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石碧阳 给各位分享特殊儿童的发育标准是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特殊儿童的分类有哪些?(特殊儿童的分类有哪些类型)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特殊儿童的分类有哪些?
学习障碍:是指在涉及理解或使用语言、说话或写作的基本心理过程中,存在一种或多种障碍,表现为听、说、读、写、思考及数学计算等方面存在**。
言语或语言障碍:是指一种交流障碍,如口吃、口齿不清、发音**损伤等。
智力障碍:是指智力显著低于正常水平的儿童,其伴随症状为适应性行为的缺失,从而导致其学业**。
情绪障碍:是指在较长时间内表现出某种的情绪症状,从而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
多重障碍:是指同时伴有多种功能损伤,导致其教育需求不能单独由各个单项障碍的特殊教育。
聋—盲:是指伴有听觉及视觉障碍,仅凭聋生或盲生的特殊教育计划无法满足他们的交流、发展及教育需求。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标准将残疾人分为以下七类: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其中,每类残疾按其程度轻重分为1—4级。
什么是特殊儿童?
特殊儿童具体是指那些智商有问题,或者是身体有残疾的儿童。一般这些儿童都有先天的残疾,所以才称之为特殊儿童。
粗略地谈谈我的几种教育方法:
一、正确对待特殊学生,把更多的爱心献给特殊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爱心才能教育好学生。
二、平等对待、认识特殊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特殊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校及家里受到批评、歧视及埋怨较多,从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产生了自卑感。一有什么动静,就变得很敏感,心存戒心,而且逆反心理很重,经常的批评容易使他们自暴自弃。但是这是表面现象,说到底,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谅解、信任和理解,需要温暖和关怀。所以,老师要懂得一点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既要懂得如何教,更要懂得为何要这样教的原因,从而在学生出现反复时,也能冷静对待,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心平气和,诚心相待。因此,我们在教育特殊生时应给予他们温暖、关怀,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
我们在教育特殊生时应给予他们温暖、关怀,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这是做好特殊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时、有效的沟通是转化“特殊学生”的重要步骤,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商讨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了解特殊生在家及学校的情况,以寻找最佳教育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1、身长
身长是衡量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足月正常新生儿的平均身长为50厘米(一般男孩子略大于女孩)。第一年末,身长的增加约为出生时的50%,即25厘米,满1岁时,身长可达75厘米;第二年,约增10厘米;第三年,约增7厘米。以后每年约增4—6厘米。
1岁以后到l2岁的平均身长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身长(厘米)=年龄×5+80。
2、体重
体重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儿童的营养状况和骨骼、肌肉、**等的发育情况。正常新生儿的体重约为3200克(男孩子一般稍大于女孩)。多数新生儿在出生2—3天内,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此后体重迅速增加。前3个月每个月增加1000克,第4—6个月平均每月增加600—700克,后半年每月约增加300克。
影响儿童身长体重的因素很多,如种族、遗传、喂养方式、生活条件和疾病等。应当指出2—3岁以后的小儿身长、体重个体间差异很大,不能因个子小就视为异常,应全面检查后再做评价。
3、头围
3岁以前的头围可以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情况。新生儿的平均头围约为34厘米,2岁时约为48厘米,8岁时约51厘米。生后第一年是头围增长最快的一年。由于婴儿的颅骨骨化尚未完成,有些骨的边缘尚未连接起来,有些地方仅由结缔组织膜相连,这些部分就是囟门。
婴儿有前囟和后囟,前囟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在2—4个月闭合。早闭多见于小头畸形,晚闭多见于佝偻病、呆小病和脑积水。前囟饱满见于颅内压增高者,是脑炎、脑膜炎的重要体征,囟门凹陷,常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的儿童。
4、胸围
胸围的大小可以表示胸廓、肋骨、胸肌、背肌、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情况。新生儿的胸围平均为32厘米,比头围小2厘米,1岁时46厘米,2岁时49厘米,以后从2岁到7岁每年约递增1厘米。从第6个月开始,胸围和头围逐渐接近;到12—18个月时,是胸围和头围大小的交叉期。
头、胸围交叉时间的迟早与儿童的营养状况有关,营养好,交叉时间较早;反之,则较晚。
5、坐高
坐高(sitting height,M23)是头顶点(v)至椅面的垂直距离。即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 。学术上一般采用身高减坐高表示腿长。
马氏躯干腿长指数=[(身高-坐高)/坐高]×100,是探讨腿身比最可靠和最具有参照价值的量化指标,为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腿身比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格指标
哪几类特殊儿童需要接受特殊教育?
问题 哪几类特殊儿童需要接受特殊教育?
主回答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特殊教育,从广义来说,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听力障碍、视觉障碍和智力障碍的残疾儿童需要进行特殊教育;此外有特长,比如艺术、体育等方面特长的儿童也要进行加强特长培养的特殊教育。从狭义来说,特殊教育只是指有听力障碍、视觉障碍和智力障碍的残疾儿童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但目前而言,谈及特殊教育基本上都是指狭义上的特殊教育。
那么,从狭义的特殊教育来看,我国实施特殊教育的对象主要是盲、聋、哑、智力落后以及有其他身心**的儿童和青少年,设有盲聋哑学校、低能儿学校或低常儿童班、弱智儿童班,以及工读学校等。