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辛天败 给各位分享标准社会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什么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会标准?(什么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会标准之一)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什么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会标准?
生活中常见的社会标准。比如正常的,你站在那里挡到别人了。你就应该给人家让路。要维护公共道德,以及卫生。
当今社会好人的标准
第一,诚实、老实、诚信、正直。
第二,温和、平易近人。
第三,慷慨、大方、宽容。
第四,乐于助人、不抱怨。
第五,积极、乐观。
第六,爱心、慈悲、友善。
第七,勤奋、认真。
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20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过去2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长1.6倍,到2000年为2253元。
可以预计,今后2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210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近10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中。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达到19平方米。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我国近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00年为36.2%。今后20年,我国将坚持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6%。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约为4.2%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9.7%。这几年,计算机普及率呈现加快提高的趋势,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计算机普及率20%的目标。
八、是大学入学率20%。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1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力度的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我国大学入学率到2015年可以达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20%,达到25%。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到2000年,我国达到每千人为2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预计每千人超过3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71.6%,预计到2010年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9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康社会
社会评价及其标准是什么
社会评价是指分析投资项目对实现社会目标方面的贡献的一种方法。标准如下
一、要看在这种社会制度下,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
生产力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选择和建立某种生产关系,选择和建立某种社会制度,实行某种路线,作出某种决策,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以解决自己的吃、喝、穿、住等问题。
二、要看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人的生存状态是否能够得到不断改善。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的主体。一切社会活动、社会变革,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的需要。人们发展生产力,有着明确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人们建立某种社会制度,直接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发展生产力又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和发展。离开了人的需要,一切社会活动包括生产力的发展,就没有任何意义,或大大降低了其意义。
扩展资料:
主要内容
1、社会影响分析: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旨在分析预测项目可能产生的正面影响(通常称为社会效益)和负面影响。
2、互适性分析:主要是分析预测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以及当地**、居民支持项目存在于发展的程度,考察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合关系。
3、社会风险分析:对可能影响项目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识别和排序,选择影响面大、持续时间长,并容易导致较大矛盾的社会因素进行预测,分析可能出现这种风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什么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会标准?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会标准:
1、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升降国旗、奏唱**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
3、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
4、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5、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不骂人,不打架。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随意翻动别人的物品,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
7、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不嫉妒别人。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不气馁,遇到困难努力克服。
和谐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衡量社会和谐的标准是什么 从社会**和谐社会的特征研究又引发了一个重要课题,即如何衡量或评价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问题,更准确地说,就是如何建立社会**和社会的指标体系问题。 目前学术理论界已经意识到这个课题的重要性,但研究还刚刚开始,提出的有价值的观点不多。 一种观点认为,和谐社会有三个标志。首先,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任何阶层特别是具有较高社会位置的阶层都不应以任何理由人为地设置障碍,来排斥其他阶层的社会成员进入本阶层,以达到维护本阶层特有利益的目的;其次,各个阶层应当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这就必须按照贡献进行分配;再次,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应当保持着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这就必须在其相互之间实现互惠互利的公正规则。一个社会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三个标志,方称得上是一个和谐社会。 第二种观点认为,和谐社会至少要有四个条件:一是社会的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二是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凝聚力;三是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能得到满足;四是社会成员具有流动的途径。 第三种观点认为,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既要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我国各社会阶层、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谐发展;既要实现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宏观的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要促进经济、**、文化等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发展。
求采纳
和谐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衡量社会和谐的标准是什么 从社会**和谐社会的特征研究又引发了一个重要课题,即如何衡量或评价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问题,更准确地说,就是如何建立社会**和社会的指标体系问题。 目前学术理论界已经意识到这个课题的重要性,但研究还刚刚开始,提出的有价值的观点不多。 一种观点认为,和谐社会有三个标志。首先,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任何阶层特别是具有较高社会位置的阶层都不应以任何理由人为地设置障碍,来排斥其他阶层的社会成员进入本阶层,以达到维护本阶层特有利益的目的;其次,各个阶层应当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这就必须按照贡献进行分配;再次,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应当保持着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这就必须在其相互之间实现互惠互利的公正规则。一个社会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三个标志,方称得上是一个和谐社会。 第二种观点认为,和谐社会至少要有四个条件:一是社会的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二是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凝聚力;三是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能得到满足;四是社会成员具有流动的途径。 第三种观点认为,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既要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我国各社会阶层、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谐发展;既要实现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宏观的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要促进经济、**、文化等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发展。
求采纳
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什么?
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受马克思**阶级学说的影响,他力图按照自己理解社会学的理论体系来构建他的社会分层理论和方法。
1.阶级划分的条件。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一书中认为,阶级是由于人们的市场能力和生活机遇的不同而产生的。“有产”和“无产”是所有阶级处境的基本范畴。既然阶级仅仅与市场环境相联系,任何个人的后果都可以通过市场这个中介而获得。每个人既有可能向更高的阶级地位升迁,也有可能下降到更低的阶级地位。任何人在市场获得成功就是上层阶级。韦伯将资本**社会的阶级分为五个:有产阶级。知识阶级、行政管理人员阶级、小资产阶级(由商人和小商店主等传统职业人员组成)和工人阶级。
2.社会分层的标准。韦伯主张从经济、**和社会三项标准来进行社会分层。所谓经济标准,又称财富标准,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机会,即个人能够占有商品或劳务的能力,简单地说,即经济收人和财富的多少。所谓**标准,又称为权力标准,“‘权力’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⑥权力可以产生于对匮乏的供给和对生产资料的控制,可以产生于个人或群体在科层组织中的地位,还可以产生于法律和其他因素。所谓社会标准,即声望,是一个人得自他人的肯定的评价和社会承认,它决定于个人的身分、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等。根据社会标准可以区分地位群体。韦伯认为,经济标准——财富、**标准——权力和社会标准——声望是相互联系的,但又可以各自**,他主张用这三项标准综合起来进行社会分层。
3.韦伯与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异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与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似乎相似,都认为阶级是与经济相联系的,但实际上有本质不同。马克思**关于阶级的本质注重的是生产关系,主要从生产过程中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来揭示阶级属性,而韦伯关注的是市场关系,认为阶级地位是由市场处境决定的。马克思**分析资本**社会阶级斗争的规律,得出了资本**必然灭亡的结论。韦伯研究社会分层,目的是调和阶级的矛盾和冲突,维护资本**的社会秩序。另外,韦伯试图用多元标准来“补充”马克思**的“单元”标准,其实这是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片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