗闻南方以标*旁牌为兵,令萧延皓取广德军习之。军士之用标牌,此其始也。”宋王应麟《玉海·兵制四·咸平广捷兵》亦云:“先是帝闻南方以标*旁牌为兵器,命有司制之。”宋代的标*又称“梭*”,长数尺,原为南方少数民族使用的兵器,步战时为旁牌手并用。《水浒传》59回中号称“飞天大圣”的李衮能使一面团牌,手中仗24条铁标*冲锋陷阵,立体地再现了标牌的使用方法。并且标*也为骑战者所用,称为“飞*”。《水浒传》70回中的花项虎龚旺,就会马上使“飞*”。元代蒙古骑兵善用标*,风格独特而技艺尤精。他们使用的标*既可两头刺敌,又能投掷杀敌,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所用的标*有三种:其一名“欺胡大”(Tschehonta),其体甚长,向前之刃作三角形,杆尾之刃作花瓣形,两头均可刺敌,亦可投掷杀敌。其二名“巴尔恰”(Barchah),体亦长,向前之刃近于斜方形,杆尾之刃作圆头钉形,两头可刺,亦可掷杀敌人。其三名“三尾掷*”,向前之刃作圆头钉形,杆尾有三尖刃,不在尾端,而装置于尾旁,似有箭羽的作用。此种标*之体较短,虽亦可在马上刺敌,但其作用纯为抛掷杀敌之远刺器,故称“三尾掷*”。明代**中使用的标*,*杆以缠软的稠木或细竹制成,长约7尺,前粗后细,铁锋重大,因重心在前,所以投得远,一般以30步为基本要求,准而有力。虽有一种两头带刃的标*,长68厘米,*刃长23.5厘米,尖尾长7厘米,两头尖,中间粗,如长箭,两端均可刺人,便于投掷。明代沿袭宋代遗制,**非常重视标*,而且强调步战使用必与藤牌相配。明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器械三》:“梭*长数尺,本出南方蛮獠用之,一手持旁牌,一手 以制人,数十步内中者皆踣。以其如梭之掷,故云梭*,亦云飞*。”为鼓励士卒平时刻苦习练标牌技术,军中还设立了明确的测试规定和奖惩办法。戚继光《纪效新书·比较武艺赏罚》:“试标*,立银钱三个,小三十步内命中,或上、或中、或下,不差为熟。”练习和测试的办法除单独投掷标*外,还须持藤牌投掷。故文中又曰:“试藤牌……令持标一枝,近敌打去,乘敌顾摇,便抽刀杀进,使人不及反手为精。”何良臣《阵记》卷二《技用》还说:“……标中银钱者,以银钱赏之。三限不中者,罚而复责。惟三标百试不差者为奇异。”标*在明代也曾用于水战,并从作战实践中总结出“标*非船相逼不可用,往下打更难准”的经验教训(《三才图会·器用》卷六)。清代军中使用的标*形式多样,而多以木竹为柄,上加铁镞,略如明制。还有一种卫体用的标*,*杆较短,镞长6寸,木柄杆长1.8~1.9尺,重不到2斤。纯铁打造的标*更短,全长不到2尺,重不过4斤,技艺精熟者可于50步内投中敌人。清王 《兵仗记》:“执牌人所用者为标*,若梭*。捣马突*、犁头标、紫金标则其类也。”清代绿营装备有手镖、犁头镖、铁斗镖等标*,形制较明代为短,多系水师用之。以上大量事实充分说明,我国古代人民不仅自古以来就会制作和使用标*,而且各个民族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特色。与西方社会不同的是,它没有发展成为一项竞技运动,而是作为一种武技延续至今。当然,现在中原一带已难觅其踪影,但在一些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保持着它的原始风貌。
现代标*运动起源于那个洲?
现代标*运动起源于19世纪的瑞典、希腊、匈牙利和芬兰等欧洲国家,1792年瑞典举行了世界上的第一次现代标*比赛。
男子标*和女子标*分别于1908年和1932年被列为现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标*一般用金属材料或碳素纤维制成,两端尖利,男子标*重800克,长260到270厘米;女子标*重600克,长220到230厘米。标*比赛规则要求运动员应将标*从肩上方或投掷臂的上方掷出,不得从体侧用抛或甩的方法投掷。标*出手之前,身体完全转向,变侧对为背对起掷弧,那么试掷则判为失败。试掷过程中,助跑时跃出两边的平行线,标*脱手落地均为试掷失败。从外场地看,标*落地时,*尖先着地,并且标*完全落在角度线以内,为成功;标*落地时,不是*尖先着地,或*落在角度线以外,为失败;按规则规定,标*尖必须完全落在投掷区的角度线内沿以内方为有效。
随着运动员“前交叉步”技术的逐步提高,以及标*运动器械的不断改进,运动员投掷标*所取得的运动成绩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直到1984年底,**德国运动员霍恩以104.80米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标*运动员将标*扔出田赛场、扔进跑道成为家常便饭,
由于男子标*的成绩已达到了100米外,出于比赛场地限制和安全因素的考虑,国际田联决定改造男子标*的结构。1986年,国际田联开始采用一种低重心的新标*,将男子标*重心向*尖方向前移4厘米,并且尾部直径加大,以达到降低飞行性能的要求。使用新型标*后,男子标*的世界纪录一度降低到了91.46米,是由英国运动员巴克利在1992年所创造的。1999年,国际田联又将女子标*重心向*尖方向前移了3厘米,但由于科技的运用和训练水平的提高,目前男子记录又被提高到了98.48米,由捷克选手热莱兹尼保持。
标*的发展史
掷标*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人们就用类似标*的器具作**去猎取野兽,后来成为战争的**。我们可以把它称作:投*。 投掷标*作为古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是在公元前708年的第18届古代奥运会,而且属于古代“五项竞技”之一。1792年瑞典的法隆开始举行标*比赛。到了1886年,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芬兰、瑞典)的运动会上,瑞典运动员以35.81米的成绩首创男子掷标*记录。男子标*和女子标*分别于1908年和1932年被列为现代奥运会比赛项目。1960年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标*是什么意思
标*属于田径运动使用的投掷器械之一,*杆木质(或金属制),中间粗,两端细,前端安着尖的金属头。
标*属于旧式**,在长杆的一端安装*头,可以投掷,用来杀敌或打猎。
标*起源于人类早期的一种捕猎工具,将竹子或木头的两端磨尖而成,可以直刺也可以抛掷。在后代,演变而产生成为一类作战**。
掷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多轴性旋转项目。它的完整技术,是由肩上持*经过一段预先助跑连接投掷步获得动量,通过爆发式的最后用力作用于标*的纵轴上,将标*经肩上投出去。古代标*在比赛方式上除了投远度外,还有投准比赛。
标*的发展史
掷标*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人们就用类似标*的器具作**去猎取野兽,后来成为战争的**。我们可以把它称作:投*。 投掷标*作为古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是在公元前708年的第18届古代奥运会,而且属于古代“五项竞技”之一。1792年瑞典的法隆开始举行标*比赛。到了1886年,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芬兰、瑞典)的运动会上,瑞典运动员以35.81米的成绩首创男子掷标*记录。男子标*和女子标*分别于1908年和1932年被列为现代奥运会比赛项目。1960年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标*有什么好处?能长期用于战争?
标*可以称为“短矛”,它的长处在于不仅能通过投掷去攻击远处的目标,而且可以在近战时起到防身作用,而后一点正是弓弩的软肋---短兵相接时弓弩几乎就是个累赘;此外,古代制作弓弩时使用动物胶来粘合干材(木质的主干)和角、筋(贴于弓弩臂的内、外侧以加强弹力),一旦遇到雨天,胶质往往被溶解,导致弓弩威力大减甚至于解体,标*却不存在这方面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