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甘静青 给各位分享章丘地区是什么文化中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章丘县的介绍(章丘市介绍)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章丘县的介绍
章丘县,山东省济南市曾经的市辖县,中国龙山文化遗址所在地,1992年8月升级改为县级市,即章丘市,仍隶属于省会济南。该县位于省境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之间,胶济铁路横贯中部。秦为齐郡,汉属青州,隋改今名。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除小麦、玉米、甘薯外,明水香稻、章丘大葱等都是闻名中外的特产。矿产资源丰富,工业有采煤、化肥、水泥等。章丘名胜古迹众多、风景秀美,尤以泉水最著,百脉泉、东麻湾、西麻湾等均为著名泉池。
介绍章丘
中国考古文明圣地在什么地方?
个人认为,中国的考古圣地主要有两个选择:一、河南安阳的后岗1931年,梁思永主持安阳市区高楼庄附近的后冈发掘发现,后冈上一层是白陶文化,属小屯文化;中层是黑陶文化,属龙山文化,下层是彩陶文化,即仰韶文化。在这之前,考古工作者只知道中国在石器时代有白陶、黑陶、彩陶文化,但先后却不清楚。后岗遗址发掘之后,才知道仰韶在先,龙山居中,小屯在后,填补了我国考古研究的一项空白。这就是著名的"后冈三叠层"。二、山西夏县西*村1926年,李济发掘山西夏县西*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此为中国学者最早**进行的考古发掘。李济是中国考古学之父啊。虽然我是学旧石器的,本人更倾向于第二个选择。
章丘在济南哪个方向哪
章丘区是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济南市的东部。
章丘地处北纬36°25′-37°09′,东经117°10′-117°35′之间。章丘区地势处于山区、丘陵、平原,南高北低,黄河流经北境。章丘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
章丘区境内大部地区属小清河水系,东南部少数山区属大汶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黄河、小清河、绣江河,东、西巴漏河,漯河、巨野河等。黄河为西北界河,从历城区大沙滩西南入境,至黄河镇常家庄入邹平县,过境河段27.08公里,年均径流量425亿立方米。
章丘区南部属鲁西隆起区,北部为济阳凹陷区。章丘区地处泰沂山区北麓,与华北平原接壤,长城岭绵延于南,长白山矗立于东。地形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自南而北依次为山区、丘陵、平原、洼地,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30.8%、25.9%、30.7%和12.6%。最高峰为南部的鸡爪顶,海拔924米;最低处系北部辛寨镇朱家洼一带,海拔15米。
扩展资料:
章丘风景景点:
危山兵马俑
危山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的西部,地处平原与山区的交接处,海拔高度约205米。其南侧可遥见泰沂山系北侧的一些山丘,四周为山前平原,因此,海拔不高的危山成为耸立在四周平原中的“高山”。
共发现汉代陪葬坑三座,其中一号坑为车马俑坑,二号坑是与墓主人生活有关的俑坑,三号坑除了石棺与木棺内的零星骸骨外,出土了一些陶壶、陶盆等器物。另外还发现了三四十枝箭头和一些不明用途的石丸。
李开先墓
李开先墓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埠村街道东鹅庄村南,经十东路南侧,又名御葬林,为砖发券式。墓园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约50米。李开先与其父、祖父三墓南北依次排列。墓前神道仅存李氏先茔石坊1座,墓碑4块,翁仲、石马、石羊和石虎各一对。
李开先墓系砖、石结构,前后二室,面积约15平方米,“文化大**”中曾遭破坏,出土墓志、石砚等遗物。墓前有石门,两边刻有“生来惟天命。
死后此地藏”联,额刻“生封死葬”,墓门前有石碑,书“明太常寺少卿中麓李公墓”。墓地现有额书“李氏先茔” 石牌坊1座, 碑碣4通,翁仲、石马、石羊和石虎共16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章丘
章丘市文博中心设在哪里
1月16日,章丘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会后,章丘市委副**、代市长刘天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就章丘市的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问题,对**工作报告进行了解读。
文化惠民:城市文博中心将集博物馆等为一体
济南时报:今年,章丘提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目标,请问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刘天东:我们将高标准建设集博物馆、展览馆、规划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为一体的城市文博中心。对体育场、荷花广场、桃花山公园等开放式休闲场所进行改造提升,使群众休闲娱乐有更多的好去处。加大对农村文化场所的帮扶力度,将新建40处农村文化大院、6处农村社区文化中心、两处街道综合文化站及20处文化广场。
济南时报:章丘文博中心项目建设情况如何?
刘天东:章丘市文博中心项目,规划建设用地位于山东省章丘市明水新城中心区,经十东路以北,府前大街以南,西临公路局与经济和信息化局,东隔双山西路与水景公园相呼应,地理位置非常好。该项目拟建博物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展览馆、城市规划展览馆以及商业配套设施。文博中心总用地面积约为13.49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
通过对相关基础资料的详细分析和深入思考后,我们提取出章丘的百脉泉之形态,结合抽象概括的“泉”之形,作为设计的构思立意,提出“泉之舞”这一设计主题。主要入口设计为涌泉广场,正中设置水池喷泉和舞台。步行街则形态活泼,如行云流水、飞扬轻舞,地面似有百脉泉,泉水从脉孔中涌出,散落出颗颗“珍珠”。单体建筑由泉水的形态得到启发,设计为形态各异的泉眼,传达更为直观的象征寓意。梅花状泉群的布局、舒展的屋面、水波型的广场、气泡状的水池以及采光屋顶的圈圈涟漪,营造了泉之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