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吕丹武 给各位分享北极地区吹什么风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北极是世界上风最大的地方(北极地区多风原因)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为什么北极是世界上风最大的地方
南极才是风最大的地方。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渴望揭开南极之谜。南极的严寒是众所周知的,零下89.2摄氏度的低温使之不负于“世界寒极”之称。在这样的低气温下,一块钢板从空中掉到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滚开的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渣。然而在南极考察队员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南极的冷不一定能冻死人,南极的风却能杀人。这话听来似乎太夸张,但的确道出了南极风的凶残暴戾。
南极以多暴风雪而著称,寒冷的南极冰盖则是孕育暴风的产床,它像一台制造冷风的机器,每时每刻都用冰雪的躯体**空气,孕育风暴。由于南极**是中部隆起向四周倾斜的高原,一旦沉重的冷空气沿着南极高原光滑的表面向四周俯冲下来,顿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一场可怕的极地风暴便大施*威了。这时,冰雪夹带着沙子从滑溜溜的冰坡铺天盖地滚来,简直像一道无形的瀑布,又像一股飞奔而来的洪流,人在暴风中不过像迅猛流水中的一片叶子和一粒石子,休想站住脚。
1960年10月10日下午,在日本昭和站进行科学考察的福岛博士,走出基地的食堂去喂狗,遇到了风速35米/秒的暴风雪而没有回来。直到7年后的2月9日,在距离昭和站4.2千米处才找到了他的尸体。猛烈的风暴将福岛博士卷走了那么远,而且由于气候干燥、寒冷,福岛博士的遗体依然保存完整。
自中国参加南极考察十年来,在南极地区虽没有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但各种险情屡有发生。1990年1月15日,中国第六次南极考察队长城站冰川组在距离站区28千米的柯林斯冰盖上进行考察时,遭到了36米/秒的暴风袭击,大风连续刮了三天三夜。冰川组的帐篷被大风撕碎,人没有躲避之处。但他们团结一心,与大风搏斗,后被长城站和友邻站及时营救出来,才没有发生人身事故。
来源:中学科技
为什么世界地图上没有标记北极?
做地图是将弯曲的球面画到平面上,所以任何地图都涉及如何投影的问题。 有按照表面的投影 (圆柱投影,圆锥投影等),还有按照性质的投影(等距离,等面积等)。 一般世界地图重点在与人类有关的地方,这样就把极地放在上下方。 如果世界地图不包括整个地球,南北极根本就没画出来。 如果包括整个地球,南北极是最下方和最上方一点或一条线(根据所用投影)。
为什么白天吹海风,夜里吹陆风
日间陆地受太阳辐射增温,陆面上空空气迅速增温而向上抬升,海面上由于其热力特性受热慢,上空的气温相对较冷,冷空气下沉并在近地面流向附近较热的陆面,补充那儿因热空气上升而造成的空缺,形成海风。
夜间陆地**快,海上较为温暖,近地面气流从陆地吹向海面,形成陆风。
随着海陆昼夜温差的不断改变,白天出现的海风,下午2-3时最强,夜间出现的陆风,夜里2-3时最强;上午9-10时和晚间9-10时,海陆温度几乎相同,温度差别消失,海风和陆风便消失了。
扩展资料海风和陆风的区别:
1、水平范围不同
海风深入**在温带约为15-50公里,热带最远不超过100公里;陆风侵入海上最远20-30公里,近的只有几公里。
2、垂直厚度不同
海风在温带约为几百米,热带也只有1-2公里;最强的陆风厚度只有200-300米。
3、风速不同
热带地区的海陆风最强,海风风速达7米/秒,陆风风速1~2米/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陆风
北极地区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这里常年盛行什么风?
极地东风
描述东北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形成原因
①热力原因形成的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称为热力原因。赤道地区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源,极地是最大的冷源,因此,与之相应的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见课本P.66—“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又被称为热低压和冷高压。
②在水平方向上,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运动(向北、向南)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转成偏西气流并在南北纬300上空聚积、下沉,地面气压增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的两股冷暖不同的性质的气流,在南北纬600附近相遇辐合上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显然,副热高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与当地冷热状况无直接关系。这样的气压变化称为动力原因。
③在高低气压带之间形成了由高压吹向低压的风带(见课本P.6—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请特别注意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不同,对风向的影响。说明南北半球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位置以及方向的差异。
从北冰洋吹向赤道的风是什么季节
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