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蓝青菱 给各位分享冨平是什么地区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地理答啦:陕西省的渭南市是怎样一座城市(渭南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地理答啦:陕西省的渭南市是怎样一座城市

渭南位于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华夏”之称即来源于渭南,“华”即取自西岳华山之“华”,“夏”则取自夏阳之“夏”,而对于中国历史文化进程产生十分重要影响的三圣(史圣司马迁,字圣仓颉,酒圣杜康)也都从渭南走出并终于华夏文明史大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渭南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中原地区通往陕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又是新欧亚**桥的重要地段,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段的关键组成部分,还是西北唯一一个拥有三大国家级经济区叠加政策(“关天经济区”,“陕甘宁**老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地级市。
渭南是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农业基地,也是西北粮食产量第一大市。工业以冶金、能源化工为支柱,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钼矿储量位居中国第一,亚洲第二。

陕西民俗文化

地理答啦:陕西省的渭南市是怎样一座城市

  陕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或重要政权先后在这里建都,又是**圣地延安的所在地,典籍丰富、文化遗存也多,许多风俗习惯多有可供追寻的历史渊源。地域上:东面黄河、西望关陇;北临塞外草原,南接巴蜀水乡,横跨陕北高原、渭水盆地和秦巴山区。民风民俗既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又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一 陕西民俗文化的地域划分和秦、汉时期的发展

  陕西民俗的地域划分为: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

  关于关中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地位、早期经营及至西汉初期的尚农遗风,《史记·货殖传》说:“关中自千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邠,太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都镐,故其人犹有先王遗风,好稼墙,殖五谷。”

  关于陕北地区新的人文风貌的出现、地域特点与习尚,《册府元龟》说:“秦始皇遗蒙恬攘却匈*。得其河南造阳之北千里地甚好,于是筑城郭,徙民居之,名曰‘新秦’。”《汉书·地理志》说:“**、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翟,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气力,以射猎为先。”这一背景,与陕北腰鼓的声象相联系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关于陕西地区的早期风习,《汉中府志》说:“汉中府,其俗强劲质朴,力农习射。武都氏叟多羌戎之民,其人半秦,多勇戆;土地险隘,其人半楚,风俗略与荆州、沔州郡同。”《寰宇记》说:“汉高祖发巴蜀,伐三秦,迁蜀七姓于商洛,其俗多猎山伐木,深有楚风。”《宁强州志》也说:“宁强州”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蜀。都充分显示着相邻地区风习的相互影响作用和风习的地域特点。

  关于对先秦风习的评价,《薛思庵(野录)》说:“读《秦风》喜得无*奔之诗,见得秦俗好。”显现出对岐周良好风习传承的渊源。

  至秦亡汉兴,汉高祖刘邦进军商洛、途经霸上,西入咸阳,南屯汉中;回击三秦,建都长安,关内关外风习会合,使民风民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关于秦地风习的变迁、特点及其重大意义,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诗传》中有段颇为深切的概括和论述。谨转录如下:“秦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然本其初而论之,岐丰之地,文王用之以兴,‘二南’之化,如彼其忠且厚也。秦人用之,未几而一变其俗,则悍然有招八州而朝同列之气。何哉?雍州土厚水深,其民厚重质直,无郑卫骄惰、浮靡之习。以善导之。则易于兴起,而笃于仁义;以勇驱之,则其强毅果敌之资,亦足以强兵力农而戌富强之业,非山东诸国所及也。”

  这段评论,是对历史发展的概括和总结,也对认识以后的历史发展有重大借鉴作用。

  二、魏晋南北朝至唐宋陕西民风民俗及生产习俗的发展

  汉、魏、两晋这一历史阶段,方土游侠、道教、佛教活动,先后在社会上出现,对民俗文化产生相应影响,对社会生活不同程度上增添了新的因素,习俗产生相应变化。方土游侠至汉时,已渐与民间游艺融合或以民间游艺形式出现,在都市已颇为多见。《随书·地理志》说:“汉中之人,质朴无文,不甚趋利,性嗜口腹,多事田渔。虽蓬室柴门,食必兼味。好祀鬼神,尤多忌惑,家人有死,辄离其故宅。崇重道教,犹有张鲁贵焉!”当地习俗的特色,还是浓烈的;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至唐,民风民俗与官府的关系也至为密切。《秦中岁时记》说:“唐上已日,赐宴曲江,都人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辇下岁时记》说:“长安每岁诸陵,常以寒食荐汤饼鸡毯等,又荐雷子车;至清明上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先得火者进。上赐帛三匹,金碗一口,都人并在延兴门看内人出城洒扫,车马喧嚣。新进士则于月灯阁置打毯之宴,或赐宰臣以下酴糜酒,即重酿酒也。”

  盛唐,物阜年丰,丝绸之路畅通,长安商贾云集,八方荟萃。饭店、酒楼、茶肆林立,在繁荣的饮食市场,胡风烹调,胡姬酒肆也频增风采,蔚为民俗大观。

  李白《少年行》曾抒写当时情况说:“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当时,胡姬学习用面食作有自己民族特点的胡饼,也闻中全国。白居易就有“胡饼饼样学京都”的诗句。据考,现在的芝麻烧饼,即由当时的胡饼演变而来。而面食则是陕西人自古迄今的传统主食。这同陕西的农业生产也是密切关联的。陕西农业,源远流长,生产习俗也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不断向前发展着。

  关中地区,人们群众赞颂水车的谜语,谜面的文字是:“曹操独坐中原,身披八挂衣衫,领兵千千万万!”

  至于陕南水乡,生产习俗则更有一番景象。《城固县志》说:“小满前后,农各插秧,谚曰:‘水执秧苗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则创造并反映了另一相当高的精神境界。其所含哲理与表现的艺术手法也是令人叹服并值得深入体味的。也由此可见,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也的确是无穷的,值得重视学习的。

  三 陕西民俗中与生产生活相关的一些习俗的内涵与作用

  (一)陕西与生产习俗相关的有祈富求福迎神赛会等活动。如《天禄阁识禄》说:“秦俗以二月二日携鼓乐郊外,朝往暮返,谓之‘迎富’”。我国古代以社、稷为土、谷神,立社(祠)祀奉,“春祀秋尝”,祈赐丰收。

  (二)与伦理有关的习俗也很多。“慎终追远”,敬礼祖先方面,有清明节扫墓、夏暑“奠墓”“清暑”“中元,**献祖”十月一日送寒衣,冬至与“腊日”祭先等。

  在敦崇伦常、和睦乡里、重视姻亲方面的习俗也比较多。对骨肉至亲,除元旦合家拜尊长、拜弟史、叔(媳)拜嫂,除夕合家守岁,对童稚有“压岁钱”外,出嫁女儿、女婿、外甥、外甥对母家、岳家、舅家逢春节、麦熟、忙罢、中秋要拜年,“看麦熟”“看忙罢”“送(中秋)节”;母家、岳家、舅家则对女儿、女婿、外甥逢灯节、暑夏、端午、重阳要“送灯”“探夏”“送(端午)节”“送(重阳)糕”!另外在和睦乡里方面,也形成了许多“善里亲邻”的风习。春节时,家拜之后就是出拜、相互邀约饮宴。《咸宁县说》;“元旦,士大夫风兴吉服拜祖先毕,以次拜父史,出拜师长、新族;齐民亦然。”

  此外,关中地区,新婚后还有“新婚妇拜户”的习俗。

  (三)健康卫生文体活动习俗方面,腊月二十三祭灶后要“扫舍”、迎接新春,各地很普遍。冬尽春至,妇女适时外出活动,以增进健康,各地也多类同。冬尽春至,妇女适时外出活动,以增进健康,各地也多类同。冬尽春至,少年士女、全民分别以各种名目、形式作文体活动,以娱悦身心,增进健康,且各有特色。

  (四)岁时节令中,慰孤,施舍和开展公益活动的习俗也有许多。如清明节的拜扫孤坟、无主坟。逢节舍饭,各地也比较多。

  (五)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省内外、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和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传说中的故事、人物、历史人物以至域外人物也逐步进入民俗生活,以至于专门立会,进行追念。其中如:①追念女娲氏“炼石补天”的“补天补地”,就很普遍,且产生较早。②二月二日是药王庙大会:《西乡县志》记述说:“二月二日高坪寺药王大会,男女毕至,踏青选胜,采野菜供食”。其他如耀县药王山等地都有此会,传说二月二日是孙思邈生日。③清明寒食扫墓,除注入纪念介子推的意义外,也扫军墓。④端午节,吃棕子,赛龙舟,饮雄黄酒,除前者注入了纪念屈原的意义后者因有了“白蛇娘娘和许官人”的《白蛇传》故事,更加印证了饮雄黄酒祛邪避灾的效应,而使这一习俗更加深入人心。许多地方端午节竞渡,也极热烈。

富平县的行政区划

1949年5月4日,富平县彻底获得解放。县人民**成立,即在接收原国民***乡、保的基础上,初步将县以下政区划为13个区,96个乡,两个市。1950年4月下旬,经过**建政,对县以下政区重新调整。并东上官区入留古,淡村区入城关,觅子区入庄里;改南关、庄里市通名为街。各区所辖乡数亦有更动,区以序数命名,乡以所在地命名,划全县为10个区,改区**为区公所,统97个乡、两个街。1962年,对原25个公社又作了部分调整,改莲湖公社为城关公社,怀阳公社为华朱公社。7月,又增设洪水、南社、赵老峪、小惠、雷古坊5个公社。1968年8月12日,富平县人民委员会改称为县**委员会。同年,各公社(镇)亦改称为**委员会。同时,部分公社名称有所变更。刘集改为东方红,留古改为新华,施家改为立新,王寮改为向阳,东上官改为东风,雷古坊改为前进,觅子改为八一,白庙改为红旗,宫里改为红卫,老庙改为新风,华阳改为上游,到贤改为胜利,淡村改为跃进,城关镇改为七一。1971年4月以后,上述14个更名公社又重新使用原名。1985年4月,经富平县委**会批准,增设窦村镇街道办事处,编制7人,属事业单位。截至1989年底,全县有村堡(自然镇)1641个,分属于32个乡镇管理。 2011年7月,陕西省**撤销富平县峪岭乡并入老庙镇,撤南社乡并入淡村镇,撤底店乡并入薛镇,撤白庙乡并入曹村镇,撤觅子乡及长春乡并入庄里镇,撤华朱乡、东上官乡、窦村镇合并设城关镇,撤小惠乡设小惠镇。富平县现辖1街办、16镇:城关街道办事处、庄里镇、张桥镇、美原镇、流曲镇、淡村镇、王寮镇、留古镇、老庙镇、薛镇、到贤镇、曹村镇、宫里镇、梅家坪镇、刘集镇、小惠镇、齐村镇。

陕西省富平县各乡镇的逢**时间

农历,老庙:3、6、9 美原:1、2、3、5加初7;薛镇:2、6 流曲:4、8 ;小惠1、6、5、3;盖村,每周日**。

富平县,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东邻蒲城县、渭南市区,南接西安市临潼区、阎良区,西连铜川市耀州区,咸阳市三原县,北依铜川市印台区。

富平县因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人类文明尚处蒙昧的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就曾采首阳之铜铸鼎于县南荆山之巅,当大禹统理天下之后,又浇铸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于此,故富平自古即有“关中名邑”的美誉。

陕西省富平县乡镇哪几个

截止2019年11月,陕西省富平县下辖14个镇,分别为:

庄里镇、张桥镇、美原镇、流曲镇、淡村镇、留古镇、老庙镇、薛镇、到贤镇、曹村镇、宫里镇、梅家坪镇、刘集镇、齐村镇。

富平县:

陕西省渭南市下辖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东邻蒲城县、渭南市区,南接西安市临潼区、阎良区,西连铜川市耀州区,咸阳市三原县,北依铜川市印台区。介于东经108°57′—109°26′,北纬34°42′—35°06′之间,总面积1242平方千米。

扩展资料

渭南市:

陕西省辖地级市。位于黄河中游,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东经108°58′~110°35′和北纬34°13′~35°52′之间。东与山西、河南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依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黄龙山、乔山与延安、铜川接壤。

行政区划:

截止2019年11月,渭南市辖临渭区和华州区,潼关、大荔、合阳、澄城、白水、蒲城、富平7个县,代管韩城、华*两个县级市,共110个镇,24个街道办事处,204个居委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富平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渭南

陕西省富平县乡镇哪几个

截止2019年11月,陕西省富平县下辖14个镇,分别为:

庄里镇、张桥镇、美原镇、流曲镇、淡村镇、留古镇、老庙镇、薛镇、到贤镇、曹村镇、宫里镇、梅家坪镇、刘集镇、齐村镇。

富平县:

陕西省渭南市下辖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东邻蒲城县、渭南市区,南接西安市临潼区、阎良区,西连铜川市耀州区,咸阳市三原县,北依铜川市印台区。介于东经108°57′—109°26′,北纬34°42′—35°06′之间,总面积1242平方千米。

扩展资料

渭南市:

陕西省辖地级市。位于黄河中游,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东经108°58′~110°35′和北纬34°13′~35°52′之间。东与山西、河南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依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黄龙山、乔山与延安、铜川接壤。

行政区划:

截止2019年11月,渭南市辖临渭区和华州区,潼关、大荔、合阳、澄城、白水、蒲城、富平7个县,代管韩城、华*两个县级市,共110个镇,24个街道办事处,204个居委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富平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