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燕新翔 给各位分享国内高校就业考研率排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考研率高的大学排名(考研比较好考的211大学)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考研率高的大学排名
1.曲阜师范大学,考研率高达25.73%。
它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既不是“211”也不是“985”,江湖人送外号“考研神校”,曲师大在山东只是一所本科师范类学校,庙小能量大,很多人会开玩笑说是在孔子脚下上课,不敢逃课造成的。根据有效的数据统计,曲师大的考研率高达25.73%,所以有打算考研,分数却不是很高的同学可要注意这个学校了。
2.河南师范大学,该校的考研率达到了23.66%。
河南师大的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学校里面的特色专业有物理和经济学等,该校师范专业学生非常的抢手,而且学风非常浓厚。所以这也是考研率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3.青岛农业大学,考研率22.77%。
该校的风景非常好,是“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首批的重点建设大学,其中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和园艺都为国家的特色级专业。
4.济南大学,考研率是22.33%。
该校是山东省进步最迅猛的大学,而且济南大学和潍坊科技学院签署了合作办学框架协议,与寿光市6家企业分别签署了产学合作战略合作协议,将展开新的篇章。
5.聊城大学,考研率为21.97%。
一些走过的学长学姐们都体会到了聊大的考研大军是多么让人震惊,同时学校里面的图书馆也是提供了非常充足的资源,有饮水机、自助打印机和超大的学习桌等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曲阜师范大学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m
考研择校择专业:十大高就业率研究生院校排行榜
先看成学校排名,从C9开始。从专业排名,先从大类进行搜索二者综合后,选择不是第一位,选其7-12位的学校,专业排在前3的专业就是你要选的。大学选学校,研究生选专业,选专业时选导师。
对本科生来说考研好还是就业好?
每个人的学习、经济等方面的条件是不同的,作何选择都不应“以众“,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条件,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才能做出理性的抉择。考研?还是就业?听起来,这好象是两个问题。但仔细想想,它其实只是一个问题,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何规划自己,并选择哪条路来度过你人生中的某个阶段,以达到成功的彼岸。专家分析:
一、切合实际不盲目跟风
先考研还是先就业,是见仁见智。总体来说,要根据大环境,如果大环境对就业有利,不如先就业,但一定要提醒自己,即使是工作了,也要提高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目标。不同的人,经历不同,背景不同,选择也是不一样的。考研与工作,到底该怎么选择,应该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决定而不是盲目的跟风,别人考研,你也跟着考研。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两三年以后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未必会比现在更好,这种变化单凭个人的能力很难准确地预料到。读完研究生出来后,学历起点高了,但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与已经就业的同届毕业生比起来,会显得有些单薄,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不利于就业的。
二、工作中勿忘提升自己
现在在很多方面,只有大学本科学位已经不够了,至少需要有硕士学位。比如说金融专业的硕士,如今的金融行业发展飞速,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即使是硕士也不一定懂得,那就不能抱着“我是硕士,我什么都懂”的想法。没错,你可能是硕士毕业,但如果不注重学习,你仍然无法面对日新月异的金融产品。还有一种人也要注意,就是那大学本科毕业后,找到了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然后就把自己原来想读硕士的想法抛到了脑后。人迟早会遇上职场瓶颈的,如果没有提高,就会在竞争中吃亏。所以,也不要因为眼前利益,而忘记了提升自己。
三、工作经验比证书更重要
一个成熟的社会,对人才的衡量,必然是综合评价,尤其是工作经历的评价。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人才标准也从最初的盲目以学历衡量逐渐向能力衡量转变,越来越重视工作经验。因此,从工作角度考虑,两年工作经验要比2年硕士经历更为重要。对于很多人,因为找不到工作才去考研的,或者说与自己期望值不一致。
四、摆正心态为将来负责
跨考教育专家提醒,不要先着急去盲目地选择考研或工作。而要先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结合行业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形势进行综合分析,再确定是要考研还是工作。考研是否有利于就业,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考研,都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看清自己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考研是一次成年人的考试。从做出这个选择的开始,你就要为自己的将来负责。总之,大体有两种人,一种是把读研究生当作避风港,不愿意去社会上“硬碰硬”检验自己;另一种是完全不懂得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对自己认识不够,迷迷糊糊,认为必须拿到硕士学位才行。其实这只不过是在欺骗自己。这样的研究生往往读了也是白读。
最后,专家提醒:学习是要拿来用才是活的学问,不然就是死的知识。对于工作还是考研,跨考教育的专家还告诫我们:每个伟大的人,都是从小事做起的,都是从磨难中成长的,并不是从伟大的事情开始的。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研究的。对专业没兴趣、**思考能力不足的人,读研真的等于浪费时间!职业规划意识的缺乏、人生目标的缺失,更让人为现在的学生担心。
◆所谓有理想,并不要求每个人都志向远大,但底线是需要为自己找到一个支撑人生方向的坐标。本科生绝不能等到大三暑假才开始考虑到底是读书还是工作,申请出国还是复习考研;大二暑假里就应该考虑清楚!
◆如果真想再多学点东西,为将来奠定更好更高基础,可以考虑工作2—5年后再读书,尤其是在职的方式读书。这是因为这时候往往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又不耽误工作发展,就是辛苦一些。
◆如果真想做研究,更建议去国外读书,尤其是博士,否则真可能在浪费时间。国内教育质量开始提高,尤其是个别名校要求高一些了,但多数仍然与国外的教育质量有很大的差距。在国外,仅仅一个博士论文就要写三年、甚至四年、五年,在国内则是不可想像的。
◆大学不是技能培训机构,不要希望研究生给你增加什么技能。研究生教育,甚至很多大学本科教育,就不是技能培训,大学本来就不是教授具体某种技能的地方,不是培训机构,我们不应该对高校,尤其是研究生阶段有这种错误的期盼与要求。当然,应用型专业硕士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