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长孙健败 给各位分享中部地区族群特点是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扩展资料

分布地区

壮族:广西、云南、广东、贵州、湖南。

蒙古族:***、辽宁、新疆、青海、黑龙江、吉林、甘肃、河北,河南。

回族:宁夏、甘肃、河南、山西、新疆、青海、云南、河北、山东、安徽、辽宁、北京、***、天津、黑龙江、陕西、吉林、江苏、贵州、四川、西藏、海南。

藏族: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

维吾尔族:新疆、湖南、河南、北京、上海。

满族: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北京、***、新疆、安徽。

朝鲜族:吉林、辽宁、黑龙江。

苗族:贵州、云南、湖南、重庆、广西、四川、海南、湖北。

彝族:云南、四川、贵州、广西。

布依族:贵州。

侗族:贵州、湖南、广西。

瑶族:湖南、广西、云南、广东、贵州。

白族:云南、贵州、湖南。

土家族:湖北、湖南、重庆、贵州。

哈萨克族:新疆。

哈尼族:云南。

傣族:云南。

黎族:海南。

傈僳族:云南、四川。

佤族:云南。

畲族:浙江、福建。

高山族:**、福建。

拉祜族:云南。

水族:贵州、广西。

东乡族:甘肃、青海、宁夏。

纳西族:云南、四川。

景颇族:云南。

柯尔克孜族:新疆、黑龙江。

土族:青海、四川。

达斡尔族:***、新疆、黑龙江。

仫佬族:广西。

羌族:四川。

布朗族:云南。

撒拉族:青海、甘肃。

毛南族:广西。

仡佬族:贵州、广西。

锡伯族:辽宁、新疆、吉林、黑龙江。

阿昌族:云南。

塔吉克族:新疆。

普米族:云南。

乌兹别克族:新疆。

俄罗斯族:新疆、黑龙江、***。

鄂温克族:***和黑龙江。

德昂族:云南。

保安族:甘肃。

裕固族:甘肃。

京族:广西。

塔塔尔族:新疆。

独龙族:云南。

鄂伦春族:***和黑龙江。

赫哲族:黑龙江。

基诺族:云南。

门巴族:西藏。

珞巴族:西藏。

穿青人(属于未识别民族):贵州。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少数民族

百度百科-56个民族

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目前,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等省、自治区。

五十六个民族指的是哪五十六个,他们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中国共有56个民族,它们分别是: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

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汉族来说较少,所以习惯上把除了汉族的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我国民族的特点有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各民族历史悠久,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宗教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比较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我们必须从振兴中华的高度,从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事业的高度,充分认识民族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扩展资料:

1、中国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分别属于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

包括汉语和藏缅、壮侗、苗瑶三个语族。汉语在语言系属分类中相当于一个语族的地位。据1990年中国人口调查的数字估计,说汉语的人口有11.09亿多。

在中国说藏缅语族语言的人口约有2200万。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包括藏语、门巴语、珞巴语、僜语、嘉戎语、羌语、普米语、独龙语、土家语、彝语、傈僳语、纳西语、哈尼语、拉祜语、白语、基诺语、怒语、景颇语、阿昌语、载瓦语等。

在中国说壮侗语族语言的人口有2300多万。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贵州、湖南、广东、海南五省。包括壮语、布依语、傣语、侗语、水语、仫佬语、毛南语、拉珈语、黎语、仡佬语等。

在中国说苗瑶语族语言的人口约有940万。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东五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包括苗语、布努语、(瑶)勉语和畲语。

2、中国少数民族中信仰藏传佛教(俗称**教)的有藏、蒙古、土、裕固、门巴、普米、纳西7个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的有傣、布朗、德昂等民族和部分佤族。

信仰***教的有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保安、撒拉、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塔吉克10个民族。

信仰**教的有彝、苗、拉祜、景颇、傈僳等族的一部分。俄罗斯和鄂温克族的一小部分人信仰东正教。

在独龙、怒、佤、景颇、高山、鄂伦春、珞巴等一些少数民族中,还保持着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多种信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56个民族

中国的56个民族都各有什么习俗呢?

1、蒙古族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已狼为图腾,**。2、回族

每年希吉来历即***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

3、苗族

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

5、傈僳族

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

6、藏族

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

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鲜族

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分别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

9、高山族

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11、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12、阿昌族

主要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13、怒族

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

14、鄂温克族

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15、鄂伦春族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

16、赫哲族

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17、门巴族

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18、白族

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19、保安族

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20、布依族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21、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2、德昂族

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23、东乡族

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按***教规定:***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这一月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次日,即为节日。因此,它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

24、侗族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

25、独龙族

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26、俄罗斯族

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节”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

27、哈尼族

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28、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教。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29、基诺族

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30、京族

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

31、景颇族

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

32、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33、拉祜族

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过拉祜年。传说拉祜族兄弟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

34、黎族

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农历的节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

35、珞巴族

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术”节。不少地方还保留有“氏族集合”的古**惯。

36、满族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37、毛南族

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有的纪念活动。

38、仫佬族

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

39、普米族

大过年(春节)、清明、立夏、端午节、火把节、尝新节等节日。过去普米族民间每隔三年一年举行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的祭祀活动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举行。

40、羌族

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41、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

扩展资料:

各民族地理资源

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中国**一直致力于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据《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载,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草原面积占全国的75%,中国著名的5大天然牧区,都在少数民族地区;森林面积占全国的43.9%;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55.9%;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65.9%。此外,还有大量的矿藏资源,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56个民族

五十六个民族分别有那些特点?

五十六个民族的特点分别有:

一、汉族

汉族,全称大汉民族。

原名华夏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民族服饰为汉服。

二、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壮族的先民是属古代百越族群,与西瓯、骆越有血缘递承关系,是岭南的土著民族。 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教。壮族传统服饰为壮服。

三、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河北省、***自治区,以河北省北部最多,其次是辽宁省。

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回族居第三位。前身为女真族,汉-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唐称“黑水靺鞨”,辽-金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清朝以后,“女真”称为“满洲”,1911年辛亥**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四、回族

回族是**族的简称。

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

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圣纪节、登霄节等。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五、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一带,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过生活的“丁零人”。融合了汉人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繁衍发展而形成了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节日大都来源于***教,是用回历来计算的。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源于***教,日期是按回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因此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天或其它季节。

还有其他51个民族同胞,在此不在一一列举。

扩展资料:

中国简介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调查统计正式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其他为未识别民族 。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其中汉族人口比重最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1%左右。其它55个民族总人口偏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左右,故称其为少数民族。未识别民族人口为640101人。

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超过1600万(2000年;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2000年)(未包括中印争议的藏南地区60万珞巴族人)。

分布特点

一、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二、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三、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56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