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鲍寒佑 给各位分享什么是地区供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供暖区域按什么划分?(我国供暖区域划分)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中国供暖区域按什么划分?
按照秦岭淮河为分界,分为南北区域。
之所以出现供暖的“南北差异”,主要就在于解放初制定的秦岭淮河供暖划界。但是当时制定这条线是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考虑,而非实际需要。没有暖气的南方,比北方更冷,甚至连许多北方人都受不了南方的冬天。一旦出现冰雪天气,南方气温降至零度以下就更让人“伤不起”。
继续按照百年前划定的南北划界线来决定是否供暖显然早已不合时宜。事实上,为南方集中供暖的呼声已有多年,然而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相关提案至今未得到决策层面的认可。反对方的依据主要是能耗巨大。
扩展资料:
1、我国集中供暖模式沿袭苏联
中国的集中供暖制度始于20世纪的50年代,参照当时苏联的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供暖体系。当时苏联将室外5摄氏度以下定义为冬天,而我国规定只在日平均气温不超过5℃的日数在90天以上的地区集中供暖。
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纵观世界各国的冬季取暖模式,无论是集中供暖的俄罗斯(即前苏联)还是分户供暖的欧洲各国,都没有像中国这样以地理界限来划分供暖区域。
2、南北界限划分不科学
上世纪50年代,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为集中供暖区,南方不集中供暖,这即为南北供暖线。但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现在“南方”很多地区冬季平均温度经常打破“不超过5摄氏度”这一制定集中供暖参考的数据记录。
“不超过5摄氏度”只是从人体对温度的感受出发,并没有考虑湿度、风速等其他相关因素,因此根据南北分界线一刀切来决定是否集中供暖的做法,对接近分界线的周边地区来说并不合理。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南方为什么不能供暖
人民网——南方集中供暖的七个“不靠谱”
人民网-中国供暖分界线引争议 网友:为啥南方不供暖?
供暖散热区是什么意思?
采暖散热器GZ306的意思:GZ(钢制),3(三柱),06(中心距600mm)。
1、采暖散热器是将热媒的热量传导到室内的一种末端设备,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性能的好坏,外观的华陋,直接关系到使用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装饰性等问题。因此,关注采暖散热器,也就是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
2、采暖散热器俗称暖气,是供热系统的末端装置。常见的采暖散热器是装在室内的,其承担着将热媒携带的热量传递给房间内的空气,以补偿房间的热耗,达到维持房间一定空气温度的目的。要完成上述使命,采暖散热器必须具备能够承受热媒输送系统的压力、有良好的传热和散热能力、能够安装在室内和具有必要的使用寿命等条件。
**供暖什么意思
是家庭**采暖系统。
家庭**采暖系统,是指每家每户为**系统,可单独控制开关。其功能主要是为家居生活提供温暖。家庭**采暖系统主要由主机(如燃气壁挂炉)、终端(如散热器、地暖等)以及连接的管道组成。
特点:
采暖效果好、舒适度高,室内温度均匀、不干燥、无噪音、没有空气对流的不适感。操作方便,每房间可单独开关、调控温度。
扩展资料
分类:
(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
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
(2)、低温热水暖气片采暖
最传统的采暖方式,一般采用燃气壁挂炉,技术成熟,自动化程度高,可同时提供生活热水,非供暖季节设备不会闲置。
(3)、电采暖
采用电力方式供暖。
(4)、热泵型房间空调器
采用空气源热泵或地源热泵,室外温度较低时电辅助加热维护方便,通过热风供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庭**采暖系统
国家规定供暖时间是什么时候?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各省冬季到来的时间不同,国家规定的供暖时间各个省市是不同的,各地方**会有相应规定,一般是根据所处地理位置来决定。如果有剧烈降温等极端天气还会提前供暖,南方没有采暖期。
北方法定供暖时间一般从每年的11月15日开始,到次年的3月15日停止,共4个月。不过各地区会根据自身情况有所调整,例如,哈尔滨的供暖时间为10月20日至次年4元20日;新疆地区是每年10月15日到次年的4月15日,共6个月。
大概有以下四种供暖时间:
10月1日至来年5月1日;
10月15日至来年4月15日;
11月1日至来年4月1日;
11月15日至来年4月15日;
扩展资料:供暖现状与分析
中国北方地区冬季供热以煤为主要燃料,但随着供热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供热方式的多样化,供热能源结构也出现了一些变化。目前,以气、油、电位为供热能源的供热面积在逐年增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煤、气、油、电等构筑的供热能源结构渐趋合理,供热收费也日渐市场化,部分地区已出现了按热用量收费的试点小区。
但我国供热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居民缺乏对集中供热的认识和了解,使得集中供热工作开展有很大阻力;热费收缴率偏低,供热企业处于保本微利状态,供热积极性降低,影响供热质量;
缺乏对供热设备的规范和,设备质量参差不齐,使得供热实际水平达不到设计标准,浪费严重。同时,我国缺乏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对供热产生的污染没有惩罚措施使得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针对上述问题,有采取解决措施:努力提高热费收缴率,以提高供热企业的积极性;完善集中供热设备的认证体系,建立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以政策扶持来推动我国集中供热的发展。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_供暖
中国供暖区域按什么划分?
中国之所以实行集中供暖主要原因是在建国初期,形成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曾经历过各行各业向苏联学习的历史阶段。苏联则是当时世界集中供热规模最大的国家,参照当时苏联的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供暖体系。
由于建国初期经济水平落后,能源紧缺,节约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根据前苏联的气候计算方法规定,室外温度5摄氏度以下定义为冬天。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
中国划分南方和北方的这条分界线是1908年由中国地学会(即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出发提出的,“北岭淮水”这条线,从海滨到江苏淮安,再到河南信阳,一直到陕西安康,长约上千公里宽约数十公里。南北供暖的分界线是秦岭-陇海线,此线以南地区一律不集中供暖。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专家介绍,这些地区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摄氏度的天数不够90天,因此不值得集中供暖。
但是,评判冷暖的标准有四个: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其中,湿度对于人体感受到的冷暖影响比较大,气象学普遍认为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则降低1摄氏度。对比我国南北方情况可看出,长江中下游城市冬天湿度平均在70%左右。以上海为例,1月、2月是上海全年最冷的季节,平均气温为3-5摄氏度,气温小于-5摄氏度的天数约为4-5天。但是上海冬季湿度较大,一般在60%左右,而北方地区平均湿度为20%左右,上海比北方地区湿度高了40%;按照湿度对温度的影响可推算得知,上海的“温度”实际是1度到-1度左右,而这一温度下,北方地区已经实行了集中供暖,将室内温度提高到标准温度16-18度。长江流域室内温度平均在10度以下,比北方地区室内温度低10度左右,极端最低气温甚至在0度以下。而科学家认为18度是人体感受最舒适的温度,11度则为人对寒冷耐受的最低限度。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南北分界线以南的周边地区,冬季因为没有集中供暖的暖气,而只能采用火盆、电暖器、空调等方式取暖。南北供暖分界线以南的周边地区不供暖,是因为这些地区年日均温度低于或者等于5摄氏度的天数不到90天,而这个气温并没有考虑湿度、风速等其他相关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南方冬季供不供暖已经引发了很多争议,国家也正在解决当中。
采暖系统低区中区高区是怎么样划分的
为了节约能源与有合适的使用压力,在高层建筑中,一般根据当地市政压力,把能使用市政压力的层数定为低区,以上部分一般每10层划为中区及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